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364

  在这片甘蔗林里转了几圈之后,李愔他们又随王况等人来到了种植园里的榨汁厂,这里的工人不多,但是却依河而建,河边立着高大的水车,借助水力的作用,像榨油一样将砍下来的新鲜甘蔗榨出汁来,然后装到特制的大木桶里,运到城中有专门的商行收购,不过商行也会根据甘蔗汁的成色、甜度等定出不同的价格。
  “崔兄,你们收获的甘蔗为何不直接卖出去,反而还要多加一道榨汁的工序,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李愔有些不解地问道。种植园虽然是他想到的办法,不过里面的具体操作他却从来没管过,所以对这些细则还真的不太了解。
  崔玉听后和夫人对视一眼,然后笑着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若是直接买甘蔗,虽然省了不少事,但是价钱却也很低,远不如榨成汁卖划算,而且榨汁之后,我们不但可以提高价钱,另外还有一样东西可以挣钱。”
  听到崔玉的话,杨妃也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这倒是奇了,榨汁之后不就剩下些甘蔗渣了吗,难道这东西也可以卖钱?”
  只见崔夫人立刻笑着说道:“贵妃娘娘猜得不错,正是这甘蔗渣……”
  而这时李愔也醒悟过来,抢着说道:“不错,我想起来了,这甘蔗渣可是好东西,它不但可以用来造纸,而且还是上好的饲料,用来喂养牲畜再好不过。”
  被李愔抢了话,性格直爽的崔夫人不禁白了李愔一眼,接着开口道:“殿下果然博学,我们这种植园每年的甘蔗渣产量惊人,大部分都被卖掉造纸,剩下的一些我们在南边的草场上开了个养殖场,那里的牛羊全主要就是吃这些甘蔗渣,肉质十分鲜美,一会贵妃娘娘和国夫人可要尝一尝!”
  杨妃听到这里也是笑道:“在这海外倒是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随便吃牛肉,这要是在大唐,那可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
  杨妃的话倒是让所有人都是点头微笑,大唐可是禁止宰杀牛,更别说吃牛肉了,这主要是轩为,牛是田地里的主要牲畜,一头牛在农家眼里,可能比人命还要重要,而皇家为了表示对农业的支持,更是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所以哪怕杨妃身为贵妃,却也是很难吃的上牛肉。
  离开了榨汁厂后,王况又带他们参观了一下种植园的附属产业,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个养殖场,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酿酒厂,甚至还有一个巨大的湖泊用来养鱼,可谓是将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十万亩的土地可不是个小数目,李愔他们转了半天也只转了一小半,最后大家也都饿了,崔夫人立刻招呼大家回到庄园口的住处,早就准备好的酒宴也立刻摆上,大家边吃边谈。而李愔也品尝到了种植园里养的牛羊,以及自酿的甘蔗酒,这种酒的颜色淡黄,有点像后世的黄酒,不过味道却带着丝甜味,也比较香醇,没有白酒那么冲,比较适合女人喝,若是再蒸馏一下估计才会比较适合男人喝。
  说起来王况和崔玉这里真不错,种植园里的东北方还有一片大山,里面有不少的猎物,第二天李愔他们就上山打猎,结果还真是收获不少,连杨妃也亲手射不少猎物,打完猎后大家坐在一起吃烧烤,没有什么君臣身份之分,倒真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
  可惜因为时间有限,李愔他们并不能在种植园呆太长时间,毕竟杨妃的身份特殊,而萧瑀在朝中还担任着要职,至于李愔,更是忙的脱不开身,所以在种植园呆了三天后,李愔他们不得不向崔玉他们告辞。
  只不过就在李愔他们在台南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忽然陆青送来一封紧急军情,而且随着这封禀报军情的书信中,还夹带着一样东西,也正是这件东西,立刻让李愔本来十分愉快的心情变得阴沉无比。
第三百四十六章
倭国的手雷
  “呯!”齐王号上的李愔狠狠的一拍桌子,脸色也阴沉的要命。他们的船离开台南要回基隆,可是却忽然接到陆青送来的紧急军情,随着这份军情,还送来一个小匣子,现在就放在李愔面前的书案上。
  “殿下息怒,此事关系重大,咱们还是要冷静下来仔细思量一番!”看到李愔动怒,站在他面前的陈宫急忙劝道。他是杨暕身边的老人,这次来台南也跟着一起来了,刚好李愔又接到陆青的紧急军情,而陈宫是个智谋之士,所以才被请来为李愔参详一下。
