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364

  崔玉的这些话可谓是句句诛心,毕竟太子还是李承乾,他却在这里公然讨论和李愔讨论皇位继承的事,若是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就算他出身显赫,但也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听到崔玉的话,李愔却是有些无语,因为上次李世民夸奖自己,结果搞的满城风雨,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最有可能取代李承乾,成为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可惜只有李愔和李世民两人知道,他是绝对不会继承大唐皇位的。
  “崔兄,关于皇位的事,还是顺其自然吧!”李愔实在懒的和别人讨论皇位的事,所以立刻开口打住,并且转移话题道,“对了崔兄,不知梦雪这几天怎么样,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
  提起小妹,崔玉却是有些感慨地说道:“六郎,以前我还有些担心,认为你是感觉对小妹亏欠,所以才会答应娶她,不过现在看到你为了她,竟然不惜自毁名誉,日后把小妹嫁给你,我这个做大哥的,也总算是放心了。”
  崔玉发自内心的话,倒是让李愔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没等他谦虚,却又听对方说道:“六郎,我虽然对你放心,但还是有几句话要交待一下,因为你别看梦雪是我的亲妹妹,但其实她却是一个苦命的女子,从小到大,也不知受了多少的委屈!”
  李愔听到崔玉的话,目光却是一凝,脸上也泛上一种疑惑之色,以梦雪的身份,还有谁敢让她受委屈?
第一百七十五章
崔梦雪的经历
  看到李愔疑惑的目光,崔玉却是叹了口气,开始讲起关于妹妹的一些。而当李愔听到梦雪的身世时,心中也不禁一动,不但对梦雪了解更多,而且心中也对其多了份怜爱之情。
  梦雪比崔玉小了整整十岁,而且在崔梦雪出生之前,崔玉的母亲一连几天都梦到满天飞舞的白色雪花,刚好崔玉的父亲崔玄病重,所以崔夫人隐隐感觉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就在崔梦雪出世那天,崔玄终于支持不住,丢下他们孤儿寡母撒手而去。
  崔玉的母亲虽然也是出身世家大族,但本身却是个迷信的妇人,一直认为都是梦雪的出生,才给他们家中带来了厄运,使得自己丈夫去世,所以对梦雪并不喜欢。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崔梦雪出生不到一年,清河崔氏掌控的土地上一连发生了几次大瘟疫,不但治下的百姓病死无数,连不少崔氏族人也受到波及。
  当时关于梦雪克死自己父亲的事,已经开始在外流传,而在瘟疫之后,也不知是谁起的头,竟然说梦雪是天降的灾星,不但一出生就克死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还带来瘟疫,使得无数的人病死。
  古代的百姓都是愚昧的,听到这个流言后,再加上梦雪出生时父亲病死的事实,所以不少人都深信不疑,只不过碍于当时崔玉家中的威望与实力,没有人敢找上门。说起来这也算是梦雪的幸事,因为她若是出生于一个普通人家的话,估计早就会被失去理智的人给杀死了,毕竟不少人在经历过丧失亲人的痛苦后,都会找一个发泄的借口,哪怕对方只是一个无辜的婴儿。
  虽然崔梦雪因为祖上积累的威望活了下来,但从一出生就被戴上了灾星的帽子,不但母亲不喜欢她,连崔家的亲戚朋友也都不怎么待见她,甚至从小到大,梦雪连个闺密都没有,因为没有女孩子愿意和她交往。
  受到母亲和别人的歧视也就算了,可是连梦雪自己都歧视自己,因为从她懂事起,就天真的以为,真的是自己克死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还引发瘟疫,让无数无辜的人死于非命。所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一直对所有人都有种愧疚感。
  也正是在这种愧疚感下,梦雪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医术,因为在她当时有限的认识里,既然因为自己让那么多的人死去,那么她就要耗费自己的一生,用医术救活更多的人,如此才能赎清自己身上的罪孽。
  别人只知道梦雪是个医学天才,小小年纪就取得了让孙思邈为之赞叹的成就,不过他们却不知道,梦雪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有时给病人治病,自己却被传染差点死掉;为了更了解一味药的药性,她竟然以身试药,半夜痛的捂着肚子直打滚;甚至为了学习针灸,她竟然在自己身上练习,结果一开始把身上扎的全是针眼,甚至有次不知针到什么穴位,结果差点把自己的双腿给废了。
