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364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原王朝的汉人,马六甲海峡才开始繁忙起来,也正是有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才造就了马六甲海峡的繁荣。而金洲本地的土人占尽了地利之势,只凭税收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东西方的货物更是让他们享受到无比的便利,这若是放在其他民族身上,应该会感到十分的满足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土人的本性贪婪无比,而且又十分的愚蠢,他们在马六甲海峡收税也就罢了,但却还贪心不足,无论是哪股势力霸占了马六甲这条黄金水道,都会在收税的同时,明里暗里的纵容正规的水军抢掠路过的海船,这种杀鸡取卵的愚蠢行为,直接导致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险直线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唐与李愔的海外贸易。
  当初李愔在登州大力发展海贸时,就已经发现马六甲对海贸的制约,虽然李愔没有做过统计,但陆青却告诉他一个大概的估算,那就是假如每年有一万艘海船来往于大唐与西方各国之间的话,可能有三千艘海船因为各种自然灾难而难以到达目的地,而在剩下的七千艘海船中,最少有一半都是因为遭遇到了海盗,落得个人财两空。而这些海盗除了一少部分外,大部分都是这路航线上各国的正规军,其中犹以马六甲为甚,其实与其说他们是国,还不如说他们是一个个的海盗窝。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愔早就想对马六甲海峡动手了。可惜他当时手中没有太大的海军力量,而且大唐周边的新罗、百济和倭国都是潜在的威胁,再加上他又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他只能一步步来,先将那些潜在的威胁消除掉,同时又得到了人口与土地,再加上台湾的发展,使得他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自由的发展经济与武力。
  一直到了将吕宋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李贞与李恽的大军又要开赴天竺,这使得马六甲对李愔来说,不但具有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是一片极为关键的军事要道,毕竟日后各种军事物资的运输,绝对不能受到它人的威胁!也正是直到这时,李愔才终于感觉到,自己是时候向马六甲进军了。
  接下来李愔又向杨十夫妇详细询问了一些关于马六甲方面的情报,等到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时,才挥手让他们退下,脸上满是踌躇满志的表情。
  不过武媚娘这时却有些担心地道:“夫君,咱们才刚刚拿下吕宋,林邑也将要被我们完全吞并,若是现在再对马六甲用兵的话,那么扩张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些,若是日后发生什么变故的话,恐怕会对夫君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五百一十二章
给你一年时间
  对于武媚娘的话,李愔却是摇着头笑道:“媚娘你不必担心,吕宋已经平定,而且随着迁移过去的汉人越来越多,统治只会越来越稳定,至于林邑这边,咱们早就控制住了这个国家的上上下下,现在只是换个名字,把范镇恶赶下台罢了,根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李愔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了,想要稳定这两地的统治,的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也使得咱们抽不出太多的力量扩张,不过马六甲海峡实在太重要了,这关系到七弟和八弟此行的成功与否,所以这条水道必须要掌握在我的手中,而且我现在也只需要这条海峡,所以暂时只会对海峡两岸的势力动手,以咱们的海军力量,消灭掉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我们不深入到金洲和马来半岛的内陆,就不需要动用太大的力量,也不会对现在林邑和吕宋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听到李愔只是想把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势力给清除掉,武媚娘终于松了口气,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主管情报的武媚娘却十分清楚,马六甲周边的势力其实并不强,比如以现在的马六甲霸主末罗游为例,他们虽然有战船上千条,但受限于造船技术,基本都是一些小船,根本无法对李愔手中的战舰相比,林邑这边的十几条巨型战舰,就已经让末罗游王国不敢对汉人的海船轻举妄动了。
  “原来夫君早有打算,倒是妾身多虑了!”武媚娘放心地说道,又对李愔露出一个微笑,开始翻看杨九三人送来的情报,刚才他们虽然口述了一些,但是最详细的情报都写在书面上,等到武媚娘翻看过后,捡出一些重要的让李愔观看,剩下的全都封存起来。
