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364

  也正是知道这些,所以李愔才会免费的送给李贞和李恽那么多的火器,其实他的目的正是锡兰这座海岛,无论是宝石还是以后的茶叶,恐怕都比那上百万贯的火器值钱,只可惜李贞和李恽并不知道这一点,甚至还一直以为是李愔吃了亏,却没想到自己早就落入了他们无良兄长的圈套之中。
  讨论完以锡兰岛做报酬的事后,李愔和李贞、李恽三人又研究起该从哪里登陆天竺?北方的戒日王朝虽然已经在走下坡路,但实力犹在,所以肯定不能招惹,南方虽然也有几大势力,但却是小国林立,而且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几乎每天都有战争发生,而且小国的兴盛与灭亡也都是很平常的事,根本没有太多的人注意。
  另外再加上李愔又点名要锡兰岛,所以最后李贞和李恽决定,他们的军队第一步就先把锡兰岛给打下来,然后暂时在岛上休整,不过这座岛却是属于李愔的,而李愔为了表示自己对李贞和李恽的支持,他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岛上建立一个海港,运输各种物资到岛上,为之后李贞和李恽登陆天竺做好准备。
  等到李贞和李恽的军队适应了天竺的气候后,然后再越过锡兰与天竺之间的海峡,就近登陆之后,先在大陆上占据一块地方,然后建立坚固的堡垒,做为了他们占据天竺的桥头堡,等到有了自保之力后,就可以全力向外开拓。
  正在兄弟三人讨论的十分热烈时,忽然从花园外面走进来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人,这个人看上去最多二十七八岁,长相虽然普通,但是双目深邃,嘴角也带着一种自信的笑容,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机智百变之人。
  而当李贞看到这个走来的年轻人时,立刻十分高兴的站起来道:“六哥,我来给你介绍一位当世大才!”
第四百九十九章
牛人王玄策
  李愔打量着面前这个相貌普通的年轻人,脸色也露出了赞许之色。对方在面对自己这个齐王时,却还能保持一副淡然的态度,而且目光清澈坚定,抛去其他不谈,光是眼神中透露出的这种性格,就已经算的上可造之材。
  “下官王玄策,叩见齐王殿下!”年轻人上前一步,向李愔行了一礼道。
  “嗯,免礼!”李愔听到对方的名字时,当下就是一愣,因为他感觉这个名字好耳熟啊,紧接着他就想起来了,这个王玄策不就是那个一人灭一国的牛人吗?
  王玄策这个名字可能并不像程咬金、秦琼那么有名,但这个人的事迹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无比牛叉的家伙,本来在几年后,他应该是大唐派往天竺的使者,但很可惜的是,他的运气不好,出使的目的地就是雄霸北天竺的戒日王朝,可惜当时戒日王忽然死了,戒日王朝发生叛乱,宰相阿罗那顺篡位,说起来这个阿罗那顺也是个胆大包天之徒,竟然派人袭击了王玄策的使团,而且还把王玄策抓了起来。
  结果这下把王玄策给惹毛了,他和副使冒险逃到了吐蕃,然后他向吐蕃借了几千兵马,又以宗主国的身份,号令周边的属国出兵,集结了上万军队,发兵攻打阿罗那顺,结果一战灭了天竺上万头大象组成的象兵。
  而且这还不算完,王玄策带着大兵一路南下,发誓要灭尽天竺,为他的使团报仇,结果这家伙一下子从北天竺杀到中天竺,最后终于把阿罗那顺活捉,并且将对方的所有军队全都坑杀,甚至连人家的老婆都不放过,带着大军把阿罗那顺妻子的势力也给灭了,后来听后东天竺曾帮过阿罗那顺对抗过他们,于是王玄策还想把东天竺也顺便灭了。不过东天竺王十分知趣,一看这种情况,急忙送上牛马三万头,珠宝财物无数,这才让王玄策息了滔天之怒。
  王玄策靠着自己大唐使者的身份,一人集结数万大军,而且灭掉北天竺,一路南下攻下了近六百座城池,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事后他也受到李世民的重赏,只可惜后来因为牵扯到李世民的死因,结果他的功绩就被人刻意的隐藏了下来,甚至在后世也知道的不多,幸好李愔以前没事喜欢在网上乱逛,所以对王玄策的事知道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听到对方是王玄策时才会感到如此惊奇。
  不过李愔这些年也早就已经习惯和这些历史名人打交道了,所以也仅仅只是一愣,立刻就反应过来,当下笑呵呵的道:“王先生应该也是太原王氏出身吧?”
