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515

  “驸马,下官其实有一件事想要向您请求!”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上官仪面带难色的向李休开口道。
  “哦?什么事情?”李休听到这里先是一愣,随后脑子中就是灵光一闪,心想不会是上官仪要向恨儿提亲吧?
  说起来今年上元节时,恨儿和上官仪就一同出游,而且事后李休问过七娘,得知上官仪与恨儿已经交换了定情的信物,马爷知道这件事也后也大为兴奋,和光化郡主一直呆在家里等着上官仪登门提亲,不过上官仪这边却一直没什么动静,恨儿也好像一点也不着急,不过她不着急,却是把马爷急坏了,三天两头来找李休,让他有空了催一下上官仪,可是这种事李休也实在不好意思开口。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坐直了身子,等着上官仪开口提亲,不过很快他就有些失望了,因为上官仪要说的根本不是提亲的事。
第590章
婚事已定
  “你也想要去外地指导当地的百姓种植红薯和玉米?”李休听到上官仪的请求也不由得即意外又惊讶的道,他没想到上官仪竟然主动要求去外地,虽然这不同于外放为官,但也需要他在外地呆上几个月甚至半年,还需要经常在田间地头跑,可以说十分的辛苦。
  “是的,下官在农部呆的这段时间,除了熟悉政务外,也跟着杨员外郎学习了红薯与玉米的种植方法,并不比那些专门培养的官吏差,而且下官还年轻,所以想到外地多走走,这样也能积累更多的经验!”上官仪面色郑重的道,这件事他已经考虑了许久了,直到今天才终于有勇气向李休提出这个请求。
  听到上官仪的这番话,李休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上官仪的这个想法的确很值得赞赏,而且他也发现上官仪这个年轻人与一般人不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一直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难怪日后他能做到一国的宰相。
  想到这里,李休也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难得你有这份心,我也不好拦着,不过去外地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你也得做好心理准备!”
  “多谢驸马的关心,下官还年轻,吃些苦对反而对自己有好处!”上官仪听到李休答应,当下也十分兴奋的道。
  看到上官仪高兴的样子,李休也是淡淡一笑,随后又想到他与恨儿的事,特别是想到马爷一直催着他,让他催上官仪快点上门提亲,可是这种事他又该怎么和上官仪说呢?
  “驸马,下官……下官还有一事想说!”不过就在李休头疼之时,忽然只见上官仪再次行了一礼道,而且说话时竟然有些吞吞吐吐,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似的。
  “哦?你有什么事要说?”李休看到上官仪的样子也是心中暗喜,因为他已经感觉到对方想要说什么了。
  “咳~其实是这样的,下官……下官……”只见上官仪干咳一声,但是却还是吞吞吐吐的似乎十分不好意思,不过最终还是一咬牙道,“下官去年与恨儿相识,后来又在上元节时与她相遇,彼此情投意合,因此下官想要前去马将军府上提亲!”
  “哈哈~你终于还是说出来了,我也一直等着你这句话呢!”李休听到上官仪说到提亲的事,当下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道,刚才他还在发愁怎么提醒对方,没想到现在他竟然主动提出来了,这倒也让他省了不少的功夫。
  “呃?驸马……驸马您知道我和恨儿的事?”上官仪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随后又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他和恨儿一直都以为他们相恋的事十分隐秘,除了恨儿那位好姐妹七娘外,外人根本不知道,那位七娘虽然是李休的妹妹,但恨儿却说对方终于不会告诉任何人的,可是李休怎么会知道?
