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515

  “孙道长你的身体可比一般的年轻人还好,说老也未免有些太早了,不过我倒是觉得你也该找几个弟子了,否则你一身的医术没能流传下来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吗?”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认真的表情,孙思邈的医术惊人,但也仅仅只有他一个,如果能多几个医术不错的大夫,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好事。
  “收几个弟子吗?”孙思邈听到李休的话也是一愣,他以前醉心于医术,而且身体又强健,还真没想过收弟子的事,不过现在经过李休的提醒,他也觉得自己的年纪的确不小了,如果再不把医术传下去的话,恐怕以后就真的没时间了。
  “收弟子倒是个好事,不过想要找一个合格的弟子也不是容易的事,不但要求天赋,更对品性的要求更高,毕竟医术不但可以救人,同样也可以杀人,如果找一个品性不端的弟子,恐怕会让他以医术为恶。”只见孙思邈沉思了片刻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
  “这倒是,医术是用来救人的,品性甚至比天赋更重要,不过品性是可以培养的,比如一个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品性也没有定型,所以我觉得孙道长你可以挑选几个孩子,一边教他们医术一边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想必这样教出来的弟子,品性都不会太差。”李休这时再次建议道。
  “这倒是个好建议,很多师傅都喜欢从小教导弟子,我也可以一试,不过我从哪找那些愿意把孩子送到我门下学习医术的人家呢?”孙思邈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是苦恼的道。
  “孙道长不要妄自菲薄了,你的医术通神,而且我大唐的科举之中也有医科,很多读书人也都想要学医,从而考入医科,以你的名气,只要放出话来,肯定有无数的人想把孩子送到你门下学习!”李休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道,不过他的笑容里却带着股别样的意味。
  “这个……”孙思邈听到李休的话却是露出犹豫的表情,大唐的科举之中的确有医科,当然肯定无法与进士科相比,甚至连算科都不如,但毕竟是一条入仕的捷径,所以还是很多人愿意考医科的,只是那些考医科的人大多只是把医科当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对于医术根本谈不上喜欢,更加不可能真心的钻研下去。
  看到孙思邈脸上的表情变化,李休也是心中一喜,当下再次开口道:“不过我倒是有个现成的办法,可以让孙道长你任意挑选弟子!”
第684章
万邦来贺
  李休劝说孙思邈收弟子,虽然是为了对方着想,但同时也有自己的打算,孙思邈虽然精通医术,但却没有那么多七绕八绕的心思,自然也没有察觉李休的心思,反而还十分好奇的追问道:“驸马有何办法让我任意挑选弟子?”
  “哈哈~说来也巧了,前段时间我办了所学堂,专门让周围佃户家的孩子前来读书,第一批有几百个孩子在学堂里学习,如果孙道长你愿意的话,可以去学堂讲几节医术课,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卫生知识,顺便观察一下这些孩子,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弟子,哪怕这批孩子没有合适的,以后每年都会有新的孩子进来,肯定能让孙道长你满意!”李休这时大笑一声,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学堂?是不是建在农部衙门旁边的那个?”孙思邈住的这座药观离李休家不完,平时他也经常在附近出诊,所以自然也听说了学堂的事。
  “没错,就是那座学堂,虽然这些孩子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但是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孩子又小,品性可以慢慢的培养,更何况他们上了学堂之后,也具备了基础的知识,孙道长你教起来也更方便。”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