  都说专注的男人最吸引女人的注意力,其实若是把话中的男女调换位置,也同样适用。李愔看到全神贯注的观看情报的武媚娘,感觉心中一颤,他忽然间发现,武媚娘专注起来,竟然如此的迷人,哪怕是两人都已经有孩子了,还是让李愔感到心动不已,同时小腹中也涌起一阵燥热。
  在这种本能驱使下,李愔鬼使神差的走到武媚娘身后,然后弯下腰轻轻的抱住对方,双手更是十分不老实的抚上媚娘胸前的高耸。
  正在专注地看着情报的武媚娘根本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当感觉胸口被人袭击时,立刻涌起一股怒火,不过当她闻到李愔身上那股熟悉的气息,又想到书房中只有他们两人,当下全身也是一软,斜着眼瞪了李愔一眼。只是美人娇嗔,更是风情无限,李愔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欲火,一把将武媚娘横抱起来,然后走向书房后面的床铺。
  长安太极宫两仪殿内,李世民与太子李治相对而坐,两人分执黑白子,正在棋盘上杀得难解难分。李世民的棋力高超,李治虽然年幼,但却得几位国手的指点,棋力也十分不凡,再加上今天李世民心中有事,所以才让李治占了便宜,慢慢的竟然占了上风。
  “不下了,败局已成,雉奴你的棋力见涨啊!”李世民忽然将手中的白子放了回去,然后有些欣慰的看着李治道。做父亲的,自然都希望儿子能超过自己,李世民也不例外。
  “父皇你是在让着儿臣,否则以父皇的棋力,哪里是儿臣能打败的?”李治也有些谦虚的道,不过脸上却带着无法掩饰的喜色。
  李世民看着儿子的样子却是淡淡一笑,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走到书案前,从上面拿出一本奏折和一封信,回身递给李治道:“雉奴,这是你七哥和八哥写的奏折,至于这封信,则是你六哥写的,说的全都是一件事,那就是你七哥和八哥马上就要去天竺了!”
  李世民说到这里,脸上闪过一种很复杂的神色,其中有心疼也有自豪,他也知道,李贞和李恽此行,肯定会遇到不少的危险,甚至有可能连命都会失去,但是他们既然想要做一番事业,自然要有所付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天上掉下来的。想想当初,他自己不也是在战场上几度生死,才最后搏得现在的江山社稷。
  李治听到李贞和李恽马上就要去天竺了,脸上却露出一种羡慕的神色。他这几年虽然跟着李世民和众大臣学了不少的东西,同时性子也沉稳了许多,但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心中对于传说中那个光怪陆离的海外世界,更是充满了向往。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他的太子身份已经成为他身上的一道枷锁,别说出去到海外游玩了,恐怕出个长安城都会被一帮老臣劝诫上半天。虽然李治知道,他身上担负着大唐的未来,但是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处于好玩好动的年纪,特别是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哥哥在外面闯荡,而他只能整天呆在长安城中,这更让李治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李世民看着儿子脸上的那种羡慕,心中也是暗笑,对于李治的想法,他也十分的理解,当初李治还不是太子时,就吵着和李愔他们一起去台湾,结果因为年纪太小,被自己拦了下来,后来好不容易年纪大了,却又成为太子,就更不可能出去了。
  “雉奴,你是不是很想去你六哥那里转一转?”李世民忽然开口问道。
  李治听后猛然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一种惊喜之色,不过很快他就又控制住自己的表情,声音平静地道:“启禀父皇,儿臣这几年读了不少书,但是总感觉还是缺少点什么,想到六哥曾经和我说过,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儿臣一直想要外出走走,只是受制于身份,却一直未能如愿!”
  “好!好一个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李世民听后抚掌大笑道,“雉奴,你六哥说得不错,为帝王者,若是只呆在深宫之中的话,那么他永远不可能知道民间的疾苦,日后你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时,也千万要记住这一点!”
  李世民说到这里,猛然间一转身,双眼炯炯的看着李治道:“为父也是最近才想通这个问题,所以我思量再三,决定还是让你外出一趟……”
  “真的?谢父皇!”还没等李世民的话说完,李治却已经满脸狂喜的抬起头来,刚才他已经从父亲的话中听出了一丝苗头,不过现在确认了这一点后,还是让他无比的惊喜。
  “哼,为君者,怎么能如此沉不住气?”李世民被李治打断了话,当下忍不住呵斥道。不过看到李治如此高兴,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心中高兴,语气中也没带什么怒火。
  李治也知道自己太高兴了,也幸亏这里只有他们父皇两人,若是有其他大臣在的话,估计又得说自己什么殿前失仪了。
  看到李治吐了吐舌头再次站好,李世民又瞪了儿子一眼,然后这才接着又道:“不过这次外面可不是单单让你去游玩的,路程的你自己去安排,我给你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之内,你必须熟悉一下国内的百姓生活,另外也可以去你六哥那里,体会一下你六哥那里与咱们大唐有什么不一样,事后要写一篇对比的文章,为父要检查的!”
