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4

  而就在文儿和画儿送来的当天晚上,两个女孩就来了出裸身侍寝的好戏,吓的李愔差点从床上滚下去,赶紧制止了她们的进一步‘骚扰’,否则后果十分的严重。为此还把两个女孩吓哭了,以为这位梁王殿下不喜欢她们,最后李愔费了好大力气才让他们破涕为笑。有这样一个无限溺爱儿子的好母亲,也难怪历史上的梁王那么的顽劣不堪。
  “殿下,蜀王殿下来探望您了。”正在这时,画儿从外面跑进来叫道,可能因为跑得太快,有些气喘吁吁的,圆圆的小脸也涨的通红,看上去十分的可爱。文儿和画儿既然是杨妃送来的贴身侍女,长相就不用说了,都是那种顶级的小美女,不过文儿比较文静秀气,画儿则是偏向于活泼可爱。
  “三哥他怎么来了?父皇不是禁止别人来探望我吗?”李愔放下刚喝光的药碗,一脸疑惑的自言自语道。李世民把李愔禁足三个月,而且还禁止别人探望,连杨妃想来看儿子都不行,李恪今天来这里,难道就不怕被老爹责罚?
第三章
李恪带来的坏消息
  虽然心中疑惑,李愔还是立刻起身迎接李恪。回到古代最让他感到不适应的就是礼节太多,比如他和李恪是亲兄弟,按李愔的想法,如果李恪要来直接进来就是了,可李愔还得亲自去客厅迎接,梁王府占地面积庞大,又没有汽车、摩托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每次走过去都能累出一身汗,一来一回极其的不方便,可这就是礼仪,就算是亲兄弟也不能疏忽。
  “三哥,父皇不是禁止别人探望我吗,你就不怕父皇责罚?”李愔进了客厅直接问道,他一进来就看见李恪早就坐在那品茶,清醒的第一天就已经和李恪见过面了,所以还算熟悉。
  李愔说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本来唐朝人一般都是跪坐的,椅子之类的家俱虽然已经出现,但用的人并不是太多,李愔这个现代人当然不习惯跪坐,所以让工匠打了几种后世的家俱,椅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呵呵?你这胡床的样式倒是很精巧新奇!”李恪却没理他,只是四处打量摆放在客厅的椅子与茶几,有些惊奇地说道。唐朝的椅子又叫胡床,能坐能躺,所以一般都比较大而笨重,李愔设计的椅子有靠背和扶手,这种椅子要到唐朝的中后期才出现,再加上椅子的材料与做工都十分的精美,所以李恪见到当然感觉精巧新奇。
  “呵呵,一点小玩意,三哥喜欢的话,我让人多打一些送到你府上。”李愔大方地说道。
  “那就多谢六弟了!”李恪也不客气,端起茶碗品了一口直接放到茶几上,十分的方便。
  “三哥,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李愔看自己的这位三哥只顾着打量客厅的摆设,禁不出再次提醒道。
  “噢,今天父皇考究我们的书法,我侥幸得了第一,趁着父皇高兴,我恳求父皇允许我来探望你,父皇同意了我才敢来,要不然我可没你那么大的胆子。”李恪半开玩笑说道,他对自己这个亲弟弟也很感到无奈:顽劣、跋扈、胆大包天,再加上母妃的溺爱,让李愔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纨绔子弟,有时候自己这个当哥哥的拿他也没办法,幸好李愔对自己这个亲哥哥还算尊敬,所以两人的关系倒还算不错。
  李愔被李恪的话搞的有点尴尬,干笑了两声不知道说什么好?
  “行了,不开玩笑了。”李恪放下茶碗,脸色变的有些郑重地说道,“其实我这次来是另有要事和你通一下气,这个消息对你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什么消息?”李道被李恪严肃的样子吓了一跳,“难道是萧家要悔婚?”