  “这个学堂我还没有去看过,刚好现在闲来无事,驸马带我去看看如何?”孙思邈没有立刻答应李休,但却很兴奋的要李休带自己去学堂,他是个真正的医者,贵族和平民在他眼中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对弟子的出身也没什么要求,只要能够符合他的要求就行。
  “孙道长你不累了?”李休听到孙思邈的话却是有些犹豫的道,毕竟对方刚刚给杜如晦治疗过,而且累的够呛,再加上这么大年纪了,他真怕孙思邈的身体受不了。
  “无妨,喝口茶就已经歇过来了,咱们现在就去如何?”孙思邈却是老当益壮,当下站起来就要去学堂参观,看到他的样子,李休也只好站起来,然后两人一起出了道观,乘坐马车来到学堂。
  这时已经是下午了,学堂的各个教室也都正在上课,时不时传出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的读书声,现在孩子们都处于最开始的识字阶段,读和写是最主要的记忆的方式,所以整个学校从早到晚都是读书声不绝于耳。
  孙思邈对于学堂似乎很有兴趣,沿着各个教室外面的走廊转了一圈,而且还探头从窗户上往课堂里看了一下,结果只见数十个学生在教室里排成数排坐在那里,先生手中拿着一截白色的东西,在学生正对面的黑色墙壁上写着要教的内容,有些教室里教的是数字,有些则是教识字。
  “驸马,你的学堂里这么多学生,但先生是不是有点少了,一个先生要教四五十个学生,怎么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孙思邈看完学堂之后,当下也提出自己的疑问道,事实上只要来过学堂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孙思邈虽然是个医生,但从本质上来讲,他还是个道士,道士的传承一直是传统的师徒相传,一个道士顶多也就带几个徒弟,所以在见到学堂这种大规模的教学方式时,还是有些不理解。
  “孙道长有所不知,因为学堂里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如果用一般私塾的教学方法,需要的先生也太多了,另外这些学生们来学堂学习,本来也不是让他们去考进士的,主要是让他们能够识文断字,当然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学生,学堂也会重点培养,日后能考科举也是他自己的努力……”
  李休耐心的将这种大规模教学方式的优缺点讲了一遍,孙思邈听后也是连连点头,对于学堂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孙思邈也勉强算是官宦人家出身,他曾祖父曾经做过北周的太子洗马,祖父也做过县令,父亲虽然没有出仕,但家中也颇为富豪,不过他后来学医之后,也是常年与贫苦人家打交道,对于穷人家的生活最是了解不过,也知道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简直太难了,而读书则是其中最方便的捷径。
  只不过教育大部分都被世家和贵族把持,穷人家的孩子很难受到教育,不过现在李休开办的这所学堂却让穷人家的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虽然学堂有很大的缺点,但却不得不承认,等到这些受过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肯定不会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过上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孙道长,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在学堂里讲几节课,顺便也从中挑几个弟子出来?”李休这时再次笑着开口道。
  “没问题,驸马建造这座学堂也是为了穷苦的百姓谋福,贫道虽然是出家人,但也曾经立誓,希望可以拯救民间的疾苦,只是医术毕竟是小道,虽然可以救一人之命,但却救不了一国之命,当初贫道也眼睁睁的看着隋末天下大乱,却是无能为力,现在驸马建造这座学堂看似不起眼,却可以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贫道不但要在这里收弟子,而且日后学堂里的孩子若是生病,也由贫道一力救治!”孙思邈当即拍板道。
