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364

  听到陆青的话,薛仁贵立刻露出一个兴奋的笑容。他是第一次参战,却没想到被齐王殿下授予如此重要的职务,虽然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但身上却也有着不轻的压力,现在他提出的意见被采纳,这自然让他信心大增。
  而苏定方也有些满意的看了看薛仁贵一眼,看来这位军校的优等生果然是棵好苗子,难怪殿下对他如此的看重。
  “好!就依仁贵所言,大家抓紧时间休息,明天我要一战而定百济!”苏定方也是野心勃勃的开口说道,既然他是第一个追随齐王殿下的老臣,那就要做出点样子来,让这些后来的将领看一看,他们这些王府护卫出身的人也不是吃素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
遭遇
  北方冬天的凌晨五六点钟,正是太阳升起前最黑暗的时刻,泗沘城也正在最香甜的沉睡之中,甚至连海上巡逻的小船队也都松懈下来,打着哈欠准备回去换班。
  不过也正在这时,忽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映起一片黑色的阴影,可惜在夜幕的掩护下,根本没有人注意这片越来越近的阴影。而当这片阴影终于进入泗沘城巡逻船队的警示范围时,这些巡逻船上的士卒终于从水声中听出一些不正常的声音,然后才发现了这片已经近在咫尺的阴影。
  “有大船,敌袭!”直到那片阴影与巡逻船相距不过几十步时,巡逻船上的人才发现那竟然是一支庞大的船队,这下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立刻高声呼喊,同时准备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不过很可惜的是,来袭的战船与他们相距实在是太近了,还没等第一只巡逻船点燃烽火,就见一只庞大的战船上利箭如雨,眨眼间就把巡逻船射的像刺猬一般,至于船上百济士卒更是死伤一片,最后更是被一支巨弩洞穿了巡逻船单薄的船体,使得这艘巡逻船缓缓的下沉。
  虽然第一艘发现敌情的巡逻船并没有把消息传递出去,但是这边战斗的声音却还是吸引了其他巡逻船的注意,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这支偷袭的庞大船队,纷纷点燃船上的烽火,只是当这些巡逻船点燃烽火时,同时也暴露了自己船只所在的位置,结果自然是引得眼前这支庞大船队的追杀,很少有巡逻船能逃过一劫。
  借着巡逻船上燃起的战火,可以看清来袭的是一支由上百艘巨大战船组成的船队,而在这片海域能建造起这种战船的,自然只有实力强大无比的大唐。百济人那些狭小的巡逻船根本阻挡不了大唐战船前进的脚步,很快就被碾压成碎片,然后大唐的战船没有丝毫的停留,立刻冲向泗沘城外海的水军营寨。
  泗沘城做为百济的都城,又是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除了城中驻扎的一万五千步兵外,海边还驻扎着一万水军。本来以泗沘城的重要位置,自然不会只驻扎这么一点兵力,可是因为李愔从新罗发动攻击,百济连战连败,军队损失很大,不得已之下,这才将泗沘城的军队也调到前线去一部分,如今整个城中的水陆两军加在一起,也才不过两万五千人。
  百济水军得到巡逻船发来的敌袭烽火时,立刻作出反应,所有士卒紧急集合上船,然后十分仓促的冲出水寨迎敌,可惜他们面对的却是上百艘大唐战船,虽然百济人的战船比陆青他们还要多,但大都是一些小船,与那些庞大的战船一比,简直就像是小舢板一般。
  借助体积的优势,大唐的战船对这些迎敌的百济战船直接碾压过去,一时间百济的小战船被撞毁撞伤无数,大量的百济士卒在海中挣扎,而与此同时,双方战船上各种武器也开始发威,借助漫天飞舞的火箭,可以看到下方已经成为一片血与火的海洋,每时每刻都有不少士卒丧命,可以说在这一刻,真正的体现了人命如草的含义。
  百济水军本来在人数上就不如陆青他们,战船上更是有着巨大的差距,再加上他们又是仓促应战,可以说哪方面都不占优势,刚一接触战局就已经呈一边倒的趋势。而看到这种情况,百济水军统帅自然也不敢硬拼,急忙命令后退进水寨防守,同时让人到泗沘城请求调一批步兵来水寨,帮忙一起防守。
  泗沘城中的武王也已经得到有敌人从海上来犯的消息,而且从对方的实力判断,应该就是之前封锁对马海峡的那支大唐海军,这让武王十分的焦急,因为他知道,只凭泗沘城的那一万水军绝对挡不住对方。
  就在武王刚刚将满朝文武召集在一起,准备商讨一下如此应对这次危机时,前方水军统帅派来求援的使者也到了,只不过对于是否派援军一事,满朝文武却又都有不同的意见。
  “王上,末将愿带领一支队伍驰援水军!”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将站出来说道。
  不过老将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道:“不可,现在我泗沘城只剩下一万五千步兵,连防守都有问题,若是现在调出去的话,那万一对方趁乱攻城的话,恐怕会被对方一举攻破,所以为了泗沘城的安全,绝对不可再抽调军队了!”