  “一年?”李治有些不敢相信,他没想到父亲竟然给自己这么大的自由,一年的时间让自己安排,想去哪都行,甚至还能出海到六哥那里,这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想到这一年的自由时间,李治也不禁有些失神,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急忙向李世民施礼道:“谢父皇,儿臣一定不负父皇的期望!”
  李世民看着激动的满脸通红的儿子,也不禁微笑着摇了摇头,脸上也出现一丝溺爱之色,然后开口道:“起来吧,为父做出这个决定,其实主要还是想让你开阔一下眼界,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你六哥那边的发展很快,比如以台湾这个海岛来说,发展的速度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短短几年竟然都快比的上登州地区了,若是再过几年的话,估计会比咱们大唐的关中地区还要兴旺发达,这点为父想了许久都想不明白,所以你若去了那里,多向你六哥讨教一番,日后你会用的到的!”
  “是,父皇,儿臣也好几年没见到六哥了,到时一定要和他好好聊聊!”李治精神振奋的道。这个机会他都等了好多年了,所以现在他恨不得马上就动身。
  不过李治紧接着又想到一个问题,当下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父皇,儿臣这次外出的话,能不能找人陪同?”
  李治虽然没说找谁,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李世民当然儿子的那点心思,因此看了李治一眼后,满脸严肃地道:“能让你外出一年,为父已经顶着巨大的压力了,怎么能带其他人?”
  李治一听满脸的失望,他本来还想把采儿也带上,然后一路游山玩水,岂不是人间美事?不过现在看来是没戏了。只是李治并没有发现,李世民在说完上面的话时,嘴角却带上一丝揶揄的微笑。
第五百一十三章
九哥,带上兕子吧!
  就在李治满心失望,无法带上采儿游玩时,坐在他对面的李世民忽然咳嗽一声道:“不过你虽然不能带上别人,但若是有人要去探亲,而且刚好与你同路的话,倒也可以结伴而行,不过相处时要发乎情,止乎礼,万不可坏了规矩!”
  李世民的话是在提醒李治,虽然他不能明着带上采儿,但却可以让采儿以探亲的名义去台湾,然后到时两人同行就是了。不过最后李世民怕李治和采儿做出什么有违礼制的事,所以才特意提醒他,免得闹出什么丑事来。
  李治自然听的懂父亲的话,当下也是涨红着脸回答道:“谢父皇教诲,儿臣省得!”
  接下来李世民又问了李治关于学业方面的事,不过李治现在满脑袋都是外出的事,所以说话时丢三落四的,气的李世民又呵斥了他几句,然后这才让李治回去,这几天把路线图定一下,呈给他观看后,就可以安排李治外出了。
  李治的脸上带着傻呼呼的笑容离开两仪殿,本想回自己的东宫的,不过他又想到这么一个好消息,自然要和采儿分享。想到这里,他转身向另外一个宫门走去,从哪边出去离隋国夫人府比较近。
  不过就在李治还没出两仪殿的范围,正要穿过一座廊桥时,忽然听到旁边有一个清脆的声音喊道:“九哥等一下,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啊?”
  顺着声音李治回头,结果刚好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站在廊桥上,正笑嘻嘻地看着自己。而看到这个女孩,李治也是特别高兴,笑着走过去道:“兕子你是不是又要去练字,我刚从两仪殿回来,父皇刚好有空。”
  这个小女孩正是当初最喜欢粘着李愔的小兕子,不过七八的时间过去了,当初那个三岁的小女孩也已经长的亭亭玉立,虽然才十一二岁,但却已经是个小美人坯子了,等再过几年,估计就能和她姐姐长乐公主相比了,不过到时李世民也就要给兕子找婆家了。
  兕子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同时也是在皇子公主中,最受宠的人,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李世民虽然宠爱李愔,但是与兕子比起来,李愔也要甘拜下风,可以说李世民对兕子已经是溺爱了。幸好兕子天性善良纯真,甚至在李世民因为一些政事而大发雷霆时,兕子也会劝诫一番,颇有长孙皇后之风,所以无论是谁,只要是见过兕子的,都会喜欢上这位小公主。
  兕子喜欢书法,尤其喜欢模仿父亲李世民的笔迹,甚至连一些大臣都分辨不出来,不过兕子却还觉得不满意,所以经常跑来找父亲学习书法,刚才李治见到她,才会那么说。不过兕子却有些不满意地道:“九哥你不要岔开话题,刚才我问你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还没回答我呢?”
