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515

  “谢陛下!”下面的众人再次激动的道,然后这才缓缓的起身,不少人这时也都是一脸狂热的看着李世民,毕竟这位皇帝陛下的文治武功十分了得,使得天下太平富足,更难得的是对他们这些读书人也如此关心,甚至连书院读书时的费用都考虑到了,这让他们如何不感激?
  李世民看到这些书生狂热的眼神,当下也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站在他身后的李休也是得意的一笑,因为这个办法也是他向李世民建议的,毕竟后世的助学贷款也已经很普遍了,照搬到大唐也同样适用,反正每个学生都需要登记学籍,也不怕他们日后不还。
  “朕今天来到书院,也是甚为高兴,因为见到你们这些国之栋梁,朕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是心怀抱国之志,所以朕命人为你们建造了这座书院,对于你们来说,这座书院就是你们步入朝堂的台阶,就看你们有没有勇气和能力踏过这道台阶步入朝堂,成为朕的肱骨之臣!”李世民这时再次大声道。
  “谢陛下!”下面的人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再次高呼道,更有一些人激动的热泪盈眶,毕竟皇帝陛下日理万机,竟然还能记得他们这些人,也足说明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更有不少心机深沉的人大为惊喜,因为朝廷对他们越重视,也就代表着日后他们在科举上可能占据更大的优势。
  当下李世民又当着所有人的面鼓励了一下这些读书人,然后这才上了自己的车驾,李休等人也都依次上马,然后缓缓的离开了终南书院。人群中的周兴等人也都激动万分的看着李休这些朝堂上的重臣,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对方的一员。
  李休上马之后看着周围的人群,心中也不由得有些理解当初李世民那句“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的感慨,据他所知,长安与洛阳等地的读书人几乎全都赶到了长安,现在也全都集中在两所书院的门前,日后这些人将成为大唐治理天下的官员干才,李世民也再无人才缺乏之忧了。
  不过李休并没有看到人群中的周兴与郝处俊两人,毕竟周围的人实在太多了,甚至连李世民的车驾都有些难行,最后好不容易才下了山,然后沿着山下的道路赶往长安。
  然后就在李休他们来到南山书院的山脚下时,李世民却特意吩咐人停下来,然后打开车窗看向南山书院的方向,因为山并不高,所以从山脚下也能看到山顶上书院门前的情况,虽然南山书院门前也围拢着不少的人,但是与刚才终南书院的情形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看来南山书院也没招到多少学生啊!”李世民看着远处山顶上的南山书院,当下有些幸灾乐祸的开口道。
  “陛下,臣之前已经派人打听过了,南山书院只招收明年参加科举的学生,结果今天只招收了一百人左右,而终南书院却招收了一百五十多人,若是算上普通班的学生,终南书院的招生数量是南山书院的三倍左右。”正在这时,只见长孙无忌笑呵呵的上前禀报道。
  “甚好,朕刚才已经叮嘱过萧瑀了,让他紧盯着教学,明年科举时,绝不能输给南山书院!”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也不由得笑着点了点头道,虽然招生的人数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至少是个好兆头,只要明年的科举能够压南山书院一筹,那么日后终南书院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宣称自己是天下第一书院,而与世家的争斗中,李世民也将再次占据上风。
  旁边的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不由得微微一笑,其实终南书院能不能压过南山书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手中也掌握着一座书院,如此一来,天下的读书人也就多一个选择,使得世家无法形成垄断,否则若是天下读书人尽出南山书院,到时科举岂不成了世家的游乐场?