  “启禀殿下,属下是洛阳人,祖上的确出自太原王氏。”李愔的神色变化都被王玄策看在眼中,特别是在他听到自己名字时,眼睛中的那一抹惊色,更让他心中奇怪,难道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齐王殿下听说过自己的名字不成?可是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在朝堂上根本就不认识什么人,对方应该不可能认识自己才对啊?
  而李愔听到王玄策的回答,当下也是大笑道:“好好,世家出身果然不凡,本王的王傅也是太原王氏出身,这段时间你倒是可以去拜访一下,向他请教一些学问,日后也能更好的辅佐七弟和八弟!”
  随着李愔在海外开拓出如此兴盛的局面,他身边的一些人也在大唐拥有了巨大的声望,其中做为李愔最重要幕僚的王安,更是成为太原王氏中首屈一指的人物,而王玄策既然也是太原王氏出身,看他的年纪也应该是王安的晚辈,所以李愔才会让王玄策向王安请教。
  “多谢殿下提点,算起来王傅还是属下的族叔,我也正准备明天拜访一下他老人家!”王玄策听后也是笑呵呵地说道。他现在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但人家王安却已经贵为齐王府王傅,再加上他又是晚辈,平时想请人家指点都不见得能见到对方,不过现在有了齐王这句话,那么再去拜访的话,对方肯定也会对他另眼相看。
  李贞和李恽一看李愔对王玄策如此重视,还以为是看在他们俩的面子上,所以也显得十分高兴,当下就把王玄策也拉了进来,让他参详一下刚才三人所制定的计划,而李愔也从谈话中,得知王玄策现在是李贞和李恽手下的第一智囊,许多事情都是交给对方去办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玄策其实是李恽在军校中的同学,两人都是学的参谋科,而且以前王玄策本来已经做到一县的县令,但是却投笔从戎,以文官的身份进入到军校中学习,结果成为李恽的同窗。再次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随李贞和李恽出来的军校学生,都没有从军校毕业,也没有取得军校的结业证。换句话说,包括李贞和李恽在内,这次去天竺的全都是一帮大龄辍学“儿童”。
  王玄策虽然还年轻,但是这几年的军校也没白上,很快对李愔三人的计划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些方面还进行了完善,这也让李愔对王玄策更加赞赏,甚至还动过挖两个弟弟墙角的念头,不过看在他们两个一穷二白的份上,最后李愔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其实李愔不知道的是,王玄策的确是同批学员中最优秀的,李恽也是仗着两人关系好,再加上王玄策也不是安于现状的人,所以才被李恽说动,答应他们去天竺开疆拓土,毕竟在王玄策这些人看来,无论是给大唐效力还是给李贞、李恽这些皇子出力,全都是为大唐的皇室效命,并没在太大的区别。为此军校还特意找过李恽,想让他放弃招揽王玄策的打算,可惜李恽手中有李世民的特许,所以厚着脸皮不买账。
  到了晚上的时候,李愔仗着胆子又去了武媚娘那里,结果发现杨老夫人和武氏姐妹都在,一家里正围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吃着晚餐,李启这小子更是一口外祖母一口姨母的叫着,惹着杨老夫人和武顺、武美娘都是笑个不停。看到如此温馨的场面,李愔也就没有进去打扰。
  从第二天开始,李愔就亲自带着李贞和李恽,以及两人的心腹,先是在基隆转了一圈,然后又乘船南下,沿着台湾岛转了一圈,每到一片港口时,他们都停下来看看,而李愔则给李贞和李恽讲解了一下台湾的发展历程,以及台湾各方面的制度与法律。这些东西看似好像没什么趣味,但是李贞和李恽,以及王玄策这些属下们都听的十分认真,因为他们若是能在天竺站稳脚跟的话,那么在治理方面就可以借鉴台湾现成的经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美娘和蒋王妃元氏等人,他们做为李贞或李恽的家眷,会暂时住在李愔这里,而李愔也为她们准备好了宅子,现在正由文心和媚娘帮着她们安置,估计最少也得住上一两年,不过只要等到李贞和李恽在天竺真正的立足后,她们就会到天竺与自己的夫君同住。
  在随李愔将台湾参观了一遍后,李贞和李恽又在基隆陪着家人过了几天,然后这才准备赶往林邑。之前他们招募的草原人都被李愔安置在那里,虽然开始时因水土不服,死了上百人,不过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慢慢的适应了,而李贞和李恽就是要赶到那里,组织这些草原人进行训练,争取让他们早日的形成战斗力。
