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177

(13)
 级——此指所斩敌首的数量词。秦时,战争中斩一敌首,赐爵一级,因称首级。
(14)
 首——此指告发,检举。
(15)
 落路——此乃离开大路,抄小路逃亡之意。
(16)
 退过——退在后面,意谓爬过。
(17)
 帮住——即帮助。
(18)
 圣僧——佛教语。指已证正果的高僧。
罗汉——佛教语。泛指高僧,谓受人供养的尊者。
(19)
 显灵——迷信者认为鬼神现出形象或发出声音,使人感受到某种暗示或威慑的情景。
(20)
 荫子封妻——此乃古代帝王笼络臣下的一种优惠待遇,即子孙后代可以荫袭父祖辈的官爵、俸禄、特权,妻可受到封诰。
(21)
 劬劳之恩——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诗·小雅·蓼莪》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句。
(22)
 光显宗风——与上文“光耀祖宗”同意。也作“光宗耀祖”。
(23)
 囫囵尸首——犹言完整的尸体。囫囵,山东方言。
(24)
 强——犹好。山东方言。
(25)
 默上心来——此谓心中默默领会过来。
(26)
 “贫富贵贱”以下四句——简言之,即俗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意。宿生,前世,前生,上辈子。载,确定,记载。寿夭,长寿与夭折。
(27)
 号令——犹言发布命令。
(28)
 自行投首——谓自觉自愿投案自首。
(29)
 克复——指攻克与收复。
(30)
 九幽——指地下极深暗之处。
拔罪——即脱离祸殃。
(31)
 班师——犹言调集军队凯旋。
(32)
 潮信——指潮水涨落的时间。
(33)
 合当——犹应该。
三更子时——指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34)
 圆寂——佛教语。即梵语音译之“涅槃”。指功德圆满,诸恶消失,达到佛门修行的理想境界和最终目的。故称僧尼死亡为圆寂,亦即前文所谓之“坐化”。
(35)
 合——此乃制作之意。
龛子——指僧侣所用的形同宝塔的盛尸器。
(36)
 径山——乃天目山(在浙江临安西北,名东天目,西天目则与於潛县接界)之东北峰,中有
路通天目(因山有两峰,左右相对,故曰天目),故称径山。
(37)
 下火——指僧人遗体火化时的点火仪式。
(38)
 五山——指钱塘(今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与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和太白山天童景德寺。所谓五山,即指此五山上之寺院。
十刹——即十座佛寺宝刹,指钱塘中竺,湖州道场,温州江心,金华双林,宁波雪窦,台州国清,福州雪峰,建康灵谷,苏州万寿、虎丘,为禅院之十刹。详见《七修类稿》卷五。
(39)
 塔院——指建有佛塔的禅院。
(40)
 陪堂——佛家语。此指未经剃度的出家者,自费长期居住于寺院,陪伴僧徒、香客、信众拜佛闲谈的信士。
(41)
 搅肠沙——中医学诊病名。即绞肠痧,又称干霍乱。因饮食无节制,秽浊闭塞于肠胃,欲吐吐不出,欲泻泻不出,心腹大痛而致死亡。
(42)
 赤松——即赤松子。相传为上古神农时之雨师,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可随风上下。
(43)
 不到头——犹言不能坚持到底。
(44)
 韩信——秦末淮阴(今山东清河)人。初从项羽,后归刘邦,拜为大将。伐魏,举赵,降燕,破楚将龙且于潍水,定齐地。后围项羽于垓下,羽自刎,信封楚王,与萧何、张良为汉兴三杰。之后,有人告信谋反,终为吕后所杀。
 十大功劳——乃话本、小说、戏曲中所云之十大罪状。举《古今小说》卷三十一韩信在阴司司马貌的审判中申诉曰:“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又救汉皇于滎阳,虏魏王豹;破代兵,禽赵王歇;北定燕,东定齐,下七十馀城;南败楚兵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杀尽楚兵;又遣六将,逼死项王于乌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劳。”
(45)
 彭越——汉初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秦末聚众起兵,汉初归刘邦,定梁地,多建奇功,封梁王。后,有人告其谋反,终被夷三族。
(46)
 英布——汉六(今安徽六安县东北)人。曾犯法被黥面,故又称黥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事,归附项羽,封九江王。奉项羽令,追杀义帝。楚汉相争时归汉,封淮南王,从刘邦击灭项羽。后韩信、彭越被杀,布不自安,遂发兵反。高祖亲征,破布军,布军败走,终被番阳人所杀。