  “这是什么混帐话,难道那一万水军将士就不是为了泗沘的安全在厮杀吗?”一位脾气火暴的武将站出来怒道。
  “水军营盘建造的十分坚固,而且据得到的消息,对方的人数也并不比我们多多少,所以水军完全可以凭借着地利之势,将对方给挡在海上!”又一个反对出兵的大臣开口道。
  主张出兵和反对出兵的各执一词,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竟然当堂争吵起来,最后身为王子的义慈气的一拍桌子,站起来怒吼道:“够了,现在我百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哪里还有时间在这里争吵?”
  一看到王子发脾气,殿上的群臣全都安静下来,只见义慈脸色铁青的看了众人一眼,然后转身对武王道:“父王,泗沘城中的军队虽然不多,但却还有十几万百姓,在国家兴亡之际,儿臣恳请父皇下旨,命人将百姓征召起来防守城池,至于城外的水军,本来就是我泗沘城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若破,对方肯定会派军队安然登陆,而且对方既然敢来攻打泗沘,船队中肯定还有运输来的步兵,所以儿臣以为,绝对不能让他们这么容易就上岩,还是派一支援军过去,尽量拖延对方登陆的时间!”
  义慈不愧是百济下一任国主的继承者,话中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连武王听后也是感觉眼前一亮,立刻大喜道:“好,我儿果然聪慧,来人,立刻传本王的旨意,组织民间壮年男子上城墙守卫,另外调拨五千士卒支援水军!”
  一听到武王绝对同意支援,下面立刻跳出数个武将主动请愿,表示自己愿意带领这支五千人的队伍支援水军。不过却见还没有退下来的义慈再次开口道:“父王,儿臣愿亲率这五千士卒前去支援,想必以儿臣的身份,肯定可以激励我百济将士奋勇杀敌!”
  义慈这一开口,刚才自动请愿的几个将军全都沉默下来,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位义慈王子也是个知兵的人,当初就是他率领大军协助大唐攻打高句丽,虽然后来被高句丽打的大败,但却也为百济打下不少的土地,所以这次他提出来亲自出马,那么百济国内就再也没有人能与他相争了。
  武王听后也是仔细考虑了一下,虽然他也不希望儿子出去冒险,不过在眼下这种时刻,义慈的确是最好的人选。想到这里,武王终是长叹了口气道:“好吧,吾儿你一定要小心行事,若事不可为,就不必再坚持,退回来我们据城而守,只要守到援军到来,那时对方肯定会不战而退!”
  “儿臣遵命!”听到父亲关心的话语,义慈也有些感动,跪下来向武王行了一个大礼,然后立刻点齐救援的五千兵马,从南门出来立刻就准备去支援水军。
  五千人不多也不少,就算是泗沘城的城门比较宽大,但是想要全部出来却也需要一些时间,不过也正是在这段极短的时间里,却又发生一个极大的变故。
  本来义慈带着五千人出城,可是在他们这五千人刚出来一半多时,忽然就听城门的东南方向忽然传一阵喊杀声,紧接着就见一支如猛虎般的唐军从夜色中杀出,眨眼间就要与义慈的军队撞到一起。
  面对这支实然杀出来的唐军,义慈开始也是大吃一惊,不过他毕竟是个领兵经验十分丰富的人,很快就冷静下来,先是仔细观察了一下杀出来的这支军队,虽然夜色中看不表对方的虚实,但是从喊杀声中可以判断,对方的人数并不是很多,甚至可能还不到五千人。有了这个判断,立刻让义慈心中大定,先是大声呵斥手下稳定队伍,然后在一帮亲卫的保护下准备亲自迎敌。
  不得不说义慈判断的十分准确,杀来的这支唐军正是由薛仁贵带领的前锋,人数只有三千人,他们乘着小船从锦江逆流而上,到了泗沘城附近才下了船,然后悄悄的摸到城下,结果刚好遇到义慈带着援军出城,看到如此好的一个机会,薛仁贵自然不会放弃,立刻带着手下这三千前锋就冲了出来。
  夜色下的薛仁贵扯去身上用于隐蔽的黑色斗篷,露出一身的白袍,挥舞着方天画戟就冲了上来,可惜船上不能载马,否则会让他的形象更加威武。
  冲在最前面的薛仁贵早就看到了被一群侍卫护在中间的义慈,虽然他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但一看就知道对方肯定是个重要人物,所以当冲到约一百八十步时,薛仁贵借着对方城楼上的灯火,立刻张弓搭箭,手一松一支利箭如闪电般射出,目标直接义慈的咽喉!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箭灭百济
  “王子小心!”
