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8/2763

  明明是他把话说得那么满的。
  但鉴于问问题的是冯一平,他又不得不回答,“从核心技术上来看,我们在存储芯片领域,目前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至少在20年左右。”
  “同时考虑到目前占据领先水平的公司,正在不断的革新他们的技术和工艺,比如现在主流的存储芯片,都采用80nm~70nm的工艺生产,但已经有应用65
nm工艺的产品,到明年,甚至不排除会有应用40
nm的产品……”
  “他们革新的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所以,在假设奇梦达在国内的研究所所拥有的技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的情况下,真正出成果,至少,”他停顿了一下,“也要5年的时间。”
  “而我想,因为奇梦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他们在国内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核心技术方面的应该比较少,所以我觉得,可能,8年能做出来,就已经很不错。”
  杨刚的脸黑了。
  他都没看对面,看着他身边的那些人都在窃窃私语,还有人回头来看他,这次真是把洪院长给恨到了心里。
  就一定要明确的说出时间吗?
  这正是冯一平为什么问洪院长的原因,因为职务和成就的关系,洪院长的答复比较权威,而作为一个专家,他相对也比较严谨。
  “我尊重洪院长个人的看法,”杨刚又不得不站了出来,“但同时我觉得,洪院长的这个结论,尚有待商榷,主要的原因,在于洪院长对江天并不是太了解,不太了解江天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不太了解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对此也早有预估,我们确信,在5年之内,就一定能拿出成果来。”他信心满满的说。
  坐下来之前,他忍不住狠狠的剜了洪院长一眼,他也是真没想到,自己花钱请来的人,此时居然更像是他的对手。
  很多事,就是坏在这些猪队友头上。
  洪院长也是火大,我能怎么办?你难道要我睁眼说瞎话?
  我说,你们俩总是把我放在中间干什么?
  “呵呵,5年以内,”冯一平笑了笑,“而我们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至少在20年。”
  杨刚顿时觉得,自己刚才所有的努力,算是全部白费。
  在座的都不是一般人,对国内芯片产业的现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都清楚,技术方面的问题,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不然,国内的芯片产业,哪会是现在这样的局面?
  看到摇头的人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又站起来,“江天一定可以做到。”
  “芯片产业,是我们接下来发展的重点,为此,我们做好了多种准备,会积极的引进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不仅仅只是奇梦达。”
  这话,倒是给他挽回了一点点不利的局面。
  洪院长本来下意识的就想问,“你还能从哪里引进相关的技术?”
  要是这些技术这么好引进,还有现在这么多事?
  就是冯一平收购奇梦达,那也是时机巧得不能在巧的缘故。
  但想想,算了吧,不好拆台太过。
  冯一平看着对面问,“大家的意见呢?”
  那边没人说话。
  毕竟,刚刚已经都挺过杨刚一波了。
  “我还是问杨总吧,杨总,你还是坚持,如果我们向你们移交奇梦达在中国的研究所,贵公司就能开发出相关的技术来,然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杨刚闻言又有些激动,“是的,我们确信会如此。”
  “我得说,”冯一平看着他,带着深深的惋惜,“你想得,真太简单了些。”
  杨刚腮帮子一鼓,冯一平挥了一下手,“先别激动,你听我说完。”
  “从科研的角度说,是的,技术,确实至关重要重要,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纯技术理念,是会害死人的杨总。”
  “你不会连这也不明白吧。”
第七百六十一章
杀气腾腾
  “我明白,”杨刚马上说,“我们都知道,奇梦达之所失败,就是因为不重视亚洲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所以我们会……”
  冯一平继续摇头,“不,你不知道,你完全不知道!”
  “国内市场,奇梦达是不重视,但是三星不重视,海力士不重视?”
  他们当然重视,他们目前是国内内存市场的主宰。
  “你觉得,怎么应对韩国场上的竞争?就说你在5年之内,研发出了一流的内存芯片并且量产,你怎么和他们抢用户?”
  “不要强调你的低成本,可以明确告诉你,到时,他们的成本,一定会比你还低。”
  “我们必须明白,等到我们有了可以和他们抗争的技术时,三星他们在我们国家投资的,就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后道工序的封测等工厂,前道工序的生产工厂,也一定会投资兴建。”
  “就是不考虑他们更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一定也会更高的良品率,因为他们的整体规模更大,所以成本一定会比你低。”
  “成本会低,技术只会更好,品牌的认同度还会更高,客户基础更是甩开你几十条街……”
  “你怎么和他们竞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竞争?我一时也没有主意,只要我们在技术研发上出了成果,那些事,可能早就不用我操心。
  就是届时我没有高升,因为先天的优势,我们也一定会拿到大量的订单,杨刚心里转着这些念头,“冯总,您分析得非常有道理,但我觉得,论成本,我们不一定就会比韩国产品高。”
  “他们在规模成本上有优势,但我们一定在管理成本上有优势。”
  冯一平真的很想笑,你一国企,还说管理成本有优势?