  李愔也知道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不过当目光移到桌子上的那个木匣时,还是忍不住心头火气。木匣的盖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放着两枚安着木柄的铁疙瘩,大概有香瓜大小,若是识货的人看到这东西的话,肯定能认出这正是两枚军中使用的手雷。
  自从搞出火药后,手雷、火箭、爆破筒就成了唐军的独门武器,而且随着霹雳院的发展,火药武器制作也越加纯熟,产量也日渐增大,不少军队中都配备有火药武器,而且针对不同的情况,霹雳院还开发出一些新型火药武器。不过尽管火药武器已经不再像刚开始时那么少见,但是对火药的管理却依然十分严格,除了大唐的正规军中外,也只有李愔的私兵中才配有这些火药武器。
  只不过陆青送来的情况却打破了上面的结论,因为这枚手雷是前段时间他们扫荡倭国沿海时,无意间从一处海港军营中得来的,而且数量还不少。开始时陆青他们以为是大唐内部出了蛀虫,向倭国贩卖这种严禁出口的武器,不过后来却发现,这些手雷并不是大唐生产的。
  其实李愔也看得出来,木匣子里的手雷与大唐生产的还是有些不同,装火药的铁疙瘩明显要大上几圈,而且铁质也是极差,做工十分粗糙,无论是长安还是登州的霹雳院,生产的手雷都比这种手雷要强的多,而除了这两个地方的霹雳院,大唐再也没有生产火药武器的地方了,如此一来就很明显了,眼前的手雷肯定是倭人仿造的。
  “殿下,火药乃国之利器,这手雷显然不是我大唐所产,若真的被那小小的倭国掌握此等利器,那实非我大唐之福啊!”陈宫说的这些全是废话,不过他却是要用这些废话引出下面的话题。
  只见陈宫说完之后,看了看已经冷静下来的李愔,这才再次开口道:“以火药对大唐的重要性,绝对不愿让任何人掌握这种武器,所以对于倭国,不如殿下将这件事禀报长安,与大唐军队联手,一举荡平小小的倭国!”
  陈宫的主意的确不错,以李愔现在的实力,想要灭掉倭国还有些困难,毕竟才刚刚征服了新罗和百济,所有大军都还驻扎在那里,以防有什么变故发生。可也正因为如此,李愔现在根本抽调不出人手来,陆青海军的确是横行大海,但他们也不能把海船开到陆地上去,所以短时间内,李愔若是想对付倭国的话,的确只能借助大唐的力量。
  不过李愔听后却是摇了摇头,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他虽然是李世已的儿子,但却现在却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在向外的开拓中,他并不想让大唐介入太多,毕竟倭国不同于新罗和百济,那里必须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能让大唐也插手进去,所以若非万不得已,这次李愔根本不会向大唐借兵。
  看到李愔摇头,陈宫不禁有些着急道:“殿下,现在倭国已经研制出手雷,若是不抓紧时间的话,那要是让他们把军队都用火器装备起来,那以后我们再想打,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陈院长过虑了!”李愔听后忽然笑道,陈宫是督察院院长,所以李愔才如此相称,“火器的根本在于火药,而火药的配方在我大唐并不算秘密,以前很道士、商人都知道,不过那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火药,只有军用配方制出来的火药威力才够大,至于这些倭国人制作的火器……”
  李愔说到这里,伸手将匣子里的手雷拿出来一枚,然后将手柄砸开,将里面的火药倒出来。陈宫虽然见过不少火药武器,但却也是第一次见到里面的火药,所有倒还看不出什么,不过李愔却是能一眼看出,倭国的火药成分不但有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只见从手雷里倒出来的火药呈一种诡异的灰白色,与李愔搞来的那种最佳配比的黑火药完全不一样。李愔用手指搓了一点闻了闻,发现里面的确有硫磺和硝石的味道,除此之外,药面里还有些黑色的小颗粒,看样子应该是炭,而除了这三样主要的原料外,药面里还有些其他成色,而且比例还不小,这才导致了火药的颜色不正常。
  另外除了颜色之外,这些火药也呈面状,而不是像李愔让人制成的颗粒火药,这种火药主要是将药面加入鸡蛋清,然后像揉面团一样做为块,干了之后打碎,就是颗粒火药了,主要火药里面的各种成分比例不同,若是面状的话,时间一久,比重大的就会沉到底层,比重小的则会在上层,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原料混合不均匀,使火药的威力大大降低。
  看到这里,李愔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冷笑,看来倭国在知道了火药武器的厉害后,也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了大唐民间的一种火药配方,然后制成了这种手雷,可惜无论手雷的外观与大唐的多么像,但是里面的火药威力却是天差地远,估计就算是用到实战中,效果也是极其有限。
  “陈院长,咱们去外面试试这手雷的威力!”李愔忽然将剩下的一枚手雷拿在手里,笑呵呵地说道,他倒要看看,这手雷能不能炸死人?