  在李贞和李恽去林邑的时候,李愔带着人给他们送行,武美娘和元氏自然也在,只是两人都哭了成泪人儿。而当李愔看着船上的李贞和李恽毅然转身,背对妻子家人离开时,他不禁轻叹了口气,自己这两个弟弟终于都长大了,也知道身上背负着男人的责任,为了妻子后代能有更好的生活,同时也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他们舍弃了尊贵的身份和安逸的生活,和自己一样,走上了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
  送走了李贞和李恽后,两人的家眷也都被安置到紧邻王府的两个宅子内,另外还有像王玄策这些人的家眷,也都被妥善安置,而李愔更是告诉文心和媚娘等人,让她们平时多与两位王妃走动一下,别让她们感到寂寞。
  安排好这些杂事后,李愔又将目光转向吕宋,那里的土人已经不足为虑,虽然到现在还有一些零星的抵抗,但却已经难成气候,再加上又有矮黑人的帮助,现在燕北已经在对岛上的几个平原进行开发,并在一些地略要地建立堡垒,以保卫这些平原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吕宋的移民条件已经成熟,现在就缺移民们入驻了。不过吕宋那里不比台湾,那里的气候更加炎热,而且大部分都是未开发的热带丛林,想要说服汉人大量移民到吕宋,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李愔又不想用强制手段,所以这件事还要好好思量一下。
第五百章
风浪中的海船
  林加海湾,位于马尼拉海湾的北方,是个呈漏斗形的海湾,沿岸有几处天然港口,十分适合大型船只停靠,而且这里离台湾也更近,所以在几年前,在林加海湾西侧的半岛上,就已经建立了一座名为林加城的据点,虽然这座据点的规模无法与马尼拉相比,但是在整个吕宋岛上,却也是有名的停泊港口之一。
  今天的林加海湾并不平静,昨天刚有一股台风经过,海边的椰子树都被风卷走了几棵,现在的风力虽然小了许多,但是海面上却还是风浪不平,偶尔还会见到数米高的大浪。
  本来在这种天气里,是不适合出海的,哪怕是一些上千吨的大船,也不喜欢在这种风浪里颠簸。不过让人奇怪的是,今天的林加城还真有一支船出了海,而且船也不大,顶多四五百吨的样子,不过这支船的平衡性极佳,在海面上穿风破浪,虽然时不时的被大浪推上去,但总能安全的落到海面上。
  舵手室中,一个光着脑袋的肌肉壮汉手抓着一根桩子,有些担心的对身边人说道:“船长,风浪这么大,咱们的船虽然是特制的,但恐怕再这么颠簸下去的话,船体也会受到伤害,到时可得花上一大笔钱维修啊!”
  “光头,只要咱们能找到金矿,这点钱算得了什么?”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却是大笑着说道。舵手室里除了光头壮汉外,其他几人也都在用手固定着自己的身体,免得被风浪摔倒,同时眼睛也看着外面的风浪,眼神中也带着几分担忧之色。
  中年人话音刚落,他身后一个个头矮小,但却满脸精悍之色的汉子却忽然高声说道:“林哥,你怎么还不明白,光头哪是担心花钱啊,他是怕外面的风浪把船给掀翻了,到时他这个旱鸭子可就得喂龙王爷了。”
  听到矮个子汉子调侃的话,周围的人都是轰然大笑,而那个光头壮汉却是恼羞成怒,扑上去就要与矮汉子撕打。不过矮汉子却知道自己不是这个光头的对手,所以仗着自己灵活的身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经过光头壮汉追了好一会也没能追上,反而还把自己累的不轻,再加上他们的船又摇晃的厉害,所以最后他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起来,而矮汉子则站在一个同伙的旁边,手抓着对方的手臂,对着光头壮汉挤眉弄眼。
  “好了,大家都不要闹了,虽然外面的风浪很但,但是咱们船是登州搬来的造船厂建造的,用的都是上好的木材,当初我就是乘着这种船去的澳洲,路上遇到过比现在还大的风浪,也没把船怎么样,所以大家尽管放心!”正在这时,众人中为首的年轻人开口说道。
  这个年轻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倒像个读书人,只不过皮肤有些黑,双手骨节也有些粗大,由此可见,对方也不是个养尊处优的人。若是李愔在这里的话,肯定就能认出为首的这个年轻人,正是冯漱玉的兄长冯石介。
  上次冯石介参加了探索船队后,已经积累下一笔钱钱,而他的妻子,也就是好位倭女云间秋姬,也感觉捕奴队的工作太过危险,而且也没有自由的时间,所以冯石介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辞掉了捕奴队里的工作,然后用所有积蓄,再加上妹妹冯漱玉的资助,他买下一条船,然后又招募了一帮兄弟,做起运输的生意来。