(47)
 三齐——秦亡,项羽以齐国故地分立齐、胶东、济北三国,皆在今山东东部胶东半岛,后泛称为“三齐”。
(48)
 陈豨——汉宛句(今山东荷泽县西南)人。事高祖,从郎中封列侯。监赵代边兵,招致宾客,待如布衣交。赵相周昌称豨宾客多,擅兵于外,恐有变。帝召豨,豨不至,遂反。自立为代王。之后,帝击而杀之。
(49)
 诈游云梦——《史记·淮阴侯列传》写及此,那是在听到有人告韩信反,高帝用陈平计,为袭韩信,诈称“吾将游云梦”,而韩信则不知是诈。云梦,泽名。古云梦泽说法不一。一说乃一泽,可单称云或梦;一说乃两泽,云在江北,梦在江南。据载,先秦两汉时的云梦泽大致包括今湖南益阳县、湘阴县以北,湖北江陵县、安陆县以南、武汉市以西地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时,于向阳湖还感受到云梦遗迹的一点苍凉。
(50)
 吕后——名雉。汉高祖(又称高帝)刘邦妻、惠帝母。秦末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人。惠帝死后,临朝称制,主政八年,排斥刘邦旧臣,立诸吕为王。吕雉死,周勃、陈平等尽灭诸吕,拥立文帝,收复了刘汉政权。
(51)
 《口号》——古体诗之题名,即随口吟成的诗。
(52)
 淡饭黄齑——谓无荤而粗恶的饭食。黄齑,指腌咸菜。
(53)
 催趱——犹言逼迫前行。
(54)
 化外国——此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中国教化达不到的国家。
(55)
 暹罗国——泰国的旧名。
(56)
 幞头——即包裹头部的软巾。有四条带子,两条系脑后垂下,两条反系头上,令其附顶,式样多种。宋时流行的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根据身分、地位不同而有别。
公服——官吏的礼服,又称从省服,乃区别于戎装的便服。
(57)
 “鸡鸣紫陌”以下六句——乃唐诗人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词》之前六句,见《全唐诗》卷二百一。皇州,即帝都,京城。
(58)
 肝脑涂地——形容竭力尽忠,不惜一死,战时死亡惨烈之实情。
(59)
 五台——即五台山。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凉山。在今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山顶五峰耸立如台,故称。
 发愿——佛教语。指在神佛面前许诺下愿心,不可食言。
(60)
 上达——指达于君上。
(61)
 奈缘——犹言怎奈,无奈。
下沉——犹言沉入地下黄泉,喻指伤亡。
(62)
 恩泽——此指皇帝或朝廷给予臣民的嘉奖与恩惠。
(63)
 洪休——犹言洪福。
(64)
 朝觐——谓臣子朝见君主帝王。
(65)
 武节将军——乃武散官。据《古今事物考》卷四《武散官》:“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转引自王利器《水浒全传校注》)
(66)
 武胜军——元时地名。即武胜县,属四川省,宋时为合州地。军,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名。有的与州、府同级,有的与县同级。
(67)
 御营——此军事机构南宋初始建制,北宋末尚无。乃皇帝的直属部队,负责皇帝出巡时的军事。
(68)
 九卿四相——历代称谓不一。此乃是泛指古时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
(69)
 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的精美肴馔。
(70)
 承应院——掌管妓女、艺人应宫廷或官府召唤侍奉表演的官署。
(71)
 龙猛、虎威——即龙猛军、虎威军。宋时专指征募群盗不可制者充任的部队。
收操——谓集中操练。
(72)
 题本——明代奏章的一种。明制:臣下章疏有题本、奏本之别。凡兵事钱粮、地方民务所关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如到任升转、加级记录或代所属官员谢恩等)则用奏本,不准用印。
(73)
 “善恶到头”以下两句——此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又一种说法。意谓只要行善做好事和作恶逞凶暴,到头来都有报应,那是早晚的事。
(74)
 承恩——承受恩泽。
京华——京师、国都之美称。
(75)
 土地——俗称土地爷,神名。谓掌管、守护一方的神。
(76)
 凌烟——即凌烟阁。统治者为表彰功臣而兴建的楼阁,其中绘有功臣图像。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满庭芳》: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