  义慈根本没想到唐军中竟然有人可以将箭射到一百八十步开外,所以对薛仁贵这一箭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备,幸好他身边的护卫反应极快,眼角看到一抹寒光向王子这边冲来时,立刻挺身挡在了义慈的身前。
  “嗤~”的一声轻响,这支特制的穿甲重箭一下子射穿了那个忠心护卫身上的铠甲,甚至还透背而出。这下把义慈和身边的其他护卫都吓了一跳,同时所有护卫全都怒吼一声,准备将义慈团团围住,以防备对方的神箭手。
  只可惜他们不知道,射出这一箭的是大唐有名的神射手薛仁贵,既然他看出义慈是个重要人物,自然不会只有这点准备,在他的第一箭刚射出之时,紧接着第二箭、第三箭也如闪电般射到义慈的面前。
  面对后面这快如闪电的两箭,无论是义慈还是身边的护卫都是来不及反应,最后还是那个已经被一箭射穿,受了重伤的护卫再次嘶吼一声再次跳了起来,拼命用肩头挡住了第二箭,可是这时他的身体也被这一箭带的歪到一边,而第三箭却擦着他的铠甲飞过,在义慈惊骇欲绝的目光中,被这第三支箭穿喉而过,身后带起一蓬鲜血。
  这三箭说起来慢,其实最多也就是一两秒的时间,真可谓是电光火石,而当反应过来的百济人看向他们的王子义慈时,却看到一个身影从马背上缓缓栽倒,然后狠狠地砸在地面上,荡起一阵灰色的尘土。
  “王子……王子被唐军射死了!”看到眼前这一幕,所有百济士卒心中都冒出这个念头,义慈不但是百济的王子,还是军中极有威信的将领,现在却被薛仁贵一箭射死,这对百济士气的打击简直是不可估量,甚至绝大部分百济士卒都呆愣在那里,场面竟然出现一种诡异的安静。
  不过这里可是战场,薛仁贵显然不会给敌人任何时间,只见他三箭射死义慈后,再次挥舞着方天画戟冲了上来,当与百济的前军刚一接触,立刻就将对方的队伍撕开一个口子,而后的唐军立刻以薛仁贵为箭头,迅速将这个口子给扩大,很快就将城外的近三千百济军队切成两段。
  眼看着王子义慈死在自己面前,这让百济军队的士气立刻跌落到谷底,再加上又遇到如猛虎般的唐军,更让百济兵无斗志,因此在被薛仁贵将军队分割成两段后,整个军队立刻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一些百济将官虽然想重整旗鼓,但无奈职位和威望太低,根本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
  而薛仁贵也看出了百济军的状态,立刻命人护卫在自己身边,然后再次张弓一连箭杀了数个百济将官,这下更让百济军是乱上加乱,再无人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更有大量百济士卒开始四散溃逃。
  薛仁贵看到外面的百济军已经不足为患,而城门守卫则在拼命的关闭城门,可惜败退下来的百济军却又在拼命的向城门里挤,结果导致城门被人卡住,一时间竟然关闭不上。结果薛仁贵立刻大吼一声:“儿郎们,随某杀入城中!”
