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364

  对于这点,李愔十分清楚,可是当工商业发展起来后,工商阶层为了寻求持续的发展,肯定会想尽办法,将自己推到皇位上。这样一来,就犯了李世民的大忌,虽说李愔当初和李世民有过约定,但是在皇位之争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到时很可能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看来自己的计划要抓紧了,否则真的被卷入皇位之争这趟浑水,那可就真的糟糕了。想到这里,李愔终于下定决心,在将长安的事情料理完毕之后,自己打下的基础也应该已经足够了,到时就可以执行自己当初定下的后期计划,同时借着这个计划,也可以暂时脱离皇位之争这个大旋涡。
  想到这里,李愔对王安笑道:“多谢王先生的提醒,不过对于皇位这件事,我却另有打算,绝对不会像我四哥那样,把自己的野心全都写在脸上,更不会被别人乱了阵脚。!”
  虽然李愔没有正面回答,不过王安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也终于放下心来,他既然已经决定投靠李愔,自然对李愔的性格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了解,知道对方是个知道轻重的人,在这种大事上,绝对不会胡乱保证。
  说完了这件事后,趁着王况他们还没有回来,两人就把话题又转到工商业的发展状况上来,虽然王安一直呆在太原,但他却从平日里听到的一些信息,以及王况经常带来的情报上,将天下大势分析的十分透彻。
  比如五姓七望打压工商业这种事,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根本就是靠吸食工人血汗的工商业主,以及压榨农户血肉大地主之间的战斗,没有什么对与错,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之争。另外他还指出,这场争斗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五姓七望打压工商业,也只不过是这场战斗开始的序幕,虽然他和李愔一样,都认为工商业肯定能在最后取得胜利,但想要只靠一场胜利就将根深蒂固的大地主阶级连根拔起,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对王安的这些观点,李愔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和一个在工商方面有如此造诣的人谈话,的确很合他的胃口,而他所提出的那些新颖的工商模式,也骚到了王安的痒处,两人是越聊越投机,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等到王夫人带着王况和崔玉回来,看到两人聊的如此热闹,都是相视一笑,没敢打扰他们,三人全都进到厨房准备,等到李愔和王安被饭菜的香味引诱,这才感觉腹中饥饿难忍,而这时他们也才发现,天色竟然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月亮也已经升到树梢,旁边的大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王夫人准备好的饭菜,周围也已经点上灯笼,他们两人只顾着聊天,竟然根本没注意到身边的变化。
  看到这里,两人是相对大笑,然后王安说道:“殿下,工商一道的学问浩瀚如海,不是一时半会可讨论清楚的,咱们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哈哈~,正合我意,刚好我也想品尝一下王夫人的手艺!”李愔捂着肚子大笑道,中千就没好好吃饭,到现在他可是真饿了。
  王安一听,立刻招呼李愔坐下吃饭,王况和崔玉在一旁相陪,本来王夫人身为女眷,是不能与他们同桌相食的,不过李愔却不在乎,坚持要王夫人也坐在一起吃,理由是他和王况平时兄弟相称,他的母亲就是自己的长辈,哪有晚辈在桌上吃饭,却要长辈坐到一边的道理?
  对于李愔的歪理,王夫人也法辩驳,而王安平时对妻子也十分敬重,看到李愔对妻子如此敬重,心中也十分高兴,当下也不管什么理数,接着老妻坐在自己身边,并亲自给她盛了碗饭。看着这对饱受磨难的夫妻,李愔也是心中感慨,后世人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自己眼前的这对夫妻,却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这世上还有一种感情,她的名字叫做相濡以沫!