  书院的招生并不是只有一天,而是连续三天,这也给那些路远一些的读书一个机会,不过相比第一天,后面的两天招收的学生并不多,毕竟绝大部分人都在第一天报了名,第二天合格的学生也张榜出来,结果自然又是引得几多欢喜几多愁。
  三天过后,终南书院科举班招收了将近三百名学生,普通班却是招收了六百多名学生,这个数量也无数人感到震惊,因为相临的南山书院最终也只招收了两百名明年参加科举的学生,除此之外也只有数十个世家子弟与招收的学生一起求学。
  可以说光是从招生数量上,终南书院就已经胜了一筹,当然终南书院之所以能招这么多学生,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银行为终南书院的学生提供贷款,这个消息一出,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也纷纷涌到终南书院,毕竟这个机会可实在太难得了,另外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播,估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跑来长安求学,到时终南书院光是在规模上就无人可比。
  不过银行的贷款只提供给终南书院的学生,南山书院却是没有份,这让世家也大为不满,于是在招生还没结束时,就有人接连上书,要求朝廷一视同仁,李世民自然不会答应,李休也咬死了银行金额不足,支撑不了两个学院的学生,结果这件事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随着招生的结束,书院的事也暂时落定尘埃,不过这件事也才刚刚开了个头,最关键的还是一年后的科举,到时才是朝廷与世家一较高下的时候,所以两座书院也是憋足了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导学生这件事上,虽然科举时可能会有偏向,但那都是左道,学生的实力才是王道。
  时间过的很快,辽东的苏定方那边也开始准备对高句丽的下一轮攻势,所以裴行俭也不得不与婉娘告别,然后赶赴辽东参战,而李休也一直关注着辽东的战事,如果今年一切顺利的话,也许明年,最迟后年,李世民肯定会忍不住要全面攻打高句丽。
  不过让李休没想到的是,就在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辽东之时,却没想到西南竟然发生了一个大变故。
第1061章
吐蕃攻打松州
  吐蕃率兵攻打松州,这个消息以十万火急之势飞报长安,结果一时间朝堂上也是一片哗然,因为最先到达的是松州都督韩威发来的求救文书,据他在文书上所说,吐蕃突然率兵数万侵入大唐,先是击败了依附大唐的白兰等羌人,随后就率兵直扑松州,兵速之快几乎让人无暇反应。
  韩威刚开始并不知道吐蕃人的兵力,于是主动率兵出击,毕竟大唐这些年强盛无比,对于周围的小国一向十分蔑视,韩威刚开始也有些轻敌,他所在的松州一共也只有八千守军,结果他率五千唐军迎敌,却没想到吐蕃军队竟然有数万人,几乎十倍于他。
  面对这种情况,韩威在与吐蕃刚一相遇,就果断的命令唐军后撤,结果这一战唐军吃了点亏,损失了好几百人,不过剩下的大军终于还是逃回了松州城,现在他们凭借着松州城墙固守,城外已经被数万吐蕃大军团团围住,这封求救的文书也是他趁着吐蕃军队还没有合围时发出来的,至于现在城中的情况那就不知道了,甚至都无法肯定松州城是不是还在大唐的掌握之中?
  “各位爱卿对这件事怎么看?”两仪殿中,李世民面沉如水的看着下面的几位重臣道,这个消息传出后,他也立刻将李休、长孙无忌等人召来议事,一般像这种紧急的军务,李世民并不会在朝堂上让所有大臣讨论,因为朝堂上意见不一,最后只能吵成一团,前线可等不了朝堂上吵出个结果,所以一般都是由他和几个重要的大臣商议,这样可以尽快的做出决定。
  “陛下,小小吐蕃竟然敢擅闯我大唐边界,攻打我大唐国土,此事若是不给吐蕃一个狠狠的教训,恐怕会让我大唐的颜面尽失,所以臣恳请陛下,让臣亲率一支大军,定然将来犯的吐蕃人尽数歼灭!”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就见一个武将就抢先开口道,此人长脸鹰鼻,正是一向以心狠手辣著称的侯君集。
  “陛下,松州一战失利,对我大唐也是影响巨大,臣听闻羌酋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已经纷纷叛乱投靠吐蕃,若是我大唐再不反击,恐怕会让更多的人叛乱,到时西南可就危险了!”这时只见程咬金也站出来开口道。
  今天来的武将除了他和侯君集外,也就只有李靖了,不过李靖现在不管军务,一心扑在军校上,所以他们两人几乎代表着所有武将,这些年难得遇到用兵的机会,所以这次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放过。
  “派兵肯定是要派兵的,毕竟若是不将吐蕃人打回去,我大唐的颜面何存?”正在这时,只见文官这边的长孙无忌也开口道,不过说到这里时,只见他却是顿了一下这才又道,“不过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打,若是再出师不利的话,恐怕会让我大唐颜面尽失,日后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陛下,臣以为吐蕃贸然攻打我大唐,定然有一个缘由,所以臣以为在出兵之前,是不是先搞清楚吐蕃出兵的原因?”正在这时,只见房玄龄却是开口建议道,他是个文官,对于打仗虽然不能说排斥,但也十分的谨慎,而且在他看来,现在搞清楚吐蕃攻打大唐的原因,日后也可以更容易解决两国的纷争。
