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63

  这么一会工夫,三个人已经很熟,把带来的新鲜菜凑到一起,冯一平的是炒炸豆腐,肖志杰的是丝瓜炒蛋,王昌宁带的是辣椒炒青豆。合在一起,倒是比平时在家里吃的还要好。
  吃完饭,说是午睡时间,但刚到一个新环境,周围又都是新同学,都比较兴奋,都在聊天,或者在校园里,学校周边逛着,反正今天老师也不管。
  冯一平就提议,我们去河边走走吧,那里凉快。到了河边,三个人赤脚踩在雪白的河滩上,很是惬意。冯一平一直觉得,这里砂子的品质,要好于海南岛大多数的沙滩。只不过要留心,河滩上间或就有一个大圆坑,里面水很深,那是淘铁砂留下来的。每隔几年,总有那迷信自己水性好的人,大多是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少年,在类似的坑里,下去后,就再也没能起来。
  他们在河边一棵柳树下坐下来,说老师,也说学校、班里那个女同学最漂亮,和冯一平一样,肖志杰也觉得黄静萍不错。
  没办法,兄弟,不仅是在你郁闷的时候,听你倾诉的人;在你失意的时候,安慰开解你,最后给你肩膀来上一拳,说什么都会过去的人;在你困难的时候,默默的竭尽全力帮你的人;同时,也可能会是和你喜欢上同一个女孩子的人。
  当然,对于这个时候的他们来说,还远说不上喜欢啊爱之类的,充其量就是看那个女孩子觉得顺眼,很舒服而已,远没到《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少年维特对夏洛蒂的程度。即使隐约觉得自己的感觉就是喜欢,父母老师一贯的教导,让他们自觉自动的把这个念头马上给掐灭。只不过,在面对的时候,多少总还是会流露一些出来。
  他们接着谈二班,总体来说,二班女孩子的水平是要差一些,除了一个姓胡的女孩子,肖志杰认识,他希望小学的同学,能有温红的水平,其它的都一般。
  冯一平就有些想笑,看来不管是十几岁的男孩子,还是几十岁的大男人,有一个话题是永恒的。
  身后的这颗柳树,他也有印象,三年后,知道自己离县高中录取分数线还差20多分,看到成绩的时候,他应该是沮丧到绝望。
  所以他从学校出来,也是在这棵树下,呆坐了个把小时,应该和后来的仙侠小说里写的悟道的状态很相似,心思通明,身无外物,好像什么也没想,又好像什么都想了,整个人好像进入假死状态,周围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说不定在下一刻,灵魂就会脱离肉体,大圆满,大解脱。
  如果没人打扰,如果最后不是一个过河的乡亲把他叫醒,他那天可能会在这一直坐下去,直到坐成雕像。
  从懵懂中醒来的时候,他还恍恍惚惚的,以为只坐了那么一会,一看柳树的影子,他刚坐下的时候,应该是正午,树荫刚好罩住坐在树下的他。现在柳树的影子在地上拉的老长,他彻底坐在大太阳底下,身上热气腾腾,满头满脸满身的汗,而这一切,他竟然都感觉不到。
  那样的状态,一生就只有那一次。
  从知道分数的那一刻,他就懵了,父母一向希望的,他也无数次幻想过的,上高中,上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的梦,毫不留情的破灭了!眼前雾茫茫的一片,看不到前景,也找不到出路。在那之后的几天,他一直都浑浑噩噩的,脾气也特别差,直到后来父母给他定了县里中专最贵的一个班,他才好一些。
  此时冯一平再一次坐在这里,想着从前,不应该说是从前的以后的事,一时颇有些感慨。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学校里传来上课的铃声,冯一平拍了拍身后的柳树,在心里默默的说,“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再出现!”
  穿上鞋子,和他们两个一起向大门跑去。
  王玉敏就站在操场前的一棵梧桐树下,手里拿着把小铲子,看他们进来,就挥手示意,让他们过去。冯一平推了王昌宁一把,让他回二班,自己和肖志杰跑过去。
  两个月的暑假过去,虽然三年级的暑假也没放,一直在学校补课,但操场用的少,所以,现在操场上的很多地方,已经长满了野草。
  操场的一角,同班的十几个男生正蹲在地上除草,他们两个乖乖的从班主任手里接过小铲子,见到长的浅的就用手扯,深的再用铲子挖,半节课过去,总算是完成任务,操场被他们挖出一个个小坑,而野草完全绝迹。
  好吧,一身的臭汗,是免不了的。
  也没地方洗澡,学校本来就没有澡堂这个硬件,只好用脸盆到厨房外接水,然后回宿舍擦了几把。
  下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也没有老师看着,大家都在教室里自习,小声聊天的人也不少,还有的趴在桌上睡觉。
  教室里充满着新书的香味,交了学费的同学,已经领到课本,剩下没交的,包括冯一平在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还没领到,估计要等明天才会发。
  冯文也没有领新书,这时却翻着一本16开的书,冯一平知道,那是新的《历史》课本,肯定是里面温红的。
  冯文幸灾乐祸的问冯一平,“出校被抓住,除草去了?”