  “萧家的庶女能做你的王妃,这是给他们萧家长了脸面,怎么可能悔婚?要悔婚也是我们悔婚才是,你怎么会有这种可笑的想法?”李恪眉头一皱,一脸不悦地说道,自己的亲弟弟娶了庶出之女为王妃,他这个亲哥哥脸上也不好看,在这件事上他和杨妃的观点一样,都想找机会退婚。
  李愔听到不是悔婚的事,心中立刻大定,平白无故得了这么一个大美女做未婚妻,虽然在唐朝人看来是萧家的庶女高攀了他,但在李愔看来,却刚好相反,毕竟他暂时还没有适应现在亲王这个尊贵的身份,想法中时不时还会带上后世李天的思想,所以才会脱口问出这个可笑的问题。
  “那还能有什么坏消息?”李愔无所谓地说道。
  “你今年已经十四了,按照规矩,要到外地之官一年,我听到消息,父皇要让你去益州任都督。”
  “益州?好地方啊!”李愔一脸向往的说道。益州就是后世的成都,天府之国。怪味面、龙抄手、兔头等等美食,特别是四川闻名天下的麻辣烫,可惜现在辣椒还在美洲,好多美食都做不出来,这让极度嗜辣的李愔十分的失望,不过也没关系,四川盆地可是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尝一尝唐朝的四川美食也不错。看来李世民对自己这个不孝的儿子还是很疼爱的嘛!
  “好地方?”李恪对自己这个不学无术的弟弟彻底绝望了,连好坏都分不清,不禁气的大声说道,“益州位于剑南道,民风彪悍瘴气横行,而且蜀道艰难,去一趟最少也要两月时间,再加上又临近吐谷浑,虽然去年大军已经平定吐谷浑,但它的西南就是吐蕃,吐蕃现在日渐强盛,与吐谷浑摩擦不断,随时都可能爆发大战,你还觉得那里是好地方?”
  李愔被李恪的话惊的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这个便宜老爹还真是狠心,竟然把自己派到这么危险的地方,这下不死也得脱层皮啊,不过想想却又很正常,李世民可是弑兄杀弟的狠人啊,对自己的儿子狠一点也不奇怪,比如自己上面的那个老五齐王李佑,几年后不就是让李世民赐死的吗?想到这一点让李愔的脖子都有点凉飕飕的,看来以后要想点办法,讨一下这个便宜老爹的欢心才是王道啊!
  “父皇也太狠心了吧,我才十四岁啊?”李愔一脸悲愤地说道,“那母妃是什么意思?”现在他也只能指望杨妃为自己求情了,这段时间李愔发发现,母亲杨妃似乎很受李世民的宠爱,以前他闯的不少祸都是杨妃向李世民求情化解的。
  “唉,你都是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能处处指望着母妃的庇护?”李恪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说道,“父皇虽然宠爱母妃,但你也知道父皇的性格,一些无关的小事母妃还能帮你求情,可在这种大事上,母妃求了父皇几次都没用。而且因为皇后的病情加重,父皇心情十分不好,母妃也不敢做的太过,关键还是在于你。”
  “我?我能怎么办啊?你也不是不知道,父皇根本就不喜欢我,再怎么求他也是没用。”李愔十分沮丧地说道,现在他已经完全代入自己这个梁王的身份了。
  李恪也是低叹一声,父皇对自己这个弟弟的态度他十分清楚,不但不喜欢,甚至可以说的上十分厌恶,所以才把李愔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做都督,明显是想眼不见心为净。
  “这样吧,你马上写篇认罪书,我带回去呈给父皇,然后再帮你求求请,看能不能让父皇给你换个离长安近一些的地方,以后也好方便回来看望母妃。”李恪想了想,最后也只能想出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虽然成功的希望渺茫,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要写字啊?这个……这个有点问题。”李愔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前世的他好歹也读过大学,但到了大唐却成了一个半文盲,大部分繁体字都不认识,毛笔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就没碰过那东西,所以一听说要写东西他立刻就头痛起来。
  “怎么?你不会是被打了一顿连字都不会写了吧?”李恪没好气的随口问道。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好弟弟竟然真的点了点头,而且满脸都是委屈的表情。