  吃完饭之后,正式向王安表达了自己的招揽之意,而且许之以王傅之位,所谓王傅,顾名思义,就是亲王的老师,本来只要亲王开府之后,都会被李世民指定一位老师,负责教导皇子,指出得失,可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职位,不过当年李愔太过顽劣,根本没有人愿意做他的老师,所以王傅之位一直空着,后来李愔声名大振,虽然有不少人心动,但却又怕教导不了这个聪慧的皇子,因此直到现在,李愔王府上也一直没有王傅。
  王傅的品级极高,是从三品的高官,身穿紫袍,可以说整个王府除了李愔和文心之外,就数王傅的品级最高,权力虽然没有长史大,但管的却极宽,只要是看不顺眼的,他都有权利插手,可以说是整个王府最重要的职位之一。另外因为肩负着教导皇子的重任,所以王傅这个职位是要由李世民亲自指定的,李愔并没有权利任命,不过以他现在所受的宠爱,只要他一力保举,让王安坐上王傅的位子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听到李愔竟然让自己担任王傅,一向表现得十分淡然的王安也禁不住有些激动,他倒不是因为王傅的位子激动,而是从这件事中,他看到李愔对自己的看重,这种看重其实也就是对他一生所学的肯定。
  想他王安蹉跎半生,受尽了它人的白眼和嘲笑,甚至连父亲都与他断绝了关系,儿子也不敢与他相认,要不是有个好妻子一直陪在身边,估计他早就一死了之了。可是没想到自己都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却遇上一位明主,不但赏识自己的才华,而且还以重位相许,这对他来说,并不仅仅意味着改变命运,更意味着他王安,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生,让天下间所有人都知道,太原王安是天下少有的智者!
  想到这里,王安本来古井不波的心中忽然涌起一种豪情,同时对李愔在敬佩之余,又有了一种难以表达的感激,在谢过李愔之后,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自己也一定要尽展所学,帮助这个年轻人完成他心中的大业!
  就在李愔招揽王安的同时,太原城中却有另外一群人,也正在秘密商讨着此事,只是与李愔他们那种愉快不同,这些人在说话时,全场都笼罩在一种沉重的气氛中。
第一百一十五章
无法拒绝的承诺
  李愔来太原这么大的事,太原城中的王氏宗族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本来他们还摆着世家的架子,在李愔到来时,并没有随太原的官员一起去迎接,不过当他们得知,王况带着李愔去找王安时,太原王氏的所有高层都被震动了,连夜召开了一个秘密的小会议太原王氏族中议事大厅中,老族长王通满脸铁青的坐在主位上,十几个同样脸色的人列坐在两边,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满头白发,偶尔几个年轻一点的,但最少也有四十多岁了。虽然人比往常少了许多,但这些人才是王氏族中真正的事掌权者,而且当年制裁王安的事,他们大部分也都参与其中。
  “呯!我当年早就说过了,王况这小子重用不得,结果怎么样?这个白眼狼转眼就把我们给卖了!”在坐中最年轻的一个中年人拍着桌子站起来,一脸不满的怒声道。这人名叫王空,正是王况的那位二叔,他对王安父子的戒心最重,对于王况在族中的崛起,心里也是一百个不满意,但无奈族王况才能卓著,给族中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就算是他再怎么打压,可也无法阻止王况地位的上升。
  听到王空发的牢骚,族长王通冷冷的横了他一眼,冷声说道:“哼,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王况已经带着齐王见到王安,若是不出意外的话,王安肯定会得到齐王殿下的重用,而齐王又是当今陛下最宠爱的儿子,日后很有可能登上皇位,到时王安肯定会更受重用,若是他一心想要与报复我太原王氏,那我王氏以后的日子可就更难过了!”