  “呵呵,上次上元节时,你和恨儿在朱雀大街上参加的踏歌,我可是亲眼看到了,另外马叔也早就相中了你这个准女婿,就等着你登门提亲了!”李休这时也不瞒上官仪,当下再次一笑道。
  “这个……”上官仪没想到自己上次与恨儿相会时,竟然刚好被李休撞上,这让他也不由得脸色通红,不过当听到李休说马爷早就把他看成是准女婿时,也不由得松了口气,他还担心会看不上他的出身,虽然他高中了进士,但是背后却没有什么强力的家族支持,这在官场上可是十分吃亏的。
  “好了,你也不用不好意思,既然你和恨儿情投意合,我和马叔也都不会反对,你看什么时候去提亲,我好让马叔做好准备?”李休这时笑呵呵的再次开口问道。
  “启禀驸马,我……我想在走之前把婚事定下来,这样对恨儿也算有个交待,等到我回来后,再和马将军商议成亲的事!”上官仪虽然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这时也依然抬头回答道。
  “早点订婚倒是件好事,不过我希望你能把婚事推迟一下,最好等到恨儿十八岁后再成婚也不迟,这样做也是为了恨儿好!”李休听到上官仪最后的话时,却忽然皱了一下眉头道。
  这时候的人都太喜欢早婚,在他们看来,男女十五岁后就算是成年了,也可以结婚生孩子,也许这对男子的影响不大,但是对女子却不同,毕竟孩子要在女子体内孕育十个月,然后再生下来,这会对女子的身体形成巨大的负担,如果女子没有发育完全的话,太早生育绝对会对她们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这是为何?”上官仪并不懂上面这些生理知识,听到李休的话也十分不解的问道,更不明白李休最后那句话的意思。
  看到上官仪不懂,李休也只得给他普及了一下生理知识,上官仪并不是普通人,他以前甚至做过一段时间的僧人,而且也学过一些医术,因此李休讲的这些他也能听懂,而且李休还是大唐闻名的神医,据说连死人都能救活,因此对于他的话,上官仪也是深信不疑。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上官仪听完李休的讲述后,当下沉思了片刻,终于一脸凝重的向李休再次行礼道:“多谢驸马为下官解惑,难怪恨儿之前和我说,希望能晚两年再成亲,我本以为她是想多陪陪马将军夫妇,却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道理。”
  “你能理解就好,恨儿是我的学生,她跟着我学过许多东西,虽然这些东西与传统的儒学不同,但也颇为有用,等到你们成亲后,遇到什么难题你倒是可以向她多请教一下!”李休听到这里也是笑道。
  “驸马过谦了,其实下官与恨儿相处时,也经常感到自己见识太过浅陋,许多事情都要向恨儿请教,这也是下官喜欢恨儿的原因之一!”上官仪说到最后时,脸上也不由得再次露出害羞的表情,中原的婚恋观中,一般都是男强女弱,特别是才学方面,甚至还有人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他却偏偏被才学胜过他的恨儿吸引,这也是他与其它人不同的地方。
  听到上官仪的这些话,李休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随后却又有种惺惺相惜之感,因为他和平阳公主的婚姻中,其实也同样存在着女强男弱,虽然他在才学上肯定比平阳公主强,但是在军事、出身方面,却根本无法与平阳公主相比,不过他却丝毫不在乎。
  几天之后,上官仪选了一个好日子,然后请媒人去马爷那里提亲,马爷自然也一口答应下来,当下上官仪与恨儿交换了生辰八字,这桩婚事也就定了下来。马爷甚至还急着想要让他们早点成婚,但却被李休拦了下来,而且上官仪和恨儿也不想这么早就成亲,最后马爷也没有办法,只能放弃了自己早点抱外孙的想法。
  订婚之后,上官仪也终于被外派出去了,而且还去了许州,那里是红薯种植区域的最外围,而且还去了许州最穷的县城,听说那里多山少地,大部分百姓平时连饭都吃不饱,而红薯对这种地方的影响也最大,毕竟红薯不挑地,而且产量又高,最适合这种地方种植。
  除了推广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李世民暗中也在从南方向北方运输粮食,另外还有武器、铠甲等等,也都在暗中加紧锻造,可以说整个大唐上下都像是拧紧了发条一样,为即将到来的突厥之战做着准备。
  与此同时,草原上的战乱却是越发的严重了,开春时颉利为了生存,不得不吞并了许多的部落,这样才能得到足够的牲畜,刚开始那些部落没有准备,许多被一举击溃,更有不少被吞并。
  但是随时时间的推移,那些部落为了自保,纷纷开始结盟,有些部落更是干脆投靠了薛延陀这些实力强大的部落,而且薛延陀对颉利也是虎视眈眈,甚至一度准备联络回纥等部落攻打突厥,如果真的可行的话,说不定用不着大唐出兵,颉利就会被薛延陀这些草原群雄灭掉。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谁也没想到西突厥却忽然发生了巨变,上次西突厥还曾经向大唐求亲,但却被李休给破坏了,而且他还下过断言,说西突厥必乱,结果李休一语成谶,就在薛延陀正准备出兵攻打颉利时,西突厥统护叶可汗的伯父起兵叛乱,一举杀死统护叶自立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
  不过莫贺咄虽然成功的杀死了统护叶可汗,但却不能服从,结果统护叶的儿子起兵反抗,一时间西突厥内部群雄并起,同样也是打成一团,薛延陀的领地与西突厥接壤,因此也受到波及,为了自保,薛延陀也只能放弃了与其它部落结盟攻打颉利的计划。
  一转眼的时间,这年的秋天终于再次到来,而大唐上下也终于做好了备战的准备,对突厥的这场生死之战也终于要拉开了帷幕!
