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515

  七娘造船的本事十分厉害,现在所有人都抢着要她的船,张十一则有路子,毕竟虬髯客虽然走了,但以前关系还在,张十一对海上的生意也是门清,与其让别人用七娘的船去发财,还不如自己和七娘合作去跑生意。
  在这种情况下,张十一亲自找七娘商量了一下,让七娘优先给他造一些船,组成一个船队做生意,他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不想浪费这个机会外,其实也是想试一试自己的本事,毕竟以前虬髯客虽然重视他,但却从来没有让他单独打理过生意,现在父亲不在,他也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
  李休刚开始并不知道上面这些事,直到后来发觉七娘不再天天念叨着造船去美洲了,这才感到奇怪,于是让人一调查,结果这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七娘竟然已经成为张十一的合作伙伴,名下不但有一座规模扩大了几倍的造船作坊,而且拥有一支海上船队一半的份子,当然这支船队是由张十一经营的。
  “七娘这做生意的天分肯定是从夫君这里学来的,她还是个孩子啊,竟然把生意做的这么大,以后夫君都不用给她准备嫁妆了!”衣娘这时再次开口笑道。
  “嫁妆倒还是小事,我真怕她哪天忽然心血来潮,跑去坐船去美洲!”李休这时却是一脸苦笑的道,七娘拥有一支船队,张十一又知道去美洲的航线,因此只要她愿意,可以说随时都能去美洲,这才是李休最担心的。
  “夫君想多了,七娘毕竟还小,而且又和您感情深厚,怎么可能一声不吭的就走呢?”平阳公主这时也开口安慰道,在七娘这件事上,她也不方便发表太多的看法,毕竟另一方是她可怜的侄子。
  “也许吧!”李休这时却有些落寞地说道,七娘一天天的长大了,有时也不再需要他这个兄长帮她拿主意了,虽然李休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七娘已经长大了,但他却还禁不住有些失落。
  晚饭过后,李休本想继续带平阳公主她们上街赏灯,不过她们却都不怎么愿意出去了,因为衣娘感觉身子发懒,平阳公主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几个孩子倒是兴致勃勃的想出去,最后李休干脆带着几个孩子在公主府门前转了转,这里也同样有许多的花灯,而且这些孩子的本意并不想赏灯,只是贪图外面热闹的气氛,顺便再买上点好吃的零食就足够了。
  等到家里的孩子尽了兴,李休这才带他们回府中休息,不过也就在这时,却忽然接到李世民传来的消息,原来他竟然和去年一样,再次请李休去曲江池赏灯。
  李休本来也困了,不过李世民既然有请,他也只得打起精神出了门,然后再次来到曲江池,结果只见李世民站立在一座凉亭之中,正欣赏着池中的花船。
  “参见陛下!”李休进到亭中向李世民行礼道。
  “不必多礼,朕这次来是向你道谢的,若不是你发现承乾私自跑出去的话,说不定就会出什么大乱子!”李世民听到李休的声音,当下笑呵呵的转过身说道。
  “陛下客气了,承乾是我的学生,我自然也要对他负责,不过承乾还只是个孩子,难免有些考虑不同,还望陛下不要太过责罚他!”李休先是客气了一下,随后又替李承乾求情道。
  “放心吧,我没怎么骂他,反倒是皇后训了他许久。”李世民似乎知道李休会帮自己儿子求情,当下也是笑着开口道,说完他就请李休坐下上,凉亭的桌子上已经准备了几样小菜,李休也没有客气,坐下来陪着李世民聊了起来。
  其实李世民也是在宫中闷得无聊,所以才借着道谢的名义来找李休聊天,毕竟他这个皇帝也难得有个休息的日子,不过聊着聊着,李休却忽然想到一件他曾经考虑许久的事,也许可以借着今天这个机会和李世民聊一聊?