  听到兕子紧追不舍,李治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暂时是去不了采儿那里了。接着李治把刚才李世民给他一年时间,让他外出游历的消息讲了一遍,而兕子听着听着,两只漂亮的大眼睛也越来越亮。
  “九哥,你带上我好不好,求求你了,我都好几年没见到六哥了,这几天做梦都想他,上次文心嫂子产子,我都没能去,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六哥,还有咱们的小侄儿……”兕子忽然扑过去抱住李治的手臂,一脸讨好的撒娇道。
  当初李愔在长安时,就对兕子最亲,可惜后来李愔到了登州后,也只是回来过两次,算起来兕子都有四五年没见过李愔了,所以她自然最想念那个陪自己玩的六哥。
  “这可不行,刚才我还求父皇,让他同意我带采儿去,可是父皇都没有同意,再加上你身为公主,平时想出宫都难,更别说去六哥那里了。”李治一听立刻摇头道。大唐的公主其实还是很受约束的,一般到了十岁之后,就很难出宫了,除非是出嫁之后,所以兕子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难了。
  “九哥,兕子知道你最心疼我了,求求你把兕子也带上吧,好不好嘛?”兕子摇晃着李治的手臂,又用出自己的撒娇大法,一般来说,李治是绝对顶不住兕子的撒娇的。
  不过这件事实在不是李治能作的了主的,所以无论兕子再怎么撒娇,李治也不敢松口,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只得无奈地开口道:“兕子,要不你去求求父皇吧,若是父皇同意你和我一起去的话,那我就带着你!”
  “好,这可是九哥你说的,我这就去求父皇,到时你可不要反悔!”兕子虽然年纪小,但却人小鬼大,知道这件事李治做不了主,所以她等的就是九哥李治的这句话。
  “你九哥是那样的人吗?”李治亲昵的伸手敲了一下兕子的小脑袋道,“快点去求父皇吧,我还要回去规划接下来一年的行程,要是父皇答应你去的话,把你想去的地方告诉我,九哥帮你加上去!”
  “谢谢九哥!”小丫头一听李治的话,高兴的立刻跳了起来,然后也不再管李治,提着裙角就向两仪殿的方向跑去。看着自己这个最宠爱的妹妹,李治却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虽然他很想帮兕子,但是身为大唐的公主,父皇应该不会同意让她随自己出游的。
  只可惜李治显然还是太低估了兕子的能力,同时也低估了李世民对兕子的宠爱,就在当天晚上,李治正趴在地图上研究自己的行程时,兕子一蹦一跳的来到他的东宫,然后十分兴奋地告诉李治,他们的父皇已经同意了兕子的请求。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治却感觉有些愤愤不平,因为之前他想带采儿去,结果李世民都不让公开,而是让采儿以探望李愔的名义随行,可是现在倒好,兕子身为大唐待嫁的公主,按制是不能外出的,可是李世民却一口答应下来。这让李治最后长叹一声,都是同一个爹娘,怎么待遇的差别就这么大呢?