  李休没想到孙思邈不但同意自己的请求,而且还让学堂白捡了一个校医,这让他也是大喜过望,当下也对孙思邈连声感谢,随后就带着他找到田筹,将孙思邈介绍给他,结果田筹得知连大名鼎鼎的孙神医都要来学堂讲课收弟子,这让他也是激动的无以复加。
  五月,大唐灭掉突厥的后续影响终于完全的显现出来,先是党项的细封步赖降唐,李世民高兴之下封他为刺史,党项一向都是西北的大族,占地约有三千多里,不过党项内部矛盾重重,各个氏族之间互相攻伐,不过他们在听说细封步赖降唐被封为刺史后,也都纷纷的向大唐请降。
  短短一个月内,党项的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大姓,全都纷纷派出使节到达大唐请求归降,大唐也将党项的领地划分为崌、奉、岩、远四州,使得大唐一下子扩土数千里,而这些党项贵族也纷纷得到大唐的封赏。
  李世民之所以优待党项,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是党项盘踞在西北,刚好位于大唐与西域之间,丝绸之路也需要经过他们的地盘,以前突厥势大,党项依附于突厥,时常骚扰丝绸之路,所以灭掉突厥之后,党项归降,这些土地自然要被大唐牢牢掌控,所以在党项归降之后,大唐立刻派兵进驻这四州,使得丝绸之路也更加的安全。
  第二个原因也十分重要,那就是以党项给草原各部做一个榜样,毕竟大唐刚刚灭掉了草原霸主突厥,虽然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对突厥恨之入骨,但对大唐的兵力也同样十分的忌惮,生怕大唐顺手把他们也给灭了,而这时党项的归降刚好让大唐树立一个榜样,告诉草原各部大唐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敌意,只要愿意归顺大唐,那么就可以像党项一样得到大唐的封赏。
  有了党项这个榜样,短短几个月内,草原各个大部落也纷纷派出使节来到长安请降,对于这些归降的部落,李世民也纷纷加以封赏,不过相比党项,大唐并没有派兵入驻这些部落,毕竟大唐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控制草原,不过像党项这种通往西域的咽喉,还是必须要掌握在大唐手中。
  七月初,草原各部的使节齐聚长安,李世民也在太极殿举行酒宴,酒宴一直举行了三天,各族使节也接连不断的向大唐献上贡礼,可谓是万邦来贺,大唐的威望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点从李世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整整三天他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整个人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过李休却知道,现在李世民的威望还远没有达到顶峰,等到他灭掉吐谷浑、高昌,打残了高句丽,再把西域经营的像是大唐的本土一般,那时他的声望才会达到顶峰,并且在回纥的带头下,尊称他为天可汗,甚至还从草原上建了一条专门的官道,称为“参天可汗道”,主要让各族使节甚至是普通百姓沿着这条路到达长安,参见李世民的天颜,从这一条路上,就能看出李世民在各族百姓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神灵相比。
  一直等到快到冬天时,各族的使节这才带着丰厚的赏赐离开长安,不过那些赏赐可不是白拿的,李世民借着这个机会,也彻底的打开了与草原的贸易,估计等到明年的时候,大唐对外的贸易将再上升几个台阶。
  估计李世民是见使节见上瘾了,等到各族的使节离开后,他也终于召见了被他谅了一年的倭国使节,而当李休知道这件事时,也立刻时刻关注起倭国使节那边的情况。
第685章
高表仁
  “店家,上酒!”长安东市的一座酒楼的二楼雅间之中,一个中年男子一脸郁闷的向店家叫道,随后就把面前的残酒一饮而尽,而在他的桌子上,已经放了两个空坛子,看样子他已经喝了不少了。
  “高兄,你也不要太郁闷了,不过就是去一趟倭国而已,说不定到了那里,还能得到倭国的礼遇,到时见识一下海外的风土人情也不错!”正在这时,只见坐在中年男子对面的一个读书人打扮的中年人向他劝道。
  “我怎么能不郁闷,哪怕是去草原上出使,也比我跑去倭国出使强,说起来都怪那些倭国人,没事就老老实实的在海外呆着就行了,跑来长安做什么?”中年男子这时一脸苦恼和无奈,说到最后时,脸上更是露出愤恨的表情,似乎对倭国十分的不满。