第587章
放开宵禁
  “陛下,今天似乎比昨天还要热闹,连这比较幽静的曲江池畔,似乎也能听到大街上传来的喧嚣声?”李休这时忽然开口说道,同时做出侧耳倾听的模样,似乎真的听到了朱雀大街上的踏歌声。
  “这也不奇怪,毕竟今天是上元灯会的最后一天,过了今天,晚上就又要宵禁了,百姓们想要在夜间外出游玩,就只能再等一年了,所以他们自然要抓住这最后一晚放纵一下!”李世民随口说道,不过他并没有发现李休话中更深的意图。
  “是啊,最后一天的上元灯会,自然更加的热闹,而且臣这两天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许多商贩在这两天大发其财,一晚上卖掉的东西,甚至比以前他们一个月卖掉的都要多,如果天天都能这么热闹的话,那这些小商贩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而且百姓也能更加方便,不用什么事情都集中在白天做完!”李休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道。
  李休说的这么明显,李世民也立刻听了出来,当下颇为惊异的看了他一眼,随后这才开口道:“李休你什么意思,不会是想劝我解除宵禁吧?”
  “陛下,宵禁虽然是古已有之,但是在臣看来,宵禁到现在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因此臣的确是想劝陛下解除宵禁!”李休当下郑重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道,这件事他早就想做了,只是以前还不是时候,也没找到机会和李世民聊这个问题。
  宵禁可不是唐朝的特产,而是自古就有,特别历朝历代的都城,宵禁令更是执行的十分严格,若是在宵禁之后还有人敢随意上街走动的话,轻则杖刑,重则处死。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唐朝之后的宋朝,就在宋英宗时解除了宵禁令,这也使得宋朝时的开封成为历史上最繁华的都城,甚至连唐长安与无法历史上的开封城相比。
  “哦?那你倒是说说宵禁怎么不合时宜了?”李世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听到李休明明白白的表示他反对宵禁之后,还是有些惊讶的反问道。
  “启禀陛下,历朝历代之所以实行宵禁,主要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特别是在战乱和灾难年间,实施宵禁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在和平年间,宵禁却会影响到百姓正常的生意,也会对商业造成很大影响,正所谓无商不活,商业受影响,自然也会影响到朝廷的税收,另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影响,这些也就不必细说了。”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休顿了一下接着又道:“相比以前的历朝历代,我大唐政治清明、时局也越来越稳,哪怕去年遇到那么大的天灾,关中也没有发生什么乱子,以后随着红薯的推广,更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而只要百姓手中就粮,大唐的根基也会越来越稳,臣听说长安去年只判了二十多人死刑,可以说治安也越来越好,所以长安也已经有了开放宵禁的条件,此举利国利民,还请陛下恩准!”
  李休这些话已经憋了好久了,他之所以不愿意在长安城居住,一来是不喜欢热闹,二来就是觉得每天晚上就得呆在家里,想要出门散步都不行,所以他才宁可搬到城外去住,这样至少自由一些。
  听到李休这些开放宵禁的理由,李世民也露出沉思的表情,李休列举出宵禁的害处,也说出长安已经具备了开放宵禁的条件,这让他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话是这么说,不过宵禁之事古已有之,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已经习惯了宵禁,若是贸然放开宵禁,万一发生什么问题的话,恐怕你这第一个建议开放宵禁的人,会成为众矢之的啊!”李世民沉思了许久,最后终于抬头向李休道。
  “陛下,不做自然不会犯错,可若是明知道这件事是对的,却依然不肯去做,那不如冒险一试,哪怕做错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李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而且上元节这两天同样是放开了宵禁,不也同样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故吗,所以臣以为就算放开了宵禁也没什么!”