第591章
张公瑾上书
  炎热的夏季终于过去,天气也慢慢的转冷,又到了一年中收获的季节,相比去年的天灾连连,今年关中一带却还算得上风调雨顺,甚至对于整个大唐来说,也只有南方遭受到一些水灾的影响,其它地方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灾难,似乎连老天都在帮着大唐。
  一年的休养生息,再加上红薯和玉米这两种高产作物的推广,使得大唐一下子收获到足够的粮食,不过李世民却十分沉得住住,表面上大唐依然十分的平静,准备攻打突厥的事也极少有人知道,只不过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却是暗潮汹涌。
  秋收过后,李世民再次将长孙无忌与李休一同召集到两仪殿内,等到他们两人刚一进来,李世民就立刻拿出一份奏折交到他们两人的手中道:“你们两个看看这个!”
  李休本来正忙着秋收的事,毕竟今年收获的红薯和玉米太多,也需要农部去指导,却没想到被李世民忽然召到这里来,而且还让他们看奏折,这让他也有些奇怪,当下与长孙无忌一同打开奏折,结果发现这是时任代州都督的张公瑾写给李世民的奏折。
  “颉利可汗奢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此其一;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离,此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均得罪颉利、无地自容,此其三……”长孙无忌这时也低声将奏折上的内容念了出来,旁边的李休也是越看越惊讶,因为这竟然是张公瑾请求李世民向突厥发兵的奏折,而且还列出六条突厥必败的原因,每条都说得十分中肯。
  “陛下,难道这个张公瑾知道要攻打突厥的事?”李休看完这份奏折,当下也不由得惊讶的道,按说攻打突厥的事极为机密,除了殿中他们三人外,其它人根本不知道,事实上李世民也一直打算直到真正出兵前,他才会将这件事公布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突袭之效。
  “这件事只有咱们三人知道,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而且之前备战我也做得十分秘密,连房玄龄他们也只以为朝廷要扩军,并不知道要攻打突厥!”李世民这时淡笑着开口道。
  “如此说来,张公瑾应该是看出突厥势弱,所以才劝说陛下出兵攻打,倒是与陛下不谋而合!”长孙无忌这时也笑着开口道。
  张公瑾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倒也并不奇怪,一来他镇守边疆,对突厥的情况看得十分清楚,二来他这个人有勇有谋,当初李世民准备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心中也是犹豫不定,甚至想要求神问卜,不过张公瑾知道后却是把算卦的龟壳扔到地下,根本不信什么鬼神之事,而且还说哪怕占卜的结果不好,难道就因此不发动政变吗?这也让李世民终于坚定了发动玄武门的决心。
  “张公瑾此人倒真是有远见,罗列的攻打突厥六大理由,每条理由都极为充沛,如此一来,现在也的确是时机成熟了!”李休这时也终于开口道,以前他还真没注意过张公瑾此人,不过现在看来,这个人倒是个难得的人才,至少程咬金等人就没他这份眼光。
  不过李休心中也在奇怪,以张公瑾的才干,日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不比程咬金等人差,而且听说他还很年轻,只有三十多岁,可是他虽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之后除了攻打突厥出了一些力外,后来就没怎么听说他的名字了,反而不如程咬金这些人活跃,这就有些奇怪了。
  李休想不明白张公瑾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如程咬金等人,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张公瑾的才干的确比程咬金等人更强,但他的寿命却远程咬金等人差远了,历史上的张公瑾在贞观六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反倒是能力不如他的程咬金等人活得更久,并且参加了之后大唐对外的一系列征战,因此名气自然比张公瑾要大。
