懒散初唐(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515

  “对了,如果程将军你担任主将的话,你会怎么攻打高句丽?”正在这时,李休忽然想到今天自己问过李绩的问题,于是再次开口向程咬金问道。
第1072章
三路大军
  “咋了,想考老夫?”程咬金听到李休问起自己攻打高句丽的策略,当下也不由得眼睛一瞪道,他和李休的关系不错,所以说话倒也很随便。
  “怎么可能,我这个门外汉哪有资格考您,只不过今天听英国公说了一下他攻打高句丽的策略,所以才想听一听程将军你的意见。”李休这时笑呵呵的道。
  听到李休说起李绩攻打高句丽的策略,这让程咬金也立刻露出感兴趣的感情,当下禁不住开口问道:“快给我说说,李绩打算怎么进攻高句丽?”
  “英国公主张从正面进攻,稳扎稳打的从辽东一步步的打过去。”李休倒也没有隐瞒的回答道,毕竟李绩也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思路,至于到时具体怎么打,还要看他的实际指挥能力了。
  “哼,看来李绩的年纪大了,胆子却变小了,如果放在十年前,他肯定不会用这种办法,可是现在却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敢冒险了!”程咬金的眼光也十分毒辣,几乎一眼就看穿了李绩心中的想法。
  “呵呵,马叔也是这么说英国公的,不过就算是正面硬攻,以咱们大唐的国力,再加上英国公的能力,还是有不小的希望可以打下高句丽的。”李休这时再次微笑着道。
  “如果放在三年前,恐怕李绩也没这样的把握,不过这几年苏定方一直对高句丽袭扰不断,使得高句丽的国力大衰,再加上高句丽又刚刚经历内乱,所以他倒是有很大的机会,只不过这样的一来,恐怕伤亡与损失就会十分严重了。”程咬金这时撇了撇嘴有些不屑的道。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程咬金也知道,如果他也用正面硬攻的办法,恐怕获胜的机率比李绩只低不高,因为他在指挥与布局能力上的确比不上李绩,不过他可不打算和李绩选择同样的策略,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程将军所言极是,只不过除此之外,将军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问道。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就是起用了李绩作为主将,而李绩也是从辽东一路往平壤打,可惜打到安市城时,却被高句丽人挡住了脚步,最后拖到冬天不得不退兵,虽然大唐收复了辽东,但却没有达到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的,所以从整个战略上来说,也算是失败了。
  “高句丽境内多山,环境也十分的恶劣,可以说占据着地利之势,再加上气候也不利于用兵,天时也在他们那边,如果像李绩那么打,最后的伤亡肯定不小,而如果想要减少伤亡,就必须以奇制胜,而这一点其实驸马应该很清楚,因为我曾经和苏定方详细的商谈过攻打高句丽的策略。”程咬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得意的表情道。
  “那程将军是同意跨海而击这个办法了?”李休听到程咬金最后的话也不由得眼睛一亮道,虽然之前李绩分析的也有道理,但是自己辛辛苦苦想出来的办法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这让李休也有些遗憾,幸好现在程咬金似乎和自己有同样的看法。
  “当然了,我不但同意,而且都已经写好了策略了,正准备呈给陛下看呢,可惜今天来的匆忙,没来得及带在身上。”程咬金当即十分兴奋的道,他这段时间之所以显得很悠闲,主要就是在家里写攻打高句丽的策略,到时只要李世民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主将的人选自然非他莫属。
  “那不知程将军具体的计划是什么?”李休这时再次追问道。
  “我的计划是将大军分为三路,其中两路为明,一路就像李绩那样,直接从辽东进攻,吸引高句丽的主要兵力,另外一路则从海上进攻,直接攻打高句丽的军事重镇卑沙城,如此一来,估计高句丽的绝大部分兵力都会被这两路大军吸引。”
  说到这里时,只见程咬金顿了一下,然后嘿嘿一笑继续道:“不过相比这两路明面上的大军,真正的杀手锏却是最后一路伏兵,也就是驸马和苏定方商议过的那样,派人从海上进攻,直插高句丽的腹心平壤城,只要打下了那里,高句丽前线的大军定然是士气尽丧,其它两路再趁机猛攻,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占据整个高句丽!”