  王通虽然也恼恨王况,可是人家和王安本来就是父子,这么做本来也就在情理之中,怪只怪自己太大意了,根本没想到已经成为一个废人的王安,竟然还能咸鱼翻身,搭上了李愔这条线,想想这些年族中对王安的所作所为,若是换做是他,估计也绝对会与族中势不两立。
  “大哥,现在齐王与王安才刚刚见面,肯定还没有进行正式的任命,那么咱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破坏他们的这次见面,甚至直接将王安藏起来,反正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疯子,难道齐王还能把整个太原翻过天来找一遍吗?”一个满脸厉色的老头站起来怒道。这人是王通的亲弟弟,因为年纪大了,平时很少外出,对李愔也只是听闻其名,了解的并不多。
  王通听后却是一脸苦笑,无奈的解释道:“二弟,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可是这位齐王却千万得罪不得,咱们王氏过半的收入,都在对方手中捏着呢,而且对方非比寻常,从得的信息来看,对方不但聪慧,而且处理果决,在登州还领兵打败了高句丽来袭的数万大军,如此人物,绝对不可正用这种鲁莽的办法。”
  听到王通的话,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虽然处于对立的位置,他们对于李愔这个齐王,却是十分敬佩,甚至可以说带有几分敬畏之心,甚至对于五姓七望联合打压工商业这件事,他们太原王氏也都持有几分保留的态度,毕竟算起来,他们家族的产业有很大部分都与新兴的工商业有关,若是工商业被打压,他们族中的产业也会受到影响。
  “族长,王安怎么说也是我王氏出身,虽然被赶出族中,但总还有几分香火情份,再加上族中这些年对王况也算不薄,咱们是不是可以从王况身上找到突破口,然后进一步和王安达成和解,甚至可以将他再列入族谱,想必这个条件他应该不会拒绝?”正在这时,一个平时和王况关系不错的老头开口提议道。
  没想到这个提议一出,立刻引得不少人的赞同,甚至连当初参与制裁王安的老人中,也有不少人同意和解。看到这种情况,坐在族长之位上的王通暗暗地叹了口气,想他们太原王氏也是五姓七望之一,可是这些年一直在走下陡路,不但族中人才凋零,甚至连原来那种世家大族的傲骨也快要丢掉了,面对一个还没有得势的王安,竟然有这么多人想要卑躬屈膝的和解。
  不过王通虽然心中悲愤,但他做为一族之长,却还要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毕竟族长不是皇帝,不能靠权势压人,看到如此多的人都同意找王安和解,而反对者虽然也有几个,其中就以王安的亲弟弟吵得最凶,可惜人数太少,根本扭转不了局面,最后王通只得遵从大部分人的意见,先派人去和王况接触一下。
  可是让王通这些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才刚刚做出与王安和解的决定,第二天一早,全身焕然一新的王安就带着王况找上门来,不但提出想要进入祖坟祭拜父亲的要求,而且还主动提出,想要重回家族。
  王通也不是傻子,对于王安的这种举动,心中自然有几分猜测,于是让无关人等退下后,王通和王安独自密谈了许久,出来之后立刻宣布,将王安重新列入族谱,收回当初将他逐出宗族的命令,另外也同意王通进入王氏祖坟祭拜亡父。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知道当年王安那件事的人都有些摸不到头脑,而听说一些隐情的王氏族人则纷纷猜测,到底族长王通和王安达成了什么样的有利交易?否则族长怎么一连几天都是笑呵呵的模样?