  “你……你真的不会写字了?”李恪吓了一跳,猛地站起来上下打量着李愔,虽然他早就知道失魂症会造成很多无法预料的后遗症,但却没想到竟然这么严重,如果一个亲王连字都不会写,那传出去绝对会成为另一个大笑柄。
  “准备笔墨,你现在就写几个字让我看看!”李恪命令道。
  侍立在一边的文儿立刻出去准备,不一会笔墨就准备好了。李愔虽然十分不情愿,但在李恪逼人的目光下,只能拿起狼毫毛笔蘸了一下墨,然后颤抖着在纸上写了一个最简单的‘人’和‘大’字,这两字无论简繁都是这样写,倒不担心写错。
  “三哥,我醒来后发现,大部分的字我都不认识了,更加不会书写,这两个是我勉强记得的字了。”李愔满脸通红的把字递给李恪,主要是这字写的太丑了,撇捺都是弯弯扭扭的,而且还粗细不分,估计也就是三岁小孩的水平。
  李恪一看李愔拿笔的姿势就失望了大半,因为李愔是用拿钢笔的姿势拿毛笔,姿势根本不对。而当李恪看到李愔写下的两个字时,立刻由失望变成了绝望。本来他还打算自己替李愔写认罪书,然后让他抄一遍再呈上去,但现在一看这个办法却行不通,父皇最重书法,自己就因为写的一手好字,所以深得父皇的喜爱,如果拿李愔现在的字呈给父皇,绝对会让父皇对李愔的印像更加恶劣。
  “算了,我还是想想其他的办法吧!”李恪有气无力地说道。接下来他又和李愔谈了一会话,然后就怏怏不乐的离开了梁王府。
第四章
改变命运的切入点
  看着这位年仅十七岁的三哥离开,李愔不禁叹了口气,虽然刚刚接触,但他却从李恪身上感受到那份兄长对弟弟的关怀之情,前世他是家中独子,根本没有感受过这种血肉相连的兄弟之情,而今天李恪表现的兄弟情谊却深深的打动了他,让李愔从心里认同了这个唐朝的兄长。不过想到这位英果的兄长年纪轻轻就含冤而死的结局,却让李愔心里有些难受。
  不过李愔又转念一想,自己既然已经成为了梁王李愔,那么历史上梁王的命运也就发生了改变,自己身边的人命运也应该会随之改变才对,这就像是那个著名的蝴蝶效应一样,自己这只穿越的小蝴蝶动一动翅膀,引起的飓风就足以把原来的历史吹的乱七八糟,作为自己兄长的李恪,他的命运没理由不发生改变,至于是变好还是变坏,这个可就说不准了?
  “文儿,你去把高重找来,我有些话要问他!”李愔回到客厅立刻吩咐道,坐下来喝了口茶,却又皱着眉头吐了出来,唐朝人喝的茶一般是茶饼,所谓茶饼,就是把茶叶摘下来后,蒸熟了捣成泥,然后做成茶饼,喝的时候敲下来一块放中茶壶中煮,而且一般都要加盐,甚至有时候还会加葱、姜、枣、橘皮等之类的东西,这让喝惯了后世清汤茶叶的李愔十分的不适应。
  “看来有时间得让人炒点茶叶出来。”李愔自言自语道。
  没过多长时间,一个身穿内侍服饰的中年白胖太监随着文儿走了进来,这个太监就是李愔要找的高重,高重是李愔身边的近侍,深得之前那个李愔的信任,不过自从李天穿越醒来之后,做为后世人的李天看到一个太监天天在眼前转悠,感觉十分的别扭,文儿和画儿来了之后,高重就被李愔升任了内部大总管,让他掌管梁王府内部的大小事务,服侍自己的工作都交给了文儿和画儿两女。
  “奴婢……奴婢参加殿下!”高重用太监特有的尖细嗓音说道,声音微微带着的颤抖,而且还带着哭音,似乎十分的激动。
  “高重,你这是怎么了?有人敢欺负你?”李愔虽然不喜欢太监,但这个高重算是他来到大唐后最早接触的人之一,所以看到他这个样子不禁好奇地问道。
  “没有~没人欺负奴婢,只是奴婢跟着殿下十几年,几乎形影不离,前些天殿下抬举奴婢做了总管,但却无法再像从前一样跟着殿下,今日见到殿下,老奴心情激动不能自已,望殿下恕老奴不敬之罪。”高重说到这里又激动起来,干脆趴在地上大哭起来。
  李愔却被高重的这一段‘真情告白’,吓的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如果对方是一个妙龄女郎的话,说这些话听着倒很舒服,可你一个半老的肥太监也学人家告白,这就有些让人接受不了了。不过人家也是一片真情,李愔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还要好言安慰几句,好不容易才让高重站起来回话。
  “高重,宫里的事你应该比较清楚,你现在和我说说母后的病怎么样了?”李愔一脸严肃地说道。虽然长孙皇后不是李愔的生母,但人家是皇后,李愔也要称呼她母后。刚才李恪说长孙皇后病情加重,这让李愔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些事情,如果自己抓住这个机会,说不定能讨皇帝老爹的欢心,也许自己就不用再跑那么远去做什么益州都督了。