  “现在松州已经被围,哪还有时间去搞清楚原因,而且吐蕃人已经杀进我大唐的国土,每耽误一天,就可能有无数的百姓死于敌军的屠刀之下,所以还是先把吐蕃人打出去再说,甚至直接灭了吐蕃,将他们的国王抓到长安再问也不迟!”程咬金却是火爆的脾气,当下十分不满的反驳道,他们这帮武将全都指着打仗攒军功呢,哪怕他不需要,但他手下的那帮老兄弟还需要,所以谁敢阻止出兵就是和他们过不去。
  “陛下,若是臣记得不错的话,前几年被关押的禄东赞好像已经被放回吐蕃了吧?”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李休站出来开口道。
  几年前吐蕃派禄东赞前来向大唐求亲,结果被李休戳穿松赞干布已经娶了尺尊公主为妻,结果这也让李世民大为震怒,于是就将禄东赞给关押了起来。
  “不错,那个禄东赞在去年被放回了吐蕃,李休你的意思是说,这次出兵与禄东赞有关?”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随后眉头也皱了起来道。
  “陛下,据臣所知,禄东赞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最得力的大臣,在吐蕃的地位相当于我大唐的宰相,之前虽然是吐蕃有错在先,但这些蛮人一向不讲什么道理,所以臣猜测禄东赞在回去后,肯定会鼓动松赞干布出兵报复,这次他们攻打松州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李休当即也开口回答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吐蕃还真是不知好歹,真当朕是好欺负的吗?”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怒气冲天,当下咬着牙恨声道。之前明明是吐蕃欺骗大唐在先,而且在李世民看来,当时没有杀了禄东赞,已经算是给吐蕃面子了,却没想到对方非但不领情,反而还出兵报复,简直是欺人太甚!
  “陛下,臣愿亲自领兵,定当将禄东赞擒来让陛下发落!”侯君集看到这里也再次抓住机会,当下再次上前大声道,他前两年被调回长安,担任兵部尚书之职,虽然职位高了,但手中却没了兵权,每天还有处理不完的公务,这对于他这种武将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他自然要抓住。
  “陛下,侯尚书位高权重,不能擅离,所以还是让臣来带兵吧,到时定然将那个什么松赞干布给抓来献给陛下!”程咬金这时也丝毫不让的开口道,他也同样好几年没带兵了,而且自从李靖和秦琼都去了军校,现在军中也只有侯君集才能和他争一争了。
  看到两员爱将争着领兵出征,这让李世民也露出欣慰的表情,这说明大唐的将士并不怯战,只不过该选哪一个,却让他也十分的为难?
第1062章
大唐出兵
  “侯君集听令,朕命你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两万,另外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分别领兵一万,皆受你节制,务必全歼来犯之敌!”李世民经过短暂的沉思后,终于做出了决定大声吩咐道,而且说到最后时,还特意加重了“全歼”这两个字的语气。
  “喏!”侯君集听到李世民让自己领兵,当下也是露出狂喜的神色,大步上前领命道,而且他也听出了李世民的话中之意,这次自己可以放手大杀一场了。
  看到这种好事竟然落到侯君集身上,这让旁边的程咬金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神色,毕竟这些年大唐周边虽然偶有摩擦,但也都是小事情,根本用不着他这种大将军出手,现在好不容易遇到出手的机会,却又被侯君集抢走了。
  长孙无忌与李休听到李世民的决定,却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毕竟敌人都打进大唐的境内了,所以出兵是肯定的,否则大唐的脸面就别要了,而且李世民之所以选择侯君集而不是程咬金,主要也是为了稳妥起见,虽然程咬金也精于用兵,但他用兵时喜欢用奇,有时要冒很大的风险,万一遭到兵败的话,大唐也要承受十分严重的后果。
  相比之下,侯君集用兵就以细腻稳妥著称,向来不会给对手留任何的机会,所以由他领兵李世民也更放心。当然了,无论是侯君集还是程咬金,都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那就是嗜杀,虽然这对武将来说不是什么大缺点,但总归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不过这次吐蕃竟然主动来犯,那可就不要怪李世民派出侯君集去杀人了。
  房玄龄等文臣这时也没有再说什么,毕竟他们虽然不喜欢用武力,但既然李世民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这些大臣也会全力的配合,更何况现在大唐国富民强,一场数万人的战事对大唐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
  随后李世民宣布退朝,但却将侯君集和李靖留了下来,估计是要商议一下出兵的细节,虽然李靖已经不理军务,但遇到这种大事,他也会帮着李世民详细的策划一下。
  “为什么不选我,老侯他哪点比我强?”刚一出两仪殿,程咬金就十分气愤的报怨道,周围的人却是纷纷闪避,谁都不想和程咬金这个滚刀肉扯上关系。
  唯独李休平时和程咬金的关系不错,这时也不好意思躲开,只得上前安慰道:“程将军也不要生气,其实侯将军这次能夺得这个机会也未必是好事!”