  “这个……”李世民看到李休的态度如此坚决,脸上也不由得露出犹豫的表情,虽然他也知道放开宵禁可能会让长安更加的繁华,不过一时间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陛下,如果你觉得一下子放开宵禁有些太过突然的话,不如可以一点点的放开宵禁。”看到李世民还是有些下不定决心,李休也不由得暗叹一声,只得拿出自己的另一套方案来。
  “哦?什么叫一点点放开宵禁?”李世民这时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当下有些疑惑的开口问道。
  “其实很简单,既然在上元节已经放开了两天宵禁,那不如陛下可以下令,每逢一些重要的节日,以及太上皇、陛下或皇后的生辰之日,也可以放开一两天的宵禁,这样一来,即能看到放开宵禁的效果,又能让百姓们慢慢的接受这种改变。”李休开口解释道。
  “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可以一试!”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眼睛一亮,当下点头赞同道。
  “陛下英明!”李休看到李世民同意,当下也终于松了口气,虽然逐渐放开宵禁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不过只要李世民能够答应就行,等到放开宵禁产生的良性影响开始发挥作用,不用他再说什么,到时李世民自己就会彻底的放开宵禁。
  本来李世民不想和李休聊这些政务上的事,不过既然李休主动开了这个头,所以他也忍不住了,接着又问了李休对一些政务上的看法,对此李休也一一做了回答,不过最后李世民却忽然沉思了片刻再次开口:“李休,随着天气转暖,突厥的受灾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如此一来,朕也真的动了攻打突厥的心思,只不过现在却还有一件事拿不定主意?”
第588章
主将人选
  听到李世民真的打算进攻突厥,李休也是精神一振,当下急忙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有什么事情拿不定主意?”
  “想要攻打突厥,必须动用举国之力,以我大唐现在的国力,恐怕也只有一次主动出击的机会,可是现在我却拿不定主意,不知该派谁去统领大军,毕竟这次可是关系到我大唐的国运,本来我打算御驾亲征算了,毕竟对于别人我都不怎么放心,不过无忌却拼死反对,而且朕也知道其它的大臣肯定也不同意,因此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李世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踌躇的神色。
  “陛下万万不可亲自冒险!”李休听到李世民想要御驾亲征,当即也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随后想了想这才继续道,“我大唐良将无数,不过这些将领有些擅攻,有些擅守,可以说各有特长,想要从他们之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人的确有些困难。”
  “朕也是这样想的,甚至还将我大唐所有名将的名字都写下来,然后一个个考虑,最后好不容易才筛选出三个人,但是这三人却各有所长,我最后也一直拿不定主意。”李世民这时也颇为苦恼的道,无人可用固然让人绝望,但是可用的人太多了,想要从中挑选出一个则是让人头疼。
  “不知是哪三位将军?”李休这时也十分好奇的追问道。
  “李靖、李绩以及李道宗!”李世民当下将自己选中的三人挑选出来道。
  “果然如此!”李休听到这里也是心中暗道,其实他刚才也在心中权衡了一下,发现大唐的良将虽多,但真正能够统领大军,并且让李世民放心的将领也并没有多少,李世民说的这三人也全都李休的猜测之中。
  “李绩随我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立下无数汗马功劳,而且精于算计,用兵大胆,对于他的能力,我是十分相信的,只不过李绩用兵喜欢求险,险中求胜可以将战果扩大到最大,但也太过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之危。”
  “李道宗是朕的堂弟,而且从十七岁就跟着我一起冲锋陷阵,虽然不如秦琼等人勇猛,但他却是朕一手调教出来的将领,用兵方面也最像朕,同样为我大唐立下赫赫的战功,而且他是朕的堂弟,将大军将给他朕也放心,可是他实在太过年轻了,今年还不到三十岁,以他的年纪统率大军的话,恐怕难以服众。”
  李世民接连点评了李绩和李道宗两人的优缺点,李休本以为他会继续说李靖,不过却没想到的是,李世民说到这里忽然一顿,转而向他笑道:“李休,李靖是你的父亲,虽然你们父子不和,不过你恐怕比朕更了解他,所以我想听一下你对李靖这个人选的看法?”