  “哈哈~朕也是这样想的,张公瑾此人目光长远,连他都说攻打突厥的时机已到,朕也更有信心了!”李世民这时也是大笑一声道,虽然突厥内乱,使得颉利的实力大减,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大唐还是主动出击,在不熟悉的草原上攻打突厥,这让李世民也没有信心能够获胜。
  “陛下,臣觉得现在也是时候正式准备出兵的事了,哪怕咱们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想要大军出发,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融合,另外还有后勤方面的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如果进入到冬天,万一草原因雪灾封路的话,恐怕会给大军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攻打突厥也宜早不宜迟!”长孙无忌这时一脸郑重的道。
  现在秋收刚刚结束,粮食十分充足,而且距离冬天还有一段时间,以往都是突厥南下的最好时机,而对于大唐来说,想要攻打突厥也最后能选在这段时间,甚至最好能够在这段时间结束对突厥的用兵,这样才能避免因冬天的酷寒影响到大军的行动。
  “陛下,臣也赞同即刻起兵攻打突厥!”李休这时也同样郑重的道,虽然他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是趁着冬末初春这段时间进攻的突厥,不过现在历史已经被他改变,而且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现在都是进攻突厥的好时机,因此他也赞成将进攻的时间提前。
  听到长孙无忌与李休都这么说,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雄心万丈的表情,当下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即刻召李靖进宫!”
  李靖是李世民和李休早就商量好的主将人选,本来他镇守在外,但是在一个月前,却被李世民调了回来,主要就是方便随时召见他,然后任命他为这次攻打突厥的主将,并且与他商量一下攻打突厥的细节,让他更好的实现李世民的军事目的。
  接到李世民的召见,李靖也立刻进宫,不过他当来到两仪殿,并且发现李休也在殿中时,脸上却露出几分尴尬之色。
第592章
出兵时间的争执
  相比之下,李休看到李靖却是面色如常,因为他早就把对方当成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甚至连平安郎和晋儿出生,也没有请李靖,只是通知了红拂女,事实上现在李休和李靖之间唯一的联系也就只剩下红拂女了。
  “臣李靖参见陛下!”李靖看到李休虽然有些尴尬,不过这是在两仪殿,当下也郑重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道,当初他保持中立,因此李世民登基后他虽然没有受到打击,但也没有受到重用,只是之前因为李休的提议,被任命组建了大唐的军校,担任军校的山长一职,不过去年因为突厥内乱的事,边疆需要人镇守,因此他又被调到边疆任职,直到一个多月前才被调回来,并且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一职,同时仍然兼任着军校的山长一职。
  “不必多礼,朕这次召你前来,其实是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和你商量,你先看一下无忌手中的这份奏折吧!”李世民当下微笑的指了指长孙无忌手中的奏折,也就是张公瑾写的那份攻打突厥的六大理由。
  当下长孙无忌将手中的奏折交给李靖,而当李靖看到奏折上的内容,也立刻明白了李世民所谓的“极其重要的事”是指什么,因此他也很快抬头道:“陛下备战多时,想必已经到了要对突厥动手的时候了吧!”