  “哦?驸马你有何高见?”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眼睛一亮,当下拉着李休来到一边问道,他可是知道李休身为李世民的左右手,平时比自己能接触到更多的机密,而且以他们两人的交情,李休也不会拿话诳他。
  “呵呵,程将军怎么忘了,苏定方那边可还一直在消耗着高句丽的实力呢,而且据我估计,这两年陛下就会对高句丽用兵,这次侯将军抢走了机会,那下次攻打高句丽时,程将军你就可以占据先机了!”李休当下笑呵呵的开口道。
  当初开国的老将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也只有程咬金与侯君集等少数几个老将,相比其它人,程咬金和侯君集的地位更高一些,李世民若攻打辽东的话,肯定会从他们中选一个,而且李世民打算御驾亲征,更可能会用程咬金这个爱将。
  “嘿!我怎么忘了这件事,看来老夫这次竟然是因祸得福,等到陛下决定出兵高句丽时,哪怕是舍下这张老脸,我也得争上一争!”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当即也是一拍巴掌道。自从灭掉突厥后,高句丽就成为大唐最想征服的目标,可以说若是能够灭掉高句丽,那大唐就可以在声望上一举超过前隋,而他们这些出征的武将也必将名垂史册。
  “对了,到时驸马你能不能帮叔宝也求一下情,他最大的心愿可就只剩下灭掉高句丽了,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想参与到这次的战事之中?”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程咬金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道,提到秦琼时,脸上也露出担忧的神色。
  “秦将军我肯定会帮忙的,只不过我现在最担心他的身体,前段时间马叔就生了场大病,现在恐怕连骑马都困难了。”李休听到程咬金的话也同样露出担忧的神色道。
  秦琼前两年卸掉军职,也和李靖一样去了军校任职,说起来前几年他虽然经过孙思邈的诊治,身体恢复了许多,但依然无法与壮年时相比,再加上他和李世民之间也有些隔阂,哪怕呆在军中,平时也没机会带兵出征,索性后来就去了军校,这样平时也有事情可做。
  “叔宝的身体应该没问题,这几年他心中一直憋着股气,平时连酒都很少喝了,为的就是保养好身体,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死,他也想灭掉高句丽后再死!”程咬金这时也叹了口气回答道,他想要高句丽是为了军功,而秦琼却是为了一雪前耻,别的不说,光是为了当初战死辽东的兄弟,秦琼也要再去一趟。
  “好,这两天我抽空去探望一下秦将军,只要陛下准备对高句丽用兵,我定然会全力相助你们!”李休当即也点头道,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心中也有些遗憾,秦琼还有可能去辽东,不过马爷那边却是不行了,这次病好后,他整个人也像是一下子老了许多似的,连马都骑不了了。
  程咬金是个外粗内细的人,看到李休脸上的表情变化,也猜到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当下也不由得拍了拍他的肩膀颇为感慨的道:“老马年纪大了,其实我们也一样,人到了这个时候,就会老的特别快,也许是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的腿脚不灵便了,胳膊上没劲了,脑子也不灵光了,所以我们也都想在自己老之前,再做出点功绩来,一来为子孙留下福荫,二来也为自己留点名声!”