  本来随着海贸的兴盛,海路的跑船业务也十分兴盛,一般来说只要有条海船,而且在跑船的时候不出现太大的意外,那么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过随着跑船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各个航线上的竞争都很激烈,比如像台湾以北的航线,因为开发的最早,而且也最成熟,所以各个航线都已经形成固定的利益链,一般人根本插不下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冯石介这个只有一艘船的小船主只得走南边的航线,只是他的船不大,跑远洋的都是大船队,所以他也只能在离台湾比较近的南洋一带跑,特别是离台湾最近的吕宋一带,更是他主要去的地方。
  本来吕宋的捕奴业十分兴旺,而且通过与当地土人的贸易中,也能获取大量的粮食、皮毛、矿石等商品,但是自从上次李愔发兵吕宋,一举灭掉了当地的土人势力,唯一幸存的矮黑人也成为了盟友,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无数捕奴商发了大财,但是在随后的时间内,战争带来的恶果就出现了。
  首先,随着战争的进行,大量的土人被贬为奴隶,这种竭泽而渔的办法,固然可以给捕奴业带来一时的兴盛,但是随后就是急剧的萧条。
  第二,随着人口的减少,特别是壮年劳力的急速减少,使得当地的土人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结果让其他商人根本收不上来货,这也导致了吕宋的船运业也受到影响,一些大的船队家大业大,倒还禁的起这暂时的冲击,但是一些小船主们可就惨了,他们不得不自己找出路。
  而冯石介的这艘船平时除了跑运输外,偶尔也做些外快,比如遇到落单的国外商船,他们会也客串一下海盗,陆上遇到有土人发生战争时,也会赎买一些奴隶等等,其实不光是他们,现在几乎所有商船都会做这些事,甚至可以说只要能挣到钱,而且又不违反齐王殿下制定的法律,那么一切都是合理的。
  吕宋海贸业的暂时衰退,也让冯石介的船受到影响,幸好他之前已经赚到不少钱,本来正打算购买第二条船的,不过以现在的情况看来,能支撑他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就已经不错了。
  想到这段时间自己受到的影响,舵手室中的冯石介也不禁叹了口气,而这时外面的风浪已经小了一些,至少一些老船员已经可以正常行走了,不过像光头壮汉这样的新手,却还是只能呆在船舱里,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抛到海中,那时想救都没办法救。
  冯石介的船经过这么大的风浪,甲板上已经一片狼藉,所有能上甲板的船员都已经开始忙碌,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拾干净。而冯石介静静地坐在舵手室里,回头又看了看光头壮汉等几个新手,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笑容。
  就在一个月前,他好不容易接一单生意,将一批劣制的铁器从台湾运到马尼拉,这些铁器是马尼拉刺史衙门要的,主要是用来与矮黑人进行交易,毕竟现在吕宋正在进入开发阶段,各方面都需要这些矮黑人的帮助。
  本来冯石介将铁器送到后,还想着在马尼拉再找一桩生意,可惜他的船在码头上停了三四天,他自己也不停地找熟人介绍,可惜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对于他们这些跑船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冯石介觉得与其在这里等下去,还不如回台湾呢,毕竟那里受到的影响不大,去南洋的货物也多,根本不愁没货拉,不过就在他准备空船回去的时候,却忽然接到一个十分诱人的消息。
  这则消息是马尼拉的刺史衙门发布出来的,是一则鼓励所有人员对吕宋进行矿产探索的公告,据这则公告上说,为了发展吕宋当地的经济,齐王殿下特别发布诏令,许诺所有治下的百姓,只要是在私人发现的矿产,那么就属于个人所有,而且还特别点明,若是发现了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矿业,不但矿是你的,而且官府还会在开采时提供方便。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冯石介很敏锐的发现,这是一个发财的绝佳机会,别的不说,若是他真的能发现一处比较大的矿藏,那么他就拥有了一份丰厚的家底,日后无论做什么生意,都有了一份底气。
  也正抱着这样地想法,冯石介立刻打消了回台湾的想法,开始在马尼拉招募人手,并为探矿做好准备。虽然他对探矿的事一知半解,但他却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向当地的土人打听情况,毕竟在此之前,吕宋的土人中就有不少黄金饰品,而且也有一些铜制的武器,这也就是说,吕宋岛的土人已经会开采黄金和铜等矿产了。
  虽然这些矿业大部分都被马尼拉政府接收了,但在战乱之中,有不少土人被直接灭族,所以肯定也有不少矿产的产地没有被官府发现,而冯石介的目标就是这些之前被土人占据,现在还没有被官府发现的矿产。