  程咬金先是将自己的大概计划讲了出来,然后又补充了一些细节,比如海陆两军进攻时机的配合,以及最后一路伏兵的出击时间,其实之所以安排两路从海上进攻的大军,主要是因为在明着攻打卑沙城时,可以先用大唐海军清扫高句丽的水师,到时第二路的伏兵从海上进攻时,就不容易被高句丽人发现。
  程咬金的整个计划看似并不复杂,但其实背后却牵扯到兵力的集结与调度,物资的调配、船只的配合等等,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这也是他需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写整个进攻的策略。
  “程将军,我觉得你这个计划应该比英国公的计划更好一些,从海上进攻虽然增加了一些风险,但若是成功,却可以带来百倍的收益,其它两路的伤亡也会大为减少,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呈给陛下争取一下,到时未必会输给英国公!”李休听完了程咬金的讲解后,当下也十分兴奋的道,程咬金毕竟也是大将之才,经过他的补充完善后,整个计划也变得更加可行,风险也降到了最低。
  “驸马真的这样想?”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眼睛一亮道,本来随着李绩的到来,他的信心也受到严重的打击,毕竟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他都经李绩差一点,更可气的是连年纪都比对方大,所以他也几乎快放弃了,却没想到李休竟然这么鼓励他。
  “当然了,我这个人对事不对人,如果英国公能拿出一个更好的进攻计划,我也会支持他,不过他正面硬攻的想法却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这点是我无法接受的。”李休当即再次表示了自己的态度道,他虽然来到大唐都快二十年了,但前世时树立的三观并没有改变,而人的性命在他看来高于一切,哪怕是在战争中,他也希望尽量的减少伤亡。
  “太好了,就冲驸马你的这句话,我也要和李绩争上一争,今天晚上我就进宫将写好的策略呈给陛下!”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信心百倍的道,他本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而且李休算是整个朝堂最了解李世民的人,连他都支持自己的策略,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李世民也很可能会更看好自己的策略?
  想到上面这些,程咬金也就再也坐不住了,当下就起身告辞,李休也知道程咬金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于是也没有再留他,当下亲自将他送出门外,随后就见程咬金翻身上马,向李休告辞之后立刻打马而去。
  长安城两仪殿中,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正在处理着政务,虽然这段时间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攻打高句丽的准备上,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政务要处理,所以平时也很忙,有时要忙到半夜才能休息。
  好不容易处理完一件政务,李世民也终于伸了个懒腰,不过这时旁边的长孙无忌却是犹豫了一下,最后终于开口道:“陛下,今天李绩去找过我,我估计他肯定也会去找李休。”
  “呵呵,李绩在家里呆了两年,估计骨头都快生锈了,所以对于这次攻打高句丽的事,肯定也是志在必得,他去找你们也很正常。”李世民这时淡定的一笑道,他并不介意下面的臣子们有些私下里的交易,关键还是要掌握一个度,而且不要违背了他的意志。
  “本来我还以为陛下会让程咬金带兵,却没想到陛下竟然悄悄的召回了李绩,估计现在程咬金也慌了手脚。”长孙无忌这时也是一笑道。
  “知节在带兵上还是有些缺陷,比如有时太过冲动,这次攻打高句丽事关重大,我也真怕他会出什么意外,到时不但朝廷受损失,他的一世英名也会付之东流,所以才将李绩召了回来。”李世民这时也露出语重心长的表情道。
  “原来如此,陛下真是用心良苦!”长孙无忌这时也笑着夸赞道,其实对于主将的人选,他更倾向于程咬金,这是因为他并不喜欢李绩这个人,因为程咬金只是个单纯的武将,但是李绩却是文武全才,若是这次立下军功,日后可能会影响到他在朝中的地位。
  就在长孙无忌的话音刚落,忽然只见一个内侍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陛下,卢国公求见!”
  听到程咬金竟然来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都不由得一愣,毕竟刚才两人也刚提起过对方,结果对方竟然马上来了,这也未免太巧了。不过李世民也很快反应过来,当下吩咐道:“宣他进来!”