  也正是付出了如此多的辛苦,才让梦雪的医术突飞猛进,而且她在家中之时,就坚持义诊,从一开始的无人相信,慢慢的积累起女神医的名望,其中所走过的艰辛,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而也正是因为救人人无数,才让梦雪慢慢甩掉灾星的帽子,虽然母亲依然不喜欢她,但至少在外面一提起梦雪,几乎所有人都会赞不绝口。
  说到最后,崔玉忽然长叹一声道:“现在想来,当年污蔑小妹是灾星的,很可能是崔言那帮人,毕竟为了打击我家的威望,他们绝对有理由做出这种事,可惜都这么多年了,就算有证据也难以找到了”
  李愔听完梦雪的从小到大的经历后,却是沉默不语,之前他与梦雪相处时,就发现她身上根本没有那种世家小姐的娇气,而且从早忙到晚,从来没有叫苦叫累,现在想来,原来对方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来的,早就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
  “六郎,小妹从小就不受母亲的疼爱,再加上那个灾星的名字,让她是受尽了委屈,幸好我其他的几个妹妹倒很懂事,对她这个小妹格外关心,倒是我这个做大哥的,以前只顾着在外与人厮混,根本没有尽到一个兄长的责任,现在想来真是对她十分亏欠,不过以后能把她交给你,我也总算是放心了,希望你能好好善待于她,千万不要再让她受什么委屈!”崔玉说到这里,站起身对李愔深施一礼,这是他这个做兄长的,能为妹妹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李愔看到崔玉如此郑重,自然也不敢怠慢,也站起来回了一礼道:“崔兄放心,梦雪若入了齐王府,就是我李愔的女人,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不会让她再受半点委屈!”
  听到外面两个弟子说话的声音,船舱中卧在榻上的王安,闭着眼睛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微笑,做为老师,自然不希望仅有的两个弟子之间出现隔阂,现在听他们自己终于解开心结,开始坦诚相对,他这个做老师的也终于可以放心了。不一会的功夫,外面相谈甚欢的李愔和崔玉两人,就听到船舱中传出一阵高低起伏的呼噜声。
  高昌大捷的消息已经通过报纸这个媒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大唐,而且因为报纸性质的不同,每个报纸报道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比如大唐日报算是一个半官方的报纸,得到的都是第一手的资料,所以报道及时准确,而且因为政治需要,报道的也都是一些正面内容,满眼看去,几乎全都是赞扬此次伟大的征服之旅。
  而影响力仅次于大唐日报的工商报,报道的则又不同,他们除了转载一些大唐日报的内容外,还有很多前线商人送来的情报,甚至这些商人还自己写文章投稿,通过他们的视角解读这场高昌之战。除了这些之外,工商报还着重论述了一下打下高昌后,会给大唐工商界带来的巨大的影响,比如第一个就提到了纺织厂的问题,毕竟棉布的优越性已经让不少人看到其商业价值,而高昌又是棉花的盛产地,所以工商报上断言,棉布将在几年之内,取代现在最常用的麻布,甚至连丝绸产业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不过相比于大唐日报和工商报的正面报道,受到极大打击的儒报却是不改本色,不但那些正面报道提出自己的质疑,而且还派人深入高昌战场,从而取得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比如他们就揭露出唐军中存在抢劫和俘良民为奴的情况,虽然只是少部分人,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极其恶劣。
  正是因为各个报纸的多方面、多角度报道,也让许多大唐人第一次看到战争的真面目,明白了战争不但能带来荣誉,而且还能带来丰厚的利益,当然了,在荣誉和利益背后,也要付出血腥与残酷的代价。
  对于儒报的存在,李愔一向是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舆论不但要有正面的声音,而且也需要一种反对的声音,毕竟报纸的本质是一种传递消息的媒介,而传递消息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唐人了解身边的世界,从而开拓眼界,最终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
