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6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2763

  对于房地产的发展,国内的经济界,现在还没有类似冯一平这样泼冷水的言论,出来发表看法的,大多数都是在鼓吹——不排除他们这其中有利益输送的可能。
  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能安于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都在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把自己的研究,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
  “你说的廉租房和经适房,香港和新加坡都在采取这种措施,这确实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减轻居民负担的有效措施。”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和新加坡建立了干部培训和交流机制,对新加坡的一些先进经验,国内的很多干部都不陌生。
  行长这里有些话没说,其实,早在94年,几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不过,推行得相当不得力,而且,大多数时候,它也不是以经适房的面目出现,而是“安居工程”。
  至于廉租房,那就更是没什么进展,连经适房这种半计划半市场,地方财政多少有利可图的商品房,各地都推行不力,遑论基本靠政府投入的廉租房了。
  “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们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最好还是应该以廉租房为主,经适房的申购资格认证,问题会比较复杂。”
  这他说得其实还非常客气,经适房发展到后来,好多地方完全走了样,要么,彻底沦为一些机关单位的福利,要么,政府把资格审查工作干脆甩给开发商,导致各地出现了很多开着好车住经适房的现象。
  而且经适房的定价,对于很多有需求,但收入又低的家庭来说,依然买不起。
  这其中的关碍,行长自然是一想就明白。
  不过,明白是一回事,想改变,或者是能不能改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除了这些,你还有没有其它意见?”行长问。
  “行长您也清楚,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局的、系统性问题,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来。”
  话说,这也不是我应该操心的事。
  “还是个人的看法,金融机构在这里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着行长嘛,当然还是说金融方面的事,“不管是汇率、利率、信贷还是资本市场的政策,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极大影响。”
  未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调控,主要还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虽然多半都并没有什么用,有时反而越调越涨。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应对将来国际上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如果顶不住压力,让人民币升值,那就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一样,会增加人民币的资产吸引力。”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会吸引国际上大量的热钱涌入,不排除这些热钱也进入房地产市场,寻找套利的机会。”
  后来,很多城市的地产开发商和政府,之所以不愿意降低房价,就是对国际热钱抱有很大期望。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着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国际上已经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
  行长点点头,“其它的呢?”
  冯一平赧然,“再真没有。”
  再说,我就是说了,有用吗?
  房地产问题不能解决吗?其实,对国家来说,难,也不难,真狠狠心,投入个几万亿,大建一批保障房,房价还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涨?才怪呢!
  “不错,不错,还是很有见地,”行长喝着茶夸冯一平,“对大局的把握,你不但远超我带的博士生,也比一些知名学者还要全面客观。”
  “行长您过奖,老院长……?”冯一平问了一句,提起了一个他们都认识的老人,马上觉得失言。
  行长可以说是老院长的嫡系门生,80年代他在清华读在职研究生的时候,老院长亲自带过他的课。
  可是老院长不是一般的老人,这样正国级的领导,即使退休,他的近况,也肯定是机密,怎么好随便过问?
  “呵呵,他身体挺好的,”行长笑着说,这个问题他也不好多谈,“听说你在谋求一笔很大数目的贷款?”
  可算听到你提这个问题,真不枉我今天来一趟。
  “是的,我们目前和工行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他们正在审查我们内地的资产。”
  “用途呢?”
  “我是计划购并美国的一家上市公司,我很看好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
  “有这个想法是好的,如果顺利,这将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宗并购行为,虽然知道你肯定有了周密的策划,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这么大的项目,一定要筹划周密。”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列的行动指南,将来会组建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不过,目前,银行的融资支持,是最关键的。”冯一平差点就问出,贷款这事,行长你怎么看的话来。
  但行长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和你之前的态度一样,对这笔贷款,我也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冯一平听了真有些开心,这样的人物,能关心他这样的事,而且能说这样的话,那说明这事还是很有希望。
  “行长您都这么说,那这也是一个好消息。”他把刚才行长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秘书这时进来小声提醒,“国际司那边的会议在等您。”
  冯一平忙站起来,“那我不打扰您的工作。”
  行长看了看表,“给一平一张我的名片。”他对秘书说。
  “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跟我联系,发邮件。”
  “谢谢!”冯一平很高兴,以前很少跟银行打交道,现在一不小心,跟管银行的行长建立了联系,这可是一个很有力的渠道。
  ……
  与此同时,冯一平的那篇论文,已经在飞快扩散,中国房地产协会里,一些人正在义愤填膺的声讨冯一平。
第三百五十七章
被捅的马蜂窝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首都,首都这里聚集了太多的各种单位,比如后来曾让中央下令整顿、撤销的驻京办。
  据说,高峰时期,各种驻京办多达上万家。
  其实,与驻京办数目不相上下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协会,比如行业协会、学术协会等等。
  这些有我国特色的行业协会,虽说都是民间组织,但其实多半都有娘家,而且他们的娘家,大多来头不小。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消协,娘家是工商总局,中房协也是一家这样的单位,它的娘家是建设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协会呢?如果抛开那些官样文章不看,内里的目的,说白了,还是各种利益。
  这些协会,首先,是它们娘家的各路领导退休后发挥余热的地方,同时,这些协会,也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
  会员会费不说,作为一家有来头的协会,总得有自己的刊物吧,好多协会出版的刊物还不止一种,那订阅和广告收入,自然是不菲的,这是一块;还有,年中岁末,随便找个由头开开会,收收会务费,再立个明目评下奖,委婉的拉些赞助……这又是一块。
  这样容易就会产生高额效益的事,为什么不做?
  在所有的协会中,中房协是很特殊的一家。
  顾名思义,它的会员,主要是全国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中房协的总之,就是为了维护这些会员的利益。
  在国内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异军突起之前,如果你想了解国内的富豪,简单,上中房协的官网看看会员单位就好,剔除那些国有性质的房企,那些排名民营地产公司的老板,多半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也靠前。
  所以,这不但是一家娘家来头大,而且自身实力也非常雄厚的协会。
  还必须指出一点,虽然它的娘家只有建设部一家,但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它和其它许多部委的关系同样密切,比如国土、银行、环保、财政、统计、发改委等部门。
  原因很好理解,要把房企做大做强,必须和这些单位搞好关系。
  总之吧,这是一个很牛,非常牛的协会。
  此时,协会的一间会议室里,桌上摆着几份复印好的文件,赫然正是冯一平的毕业论文,一位理事气得拍着桌子,“这就是一派胡言。”
  另一位同样怒气冲冲,“哗众取众,危言耸听。”
  “自我感觉太好,只凭一知半解,就妄下推断。”
  “居心不良。”
  “这是无端诋毁,造谣中伤。”
  ……
  总之,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对冯一平都是同仇敌忾,义愤填膺。
  要是冯一平现在人在场,这些说起来在业内都算小有名气,身价不菲的家伙,说不得就会有人要赤膊和冯一平做上一场才罢休。
  至于这其中,有几份是真的因为冯一平荒谬的结论而火大,又有几分是因为类似与皇帝的新装被叫破而带来的羞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支柱还是枷锁?”这还用问吗?他们这些人,创造了这么多工作机会,上缴了那么多利税,在土地拍卖上,又让地方财政增加了大笔收入,还带动上下游那么多的行业迅速发展,理所当然是支柱。
  “一定得想办法反击,”一位理事说,“得让他知道,不能因为头上被带了顶帽子,就可以忘乎所以。”
  这句话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
  可是,该怎么反击呢?这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他没有开发房地产业务吗?”一位理事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