  冯一平拿出冯海涛的旧课本,回了一句,“是啊,出师不利!”
  “扑哧!”两边都有笑声传来。
  下午四节课的时间,就这过去,冯一平还从温红那里借来《英语》课本翻了翻,现在觉得很容易,一年级的《英语》,还很浅,中专学了三年,虽说不少都还给了老师,总有一些留下,加上他后来在网上看了那么多美剧,好莱坞大片,那些年熏陶下来,也学了一些。主要就是后来带着全家在东南亚旅游好多回,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大学找了一个妹子,和老婆一起接受再教育,一周四小时,恶补了三个月,发音当然说不上准,但应付旅行途中的一些交流,却是没问题。所以,至少现在一年级课本里的这些简单会话,完全没问题。
  晚饭的时候,三个人还是聚在一起,把剩下的新鲜菜一扫而光。
  吃完饭,离上自习还有近一个小时,冯一平找肖志杰和王昌宁,先到宿舍拿毛巾,塞在腰间,还是朝河边走,却不是看风景,而是去洗澡。
  冯文看到他们腰间鼓鼓囊囊的,也跟了上来。
  出校门,沿河向下走,大约一里地之后,有个拐弯,这里河堤边的树木粗壮,能有效的隔离外界的视野。事实上,将来两年的夏天晚上,他们会一直在这里洗澡,只不过现在第一天,冯一平就带他们来到这个地方。
  四人都是小伙子,晚饭后,附近也没有其它人在,四个人三下两下的就脱个精光,在不深的河水里狗刨——冯一平是名副其实的狗刨,他一直是不会游泳的。
  这次回校,好在没有老师等他们。
  初中的第一个晚上,12的冯一平失眠了。9点40熄灯后,同学们相继进入梦乡,听着蚊帐外蚊子的嗡嗡声;翻身导致床发出的叽叽呀呀的响声;此起彼伏的鼾声;床另一头传来磨牙声;角落里时不时冒出的一两句含糊不清的梦话……
  冯一平不但有个认床的臭毛病,睡觉的时候,还对声响特别敏感。睡觉的时候,手表、闹钟,一概不能放在卧室里。不说闹钟的滴滴答答声,就连放在床头柜上的手表,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他都听得一清二楚。眼下这种情形,他如何能睡的着!
  好多年没有住过集体宿舍,更没有在翻身都做不到的床上睡觉的他,就这样听着寝室奏鸣曲,盯着窗外,在那皎洁月光下,灌木丛伴着虫儿的鸣叫,随着时而吹过的风,在随意摇曳。
  看了大半夜吧,直到远处有鸡叫声传来,他才勉强睡去。
第九章
初中生活的开始
  早上六点的时候,太阳这时还没出来,昨天的酷热已经完全褪去,这是盛夏的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候。窗外鸣了一夜的虫儿,估计也在歇气吧,反正没有发出声音,梦话、磨牙声少了,大呼噜声这时也能做到充耳不闻……总之,这是冯一平睡的最香的时候。
  好景总是不长的,最香甜的美梦,随着三遍电铃声的响起,戛然而终。
  上下左右都喧闹起来,同学们督促着起床,叠好被子,然后端着脸盆,里面放着毛巾、牙膏牙刷,去食堂外接水洗簌,顺道上厕所。
  冯一平真想赖下床,但想到这是第一天,总要给同学们,特别是给同床的几位,不要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强打精神,和肖志杰一道,整理好床铺,再迷迷糊糊的往食堂走。
  拢共只有一个水槽,十来个水龙头,他挤进去,接了一盆水,走到池塘边刷牙洗脸。
  塘那边三年级的教室里,一些同学正吹灭蜡烛,出来洗漱。这也是传统,三年级时,晚自习之后,有些同学还会留在教室里学习,早上又会提前早起学习。
  对这样的行为,学校不提倡,所以教室不开灯,只能点蜡烛。但也不反对,不管你睡的多晚,起的多早,没有老师会把你从教室里赶出来。
  六点十多分的时候,同学们成群结队的来到操场。一年级的三个班是到的最积极的,差不多到齐,三个班主任站在队列前面,数了数,都比较满意。三年级的两个班也不错,最拖拉的是二年级的两个班。
  6:15集合,校长和一干领导站在台上,值日老师带着学生会的几个干部,挨班统计实到人数。
  这时教导主任从宿舍下来,身后跟着四个耷拉着脑袋的同学。他也不带他们过来,就让那四个心存侥幸的家伙在操场边站成一排,然后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这边的大部队,一边来回走,一边开训。
  等人数统计完毕,领导也没讲话,大家都知道,如果再讲话耽误时间,公路上的车辆行人会多起来,跑操不方便。
  从最右边的三年级开始,各班梯次跟进,右后转弯,踢踢踏踏的出了校门,沿着公路向南边跑去。
  班主任们在班级旁边压阵,体育组的一个老师,吹着哨子,前前后后来回跑,不多时,同学们的脚步声渐渐统一起来。
  大部队跑的不快,跑了两里多,有个拐弯,旁边是一个小村,就在村口折向后,跑回学校,全程3公里左右。还是有几个女生掉队,被体育老师护着,跟在后面慢慢的跑。
  等跑回学校,再次集合,校长训话,不外乎欢迎新同学,勉励大家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之后是教导主任,表扬了大部分的同学,对一边罚站的四位提出批评。
  解散后,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然后7点钟,早自习开始。
  7:45,早自习结束,早饭时间,8点10分开始上课。上午要上四节课,课间休息是十分钟。第二节课,课间休息的时候,又在操场集合,在体育老师的示范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
  午饭后,12点到13:30,是午休时间,之后又是四节课,到17:30,晚饭,18:15,晚自习开始,晚自习一共两节,每节一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至20:30,21:30,熄灯睡觉。
  循环往复,天天如此单调紧凑。
  后来不如意、低潮、遭受挫折打击的时候,冯一平也没志气的,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现在还是在学校,该多好!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不用管那些纷繁复杂、叫人头痛的人和事。
  但当他真的回到从前,回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学习的时候,又想起走入社会的好来。是,走上社会是这样那样的压力多,但是,至少至少,能睡个懒觉吧!