  只不过这种反对的声音往往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这次高昌之战,就因为儒报一篇大胆的报道,不但引发民间一场大讨论,连朝堂上都为此吵翻了天。
  “殿下,侯君集此举简直是无法无天,不但自己收敛财物、女子,而且对手下将士也不加约束,造成新设立的西州和庭州那边军纪败坏,将士盗窃抢劫成风,无数百姓为此流离失所,若是长此下去,很可能酿成大变,因此老臣请求陛下,一定要严惩此人!”白发苍苍的魏征站在大殿上慷慨阵辞,而他身后的一帮御史也是群情激奋,等到魏征的话音刚落,他们立刻也都上前参奏,内容全都是和侯君集有关。
  大殿上的李世民也是气得满脸铁青,其实他之前就知道侯君集在高昌手脚不干净的事,只不过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而且更加糟糕的是,这件事还被儒报给捅了出来,现在满天下都已经知道西州和庭州军纪败坏的事,甚至为此还让不少商人从那两个州暂时退了回来,毕竟治安得不到保证,再好的商业机会也没几个人敢要。
  侯君集行军打仗的本领的确不错,但为人十分自傲,无论朝中文武,都不太喜欢他,今天看到魏征这些御史弹劾对方,再加上军纪败坏他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不但没有人出来为其求情,甚至还有不少人一起弹劾侯君集。
  看到朝堂上的大臣几乎一边倒的要求严惩侯君集,李愔却在心中暗暗着急,因为他清楚的记得,正是这场高昌之战,使得侯君集获罪下狱,从而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虽然历史已经被自己改变了许多,但是现在看来,历史上的那起悲剧很可能会重演。
第一百七十六章
历史重演
  “此次出征高昌,侯君集虽然立下大功,但本身也犯下大过,因此朕决定,暂时解除军职,然后……”
  看着群情激奋的文武百官,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先把侯君集逮捕入狱,审讯后再定罪。不过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却见下面的李愔忽然站起来,上前几步说道:“父皇息怒,儿臣以为侯将军虽然有错,但也情有可原,毕竟西州和庭州远离中原,很容易发生军心不稳的问题,侯将军这次处置失当,所以才会引发军纪败坏的问题,虽然也是大罪,但希望父皇能让其将功抵过,减轻一些处罚!”
  看到李愔为侯君集求情,不但李世民一愣,其他文武百官也都是十分惊讶,因为李愔一般很少主动对这些军政大事发表意见,除非是李世民问到他,而且他和侯君集简直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人,现在忽然出面为其求情,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其实李愔心中也在苦笑,因为他知道,正是因为这件事,使得侯君集获罪下狱,虽然后来被免罪,但也没有得到任何升迁,这让他心中十分不满,后来更是和太子李承乾走到一起,而李承乾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胆子造反,也正是有侯君集这个最大的依仗。
  虽然李愔和李承乾的关系并不好,甚至上次李愔声望受损时,对方还落井下石,可以说两者还处于对立的位置上,不过尽管如此,李愔也不希望看到对方因造反而被流放,这倒不是他想做烂好人,而是不希望大唐的政权发生太大的波动,毕竟若是李承乾造反,肯定会有一大批人受牵连,朝局也会发生剧烈的动荡,甚至连他的发展大计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若是能减小李承乾造反的可能性,那么他就会尽力去试一试。
  不过李世民这次也是动了真火,再加上被儒报把这件事捅出去后,已经闹的天下皆知,若是不处罚一下侯君集的话,恐怕也显不出朝廷的威严,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同意李愔的求情,依然开口说道:“齐王,你不必再为侯君集开脱,朕意已决,即刻派人将侯君集押回长安!”
  李世民说完一甩袍袖,宣布退朝,然后转身离开了太极殿。而下面的文武百官一看陛下走人,立刻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边向外走边议论今天的事。对于李愔今天奇怪的反应,也引起不少人的好奇,比如萧瑀、许敬宗等一些关系密切的大臣,这时都找到李愔想问个明白,可惜李愔根本不知该怎么解释,只得含糊其辞糊弄过去。
  好不容易把萧瑀等人打发走,李愔擦了把汗风,正准备走呢,但刚一出太极殿的大门,旁边就出来一人抓住他的手臂说道:“六郎,你今天为侯君集求情,肯定是另有深意吧?”