  看以李世民竟然问自己对李靖的看法,李休也不由得苦笑一声道:“陛下何必为难臣?”
  “这可不是朕为难你,其实在朕的心中,李靖比李道宗和李绩都更加的合适,因为他的才能的确比李道宗两人高上一筹,不过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不受朕的信任,店里朕把军队主力交给他来指挥,朕着实有些不放心!”李世民这时微笑着开口道。
  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时,李靖就是个坚定的中立派,两边都不帮,谁赢了他就向谁效忠,这样做虽然稳妥,但是在李世民登基后,李靖受到的宠信就比不上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些人了,别说李靖了,连玄武门事变时,因为良心不安而没有尽力的秦琼,都受到了李世民的冷落,这并不是李世民小心眼,而是要表明他的一种态度,这样才对得起跟随他冒险一搏的人。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李休再次苦笑一声,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道:“陛下其实已经分析的很对了,虽然我与对方不和,但是对于那个人的兵法,还是十分佩服的,整个大唐除了陛下,恐怕也找不出另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将领了。”
  李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考虑片刻接着又道:“至于陛下的顾虑,我却认为有些多余了,毕竟如此要攻打突厥,肯定会数路大军齐发,其中肯定需要分清主次,就算陛下让那个人担任统帅、节制诸军,但其它路的大军主要还是掌握在各自的将领手中,这些将领肯定都是陛下的心腹,所以只要对方不傻,肯定不会有什么其它的心思!”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不过我却没想到你竟然会支持李靖负责攻打突厥?”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是点了点头,随后就有些挪揄的道。
  “突厥是我大唐的生死大敌,一日不灭,我大唐上下一日难安,因此只要能够消灭突厥,其它事情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李休这时一脸义正言辞的道,说到这里时,他脑子里又想到突厥南下时被残杀的普通百姓,以及不惜以身犯险的赵德言和那些飞奴们,相比之下,他和李靖的这点私人恩怨根本不算什么。
  “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在大义面前,这些小节的确不算什么,有了你这些话,朕也总算做出决定,那就让李靖为主将,李道宗与李绩等人协助,只可惜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机,毕竟我们现在连军粮都拿不出来,希望今年能遇到个丰收年,等到秋收之后,就是出兵之时!”李世民这时拍着李休的肩膀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也露出几分杀气,大唐与突厥之间的恩怨,也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聊到突厥的事,李世民和李休都显得十分兴奋,确定了李靖担任主将之后,两人又商量起攻打突厥的细节,李休对军事方面虽然不太懂,但却知道历史上李世民的灭突厥之战,而且他又熟悉火药、热气球等新式武器,这些东西都已经应用到战争之中,因此李休比别人更加有发言权。
  远在千里之外的颉利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他的命运在这个上元节的最后一天做出了裁决!