第1073章
策略已定
  “参见陛下!”只见程咬金大步走进来,然后向李世民躬身施礼道。
  “平身,知节你为何深夜进宫来见朕?”李世民这时微笑着开口道,虽然在所有的武将中,程咬金的军事才能比不上李靖、李绩等人,但是他的忠心却不是其它人能比的,这也是李世民最看重他的原因。
  “启禀陛下,臣这段时间将自己关于攻打高句丽的想法写成一本奏折,还请陛下一观!”程咬金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奏折,然后双手呈给李世民道。
  听到程咬金是来向自己送攻打高句丽的策略的,李世民也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反而与长孙无忌相视一笑,毕竟之前他们就猜到在李绩回来后,程咬金肯定会坐不住,只是没想到他连夜就跑来了。
  当下李世民让人将奏折接过来,然后有些漫不经心的打开看了一下,本来以他对程咬金的了解,以为程咬金攻打高句丽的策略无非也就是那几条,比之李绩还是有些差距,不过当他看到奏折上的内容时,却不由得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后脸色凝重的将整个奏折仔细的看了一遍。
  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也是天下间最有名的统帅之一,虽然已经十几年没有带过兵,但是眼光还在,因此当他看到程咬金这份详细的攻打高句丽的策略时,也不由得大为赞叹。
  “知节,这份奏折上内容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世民虽然心中赞叹,但最后却还是禁不住问道,毕竟以他对程咬金的了解,这么大胆的想法似乎不是他能想出来的。
  “启禀陛下,其实这个跨海而击的想法最先是由驸马提出来,然后他告诉了苏定方,后来苏定方又与臣商议这个办法的是否可行,可以说最后集合了我们三人之力,才有了这本奏折。”程咬金倒是不居功,直接将实情讲了出来,当然拉上李休后,也能增加他奏折的说服力。
  “原来如此,李休想法大胆,苏定方则是军中新贵,又熟悉辽东的情况,而你则经验丰富,难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李世民这时也不由得开口赞叹道。
  “那陛下是觉得臣等的这个想法可行?”程咬金听到李世民的赞叹也不由得眼睛一亮,当下显得有些急切的追问道。
  “是否可行并不是朕一个人说了算,不过朕从你的这份奏折中,却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咱们不妨讨论一下!”李世民这时也来了兴致,当下让人将辽东的地图拿来,然后在自己的书案上铺开,与程咬金就开始讨论起跨海作战的可能性,而程咬金也积极的发表意见,毕竟奏折有限,许多细节也不可能完全写上去。
  李世民与程咬金一直讨论到快三更天才结束,这还是长孙无忌担心李世民的身体,毕竟他的年纪大了,而且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万一在大战前李世民病倒的话,恐怕会对士气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他才多次提醒李世民注意休息。
  程咬金也知道李世民这段时间的身体不太好,所以最后也主动起身告辞,这才让李世民收起兴致,当然让长孙无忌代自己送程咬金出了两仪殿,不过就在长孙无忌回来时,却发现李世民依然趴在地图上研究着之前的战略。
  “陛下,卢国公的计划真的可行?”长孙无忌这时也开口问道,虽然刚才他在旁边也听出了一些东西,不过他毕竟是个文官,虽然以前也带过兵,但毕竟没办法和李世民这种军事大家相比。
  “相当的可行!”李世民这时终于抬起头,面带赞叹地笑道,同时神情也十分的轻松,如果说之前他对攻打高句丽只有五分的把握,那么现在这个把握就增加到了七分。
  “那陛下是准备要将程咬金任命为主将吗?”长孙无忌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再次开口问道。
  听到任命主将的人选,李世民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道:“主将的人选关系重大,朕还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不过程咬金是提出这个策略的人,若是不让他做这个主将的话,以他的脾气,恐怕要闹翻天了。”
  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无奈的表情,别人都以为他身为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又有谁知道他在做事时,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甚至连臣子们的态度也要考虑在内,即不能寒了这个的心,又不是将另一个捧的太高,这种时时刻刻都得算计的感觉简直能把人累死。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世民再次将李靖等几个主要的将领召集起来,主要就是讨论一下程咬金那个跨海而击的可能行,结果当李绩看完程咬金的奏折后,脸上也不由得一白,那天李休只是和他提了一嘴,当时他也没有在意,却没想到程咬金竟然将这个办法写到了奏折里,而且看他的筹划,似乎这个办法也十分的可行。
  李靖等人对于跨海而击的这个办法也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将整个方案补充的更加完整,实用性也更高,这下李绩也彻底的服气了,因为相比他提出的正面进攻,程咬金的这个策略虽然增加了一些风险,但若是成功,却可以减少极大的伤亡,如果他是李世民的话,恐怕最后也会选择这个办法。