  李愔回身一看,却发现抓住自己的人正是卫公李靖,这老头和侯君集不对路,不过今天朝堂上却表现得十分君子,并没有做出什么落井下石的举动。李愔看着对方笑呵呵的样子,当下作出一脸不解的样子反问道:“卫公,晚辈只不过感觉侯将军有些委屈罢了,哪里还能有什么深意?”
  “嘿嘿,对一个长辈撒谎,这可不是君子所为!”李靖显然发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怎么看怎么阴险。
  看着对方的表情,李愔也是吃惊不已,难道李靖这个老狐狸已经猜了什么?想到这里,他迟疑不定的问道:“卫公,小子实在不明白您在说什么?”
  虽然李愔还在抵赖,但李靖却也一点不生气,放开他的手臂笑呵呵地说道:“六郎,你是不是想救侯君集一命?”
  “卫公这是何意,侯将军虽然犯了大错,但还不至于丧命吧?”李愔依然在装傻。
  “呵呵,六郎何必装糊涂,这次侯君集虽然不会有事,但以他的性子,必然会对陛下心存不满,日后只要有机会,肯定会做出什么不明智的举动,所以老夫断定,只要他不改自己的性子,绝对难逃一劫!”李靖也不再和李愔绕弯子,直接说出自己的猜想。
  李愔听后也是心中一凛,最了解自己的果然还是自己的敌人,李靖凭着自己对侯君集性格的了解,竟然已经猜到对方的最终下场。不过很可惜的是,任凭李靖目光再怎么毒辣,肯定也猜不到,最后侯君集会和李承乾勾结在一起谋反,结果不但搞的自己身败名裂而且还牵连了不少人。
  “卫公好眼力,晚辈的确是不忍看到我大唐损失一员大将!”李愔顺水推舟的说道,反正自己还正缺一个糊弄别人的理由,刚好李靖送上来的这个就比较不错。
  “呵呵,六郎,你也不要可惜,咱们的军校马上就要开学了,到时在老夫和河间王的教导下,还不知会有多少未来的名将从那里毕业,所以没必要为了一个侯君集而费心思!”李靖看李愔点头,不禁十分自得的说道,这老头还真以为自己猜到了对方的全部心思。
  听到对方提起军校,李愔心中也不禁有些期盼,前段时间因为秋收,所以军校的建设受了一些影响,不过现在已经加快了工程进度,争取在年前完工,然后过了年就正式开学,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李孝恭和李靖都已经准备完毕,而且已经开始在临时的地方开始初步的教学,听说效果还不错。
  和李靖又聊了会军校的事,李愔这才告辞,不过他却没有回府,而是去了杨妃哪里,因为后天就是升平这个小家伙的满月之期,到时李世民不但会宴请群臣,而且还会将升平的封号召告天下,所以李愔想先去看看那个小家伙。
  杨妃还没出月子,依然在产阁里住着,李愔进去时,却发现产阁里十分热闹,兕子、李治和清河等几个年纪小的皇子、公主竟然都在,正逗着婴儿床上的小升平玩。而杨妃则斜依在床上,笑呵呵的看着不说话。
  李治他们的注意力全都在升平身上,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李愔进来。而李愔也没有提醒他们,自己轻手轻脚地走过来,探头看了看这帮小家伙,结果发现兕子和妹妹新城正一人一个拨浪鼓,在升平脸上晃来晃去,而升平这小家伙则伸着白嫩嫩的小手,看样子是想把两个姐姐手中的拨浪鼓抓住,只不过她的双手根本不听使呼,忽左忽右的没有一点准头,如此笨拙的样子,自然惹的兕子他们哈哈大笑。
  李愔在后面看的有趣,走过去从兕子和新城背后把两个拨浪鼓抢下来,然后塞到升平手里,结果这小丫头晃动两下,发现可以发现清脆的响声,于是更加兴奋,一边张开没牙的小嘴大笑一边挥舞着小胳膊。
  “六哥你真坏,一来就抢兕子和妹妹东西!”兕子扭头看到是李愔,当下撅起小嘴不满地说道。今年兕子已经五岁了,个头虽然只高了一点,但看上去却显得懂事了不少,只不过在面对这个最疼她的六哥时,还是十分喜欢撒娇。