  王安被李愔招揽之后,就从家中搬出,和妻子王夫人一直住在李愔那里,对于他们夫妇,不但李愔十分敬重,文心她们几女也都十分尊敬,因为那天晚上回去,李愔将王安夫妇的事情对她们讲了一遍,结果把几个女人感动得哭了半夜,第二天就急不可耐的将王夫人接到内宅详谈,结果也不知道王夫人给她们说了什么,让几个女孩哭的眼睛都肿了。
  王安要去祭拜父亲,王况自然也要一起跟着,不过李愔和崔玉不是太原王氏族人,按理是不能进到王氏祖坟中去的,毕竟这时候风水之说盛行,对祖先的坟墓十分看重,王氏这种大族更是如此,平时别说让外人进到祖坟里,就连祖坟方圆数里都是禁地,若是有人敢闯进去,被打死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这次情况有些特殊,一来李愔身为皇子,有着超越世俗的身份,另外王通可能是有意向李愔示好,特意同意李愔和崔玉可以进入王氏祖坟,当然了,这件事被严格保密,除了王通和王安父子两人外,知道的极少。
  其实祭拜的过程很枯燥,李愔一开始只是图新鲜,好不容易等到祭拜完成后,王安让其他人都退了下去,自己带着儿子王况,将父亲坟墓周围的杂草都拔干净。这种事必须要由至亲之人亲自做,李愔和崔玉只能在一边看着。
  现在的王安早已经不复之前那个疯子般的模样,花白的头发挽起发髻,露出一张成熟的男人脸庞,满是沧桑的脸上虽然还带着几分苍白,不过精神却是极好,特别是那双眼睛,明亮中又闪着睿智的光芒,李愔初见他时的那种麻木与迷茫再也找不到了。现在的王安身穿一件文士长袍,看起来倒很有些风流倜傥的样子,只可惜腿还有点瘸,那是他发疯后受的伤,本来不是很重,但因为无钱治疗,就落下这个病根,为此王夫人还十分内疚,不过王安倒一点也不在乎。
  帮父亲的坟墓除过草后,王安将王况也赶到李愔那边,自己拿着酒壶和酒杯,在父亲墓前盘膝坐下,倒了两杯酒后,在那里对着父亲的墓碑说起话来,不过离的有点远,李愔他们根本听不清对方在说些什么。
  其实说起来,当初王安之所发疯,就是因为他父亲和王氏族人的逼迫,甚至后来在王安发疯之时,还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这若是放在李愔身上,就算是不恨自己的父亲,估计心中也会有个疙瘩。
  不过这对极为讲究孝道的古人来说,父母就是父母,哪怕父亲做的再过分,做儿子的也不敢有任何的怨言,王安估计也是抱着这种想法,在重新列入王氏门墙之后,第一个就是想要祭拜父亲,并且还亲手做了一篇李愔看不懂的祭文,十分郑重的将这件事告诉父亲。
  “王兄,王傅为了分化五姓七望,竟然放下当初的仇恨,如此博大的心胸,实在是让人心生敬佩!”李愔看着远处的王安,十分感慨地说道。
  就在王安答应辅佐李愔的第二天,他就提出主动要与太原王氏和解,先将自己的身份恢复,然后再也太原王氏的身份进入齐王府,如此一来,李愔就和太原王氏有了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另外李愔还通过王安之口,向太原王氏的族长王通做出一个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在李愔看来,只是一个画出来的大饼,但是对于太原王氏来说,却是一个根本无法拒绝的承诺。
  听到李愔的话,王况看向远处父亲的目光中,也带着一种崇拜之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殿下,父亲昨天对我说,人生最多不过区区百年,他马上就要到知天命的年纪了,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根本没空理会以前的那些仇恨,只要能帮殿下,其实也是帮他自己,完成年青时的那个心愿,其他的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长安流言
  五姓七望并非一个整体,七个大世族虽然联系紧密,但每个都是单独的个体,彼此之间甚至也有排名,其中博陵崔氏力压清河崔氏,排在第一位,而排在最末的,正是太原王氏,而且这些年太原王氏一直在走下坡路,其实若是真的论起实力,可能还不如五姓七望之外的一些大世家,不过因为习惯使然,人们依然认为太原王氏为七望之一。
  可是太原王氏虽然名列五姓七望之一,但在七望内部,却没什么地位,这点从联姻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