  最后李世民与一帮武将几乎全都认可了程咬金的办法,不过攻打高句丽的策略虽然定下来了,但是主将的人选依然没有定下来,当然了,程咬金作为献上攻打高句丽策略的人,自然会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不过只要不到最后一刻,那么谁也不敢肯定。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这天李世民再次将李休和长孙无忌召入宫中议事,本来李休以为李世民找自己只是为了商量一下主将的人选,不过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却还有另外一件极为重要的事要宣布。
第1074章
出兵时间
  天气越来越冷,昨天晚上又下了一场初雪,虽然雪不大,但是早上出门时,入目也是一片银白,李休坐在马车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路上的雪景,道路两侧的农田早就长出了绿油油的冬麦,现在也全都被积雪盖在下面,只有偶尔才能看到几棵坚强的麦苗从雪被中顽强的伸出几枝绿叶,给雪白的大地点缀上一丝绿色。
  不过马车进到长安城后,周围的雪景却已经被城市间的世俗风景所代替,虽然天很冷,而且又是早上,但是街道上已经可以看到许多卖吃食的摊子,一些早上做工的人也缩在脖子,坐在摊子前狼吞虎咽的吃着早饭,街道上人来车往的,将地面的积雪也踩成了污水。
  李休的马车径直进到皇城,然后他也再次来到两仪殿,当进到大殿时,发现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正在商议事情,说起来他这段时间倒是清闲了许多,不过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却似乎时时刻刻都处于忙碌之中,想想还真让人有些惭愧。
  “参见陛下!”李休当即上前行礼道,昨天李世民派人通知他,让他今天早上来两仪殿一趟,李休估计是和他们商议一下攻打高句丽的主将人选,所以也依然约前来。
  “不必多礼,李休你等一下,我和无忌处理完这件事咱们再聊。”李世民当即抬头笑道,然后一指旁边的位子,让李休先坐下来休息。
  李休也都习惯了,于是点了点头坐到一旁,立刻有宫女送上茶水,他就坐在那里一边品茶,一边听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商讨政务,听了一会总算是听明白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正在商量着各种物资的调配,以配合明年攻打高句丽的计划,这段时间估计他们也天天为这件事而费神。
  等了好一会儿,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这才处理完毕,批阅后的奏折也被人送到尚书省,说起来三省各司其职,其中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然后交给皇帝御批,得到皇帝的同意后,才会被送到尚书省去执行,所以三省虽然并列,但其实以中书省的权力最大,因为他们掌握着决策之权,一般他们做出的决定,皇帝也顶多是做一些修改,很少会彻底推翻。
  “李休,你想到的那个跨海而击之策的确不错,知节也对你一通夸,而现在朝廷已经决定采纳你们的策略,日后若是灭了辽东,你也将是大功一件啊!”李世民这时抬头对李休就是一顿夸奖道。
  “陛下客气了,臣只不过是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真正完善这个策略的还是程将军和苏定方,毕竟对于行兵打仗,臣也是外行。”李休这时急忙谦虚道,在这件事上他的确出力不多,毕竟一个想法并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要把这个想法变成可行计划所付出的精力与汗水。
  “程咬金和苏定方他们也都各有功劳,不过你也不要谦虚。”李世民这时再次开口道,然后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朕今天召你前来,其实是想听一听你对主将的人选有什么想法?”
  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眉毛一挑,心想果然如此,现在主将的人选无非也就是程咬金和李绩两人,本来李绩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可是随着程咬金献上了跨海而击之策,现在程咬金与李绩也几乎扳平了,难怪李世民也难以下决定。
  “陛下,臣对军务实在所知不多,所以陛下的这个问题可真的问住臣了,不知陛下心中可有什么人选?”李休这时故意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道,在朝堂呆久了,他有时也学会了耍滑头,毕竟李世民都没做出决定,自己就急着表态就未免有些逾越了。
  看到李休又把问题推给了自己,李世民也有些无奈,不过他还是回答道:“臣心中倒是有两个人先,一个就是知节,另外一个则是英国公李绩,本来李绩更适合一些,不过跨海而击之策是知节所献,他对这个策略也更加的熟悉,所以朕现在也十分的为难。”
  “咳~陛下,臣以为卢国公更适合担任此次的主将,毕竟攻打高句丽的策略是他所献,若是最后由英国公担任主将,恐怕会伤了卢国公之心,而且日后也会打消武将们的积极性,再加上卢国公的才能也不比英国公差,所以臣觉得应该由卢国公来担任主将之职!”还没等李休开口,忽然只见旁边的长孙无忌却是抢先说道。
  “哦?无忌你是这么认为的?”李世民这时也颇为惊讶的看向长孙无忌道,看样子他们之前也并没有商量过这件事,否则李世民不会不知道长孙无忌的意见。
  “是的,臣以为卢国公比英国公更适合担任主将之职!”长孙无忌几乎毫不犹豫的再次开口道,程咬金是个纯粹的武将,日后哪怕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不会转去做文官,但是李绩却和李靖更像,两人都是能文能武,而且相比李靖,李绩更受李世民的信任,日后若是立下的功劳太大,说不定会对他造成威胁。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转向李休道:“李休你的意见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