  冯石介将自己船上所有人都发动起来,向当地的土人打听情况,经过半个月的调查,他手中列出一张所有可能拥有矿业的土人部落表格,排除掉已经被官府发现的,还剩下十几个,只是这十几个部落都是那种已经被灭族的部落,原来的族人是一个也找不到,冯石介也只是从一些知道这些部落的土人口中,得到一些并不太准确的消息。
第五百零一章
松树部落
  别看吕宋只是一个海岛,但是在台湾的捕奴到达之前,这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势力,大大小小有着上千个部落,而在后来的混战中,无数部落消失,这些消失的部落要么被别人灭族,要么就是被别人吞并。而在这种过程,无论部落的秘密也被历史掩盖下来,最后李愔的军队虽然统一的吕宋,但是吕宋各地的情况太过复杂,而岛上的汉人官员也太少,所以有许多资料都来不及整理,甚至连一些重要的情报也是如此。
  冯石介无疑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正是利用马尼拉政府统治力不强的这个空子,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了一些可能拥有矿产的部落情报,虽然这些情报并不准确,而且范围也很窄,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却已经足够了。
  排除掉那些已经被官府接收的矿产,冯石介手中还有十几个可能存在矿产的部落,在这十几个部落中,他又选出一个情报最多,同时离他们也比较近的部落。这个部落的名字很奇怪,翻译成汉语的话,叫做松树部落,但是据冯石介所知,整个吕宋天气炎热,松树又不耐高温,所以在吕宋岛上,基本上不可能有松树的存在,但这个部落却以松树为名,这让他十分的奇怪。
  不过区区一个名字,冯石介虽然感觉奇怪,但也没有在意,他在意的是对这个部落收集到的情报。这个情报是由一个在马尼拉城外的伐木场中干活的土人提供的,据他所说,当初他所在的部落离松树部落不太远,知道这个部落盛产黄金,不少男女身上都有黄金做成的饰品,只不过这个部落在两年前就已经被另外一个部落灭族了。
  而除了这个土人提供的情报外,另外他还从矮黑人那里也得到证实,当初的马来人中的确有一个松树部落,只不过这个部落距离矮黑人比较远,所以他们也只是听说,并不知道这个部落的详细情况。
  虽然冯石介搜集到的情报只有这些,甚至若是从严谨上来看,这些情报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冯石介他们本来就是打算碰运气,所以这些情报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况且冯石介又不是专门的情报人员,他能在短短半个月内,用金钱开路搜集到这些有价值的情报,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松树部落的情报虽然很模糊,但是相比其他的情报,却已经算是最详细的一份情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冯石介才决定从这个最有把握的情报开始,看能不能找到松树部落遗留下来的金矿?
  冯石介是个很果断的人,打定主意就立刻去做,在做好探索金矿的准备后,又给家里写了封信,招齐了人手后,立刻就启航向目的地出发。
  本来冯石介的船出了马尼拉,准备直接到达松树部落所在的大概区域,不过正所谓好事多磨,就在他们到了林加海湾时,却遇到了台风,结果不得不到林加城暂避,等到了风浪刚小一些,他们就立刻启航,再次向松树部落出发。
  松树部落所在的区域离海边并不远,而且就位于林加海湾,只不过却是在林加海湾东侧沿岸,而林加城却位于西侧,所以冯石介他们必须横穿林加海湾,才能到达此行的目的地。
  说起来林加海湾口大肚小,像个漏斗一样,这样的海湾虽然容易进出,但却不挡风浪,这点马尼拉海湾就刚好相反,也正是如此,马尼拉城才成为吕宋的第一优良大港。
  不过林加海湾中的风浪虽大,但却阻挡不了冯石介他们前进的道路,他们的船一路向东北方向前进,比平时多花了半天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林加海湾的东侧海岸。
  相比林加海湾的西侧,东边的海岸还是一片处女地,一般很少有商船会来这里,所以当冯石介他们到达海滩时,见到的却都是一片荒滩,甚至连土人活动的痕迹都没有。
  现在已经是傍晚了,而且这时候海面上的风浪竟然又反常的增强了许多,哪怕是把船下锚后,还是颠簸的厉害,最后冯石介他们干脆都下了船,支起早就准备好的帐篷,在海滩上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船员再次登船,一是在船上准备早餐,二是将他们这次去松树部落的装备都运到岸上。而这时冯石介却将船队中的一个人叫到面前,开口问道:“卡奴,按你说的,这里应该离松树部落不远,你有把握找到那个部落的所在地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