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话说宋江衣锦还乡,拜扫回京。自离郓城县,还至东京,与众弟兄相会,令其各人收拾行装,前往任所。当有神行太保戴宗来探宋江,二人坐间闲话。只见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圣恩,除受兖州都统制。今情愿纳下官诰,要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求闲,过了此生,实为万幸。”宋江道:“贤弟何故行此念头?”戴宗道:“兄弟夜梦崔府君勾唤
(1)
,因此发了这片善心。”宋江道:“贤弟生身既为神行太保,他日必作岳府灵聪。”
自此相别之后,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在彼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后数月,一夕无恙,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后来在岳庙里累次显灵,州人庙祝,随塑戴宗神像于庙里,胎骨是他真身。
又有阮小七受了诰命,辞别宋江,已往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未及数月,被大将王禀、赵谭怀挟帮源洞辱骂旧恨,累累于童枢密前诉说阮小七的过失:“曾穿着方腊的赭黄袍,龙衣玉带,虽是一时戏耍,终久怀心造意
(2)
。”待要杀他。“亦且盖天军地僻人蛮,必致造反。”童贯把此事达知蔡京,奏过天子,请降了圣旨,行移公文到彼处,追夺阮小七本身的官诰,复为庶民。阮小七见了,心中也自欢喜,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后自寿至六十而亡。
且说小旋风柴进在京师,见戴宗纳还官诰求闲去了,又见说朝廷追夺了阮小七官诰,不合戴了方腊的平天冠,龙衣玉带,意在学他造反,罚为庶民,寻思:“我亦曾在方腊处做驸马,倘或日后奸臣们知得,于天子前谗佞,见责起来,追了诰命,岂不受辱?不如闻早自省,免受玷辱!”推称风疾病患,不时举发,难以任用,不堪为官,情愿纳还官诰,求闲为农。辞别众官,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过活。忽然一日,无疾而终。
李应授中山府都统制,赴任半年,闻知柴进求闲去了,自思也推称风瘫,不能为官。申达省院,缴纳官诰,复还故乡独龙冈村中过活。后与杜兴一处作富豪,俱得善终。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钦伏。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呼延灼受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花荣带同妻小妹子,前赴应天府到任。吴用自来单身,只带了随行安童
(3)
,去武胜军到任。李逵亦是独自带了两个仆从,自来润州到任。话说为何只说这三个到任,别的都说了绝后结果?为这七员正将,都不厮见着,先说了结果。后这五员正将,宋江、卢俊义、吴用、花荣、李逵还有厮会处,以此未说绝了,结果下来便见。有诗为证:
百八英雄聚义间,东征西讨日无闲。
甫能待得功成后,死别生离意莫还。
再说宋江、卢俊义在京师,都分派了诸将赏赐,各各令其赴任去讫。殁于王事者
(4)
,正将家眷人口,关给与恩赏钱帛金银,仍各送回故乡,听从其便。再有见在朝京偏将一十五员,除兄弟宋清还乡为农外,杜兴已自跟随李应还乡去了;黄信仍任青州;孙立带同兄弟孙新、顾大嫂并妻小,自依旧登州任用;邹润不愿为官,回登云山去了;蔡庆跟随关胜,仍回北京为民;裴宣自与杨林商议了,自回饮马川,受职求闲去了;蒋敬思念故乡,愿回潭州为民;朱武自来投授樊瑞道法,两个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去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穆春自回揭阳镇乡中,后为良民;凌振炮手非凡,仍授火药局御营任用。旧在京师偏将五员,安道全钦取回京,就于太医院做了金紫医官
(5)
;皇甫端原受御马监大使
(6)
;金大坚已在内府御宝监为官;萧让在蔡太师府中受职,作门馆先生;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不在话下。
且说宋江自与卢俊义分别之后,各自前去赴任。卢俊义亦无家眷,带了数个随行伴当,自望庐州去了。宋江谢恩辞朝,别了省院诸官,带同几个家人仆从,前往楚州赴任。自此相别,都各分散去了。亦不在话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