第589章
备战
  天气一天天的暖和起来,北方草原上的积雪也慢慢的融化了,商路也随之畅通,无数已经憋了一冬天的商队纷纷出发,带着各自的货物前往草原上做生意,毕竟他们都知道去年草原上遭了雪灾,死了无数的牲口,别的不说,光是这些牲口的皮毛就是一笔大财富,而且现在草原人什么都缺,因此他们可以用一小块茶砖就能换上不少上好的皮毛。
  不过这些商人却很快发现,他们的货物在经过一些关口时,会被严格的检查,粮食、铁锭等物资是严禁被带入草原的,因为这些会增加草原人的军事实力,虽然以前也会查,但却不像现在查的这么严格,甚至连他们自己带的武器都要登记,等到从草原上回来时还会一一查看,少一把就是重罪。
  也正是随着商路的再次畅通,大唐对草原上雪灾的情报也就知道的越多,其中大部分都有颉利有关,比如颉利曾经想趁着开春之后下南抢掠,但却又担心自己实力不足,再加上旁边又有薛延陀虎视眈眈,最后也只能打消了这个想法。
  不过这次颉利的损失实在太大了,人口的损失倒是在其次,关键是牛羊的死伤实在太重了,之前天气冷,冻死的牛羊依然可以食用,但现在天气热了,他们只能把解冻的牛羊皮扒下来,卖给商人减少一点损失,但是牛羊肉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腐烂变质。
  如果放在往年,大唐开在边境的罐头作坊还会去草原上收购牛羊肉,但今年也不知为何忽然不收了,这让颉利的损失也更大,眼看着连饭都吃不上了,最后气急的颉利只能吞并了周围一些富足的部落,有些部落甚至还是突厥人附庸。
  草原上弱肉强食,很多弱小的部落无力保护自己,于是他们就会选择成为大部落的附庸,每年向自己依附的部落上缴大批的牛羊,而大部落则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突厥就是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因此也拥有无数的附庸部落。
  不过这次颉利为了生存,竟然向自己的附庸部落下手,一下子打破了草原上的传统,这也使得无数部落纷纷声讨颉利,更有不少部落宣布脱离突厥,不再承认颉利对他们的统治,这下更使得颉利的实力大为削弱。
  面对附庸部落的背叛,颉利也是又气又怒,在他看来,这些附庸的部落都是他的奴隶,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现在这些奴隶竟然站起来反抗,简直是不知死活,刚好他手下依然吃不饱,这时索性放开了,再次对外用兵抢掠,一时间草原上哀嚎遍地,到处都是狼烟战火。
  草原上到处都是战乱,但是对于大唐来说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甚至更加坚定了李世民攻打突厥的决心,不过这件事李世民却做得十分隐秘,整个大唐也只有寥寥数人知道,因为万一消息泄露的话,很可能会让颉利做好准备,哪怕他打不过大唐,但草原面积广阔,说不定会直接逃往漠北一带,到时大唐想要攻打他恐怕也只能是鞭长莫及。
  李休属于少数知道大唐即将攻打突厥的人之一,而且这一年里他的任务也很重,确切的说应该是他们农部的事务十分繁重,因为去年的红薯已经推广到关中一带,今年不但要巩固关中的种植面积,而且还要向外扩张,另外还有玉米的推广。
  因为打仗肯定少不了粮食的供应,而红薯和玉米则是十分高产的作物,按照李世民的计划,今年秋收之后,红薯和玉米,再加上小麦等作物,应该足够供应这次的攻打突厥之用,因此农部的任务比之去年也更加重要。
  “启禀驸马,这里是洛州、邓州、许州等各地的地方官送来的公文,全都是请求咱们派人指点他们种植红薯的,这些都需要您亲自来处理!”农部衙门之中,上官仪将一摞厚厚的公文放在李休面前道。
  “放下吧!”李休头也不抬的道,他这时正在处理一份紧急的公文,因此暂时没空理这些,上官仪也知道李休很忙,当下也束手站在一边,因为他还有其它的公务需要向李休禀报。
  过了大概有小半个时辰,李休这才处理完手中的公文,然后这才抬起头,结果发现上官仪竟然没走,也不禁惊讶地问道:“怎么了,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启禀驸马,杨员外郎让下官向您禀报,因为之前咱们农部外派的官吏不够,因此他又招收了一些官吏,培养他们学习红薯与玉米的种植,现在这些官吏已经培养完毕,刚好外地的官府也都着急要人,因此这批人正好可以用上!”上官仪这时再次禀报道。
  “不错不错,还是杨兑做事周全,这段时间我也感觉农部里人手不足,没想到他已经准备好了!”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夸奖了杨兑几句,随后又看了看刚才上官仪送来这些公文,这些天各地的官府都催着向他要人,农部里能派出去的官员全都派出去了,可是依然不够,毕竟红薯的推广实在太顺利了,今年刚一开春,全国各地都向他们农部要红薯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