  陈宫虽然不知道李愔为何发笑,不过却也不好询问,跟着李愔来到甲板上,让人找了一个大木桶,原来是装水用的,桶壁约有四指厚,十分的坚实,李愔将手雷的引线点燃,然后扔进桶里,随后让所有人全都离的远远的,结果等了大约十几秒,才听到桶中‘呯’的一声响,然后桶被炸的跳了几跳,在甲板上四处滚动,同时还外向冒着黑烟。
  这时李愔让人把桶搬回来,结果发现桶壁只被炸开了一道小口子,里面的手雷弹片约有七八片,而且连木桶的桶壁都没有射穿,虽然这木桶确实厚了点,但若是放一枚大唐造的水雷,估计这木桶早就被炸的七零八落了,哪里会像现在这样,简直就和一个大鞭炮差不多。
  旁边的陈宫看到这里,心中也不由得长舒了口气,有些哭笑不得的对李愔说道:“殿下,看来微臣实在是多虑了,以这手雷的威力来看,寻常将士就算穿着件皮甲也能挡下来,只要不射中要害的话,应该没什么杀伤力。”
  李愔也是点了点头,这种威力的手雷也敢拿出来用,看来倭国真是太小看大唐的火器了。不过李愔紧接着又想到,这种火药的威力虽然小,但毕竟也算是火器,若是给倭人一定时间发展的话,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找到火药的最佳配方,看来对于倭国自己也要抓紧时间了。
  再次回到船舱之后,陈宫立刻开口道:“殿下,虽然倭国仿制的手雷威力极小,但却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是不知道殿下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陈宫虽然是杨暕举荐的,但毕竟时间还短,还算不得李愔的心腹,对李愔的图谋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才有此一问。而李愔也想考量一下这位被杨暕夸赞不已的智谋之士,所以只见他笑呵呵的道:“那以陈院长所见,本王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看到李愔有意考量自己,陈宫立刻精神一振,自从杨暕将他送到李愔手下做事后,陈宫也就绝了其他念头,一心想得到李愔的信任和肯定,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只见陈宫略一思量就开口道:“启禀殿下,微臣觉得倭国不可留,今日他们能仿造手雷,焉知他日就不能改进手雷,使之威力增大吗?”
  陈宫的这个观点和李愔一致,因此李愔听后也是面露微笑,而陈宫看到也是放下心来,接着开口又道:“不过现在殿下手中军力匮乏,实在无人可用,但也幸好倭国想要改进火药威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微臣以为,殿下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尽快筹措出一支可以横扫倭国的军队,然后一举灭掉倭国这个隐患!”
  李愔听后再次点头,示意陈宫接着说下去。而陈宫的胆子也大了许多,提高声音道:“不过想要筹措一支队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大唐借兵,只是殿下并不想让大唐介入倭国,那么这样一来,微臣倒是又想到一个办法,若是殿下肯用的话,微臣保证,只要短短数月,就能筹措出一支善战的精兵来!”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不花钱的战争
  李愔听到陈宫的话眼睛一亮,他也和陈宫一样的打算,而且也想到一条筹措军队的办法,只是不知道对方想到的办法是不是和自己想到的一样?
  “陈先生,你到底有何办法,能在短时间筹措出一支精兵来?”李愔兴致勃勃地问道。
  听到李愔对自己的称呼由‘陈院长’变成‘陈先生’,陈宫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得色,立刻开口道:“启禀殿下,微臣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变奴为兵!”