  听到李靖猜到自己的意图,李世民也丝毫不奇怪,毕竟以李靖的能力,对自己备战的事有所察觉也很正常,虽然他一直以扩军的名义进行这件事,而且在很多人心中,突厥依然是个庞然大物,根本没想过主动出击,但是李靖这样的兵法大家却肯定能看出自己备战的意图。
  “不错,朕认为攻打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甚至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做出这个决定,现在经过一年的准备,突厥那边依然战乱不休,正是我们出兵的绝好时机,而遍观所有将领,朕认为只有你才有能力担任方将的人选,不知你意下如何?”李世民当下点了点头道。
  不过听到李世民亲口承认要攻打突厥,李靖脸上并没有露出太过兴奋的表情,反而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道:“陛下,臣认为现在出兵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时机!”
  “哦?为何这么说?”李靖的回答不但李世民感到惊讶,李休和长孙无忌这时也都用惊讶的目光看向了他。
  “启禀陛下,现在正值秋季,虽然离冬天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北方草原气候寒冷,只要进入冬天,随时都可能下起暴雪,如果发生像去年那样的雪灾,更会对军队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因雪灾而导致后勤供应不上的话,甚至可能会让大军有覆没的危险。”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靖顿了一下接着又道:“颉利并不是蠢人,肯定也知道上面这些,所以如果我们现在出兵,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到时突厥人肯定会坚信,只要他们能够坚持到冬天,那么我们的大军就可能因寒冷与雪灾而陷入危险,换句话说,除非我们能够在冬天之前灭掉突厥,但是以突厥的实力,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灭掉他们,简直太难了!”
  “难度的确大了一些,不过也并非没有可能,突厥的内乱你也看在眼里,可以说现在颉利已经陷入到众叛亲离之中,只要我们找到时机,以一股精兵杀进颉利的老巢,迅雷不及掩耳活捉或杀死颉利,到时大势已定,突厥自然也会因此而灭!”李世民却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道,他之前也想过现在出兵的弊端,不过他对大唐的兵力也十分自信。
  “陛下,突厥对我大唐的威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相比秋天出兵,臣觉得不如再等上几个月,等到明天开春之后,草原人苦熬一个冬天,马匹、牛羊都十分的瘦弱,可以说这时的突厥人实力已经降到最低,而且天气越来越暖和,发生雪灾的危险也就越小,突厥人也没有了寒冷的冬天可以依靠,如果这时我大唐出兵,远比现在出兵更有把握,时间也更加的充裕!”李靖却是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议道,他认为开春出兵远比现在要有把握。
  “李尚书,你的话虽然有道理,不过如果开春之后攻打突厥,没有了冬天的威胁,颉利随时都可以逃亡到漠北一带,而如果没能抓住颉利,那么突厥就不算灭亡,甚至他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但是如果现在出兵,颉利却是无路可逃,所以我们早地的风险与收获其实是相对应的!”正在这时,长孙无忌忽然微笑着开口道。
  北方草原也分南北,其中南方靠近大唐,草原丰美,十分适合放牧,一向都是草原各部落的必争之地,可以说谁占据了草原南部,谁就是草原上的霸主,比如以前匈奴,以及现在的突厥,相比之下,草原更北部却是一片沙漠与戈壁,那里的环境恶劣,只有少数部落能够生存,以前草原人打不过中原时,才会逃到漠北,比如以前的匈奴就被霍去病追杀到漠北,最后逃到了中亚一带。
  也正是漠北的环境恶劣,在春夏两季时,那里倒勉强可以生存,但是每到秋冬之季,漠北就会成一片险恶的无人区,沙漠、雪灾、狂风等等,都能让一支庞大的部落消失在漠北的荒原上,因此长孙无忌才说现在出兵,颉利不敢逃亡到漠北的话。
  “不错,朕也是这样想的,风险越大,收获也就越大,朕要一举灭掉突厥这个威胁,然后再分化瓦解草原上的部落,彻底的解决北方草原对我大唐的威胁!”李世民这时出言赞同道,长孙无忌不愧是他最重要的助手,每次都能和他想到一块去。
  “收获是很大,可是风险也很高,而且草原上气候瞬息万变,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发生去年那样的大雪灾,万一大军深入草原,雪灾又断了大军后面的补给的话,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因此还请陛下慎重考虑!”李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道,他并不喜欢太过冒险,哪怕知道冒险带来的收获很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