  “是!”高重没想到李愔问的是长孙皇后的事,微微思考了一下这才回答道。“回禀殿下,自从前年长孙皇后同太宗陛下一起去九成宫避暑时,身染疾病,虽经过太医多方诊治,但病情却时好时坏,今年年初时,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听宫里的内侍说……说……”高重说到这里,语气变的吞吞吐吐,抬起头偷眼看了看李愔,似乎不太敢说。
  “没事,有什么话你尽管说,这件事很重要!”李愔开口道,高重和他从小生活在宫里,到他封梁王时才出的宫,在宫中有不少的旧识,对宫中的消息最是灵通不过,所以李愔才找到他寻问长孙皇后的情况。
  “是!奴婢听说,长孙皇后已经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挽留,恐怕百日之内就会……”高重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抬头看着李愔,下面的话不用说李愔也能明白。
  接下来李愔又问了高重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特别是都有谁给长孙皇后看过病,当他听到没有那个传说中的人时,这才松了口气。不过很快李愔又陷入了沉思之中:没想到长孙皇后的病情这么严重,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今年六月长孙皇后就会去世,而长孙皇后的去世,也代表着皇子们争夺皇位的开始,最著名的就是李承乾、李泰和李佑这哥仨,可惜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李承乾造反被贬,李泰与李承乾争位也被贬,李佑这哥们最胆大也最倒霉,杀了自己的长史权万纪,然后叛乱不成被赐死,成为了太宗李世民杀死的唯一的儿子。而其他的皇子也是人人自危,后来被走狗屎运的李治做了太子。可李治上台后更不省心,先是长孙无忌掌权,直接导致李恪被冤死,然后武则天上台,这下李愔的这群兄弟更惨,被贬的贬杀的杀,除了老十三李福外,几乎没有一个得善终的。
  可以说正因为长孙皇后的早逝,才造成众皇子争位,结果让老九李治上台,最终一代女皇武则天篡位,也造成了李氏皇族的一场浩劫,大部分皇族死于非命,活着的也都十分凄惨。比如李恪女儿信安县主,一直到了四十多岁才嫁人。再比如历史上李愔也被贬为庶人,然后郁郁而终,后代也有不少死于武则天时期。其他的皇族也都是差不多,不是贬就是杀,反正没什么好下场。
  所以从李愔的角度来看,治好长孙皇后的病不但可以讨好他的皇帝老爹,而且还可以影响自己的命运,说不定长孙皇后多活几年,就可以避免后面的皇子争位,李治也就当不了皇帝,当然也就没有了武则天,做为皇族的李愔也不会为自己和儿孙们的安全担心了,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李愔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些天真,就算长孙皇后多活几年也不能保证以后的事就不会发生,但这却是李愔改变历史的一个尝试,成不成功无所谓,反正以后的机会还多的是,总能找到改变历史的办法。
  想到这里李愔打定主意,既然自己穿越改变了李愔的命运,那干脆连大唐的命运也一起改变好了,最少也要阻止武则天的上台,再怎么说自己也是李氏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和儿孙们经历那场李氏皇族的浩劫。
  “高重,你马上去帮我办一件事情!”想通了这些事情后,李愔立刻一脸严肃的对高重吩咐道,然后招手让他上前,附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
  “这件事极为重要,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一定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吩咐完后,李愔亲密地拍了拍高重的肩头说道。
  “殿下,老奴就是粉身碎骨也一定把事情办成!”高重被李愔拍的再次激动起来,跪下来双眼含泪呜咽道。
  “好!你去吧!”