  “变奴为兵?”李愔听后一愣,再仔细一琢磨,立刻明白过来,原来陈宫竟然是打的这个主意,虽然这个办法与自己想到的办法不同,但是不得不说,也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接下来陈宫详细讲解了一下,所谓变奴为兵,其实就是将抓捕来的奴隶训练成军队,而且陈宫还特意点明,要用极西之地的昆仑奴,其实也就是非洲的黑人训练成军队,而不要用南洋的土人,其实以前南洋的土人也被称为昆仑奴,只不过他们的性格温和懦弱,根本不适合做士兵,倒是非洲的黑人比较凶悍,而且面目也比较凶恶,用他们做士卒冲锋的话,光是气势上就能先声夺人。
  李愔听后也是抚掌笑道:“好,陈先生不愧是栋梁之材,只不过据我所知,昆仑奴的数量好像并不是很多,若是想训练成军队的话,恐怕得花费一些时间去收集吧?”
  “殿下有所不知,这几年海上贸易发展极快,再加上国内的商品众多,海船也更加优秀,所以不少海商携带货物远赴海外,甚至还有不少到达了大食,大食那边就有不少的昆仑奴,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好多海商运回了大量的昆仑奴,只是奴隶这东西也是物以稀为贵,以前昆仑奴少,价格也贵,现在忽然一下子多起来,反而卖不出去了。”陈宫听到李愔的夸奖,心中更是高兴,再次躬身说道。
  李愔一听也十分感兴趣,再次急切地问道:“那依陈先生所知,这次我们可以买到多少奴?”
  “启禀殿下,据微臣所知,光是基隆一地,就积压着两千余昆仑奴,若是再加上广州、温州、福州等地积压的昆仑奴,凑上五六千人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另外臣还听说,当初倭人支援百济时,曾派一支军队到新罗,结果惹的是天怒人怨,即如此,殿下可以再组织一支新罗人组成的军队,到时有这两支军队为前锋,我齐王府的军队押后,灭掉倭国不在话下!”陈宫说到这里时,满脸都是阴险的笑容。
  李愔听完也不由得仔细打量了一下陈宫,心想果然不愧是读书人,这满肚子的坏水还真不少,不过这个办法他喜欢,那些非洲黑人可不是什么善茬,大都是原始部落出身,作战时大呼小叫,再加上长相凶恶,的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气势。至于派新罗人去倭国,这个更对李愔的胃口,本来他就不太待见那个半岛民族和倭人,现在能让他们狗咬狗,李愔自然也乐的看热闹。
  想到这里,李愔兴奋的拍了拍陈宫的肩膀道:“陈先生,此计大妙,看来当初舅父果然没看错人,你果然有安国定邦之材,现在基隆的行政也已经走上正轨,再让你坐镇一个小小的督察院,实在有些浪费人才,这次我们回到基隆后,你立刻和崔巍商量一下,推荐一个可以接替你的人,至于陈先生你,就暂时跟在本王身边,等将倭国打下来后,本王定有重用!”
  “谢殿下赏识!”陈宫也是心中暗喜,虽然督察院的职位也十分重要,但他却不太喜欢做这种枯燥的工作,反而觉得跟在李愔身边出谋划策,才能让他尽展所长。
  回到基隆之后,李愔尽快的将所有事情处理完,然后又将陈宫调到自己身边。而萧皇后和杨妃也知道李愔有急事要处理,所以也没打算在台湾再呆,反而还催着李愔回登州。对于两位长辈的好意,李愔也不推辞,安排完后立刻启程,这次只有王府的船队,速度也快了许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陈宫虽然被调到李愔的身边,但这次并没有随他一起走,而是先将台湾的昆仑奴收购一空后,又南下广州等地收购积压的昆仑奴,然后直接送到泗沘城去,由还仍然留在那里的苏定方和薛仁贵训练一下。
  “殿下,正所谓好战必亡,您才刚刚攻下新罗和百济,现在又要对倭国用兵,虽然王府财物充足,但也经不起如此消耗啊!”登州城齐王府大殿里,赵复一脸沉痛的高声劝道。
  李愔回到登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赵复,让他组织粮草军械等物,做好战争准备,只是没想到赵复听到李愔准备要对倭国动手,立刻开始劝阻,主要原因就是李愔才刚刚灭掉新罗和百济,甚至还没完全站稳脚跟,若是现在再对倭国动兵的话,那只会给自己找麻烦,而且对齐王府的财物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李愔一听却是有些无奈地道:“赵别驾,这次征伐倭国的原因你也知道,火药可是国之重器,绝对不允许让番邦小国掌握,而倭国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就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殿下,火药的确重要,但您大可以将此事上报朝廷,让朝廷派出大军灭其国,想那倭国偏居海外,再加上陛下对殿下您的宠爱,到时殿下若是想要倭国的话,尽可以向陛下讨要,想必陛下肯定不会拒绝,如此殿下不是省下许多力气吗?”赵复也提出自己的想法道。
  只是李愔听后却是心中苦笑,赵复与陈宫不一样,虽然都是自己的属下,但是赵复却还是大唐的官员,有些话暂时还不能直接对他说,所以李愔最后只得说道:“赵别驾,本王既然已经决定向海外开拓,虽然有父皇作为后盾,但我却不想事事都要麻烦父皇,只要我能做到的,就一定要自己做,况且父皇这段时间正对北方草原上用兵,还要防范西突厥,兵力并不充裕,所以我不想这个时候再去麻烦父皇!”
