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2/2763

  加上计划中的那些待建的物流中心,拿地至少在3万亩以上!
  除此之外,冯一平旗下的公司,还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和大多数重点城市,都储备了配套的员工公寓用地,累计也不会少于7000亩,而这些公寓用地,地段要更好。
  “尤其要说明的,从我们掌握的确切数据来看,冯一平旗下公司拿到的超过3万7千亩的土地,成本极低,其中有三处仓储中心的用地,是不可思议的免费使用!”
  “另有5处仓储中心,拿到的是地方政府已经平整好的土地。”
  “除此之外,他们所有的项目,自然还都享受着最好的优惠政策。”
  “……当了解到这样的事实以后,我们都发自内心的佩服冯总绝佳超卓的眼光,和冯总最近所发表的言论一样,在我国,土地是最珍贵的稀缺资源。”
  “在众多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房价的日益上涨而发愁的时候,冯总早就高瞻远瞩的入手了高达几万亩的土地储备……”
  “这确实是我们所有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因为冯总的规划,总是会出人意表,我们并不能确定冯总在这方面的计划和安排,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只要冯总愿意,那么,他的公司,早就拥有迅速成为国内一流房地产开发商的实力和条件……”
  真正对相关的事情有了解的人,不难看出今天的这些报道,其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移花接木的伎俩,比如把骨干物流网的土地,全部形容为可以用来开发房地产的土地。
  但就是那些懂得这些区别人提出这一点,他们同样会有有力的反击手段,“以嘉盛的影响力和能力,改变用地性质,很难吗?”
  客观的说,真不难,在房地产市场,这样的事并不少见。
  但只有那些真正了解冯一平为人和格局的人才知道,冯一平和他的公司,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打算。
  如果冯一平是那么在乎利益,他完全不用这样取巧,他有更多的机会和手段,更轻松的擢取更大的收益。
  在前几年的改制潮中,以冯一平的影响力和能力,只小小的表示一下,或者只要运作得好,只花一些公关费用,就能免费的兼并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
  而那些国企,再破败,占地面积都不会小,地段也不会差。
  那就相当于不花钱就能得到大幅的可以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
  但更多的人,显然不会太清楚这其中的区别,或者不太相信冯一平不会通过相关运作,改变这些土地的性质。
  本来,今天的这波宣传,应该能实力抹黑冯一平一波,进一步破坏冯一平的公众形象,但鉴于昨天那么多大佬实名力挺冯一平,并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冯一平持有那么多不动产的原因,以及冯一平和房地产商本质上的区别,今天的这些宣传,实际功效存疑。
  但鉴于已经定好的宣传策略,以及所有的报纸版面,都已经准备就绪,临时更改,又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综合考虑后,他们只有继续硬着头皮上。
  他们可不像冯一平,哪怕是今天想要,马上就能方便的得到记者和报纸的支持。
  结果,也和他们预料的一样,在冯一平结束了自己的发言,和银行高管们展开小规模讨论的时候,他们已经收到了回报:主要是因为冯一平方昨天的反击,今天的宣传,预计只能实现预定效果的三成。
  听到汇报的人,心里都清楚,这个三成,可能还得再打一个8折。
  接连两次的挫败,不禁让一些人往深处想,有没有可能,冯一平对我们的预定策略,有着足够的认识,所以他只回击一次,就破坏了己方两次的攻势?
  他们马上否定了这样的可能,不可能的,不会有这样的人!