  这些世家都是世代联姻,可唯独将太原王氏排除在外,虽然偶尔也有联姻,比如王安的妻子王夫人,就是出自清河崔氏,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太原王氏在七望之中,根本没有固定的联姻对像,有不少王氏女子都是外嫁给其他世族,比如文心那位名义上的母亲,还有后来李治的那位王皇后,都是出自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之所以没落到如此地步,并不是因为族中人才凋零,相反,王氏是七望之中族人最多的氏族,甚至在大唐这个年代,王姓也是天下第一大姓,庞大的人口基数内,涌现出的人才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别的不说,光在大唐历史上留下显赫名字的,就有王勃、王维、王昌龄等人,当然了,现在这些人都还没有出生,不过这也说明,太原王氏中人才辈出,不但不比其他任何士族差,甚至还要强上一些。
  但是拥有如此多的人才,太原王氏却为什么排在七望的最后一位呢?对于这个问题,李愔还特意请教过王安,而王安听后却是露出一个苦笑,看得出来,他对太原王氏还是有些相当的感情的。
  经过王安的解说,李愔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其实太原王氏之所以没落,其实还是和族中人口有关,因为太原王氏的族人实在太多了,虽然没有经过确实的数字,但最少也有十几万,这还不算那些比较远的旁支人口。
  如此庞大的人口,只有宗族这种古老的管理方式,根本就没办法管理,因此太原王氏看似是个整体,但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松散的士族,除了王氏长房以及其他血缘近的支系外,对其他大部分王氏族人,根本没有什么约束力。如此一来,太原王氏能管理的族人其实十分有限,比七望的其他六家还要少。
  另外在大唐立国后,李世民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这些世家大族进行打压,其中就数太原王氏最倒霉,因为太原是老李家的发家之地,在这里的势力也最雄厚,以李世民为首的李氏皇族,对太原周围的土地矿产等进行侵占,使得这些原来属于王氏的财产不停地流失,收入大为减少,甚至使得财政都出现了问题,这才不得不大力发展族中的工商业。
  王况一手掌握着太原王氏族中的商业运作,对这个情况最清楚不过,而且据他这个内鬼说,现在太原王氏的财政收入中,光工商业就占了六成多,而且大部分都和李愔搞出来的新兴产业有关,比如石炭、水泥、罐头等等,都在王氏产业中占着大头。
  搞清楚了太原王氏族中的情况,再有王安这个谋士,自然很容易就想到拉拢分化太原王氏的计划,先是王安主动示好,然后李愔又给了太原王氏一个承诺,其实这个承诺很虚幻,那就是只要在这次打压工商业的行动中,太原王氏随时将最新的消息透露给李愔,那么李愔以后就会大力支持王氏,只要他们王氏的人才,都会得到优先使用。
  这个承诺看似好像对王氏没什么好处,毕竟李愔只是一个亲王,手下再怎么缺人,可也用不了多少。不过王通却不这么想,因为在他看来,大唐所有的皇子之中,就属李愔最有可能继承皇位,若是等到他坐上皇位,然后优先录用太原王氏的人才,到时王氏的势力肯定大涨,就算比不上崔氏,但肯定也不会一直都是垫底的了。
  当然了,只是这么一个虚幻的承诺,还不足以打动王通,另外李愔还送给王氏不少的商业优惠,这些可都是实实在的利润,虽然现在太原王氏的财政有所好转,但还是处处都缺钱,对于李愔送来的利益,王通实在不忍心推出去,最后终于答应做李愔的内应,不过他只负责传递消息,其他任何实质帮助都不会做,而且他们该打压工商业时,也绝对不会手软,对此李愔也表示理解。
  做完正事之后,李愔又在太原呆了几天,陪着文心她们将周围玩了个遍,直到李世民派人催他,这才启程回去,当然了,在太原这几天,他和太原王氏在表面上并没有多少交往,只是依照礼数拜访了一下,随后再也没有明面上的接触。
  带着王安夫妇回到晋州,本来王况已经做好和族中决裂的准备,没想以父亲却和族中和解,而且李愔又和王通达成协议,所以他依然留在族中,做为双方的联络人,不过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等到李愔从长安返回登州之时,王况就会带着自己的势力,和父亲一起辅佐李愔,至于崔玉,则带着货物北上,到草原上赚那些胡人的钱去了。
  到了晋州重新坐上船,一路倒十分的顺利,到了蒲州地界时,李愔他们再次下船换马车,沿着大唐第一条修建的水泥大道,也就是长安到洛阳的那条大路,一路飞奔向西,很快就到了长安城下。
  夕阳西下,当李愔的看到着已经阔别一年多的长安城时,心中也是一阵激动,自己来到唐朝之后,正是在这里,让他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而且也是在这里,让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登州发展的如此顺利。一别年余,今天总算是又回来了!