  虽然心中叹息老爹不公,不过这却丝毫不影响李治的兴致,再加上他与兕子一起长大,又是一母同胞,感情自然比其他兄弟姐妹要深厚的多,所以对于带上兕子的事,倒也十分高兴。另外得到李治通知的采儿其实还有些犹豫,毕竟她和李治只是定婚,还没有正式成亲,若是这时就与李治外出一年的话,她也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传闻。不过后来听到兕子也一起去时,采儿这才同意一起去,毕竟她也有些想念表哥和表嫂他们了。
  三个主要人选择都已经确定,而李治参考了采儿和兕子的意见,很快就把路线确定下来。因为这次是外出游历,所以李治决定先在大唐境内多走走,先是关中地区,再去太原附近的煤矿、皮毛交易市场等地转一下,然后回到洛阳,再到郑州乘船东去,到了魏州后,再北上沧州等地,那里是大唐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全国的棉布有三分之一都是沧州及附近几个州生产的。
  接下来就要从沧州直接出海,同时也是他们此行的重头戏,那就是将李愔的属地走一遍,仔细考察一下李愔治下与大唐的区别,而李治也能从这种对比中,学习治理国家的策略,同时体察民性,更好的了解民间的疾苦,以及普通百姓们的想法。这是成为一代明君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路线制定好了,李治立刻就向李世民辞行,而李世民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此行不但让太子六率之中的两千精锐随行,而且还特意调拨了两千大唐禁军,全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之士,有了这四千护卫,李治和兕子的安全是绝对没有问题,甚至只要他愿意,都可以带着这四千虎贲之士屠城灭国了。
  不过对于身为太子的李治要外出游历这件事,还是在朝堂上掀起不小的风浪,不但孔颖达这些守旧派的大臣反对,甚至连房玄龄这些核心大臣也对这件事持反对意见。不过李世民毕竟是开国帝王,身上带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只要他觉得一件事对大唐的江山有益,哪怕是所有大臣都反对,他也能顶住所有压力,将这件事推选下去。其实也正是他的这种魄力,李愔在大唐兴起工商的举动才会那么顺利,在开始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李世民虽然可以顶住朝堂上的压力,但却顶不住后宫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长孙皇后,身为一个母亲,长孙皇后自然不希望看着儿女离开自己,特别是在李承乾和李泰因罪被贬出长安后,留在长孙皇后身边的亲生儿女中,也就只有长乐公主、李治和兕子三人。但长乐公主已经嫁人,而且身体又不好,不能长侍在身边,所以平时只有李治和兕子两人承欢膝下,可是现在倒好,李治和兕子都要外出游历,而且一走就是一年,这让她这个当娘的自然是万分的不舍。
  对于长孙皇后的埋怨,李世民也顶不住,最后还是让兕子出马,又是撒娇又是讨好,好不容易才让长孙皇后松了口风,只是叫过去李治叮嘱了半天,让他好好照顾妹妹。
  贞观十八年七月,李治携晋阳公主外出游历。而李世民在给儿子女儿送行时,看着骑在马上,慢慢远行的李治,心中又想到远在海外的李愔,却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只是希望他们能将现在的关系保持的更加长久一些!
第五百一十四章
末罗游
  贞观十八年七月,李治离开长安开始一年的游历,也同样是在这一年的七月,李治与李恽在李愔的安排下,带着手下的五万大军登船,然后从林邑出发,开始向天竺出发。
  广阔无际的海面上,一支上百艘的巨型船只浩浩汤汤的前进,这支船队除了外围游弋着几艘战舰外,其他的船全都是李愔打造的运兵船和辎重船,这两种船的船型都差不多,船体巨大,吃水也比较深,船行驶起来十分的平稳,而且搞风浪性也很强,一船只要不直接遭遇台风,就不会在有太大的风险,只是一种侧重运人,一种则偏重运各种物资。
  李贞和越王号和李恽的蒋王号也在这支船队中,只不过这两艘私人船只上面也装满了各种物资,甚至连李贞和李恽两的住的船舱里,都放着他们向李愔购买的火枪。当然了,火药和手雷这种比较危险的东西,全都有专门的运输船,而且一般都是走在船队的尾部,与其他的船都拉开一段明显的距离,这主要是怕船上的火药万一爆炸,不会伤到其他的船。甚至连船上的船员们都写好了遗书才上船,而且他们的待遇也比其他船上的船员们要强上数倍,与外围战舰上的海军待遇相同,毕竟人家都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在行船。
  经过几天的航行,这支船队很快就到达了去往天竺的交通要道,也就是正在李愔算计之中的马六甲海峡。这条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金洲之间,不过马来半岛上的土人不多,而且沿海岸沿线大都生长着红树林,环境十分的恶劣,所以在马六甲海峡北侧的马来半岛沿线,一直都没有什么海港的存在。
  而在南侧金洲就不同了,在这条狭长的海峡中,金洲海岸却有不少优良的港口,特别是在东段,港口更是集中,比如末罗游王国的首都末罗游城,就坐落在马六甲海峡的东段,与后世的新加坡隔海峡相望,正处于马六甲海峡的东侧出口,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