  这个中年男子名叫高表仁,也算是出身名门,他父亲名叫高颎,曾经在前隋时做到尚书左仆射的高位,可惜后来杨广乱政,高颎多次议论杨广,结果被杨广杀了,他的几个儿子也都被贬到边关,高表仁当时还年轻,也被贬到蜀中,一直在那里呆了十几年,后来大唐新立,他们一家才回来,高表仕之前更是被任命为新州刺史,不过去年又被调回长安。
  高表仕才能平庸,而且他父亲高颎也已经去世了,朝中也没什么靠山,所以这次回到长安后,也一直没有再有新的职位,这让高表仁也十分着急,毕竟他还算比较年轻,不想下半辈子就这么庸庸碌碌的过下去,因此也是四处的活动。
  只不过让高表仁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努力虽然有了结果了,但却不是他想要的,因为李世民在见过倭国的使节时,按照礼仪也会派出回访的使节,结果高表仁刚好被选中,成为大唐第一个派往倭国的使节。
  说起来大唐现在势力强盛,所以大唐的使节无法出使哪里,都会得到极大的礼遇,而且担任使节也能增加个人的奖励,日后对仕途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于很多官员来说,担任使节其实是一桩美差。
  不过担任使节也要分地方,比如现在草原被大唐打服了,所以这时如果出使草原,各个部落都得巴结着,大唐的使节到了那里,即可以享福又能挣资历,可是如果像倭国这样,本来就居于海外未开化之地,而且路途又十分遥远,据高表仁所知,光是一来一回就得一两年,更何况海上风浪又大,万一遇到什么意外,恐怕他的小命都是扔到海上。
  可以说高表仁这次出使倭国本来就冒着十分巨大的危险,再加上倭国一向又十分自大,这点在大唐是人尽皆知,估计他去了倭国恐怕也得受一肚子气,偏偏倭国离大唐又远,打又打不着,他在那里受了气也没办法,一想到这些,高表仁就感觉无缘的郁闷。
  “高兄,出使倭国虽然苦了点,但是等到几年后你回来,肯定也能得到陛下的重要,说不定日后还能重振你们高家的声望,所以你也不要太抱怨了!”这时只见对面的中年读书人再次开口劝道。
  这个中年读书人的出身也不简单,他复姓贺若,双名怀义,父亲是前隋大将贺若弼,贺若一家世代为将,以武勇出名,不过贺若弼在前隋时也对杨广十分不满,结果与高表仁的父亲高颎一起被杀,贺若怀义与高表仁也算是世交,两人从小就认识,因此交情十分的深厚。
  本来贺若家世代为将,但是自从贺若弼被杨广杀死后,他的儿子们就弃武习文,贺若怀义有个哥哥名叫贺若怀廓,武德年间做过大唐的礼部郎中和沙州总管,可惜后来他部下反叛,导致贺若怀廓被杀,贺若怀义则一向对做官不感兴趣,因此并没有进入官场,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和高表仁的交情。
  “怀义兄,有时候我真是羡慕你啊,你们贺若家出了你大哥,虽然怀廓大哥不幸早丧,但他的几个儿子也都争气,以后你们贺若家肯定可以东山再起,可是你看看我们高家,我那几个哥哥几乎都死在了边关,唯独我一个人活了下来,现在家里也就我一个人撑着,如果我撑不下去的话,那我们高家可就真的完了。”高表仁这时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当下把自己心里话也都讲了出来。
  听到高表仁的话,贺若怀义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作为朋友,他自然知道高表仁家中的难处,想当初他们贺若家和高家都是前隋有名的官宦世家,可是杨广一怒之下杀了他们的父亲,导致他们两家立刻衰落下来,高表仁和他那位去世的兄长贺若怀廓一样,都想重振家中的荣光,可是这简直太难了,相比之下,他们贺若家还好一些,毕竟他大哥为大唐尽忠而死,几个侄子也争气,而高家在官场上却只剩下高仁表一个人了。
  高表仁心中苦闷,这时店家再次送上来一坛新酒,当下他拍开酒上泥封,也没有用碗,举起坛子就往嘴里倒,看来是想一醉解千愁。
  年到高表仁的样子,贺若怀义怕他喝多了伤身,当下急忙上前抢过他手中的酒坛道:“高兄不要再喝了,酒大伤身啊!”
  “我都要去倭国了,听说那地方穷的要命,连酒都没有,现在我不喝,日后万一喝上不怎么办?”高表仁这时却借着酒劲想要抢回酒坛。
  不过也就在高表仁和贺若怀义争抢着酒坛之时,这间酒楼的楼下却忽然来了一辆马车,随后只见一个身穿华服的年轻人下了马车,看起来气宇不凡,只见对方抬头打量了一下这座酒楼,随后就迈步走了进来。
  酒楼的掌柜大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这个进来的年轻人肯定身份不凡,当下也亲自上前招呼道:“客官楼上请,不知您有几位,要吃些什么?”