  “这……”赵复听后终于有些动摇,大唐对草原动兵他是知道的,主要原因还是大唐要在草原上修水泥路,另外还建了许多卫城,如此一来,只要草原上有变,大唐的军队立刻就能到达,再加上卫城中的驻军,可以说只要这个计划完成,北方草原将彻底掌握在大唐的手中。至于西突厥,那更是一个老对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其实李愔知道,赵复也是为了自己着想,毕竟他虽然还算不上真正的心腹,但却是李愔的得力助手之一,日后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把赵复从登州橇走。
  想到这里,李愔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再次说道:“赵别驾,其实对于这次倭国之战,我已经做好了计划,而且根本不用我们齐王府花一分钱,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将粮草和器械都准备好,到时自然会有人给我们付账!”
  “不……不花钱?”赵复惊讶的目瞪口呆,他实在没想到李愔竟然会说出这种话,若不是深知李愔的为人的话,他还真得考虑一下眼前的人是不是个疯子?
  “嘿嘿,没错,不但有人帮我们付账,面且连人手我们都不用出的太多,除了正在准备的一支奴隶军外,另外我还会调一些新罗人,这两支军队都不是王府的嫡系,就算是死光了我也不心痛,不过除此之后,我还有一样秘密武器没有动用,现在也该是用到他们的时候了。”李愔说到秘密武器时,脸上也露出一种期待之色。
  而赵复听到李愔提到的秘密武器时,脸上先是迷茫,接着就露出震惊之色。赵复身为李愔最重要的助手之中,知道的秘密并不比任何人少,对于李愔所说的秘密武器,他也听到过一些风声,若对方真的如传说中那么恐怖的话,那么横扫倭国的确不是什么难事。
  想到这里,赵复终于不再反对,又与李愔商谈了些具体的事宜,然后这才准备离开了齐王府,不过只见他转身刚走几步,却好像又想到什么事情,停下来转身对李愔道:“殿下,微臣来时,一帆让我转告您,那种蒸汽船已经可以下水试航了,若是殿下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乘坐一番。”
  “这么快?”李愔一听兴奋的差点跳起来,蒸汽船研制成功后,别的不说,光是海运的速度就能提高数倍,比如他从登州到台湾,以前最少也要花七八天的时间,若是用蒸汽船的话,估计也就只用两三天就能到达,如此一来,光是运输成本就能下降了好几倍。
  不过看到李愔兴奋的样子,赵复却露出一丝苦笑道:“殿下,为了研制这蒸汽船,从去年开始一帆就没好好休息过,现在总算研制成功了,您能不能让她好好休息几天?”
  李愔一听也有些惭愧,一帆这种人才的重要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过为了让蒸汽机尽快的投入使用,一帆却连一天都没休息过,现在船也造成了,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一帆好好休息下。
第三百四十八章
蒸汽船
  如雷鸣般的机器轰鸣声中,李愔感觉全身都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这里是登州城防守最严密的禁地之一,周围常年驻扎着两千人的守卫,任何人都想要进到这里,都必须有李愔或赵复的手令,若是有人敢擅自闯进来的话,立刻被士卒当场格杀,没有任何情面可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