  人总是这样。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看到哥哥姐姐背着书包上学,很羡慕;上学了,看到高年级的住校,不用每天学校家里来回跑,很羡慕;但到了高年级,也住校,看到那些参加工作的哥哥姐姐,很羡慕;参加工作后,形单影只的自己,看到那些成家的,很羡慕;成家后……
  到最后,自己一步步的,成为自己曾经羡慕过的对象时,很多时候,又会怀念起从前的日子。
  要是现在还是小时候,整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和泥巴玩,该多么单纯快乐;要是现在还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每天只要好好学习,就天天向上,该多么简单幸福;要是现在还是单身一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该多么轻松惬意;要是现在……!
  人大多如此。
  当我们在家乡的时候,会向往他乡的精彩,在他乡的时候,又会想念故乡的温暖。当我们小的时候,只盼着快快长大,但当我们长大后,又会怀念天真无邪的年少时光。
  头有些痛,冯一平揉了揉太阳穴。现在是午睡时间,他借口不困,其实是实在受不了寝室里的交响曲,更不要想在那交响曲里,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就入睡。
  还有几个同学也呆在教室,隔壁的黄静萍也是,在那看语文。冯一平把从温红那里拿的新课本,和他借冯海涛的旧课本,进行了一番比较,发现课本改动不大。整体略略看过后,他感觉这些难度都不大。
  现在一共有九门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植物学。
  冯一平的成绩是不错的,特别是文科,一直相当好。语文、英语、思想品德,低于90分的时候很少,特别是思想品德这门课,选择题和填空题答案都是固定的,后面的回答大题,只要把要点说出来,就能得满分,因此95分以上的时候很多。
  至于历史、地理、植物学,这三门,一年级还是要考的,到了二年级,就作为选修的课程。当然,这三门主要也是靠死记硬背,对记忆力很好的他来说,也不在话下。
  他物理一直不错,初中的时候,年年代表学校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他不但能熟练掌握书中的知识,还能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题目来考同学,很得任课老师的赞赏。遗憾的是,在中考的时候,鬼使神差的,犯了个不能原谅的错误,最后一面,压轴的一道15分的大题,居然被他遗漏掉没做,导致最后成绩还不到80分,出乎所有人意料。
  反倒是一般人认为比物理要简单的化学,他却是不好不坏,严格来说,不好,就只能说是坏。不及格当然不可能,但考到80分以上的次数有限。当时王玉敏就好几次帮他分析,找原因,你记忆力那么好,没理由化学考不好啊?我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化学是最容易的,该记的记牢,然后发生变化后,两边的元素总量是相等的,把它们配平就好,你怎么就考不好呢?这个原因他也说不上来,可能是天然的就不喜欢吧!
  真正拖他后腿的,是数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还可以,二年级,也还行,三年级的时候,就实在有些勉强,特别是几何。中考的那一年,数学题是历年来最难的一次,全县及格的都有数,他呢,只考了50多分。
  不过现在,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这些简单的代数、方程式,对他而言,算得上简单。
  他甚至觉得,如果不考虑每学期的期中考试,他平时上课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期末前的一个月,自习,再看看同学的笔记,成绩应该不会比以前差。甚至是不是可以考虑,直接跳到三年级?
  不过,不说这样的动作绝对会引人注目,这样虽然会节省两年的时间,省些学费,但他还真没把握就能考上县里的高中。另外,那样他就会和肖志杰、王昌宁分开,可能就不会有原来那么好的感情,不会有两个难得的知己、兄弟,看起来还是得不偿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