  “在客户基础上,他们是占有优势,但我们同样有优势,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只要我们量产成功,价格合理,”杨刚看了总装的那位大校一眼,“我们一定会迅速获得很多用户。”
  “芯片不是一般的产品,它关系到我们方方面面的安全。”
  冯一平也懒得反驳了,打感情牌?说自己是民族品牌?
  只要是大规模应用的产品,想靠民族感情牌获得市场?
  这样的套路,现在早就没有市场。
  也就是国防等敏感领域,确实可能会天然的支持,但那点市场算什么?
  他也懒得和杨刚去争论这些具体的问题,“你真的是完全不明白。”他又重复了一遍。
  大家都感觉到会议室里的火药味浓了起来,杨刚渐渐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而冯一平的脸色,同样也不好看。
  洪院长很是庆幸,自己幸好没有表露出同样的意思,因为冯一平的态度,现在非常的明确,他一点都不像是支持杨刚想法的样子。
  “如果从最早的存储产品算起,内存产业,至今已经走过了超过100年,在这100多年的历史中,内存产品,从最开始的打孔纸,到后来的磁鼓存储器,到磁芯存储器,到半导体晶体管存储器……它们已经创造了接近1万亿美元的产值。”
  “而这个巨大的市场中,一直在发生着你死我活的惨烈搏杀——现在也正在进行着。”
  “美欧日韩,以及我们对岸,都投入了巨大成本,以期取得市场的主导。”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最后都不得不黯然离场,在奇梦达之前,已经有太多的巨头轰然倒地,就连开创内存产业的三大元老,英特尔、德州仪器和IBM,也分别在1986年、1998年和1999年,凄惨地退出了他们开创的这个市场。”
  “你只看到了奇梦达的失败所留下的部分教训,但你有没有考虑过,内存市场的主导者,从美国,变成日本,再变成现在的韩国,这背后的根本原因?”
  这一连串的话,让杨刚有些不知所以,但虽然他根本就没从这样的角度去考虑过这些问题,却并不妨碍他此时毫不示弱的发动反击,“我也不说100年前,就说2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大多数的单项领域,我们和世界一流水平,都差着十万八千里。”
  “但看看现在,我们在很多行业,都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成功的把当初的一个个行业霸主,打得找不着北,如果一开始,我们也是这样一定要等着有了绝对的把握以后才开始行动,那我们到现在,就依然是连计算器这样的产品都要进口的地步。”
  “全面考虑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付诸实际行动,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所有成果中的很多,一开始,都是一些人不管不顾的干出来的,一开始,我们做什么,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诚然,他们中的一些,确实被市场所淘汰,但正是他们的勇于尝试,才奠定了我们现在成功的基础。”
  “冯总,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前怕狼后怕虎的瞻前顾后,最是要不得的。”
  这杨刚,不愧看对冯一平提出这样的要求,不得不说,他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就说现在,他成功的让那些原本对他有怀疑,或不认同的撑腰的人中的不少,因为他的这些话,和他产生了共鸣。
  但冯一平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这个杠精给问住,“杨总,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加入WTO,真正的向国外开放大部分市场的?”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全面开放市场,那么,那些不管不顾的摸着一个石头就过河的人中的大多数,都会被汹涌而来的大潮淹死。
  看着刚刚支持自己的人,此时一副“哦,是啊”的表情,杨刚决定从另一个方面发起攻击。
  论对内存行业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他知道,自己肯定不如冯一平,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他就说不过冯一平——他是真不知道,冯一平有时候,也算是一个杠精,且少有敌手。
  “如何在我们总体处于落后的存储市场取得成功,确实不容易,但看起来冯总你肯定是考虑过,并且已经有了万全之策,我还真想听听,你又是怎么能确定,自己就一定能竞争过他们?”
  是,我是没有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办法,你就一定有?
  他的这次进攻,又成功让不少人站在他那一边,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专项的技术总师洪院长,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的韩主任,总装的大校……
  他们都看着冯一平,你就真的有把握一定会战胜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韩国厂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