  “六哥好,我要吃!”新城本来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不过现在这个称号已经是升平的了,她也终于做姐姐了,只不过这个升平的小姐姐才三岁,平时见了李愔不是要零食就是要玩具。
  “哈哈,你们两个别闹,六哥我今天可是给你们带了样新零食,来看看喜欢不喜欢?”李愔说着,从袖口里拿出一个玻璃罐子,里面放着一些花花绿绿的小圆球。
  “六哥,这是什么东西,看起来挺漂亮的,不过能吃吗?”李治走过来打量了一番,发现里面的小圆球看起来像一颗的玻璃珠子,只不过是半透明的,看起来好像是石糖,只不过却比石糖漂亮多了。
  “嘿嘿,这东西其实和你们吃过的石蜜差不多,都是用一种名叫甘蔗的植物榨汁做成的,只不过我手中的这种叫水果糖,是经过去色后,又加上各种水果汁调制结晶,这才做成的,你们可以尝尝味道有什么不同?”李愔说着打开盖子,给每人发了一颗糖果。他提到的那种石蜜,其实就是从印度半岛传过来的蔗糖块,也就是后世的片糖。
  “母妃,你也尝尝,这个味道还不错!”李愔给兕子他们发完,又笑嘻嘻走到杨妃身边,拿出一块说道,顺便把糖罐子也放在她的床头。
  “你啊,整天不务正业,倒是搞些吃吃喝喝十分在行!”杨妃张口把糖含在嘴里,不过还是没忘数落李愔两句。
  “咦,我这个糖竟然有桔子的味道!”正在这时,已经是个大姑娘的高阳率先开口叫道。
  “兕子这个是苹果味的!”兕子眼睛一亮,边叫着边冲到杨妃身边,看样子想再找杨妃要几颗。
  “葡萄!葡萄!”新城这小丫头也是屁颠颠的跟着姐姐跑过去。
  “呸,六哥,为啥我吃的这颗这么酸,是不是已经坏了?”李治这个向来没什么口福的家伙吐出糖果,一边吸凉气一边说道,看样子牙都快被酸倒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愔要独自离开长安
  李愔走过去看了看,结果差点笑出声来,拍了拍李治的肩膀笑道:“九弟,你这颗是柠檬味的,柠檬是南方的一种水果,味道特别酸,不过倒是可以用来开胃,而且孕妇也喜欢吃!”
  李治一听这东西竟然是给孕妇吃的,立刻露出一脸的郁闷,而旁边的清河和高阳一听,立刻捂着肚子哈哈大笑,一点也没有半分淑女的样子,看来大唐皇室对公主的淑女教育还是没什么起色。
  “六郎,我这个也是酸的,不过还真像你说的,含在嘴里果然有种让人胃口大开的感觉!”杨妃这时也开口说道,她怀孕时就喜欢吃酸的,这时候口味还没改过来,吃着柠檬糖倒没什么不适。
  “呵呵,看来这柠檬味的倒挺合母妃的胃口,我回去再让人送来些!”李愔说着,笑呵呵把兕子和新城两个抢糖吃的小丫头抱起来,然后一人分了几颗,这才打发了她们。
  其实以兕子她们的身份,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吃过,更别说几颗水果糖了,只不过这东西一来新奇,再加上她们年纪小又是第一次吃,所以才会吵着要,而旁边的清河、高阳这些年龄大一些的,就显得不怎么在意了。
  陪着兕子她们逗着升平玩了一会,然后由李愔带头,又开始拿清河这丫头取笑,因为今年她今天已经十六了,按说早就该和程怀亮完婚了,只不过李愔为这个妹妹的身体着想,偷偷说服了李世民,立下了一个公主十七岁才可出嫁的规矩,等到她明年过完十七岁的生日,也就要出嫁了,算算也就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
  玩闹了一阵子后,清河和李治很懂事的带着兕子他们离开了,因为他们知道,六哥来找杨妃,肯定有什么事要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