  “老奴告退!”高重带着一脸慷慨赴死的表情,迈着一往无前的步伐离开了客厅。现在高重感觉自己身负梁王殿下交给的重任,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无法阻挡自己前进的道路。
  李道有些无语的看着这个忠心的肥太监,不就是让他去终南山找个人回来吗,用得着这么悲壮吗?
  治好长孙皇后的病,当然要找个好医生,李愔虽然懂一些医学常识,但毕竟不是医生,所以靠他自己肯定治不好长孙皇后的病。不过李愔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如果把历史上的所有名医排个名次的话,现在的大唐就有一位能进入前十的名医,那就是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出生于北周时代,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有一百多岁,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对中华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不仅精于内科,而且兼擅外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眼科,并对摄生、食疗、针灸、预防、炼丹等都有研究,同时具有广博的药物学知识和精湛的针灸技术,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全科医学大师。
  孙思邈在后世被尊称为药王,不过现在是贞观十年,李愔算了算时间,发现孙老头大概有六十多岁了,应该还在长安以南200余里的终南山里隐居呢,平时也帮着周围的居民看看病,因为医术精湛,所以在当地很有名气。
  不过孙思邈真正出名的是在他一百岁之后,当时的皇帝唐高宗,也就是李愔的弟弟李治对孙思邈十分的推崇,这才让孙思邈的名声越来越大,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界,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还是他的弟子,而他那部流传后世的《千金方》也是他一百多岁后才完成的。
  现在的孙思邈其实也有些名气,李愔的皇帝老爹李世民在刚登基时,还派人授于孙思邈爵位,却被他拒绝了。不过大家不要因为这件事就认为李世民很器重孙思邈,其实他们两人连见都没见过,授爵这件事其中也是有缘故的。
  谁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弑兄杀弟是唐太宗一生也无法抹去的污点,在他刚即位的时候,民间的舆论对李世民十分的不利,所以他就让人选出地方上德行高尚之人授于爵位,想以此来改变民间对他的看法,不过这个办法效果却不怎么好,被选出授于爵位的人很多都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孙思邈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李世民对孙思邈可能有印像,但绝对不会太深,要不然长孙皇后都病了快两年了,却一直没有请孙思邈这个神医来诊治,这就足以说明问题。至于后世流传的关于孙思邈悬丝诊脉治好长孙皇后的事,那完全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根本不足为信。
  李愔一听到长孙皇后的病情后,立刻就想到了孙思邈,这位药王最擅长的就是内科,而长孙皇后患的气疾就是属于内科,所以李愔相信就算孙思邈无法根除这种病,最少也能让长孙皇后多活几年,当然能治好最好,反正这个功劳肯定少不了他一份,以皇帝老爹对长孙皇后的用情之深,还怕他不重赏自己?到时杨妃和三哥李恪再说上几句好话,怎么着也能扭转一下自己在皇帝老爹心目中的印像吧,然后自己再加把劲讨好一下,估计就算是外出之官,也不会再去那么遥远的益州了吧?
  想到得意处李愔不禁哈哈大笑,特别是想到,这是他第一次运用后世的知识,来影响历史的走向,这让李愔不禁更加的得意,笑起来就止不住。旁边侍立的文儿和画儿却是一紧张,心中同时都在想:难道梁王殿下的旧病又复发了?
第五章
李恪的野心
  事情办的很顺利,六天之后,高重带着风尘仆仆的孙思邈回到了梁王府。
  “你……你确定你就是孙思邈?”李愔满脸狐疑的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药王,怎么看怎么别扭,咋和自己想像的差别这么大呢?
  在李愔的想像中,药王孙思邈最少也是一个白须白发仙风道骨的得道高人,可真见到了人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眼前的这个药王穿着普普通通,个子也不高,看起来又瘦又黑像个后世的挖煤工。一头乌黑的长发加上一把浓密的胡须,让他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反而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呃~?草民叫这个名字已经六十多年了,这点倒可以确定!”孙思邈先是一愣,不过立刻笑了出来,接过李愔的话回答道。看得出来他这个人很有幽默感。
  “哈哈哈~,孙先生驻颜有术,真是神仙中人啊!”看对方说得有趣,李愔也不禁笑着夸奖道,史书上说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一开始李愔还不太相信,但现在看他的如此年轻的外貌,相信活到一百多岁绝对没什么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