  李愔他们从西城的通化门进到长安,这里刚好离李愔的齐王府最近,而进了长安城之后,李愔也没有丝毫停留,一路到了府邸之后,立刻紧闭大门,一路上没有与任何人有过接触。本来程怀亮他们还准备给李愔搞一个迎接仪式,不过却也被他拒绝了。如此低调的进城,除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外,甚至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齐王李愔已经回到了长安。
  李愔之所以如此低调的进城,主要原因就是他在之前收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立刻就得知了李承乾和李泰在长安做的好事,结果大怒之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两个已经看看的儿子大骂一顿,丝毫没有留任何的情面。
  老子骂儿子,本来是件挺平常的事,特别是李世民这种不做当爹的人,骂儿子更是家常便饭,不过他这次骂的却有些不一样,骂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儿子胡作非为、不顾大局也就罢了,可最后却又把李愔拉进来做了对比,将李愔在登州所做的功绩一件件摆出来,将两个嫡出的儿子骂的是一无是处,最后甚至还指出,自己带着李愔在高句丽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可是他们两个却在后方争来斗去,与李愔这个弟弟一比,他们哪里有一点身为哥哥的样子?
  李世民骂完之后倒是痛快了,不过他在大殿上骂的那些话,却给李愔惹来无穷的麻烦,本来所有人都以为,李愔和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两个皇子,可是经过这件事后,所有人都知道,原来当今皇帝陛下最宠爱的皇子是李愔,难怪在战场上只让他一人随行。
  虽然受宠并不代表着一定会继位,但是李愔却与李泰那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小胖子不同,从他当初与河间王等人合办酿酒厂开始,李愔就用利益为自己编织了一张人脉大网,再加上他为人谦和,见谁都是笑的一团和气,才学更是没得说,因此朝中无论文武,对他都有着极好的印象。因此若是李愔能坐上皇位,自然是众望所归。
  如此一来,长安城中关于李愔的流言就开始流传开来,版本虽然五花八门,不过大部分的传言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李世民这次特意让李愔从登州回来,其实就是为了找机会废掉太子,然后将李愔扶上太子之位。虽说这只是传言,但却被不少人传的有鼻子有眼,甚至在大唐高层之间,也都在讨论这件事的可能性。
  而当李愔得到这条消息时,却是哭笑不得,他早知道自己这次回长安肯定麻烦缠身,但没想到这还没到长安呢,先是接到五姓七望准备打压工商业的消息,然后在半路上又被人袭击,好不容易快到长安城了,却又遇到这么一档子事,难道老天还觉得事情不够乱,非要把所有事情都搅成一团才感觉好玩?
第一百一十七章
幕后真凶与李愔的报复
  得知那条流言之后,李愔找来王安商议,结果两人一致认为,他们这次回长安,一定要保持低调,而且尽量不要与任何身份敏感的人接触,毕竟流言可是能杀人的,特别是在皇位更替这种事上,无论如何也要小心再小心,所以他这一行才像做贼似的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进皇宫向李世民报到,然后将在魏州那晚遇袭的情况,详详细细的对李世民讲了一遍,同时还将审讯的结果讲了出来,不过李愔最后还表示,虽然所有证据都指向李承乾,不过他却认为,此事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李世民听后却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拍拍李愔的肩膀说道:“六郎,这件事情幸亏是你遇上,这才没有让对方的诡计得逞,若是让你四哥遇到,那还不知道会出多大的乱子?”
  李愔听后先是一愣,接着立刻一脸焦急地问道:“父皇,听您话中的意思,难道已经知道了谁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
  李世民听后却是一脸冷笑,开口说道:“六郎,对方袭击你时,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可以肯定,对方不但对你的行程十分熟悉,而且事先还做了不少的调查,可是在如此精密的调查下,对方怎么可能会不知道你身边的护卫数量?”
  李愔听到这里,脑子里也闪过一丝灵光,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可却怎么也抓不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