  随着薛仁贵的一声大吼,手下三千士卒也是怒吼一声,如一条钢铁洪流般冲向泗沘城门,结果城门处的守卫早就被这股凶恶的唐军吓破了胆,再加上城门又一时关不上,所以全都惊恐的大叫一声,然后一哄而散。
  薛仁贵可不会对堵在城门口的百济军手下留情,上去就是一阵血腥的拼杀,然后踩着如山般的尸体冲进泗沘城。不过进城之后,薛仁贵却没有带着人四处冲杀,而是先抢占了这座城门,然后才将城门附近的百济军肃清了一遍,但却并没有深入城中。
  之所以如此做,这主要是薛仁贵知道,泗沘城毕竟是百济的国都,就算是城中兵马不多,但肯定比他们这三千人要多的多,他们若是强攻的话,恐怕会遇到极其激烈的抵抗,再加上城中狭窄,唐军的整体战斗力受到巨大影响,所以就算是他能打下整座城市,可是最后却也要付出极大的伤亡,而这正是齐王殿下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也正是出于这些考虑,薛仁贵打下这座城门后就没有再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是一边固守,一边派人给苏定方送消息,让他们的大军尽快赶过来,到时上万大军分成几路齐头并进,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打下泗沘城,而且也不用付出什么太大的代价。
  薛仁贵轻松的占据了泗沘城的一座城门,而陆青的海军也将泗沘水军挤进了水寨之中,凭借着水寨的各种工事,勉强与唐军抗衡。不过苏定方的七千步卒却已经在另一处海滩上了岸,当接到薛仁贵传来的消息时,苏定方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薛仁贵这小子的运气还真好,刚好就遇到城中派援军出城,结果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喜的是打下一座城门,那几乎相当于整座城都已经掌握在他们手中。
  军情紧张,苏定方接到消息后也没有任何的耽搁,带着七千唐军立刻泗沘城冲去,沿途遇到一些被薛仁贵打乱的溃军,自然全都被他们顺手解决。
  当苏定方的七千大军赶到泗沘城外时,城中的薛仁贵正率着三千唐军与反扑的百济军进行着惨烈的夺门之战,虽然义慈被杀让武王十分悲痛,不过他也知道,若是不想办法把丢掉的城门夺回来的话,那么对于他们百济来说,今天就是灭国之日。
  也正因为如此,武王再次召集六千余人,亲自在后方督战,希望可以在唐军的主力到来之前,将城门给夺回来。不过薛仁贵却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手中的军队比对方少了一半,但是却与对方打的有声有色,甚至还能略占上风。
  而当苏定方的七千大军冲进城中时,立刻将六千百济军杀的四散奔逃,而借着这股锐气,苏定方一鼓作气将泗沘城中的王宫也打了下来,同时还生摛了武王扶余璋,另外王子王孙也有不少,除了少数逃出城外,大部分王族都做了俘虏,此战可谓是大获全胜。
  打下了泗沘城后,苏定方立刻逼武王写下降书,并让他命令所有百济军就地投降,虽然武王年轻时也是个人物,但现在他却已经是个垂垂老矣的老头子,而且越老越怕死,年轻时的锐气早就在奢华的生活中给消磨光了,所以就算扶余璋再怎么不甘,最后还是全都按苏定方的吩咐去做了。
  有了武王的投降诏书,再加上唐军强大的武力威慑,泗沘城内外的百济残军很快就全部放下了武器,连城外的水军也没有例外。
  这次偷袭泗沘城的计划可以说进行得十分顺利,而且也达到了预先的战果,随着这件事传播,以及武王的降书送到百济国内各地,大部分百济军队纷纷放下武器,向最近的唐军投降,另外也有少量的顽固分子死不投降,结果都被虎力带着大军予以雷霆一击,也正是借着这种残酷的手段,总算是将百济国内的种种不满给强压了下去。
  不过百济虽然被打了下来,但并不意味着彻底掌控在李愔手中,其他的暂且不提,光是一个吃饭的问题就足以让人感到头痛,毕竟百济可是个比新罗还穷的国家,经过一年的征战后,百济国内的百姓生活比新罗还要差,饿死人的事更是十分常见,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百济国内的各种起义是此起彼伏,并没有随着李愔的到来有所稍减。
  对于这种糟糕的局面,若是换作其他人的话,恐怕会采取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从大唐运来大量的粮食以缓解百济国内的紧张局面。可惜现在掌握百济的是李愔,他可不会对这个小国有什么仁慈。
  李愔在了解了百济国内的局面后,根本没有任何运粮的打算,而是和新罗一样,都在百济国内实行招工,但是因为百济国内起义不断,所以招工只能在一些比较安全的地方进行,至于那些不愿听从李愔命令的地区,不但没有任何招工的机会,而且还会面临唐军的围剿,围剿得到的大量俘虏则一率贬为奴隶,然后卖到各地的矿山或种植园中。
  其实对于新罗和百济,李愔本来是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可惜百济比较倒霉,因为国力的原因,百济国内动乱不断,所以他不得不实行这种顺者昌逆者亡的政策,能够招工的地方则继续保持平安,动乱的地方则被唐军围剿,当地大量百姓被贬为奴隶,以此来消除百济国内的矛盾。
  也正是用这种办法,李愔很快将百济的动乱给平息下来,而在此期间,新罗同样也发生几起贵族反叛的事,结果也让他用同样的办法处理了,而随着李愔对新罗和百济两国掌控的加强,不少唐商开始涌入两国,想借此机会寻找商机,而汉人的数量增加,则又进一步增强了李愔对这两地的掌控,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苏定方和薛仁贵拿下泗沘城之后,陆青带领的海军经常修整之后,再次扬帆启航进入大海,并且一路向东,再次进入对马海峡,那里正有一个之前叫嚣着要与他们决战的小个子对手正等着他们!