  程咬金难得和别人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说完之后情绪也有些低落,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白头”,想他程咬金一生四处奔波,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可是现在年纪渐长,他却忽然发现自己也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听到程咬金的话,李休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两世为人,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没有体会过衰老的感觉,不过眼睁睁的看着马爷一天天的老去,他对程咬金的话也是深有感触,而且他也已经人到中年,也许十几年后,他也会像现在的程咬金一样,陷入到对衰老的恐惧之中。
  当下李休和程咬金又聊了一会,然后这才告辞离开,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他脑子里也一直在想着程咬金的话,说起来他们这帮开国老将一个个的退出军中,幸好现在苏定方等人也成长起来,再加上军校也一直源源不断的向军中输送将领,使得李世民倒不用发愁无将可用。
  李休回到家中,结果却被告知婉娘来了,这让他也是心中一喜,当下来到内宅,结果发现平阳公主和衣娘、月婵等人也都在,正在围着小腹微凸的婉娘传授经验,说起来婉娘怀孕的月份并不大,但整个人看起来却已经丰腴了许多,看样子在家里也被照顾的很好。
  “先生回来了!”婉娘这时也看到李休,当下急忙站起来行礼道,虽然李休是她的姑丈,不过她从小习惯称李休为先生,哪怕是出嫁后也改不了。
  “婉娘你身子不便,就不要多礼了!”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上前道,然后又询问了一下婉娘这段时间的生活,裴行俭去辽东了,家中也只剩下婉娘和裴行俭的母亲,李休还担心她们婆媳二人发生矛盾,毕竟无论哪个时代,婆媳矛盾都是常有的事,到时连个调解的人都没有,婉娘也会跟着受委屈。
  不过婉娘与裴行俭的母亲却相处融洽,特别是现在她怀着身孕,裴母更是亲自照顾她,连婉娘吃的饭菜都是她亲手做的,这让婉娘也颇不好意思,劝了好多次对方也不听,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婉娘肚子里可怀着裴家的骨血,裴母急着抱孙子,自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婉娘身上。
  婉娘回来了,李休本来想留她吃晚饭,不过婉娘却说要回去,否则裴母会担心,这让他也没办法,只得与平阳公主她们一起陪着她聊了会家常,最后婉娘起身告辞,不过却忽然又有些害羞的悄悄将李休拉到一边道:“先生,有件事我想请您帮个忙!”
  “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和我还客气什么?”李休当即也爽快的一笑道,婉娘虽然不是他的女儿,但也差不多,只要自己能做到的,自然会尽力的帮她。
第1063章
辽东战事(上)
  今年辽东的冬天来的更早一些,这才刚进到八月,山谷里的风就像是夹着刀子一样,哪怕裴行俭把身上的棉衣裹的再紧,也依然感觉到一股股刺骨的寒意,这里虽然是山谷,但非但避不了风,反而还有山风从谷中穿过,更让人感觉全身都要被冻麻了。
  不过裴行俭还是顶着寒风在山谷中巡视了一遍,这个山谷隐藏着两千唐军,领兵的正是苏定方,按照他们得到的消息,明天将有一支运粮的队伍从山谷附近经过,而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烧掉运粮队中的粮食。
  这几年苏定方一直不断的对高句丽派兵袭扰,刚开始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杀进高句丽境内,毁掉即将成熟的粮食,毕竟很多粮田都是连成一片,即将成熟时又比较干燥,只要一把火就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不过这两年高句丽也吸取了教训,开始在一些产粮地驻扎重兵,甚至还在交通要道修建了一些简易的堡垒,可以说下了不少的本钱,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高句丽这些不但有大唐这个外患,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再加上天灾等原因,使得粮食也极为缺乏,若是任由苏定方这么破坏下去,恐怕用不着大唐攻打,他们自己就会倒下去。
  高句丽上面的这些做法,也让苏定方增加了不少的麻烦,想要放火烧掉高句丽的粮食也变得很困难,于是他在今年就改变了做法,不再把重点放在地里正在生长的粮食,而是放在了粮食收割后的运输上,毕竟高句丽的核心在平壤,边界上的这些粮食收获后,都要集中往东北方向运输,毁掉一个运输队的粮食,几乎就相当于毁掉了几百倾的良田。
  这个山谷比较隐蔽,不过高句丽人也十分的小心,之前一直不断的派探子巡视,所以苏定方也十分的小心,比如现在连火都不能升,就是怕被人发现他们的踪迹,裴行俭出来巡视,也主要是看看士卒中有没有人擅自升火取暖,或是大声喧哗等,免得暴露了行踪,到时不但伏击失败,甚至可能引来大批高句丽的军队,说不定他们这些人都得留在这里,毕竟这里已经深入到高句丽境内,若是被包围想逃都不好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