  但他们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冯一平已经在进行第三次反击,这一次的反击,因为针对的是他们的资金来源,所以实际上影响更大。
  而包括冯一平自己都不知道,此时,还有人在为了他要做的事奔走,这一次涉及的层面,则更加的高。
  ……
  这是一间陈设简单的会议室,桌椅款式甚至都有些老旧,地板虽然锃亮,却有大块磨损的痕迹,风从半开的窗户里吹进来,带着晚菊的香气。
  “……一平最开始跟我提起这方面问题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认真。”周老师对坐在单人沙发上的那几位说。
  有人颔首,冯一平对这样的问题,这么关注——现在都不好说是关注,而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真的出乎大家的预料。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商人会关心的问题,而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冯一平就非常主意和官方保持距离。
  所以他最近的作为,看起来还真不是他的风格。
  “但如果深入的分析,他好像还真是能做出这样事的人。”主位那边的三位中,靠左的那一位笑着说。
  “是啊,我们的冯总。”主位上的人也笑了一下。
  从一开始的火炬传递,到后来那让全国上下痛心不已的巨大灾难,以及,他去年就提醒的美国的金融危机……
  冯一平还真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谁都知道,他在刻意的和官方保持距离,另一方面,他又比很多人都要在意我们的利益,因此,又常有出人意表之举。
  比如去年的那份报告。
  如果单纯从利益得失的角度分析,那显然是一份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反倒有可能给他带来麻烦的报告——鉴于那份报告涉及了一些专业人士的领域,一些人对冯一平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会高兴。
  冯一平不会想不到这些,但他依然动用了自己的关系,把那份报告呈交上来。
  “说起来,一平在这个问题上,有现在这样的反应,好像也不让我觉得意外,”周老师继续说道,“他很早就表示出了对房地产业的担忧。”
  “是,我们的冯总,很早就告诉周围的人,买房要趁早,看来他那时就对我们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房价的走势,有着清楚的认识。”那三位里坐在右边的那位说。
  “还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周老师说,“最近,我也和他交流过几次,他的看法更加成熟,他当然不是反对房地产行业,他只是觉得,以我们的现状来说,把解决居民安居的问题,全部交给市场,可能会带来一些实际上的问题。”
  “比如中低收入群体,将会因此遭受不小的压力。”
  这一点,在座的几位都清楚。
  因为他们清楚一线城市的房价,也清楚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我们这次的计划,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在经适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方面,列有专项的资金。”一位说。
  另一位马上说道,“显然,我们的冯总,认为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大。”
  确实是不够大,这方面列支的资金,不过只占此次计划总金额的十分之一,考虑到执行中的一些问题,到最后,这个比例可能很难保证。
  “老周,你和他接触的最多,你觉得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当中的那位突然问道。
第六百五十九章
高度评价
  这间就在一楼的会议室,周遭非常安静,室外亮眼的阳光下,粉紫、粉红、金黄、雪青、淡绿……的晚菊,正竞相开放。
  它们有的像绣球,有的像伞盖,有的像扣船……多彩多姿,绚烂得让人怜惜。
  但无论是融融冶冶黄,莹莹皑皑白,还是暗暗淡淡紫,都是能在万木霜天中,傲对晚霜,独领风骚的存在。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想到独领风骚,周老师就忍不住想起冯一平来。
  “我也不敢说对一平的了解非常全面。”他仔细的斟酌着语言。
  他非常清楚,在这样的场合评价冯一平,那不仅仅是评价,特别是此时对冯一平好的评价,那就相当于是他在为冯一平背书。
  对方点点头,“人都是多面的。”
  周老师也点头,“我首先能确定,一平他,是一个非常关心国家利益的人。”
  大家都微微点头,这一点,他们都非常认同。
  这一点,其实也说明了冯一平这些天,为什么会对房地产的问题,这么关注。
  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和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而我们国家民众的利益,又和国家利益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这个矛盾,是指从结果来看,他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和合格的商人,一个非常成功和合格的首富。”
  前一点,自然不难理解,至于他是一个非常成功和合格的首富,这实际上是在说,冯一平为什么一直和官方保持距离。
  我们从古至今的那么多实例,当然会让一些有想法和追求的商人,和政治保持距离。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在我们和世界主要国家关系,并不是很融洽的时候,这一点比以往更加重要。
  “但同时,从很多事来看,他又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商人。”
  周老师开始举例,“比如,他选择在他的家乡,那样一个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基础条件等其它各方面因素,都不适合大规模投资的地方,持续投入巨资。”
  冯一平如果在场,此时一定会对周老师表示感谢,因为周老师这就是在夸奖他。
  “最近他做的这些事,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也不是一个合格商人的作为。”
  “我们都知道,他推动的这些事,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利益。”
  一位点头,“嗯,这或许也是他如此高调的谈这个问题的原因。”
  因为无私,因为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他才能这么理直气壮的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这个,我觉得还和他做事的风格有关,”周老师连忙解释了一下,“他是一个很果决,做什么事,准备都非常充分的人,应该是他们早就确定,这样的方式,能更有效的推动他关心的这个问题的解决。”
  确实如此。
  这个问题,冯一平哪怕是主动找上头去谈,一时也很难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件事,与去年他的那份报告,提到的在07年、08年投资美国金融机构或其它公司的问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