第三百二十八章
倭国水军的情况
  铅灰色的天空之下,是一片看到不到心头的大海,以往蔚蓝色的海面在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下,变得一种阴暗的墨蓝色,看上去十分的沉重,而在这片沉重的海面上,正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向前行驶,好像丝毫也不担心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将军,你说那些倭人有胆子和我们在海面上决战吗?”船队中间体型最大的旗舰上,长相凶恶的朱冲对正在研究海图的陆青问道,脸上满是跃跃欲试的表情。
  只见陆青却是头也不回的开口道:“放心吧,那些倭人一向自大惯了,上次我们故意避战,让他们的骄横之心更盛,哪怕是知道我们已经灭了百济,可也绝对不会怕我们,所以他们肯定会在对马海峡中等着我们呢!”
  听到陆青的话,朱冲却表现的更加兴奋,之前的避战已经让他窝了一肚子火,早就想与倭国人打上一场,让他们知道一下谁才是海上霸主?也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所以朱冲最担心的就是当百济灭亡的消息传到倭国后,会让倭国把那四万水军给撤回去,那他可就没得打了,现在听了陆青的判断,总算是让他放下心来。
  海面上的天气变幻无常,本来在这种阴沉沉的天气里,不少老船员都判断将会有一场大暴雨,可惜这次却让他们走了眼,眼看前就要下的这场暴雨却迟迟没有下起来,而且天上的乌云也一直没有散去,就这么一直阴着,也不知道老天爷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不过不管这场雨是下还是不下,陆青他们都不担心,毕竟以现在他们脚下这些战船的优良性能,只要不遇到大风暴,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而现在才严冬才刚刚过去,显然不是风暴出现的时候,所以根本没什么可担心的,甚至还有不少士卒期盼着这场雨快点下,到时他们可以多接点淡水储备起来,说不定还能借此洗个澡,搓一搓身上的老泥。不过陆青可没心思管这些杂事,指挥着船队认准方向后,第二次冲进了对马海峡。
  这次和上次一样,陆青他们的第一站依然是儋罗,上次他们全军退出了对马海峡后,儋罗这里就被倭国水军占据了。陆青本以为会在这里遇到倭国的海军,所以早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可是到了这里才发现,之前驻扎在这里的倭国水军早就退走了。
  “将军,你们可回来了,求求您千万不要再离开了!”陆青他们刚一登岛,儋罗国王都罗就带着人向他哭诉道。都罗的样子可谓是十分凄惨,以前那身标志性的棉布衣也没了,身上和后面的臣民一样,只用一些粗麻布围着全身,虽然岛上的气温并不太低,但是都罗包括他身边的人全都在瑟瑟发抖,显然身上的麻布根本就不保暖。
  “你们怎么搞成这幅样子?”陆青皱着眉头问道,上次他们占据儋罗时,曾让都罗召集岛上的居民帮着建造港口,而且对方也十分配合,这让陆青十分满意,对都罗的印象也很不错,后来还同意让士卒与岛上的居民做些交易,这个举动大大促进了儋罗的经济增长,连几个仅次于都罗的岛上贵族都穿上了棉衣,可是现在看到的,却是一群像叫花子般的儋罗贵族。
  “将军,您是不知道啊,那些倭人根本就是一群畜生,来到岛上抢粮抢衣抢女人,我们整个岛上的东西只要是能搬走的,几乎全都被他们给抢光了,而且这还不错,连岛上年轻的女人也抢走了不少,现在都送到对马岛上了,求将军为我们做主啊!”都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