  “不用,我找人!”只见这个年轻人微笑着对掌柜道,随后就迈步来到了二楼,并且径直来到高表仁的雅间外,似乎早就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在里面。
第686章
新罗与百济
  “咚咚咚~”就在高表仁与贺若怀义争抢着酒坛之时,忽然听到雅间门外传来敲门声,这让他们两人都是一愣,随后高表仁就怒声道:“我不是说过不许别人打扰吗,都给我出去!”
  高表仁以为是酒楼的伙计又来了,所以说话的时候也显得有些不耐烦,不过他的话音刚落,就只见雅间的门被人轻轻的推开,这让他更加生气,刚想开口骂人,不过当看到房门外的年轻人时,也一下子张大了嘴巴,脸上也满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驸……驸马?”也不怪高表仁惊讶,因为门外站的年轻人正是李休,高表仁曾经在李休从草原上回来时,亲眼目睹了李休的风采,因此这时也一眼就认出了他。
  “呵呵,在下不请自来,还请高使节不要怪罪才是啊!”李休这时笑着向高表仁道,现在高表仁已经正式被任命为出使倭国的使节,估计过了年可能就要动身去倭国了。
  “驸马太客气了,快快请进!”听到李休的话,高表仁这才醒悟过来,当下急忙上前一步请李休进来道,相比他这个刚刚任命的使节,李休的身份不知比他高了多少,所以高表仁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脸上也满是恭敬的表情,只是他这时也满心的疑惑,搞不清楚李休为何会来自己这里?
  旁边的贺若怀义并不认识李休,但是听到高表仁称对方为驸马,而且表现的又这么恭敬,这让他也立刻猜出来李休的身份,毕竟大唐的驸马虽然不少,但能够让高表仁如此恭敬的,恐怕也只有那位年纪轻轻的燕国公李休了,所以他这时也急忙站起来向李休行礼。
  李休也是专程来找高表仁的,当下笑呵呵的走了进来,随后看到贺若怀义也不由得笑道:“不知这位先生如何称呼?”
  “这位是在下的好友贺若怀义,不过他无心仕途,所以并没有担任官职。”高表仁听到这里急忙介绍道。
  “贺若?这个姓氏倒是比较少见,只是不知道当初战死在沙州的贺若怀廓与先生是什么关系?”李休听到贺若这个姓氏时先是一愣,随后惊讶的看向对方问道,贺若怀廓死的时候,李休也刚巧穿越到大唐没多久,当时这件事也引起极大的轰动,所以李休也听说过。
  “正是家兄!”贺若怀义当下也神色黯然的向李休回答道。
  “令兄对朝廷忠心耿耿,宁死也不愿屈从叛军,实在令在下佩服啊!”李休当下也向贺若怀义恭维了一句道,这让对方也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当下高表仁请李休坐下,然后三人闲聊了几句,贺若怀义也看出李休来找高表仁肯定是有要事要谈,所以他很快就主动站起来告辞,这让李休对他也更有好感,亲自陪着高表仁送对方出了酒楼。
  等到两人再次回到酒楼的雅间坐下,高表仁也让人送上来新的酒菜,直到这时他才终于开口问道:“不知驸马屈尊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只不过我听说高使节你很快就要随同倭国使团一起出使倭国,所以才想前来祝贺你一下!”李休这时笑着开口道。
  “这个……多谢驸马!”高表仁听到李休竟然是来祝贺自己出使倭国的,当下也不由得脸色憋的通红,谁不知道出使倭国是个苦差,甚至他都怀疑李休是不是来挖苦自己的?
  看到高表仁的脸色,李休也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当下再次呵呵一笑道:“高使节你也不必多心,这次我的确是想前来向你道贺的,这次出使倭国,如果你做得好的话,肯定能够得到陛下的奖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