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1/2763

  “不说美国,哪怕是在我们的香港呢?我们知道,香港有不少银行也陷入了困境。”
  “我们有没有在这样难得机遇期里,扩张我们在香港这个国际知名的金融之都里的版图?”
  “同样没有吧!”
  “巴菲特有一句话,我很认同,大家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大家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从大家的角度来说,这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不管具体原因的从众心理,要不得啊同志们。”
  笑的、诧异的、面露愠色的……所有人,此时都不敢和冯一平对视。
  有些问题,只是他们不愿意去想,只要一想就知道,之前真是他们扩张的绝佳时机。
  可以用来辩解的理由千千万,但从结果来说,随着各国政府的大手笔救市,他们已经完美的错过了这样的机会窗口。
  比如美国,以后要想收购他们的银行,取得商业银行的牌照,那又一定会是阻力重重。
  “国际经济形势,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华尔街,将很快走出困境,到明年,他们又会有让所有人眼红的高额奖金。”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国家金融行业的日子好过,不要因为华尔街今年的狼狈而小看他们,在对外输出危机方面,华尔街玩得比美国政府还要娴熟。”
  “大家等着瞧,老欧洲的一些国家,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是麻烦。”
  有些人又面露喜色,这就很好嘛,美国乱一阵子,欧洲跟着乱一阵子,那我们不是被动的总体表现最好?
  “各位暂时也别高兴,我们面临的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冯一平直接说。
  好些人好无奈,大佬,你怎么连客套的夸我们一句都没有,只是批评呢?
第六百五十七章
剖析
  夸你们?凭什么呢?你们这些连礼物都不知道送的家伙。
  “对美国接下来救市的主要方向,大家有什么看法?”冯一平提问道。
  “我想,大概率应该会通过减税,以及包括其它措施在内的手段,重振制造业,增加工业出口。”一个瘦长脸的人抢先说道。
  从他西装上别着的徽章就可以看出来,这位率先发表自己看法的先生,来自工行。
  他的观点,大家都没有异议。
  这并不是太难得出的一个结论,鉴于华尔街捅出的大篓子,以及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降低美国经济对金融业的倚重,提高其它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量,振兴制造业,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
  “那大家觉得,美国如果采取这样的措施,会有效的促进美国经济向好吗?”冯一平问,“我们都知道,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有很多种,美国可能的这个选择,会是最优解吗?”
  果然,你冯老板又要把话题转向你想谈的那个方面。
  虽然他们自己可能只想着痛痛快快的赚钱,但国有四大行在国民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扮演着其它重要的角色,配合国家的经济政策,是他们的政治责任。
  正因如此,他们对正在拟定中的刺激计划,自然会有了解,目前看,计划里并没有重点提升制造业的考虑。
  这个,好像有点奇怪,为什么针对美国所遭遇的问题,大家都能直接得出提振制造业的结论,但在面对我们自己的问题时,就觉得没这个必要?
  难道说,我们的制造业比美国还要强?
  他们中不乏无所谓脸皮的人,但即便是那些人,此时也不好大声的说,我们的制造业,就是比美国强。
  他们顶多只能说,从数据来看,我们的制造业,比美国大。
  大,但不强,这就是我们制造业的现实。
  不说那些传统的高精尖领域,比如精密设备,或者能体现一国制造业最高水平的大飞机等,就说现在看起来我们发展得不错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高科技公司,其中必不可少的芯片,又有多少是我们能设计,能生产,而不依赖进口的?
  如果能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这些突破,能为我们的制造业,能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美国可能采取的刺激计划,针对我们的现状,大家觉得,我们需不需要进行一些改变,有没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冯一平进一步问。
  你这样说,那答案,不是不言而喻吗?
  冯一平也没指望他们此时争先恐后的马上表示支持,“这些天,我一直在和同行们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觉得,如果依然按照现有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真不容乐观。”
  “也许,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收益依然不会错,但长期来看,”他摇了摇头,“那样发展下去,可能就无所谓长期了。”
  “还是以美国举例,以我对美国的了解,很多公司,只有在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时,才会和原本一些主业并不相关的公司发生竞争,比如微软和苹果,谷歌和微软。”
  “但按国内现有的趋势来看,哪用发展到微软谷歌那样的水准,他们才会发生竞争?”
  “也许用不了几年,我们360行的公司,无论水准高低,无论实力强弱,都将产生竞争,或者说,他们将会被一个行业一统。”
  “无论是从事互联网的、生产汽车的、生产电脑的、生产手机的、生产鞋服的、生产榨菜的、生产食品的、生产酒水饮料的……”冯一平扳着手指头数着,“他们最后都将进入房地产行业,都去搬砖建房子。”
  不少人此时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果然如此!
  但是,冯一平的这个看起来荒诞的论断,还真有可能成为现实,或者说,正在成为现实。
  据他们所知,不少冯一平提到的这些行业里的代表企业,已经有几个地产项目正在开发中。
  “这样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冯一平自问自答,“那就意味着,房地产,将成为我们的绝对的支柱产业。”
  他在演讲台上敲了敲,“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绝对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
  “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必然?”
  “但,这样的必然,值得我们骄傲吗?会让我们高兴吗?”
  “如果我们都跳出彼此职业的巢窠,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去审视这样的未来,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那些掌握着核心资源的利益方,都会希望房价上涨,而到那时,我们生而为人,天然就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空间的基础需求,恐怕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一套安居乐业保障的房子,会成为很多家庭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我很希望我这样的话,会是言过其实危言耸听,但遗憾的是,在有些城市,这样的担忧,正在一步步的变成事实。”
  “而这样的地域,正在呈快速扩大的趋势,而这样的趋势,看起来,正愈演愈烈。”
  “在座的各位,当然都属于高收入群体,但即便是对各位而言,现在入手我们一线城市的一宗房产,想来也是各位家庭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一项并不轻松的投资。”——冯一平当然知道,这是建立在假定在场的这些位,都是守身持正的前提下。
  但实际上可能是,这些家伙和他们的家人,此时唯一烦心的问题,是如何不惹人主意的成为又一套高端房产的实际所有人。
  三姑的身份证,上次已经用过了,那这次用六姨的还是七舅的?
  因为,就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不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能让在座的这些人持有他们的一套房产,那是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梦寐以求的好事。
  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真是如此,我们现在负担国内一线城市的一套房子,也真不轻松的表情来。
  冯一平马上把话题转回去,“这样的未来,也是对我们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尤其不友好的一个未来。”
  “高昂的地产价格,甚至有可能拉低我们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优势。”
  “因为美国看起来一定会对制造业采取全方位的提振措施,而我们对制造业的创新升级,不但没有有力的支持,反而会被动的给它们增加负担,我们的制造业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我们的产业竞争力,将会普遍下降。”
  “……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影响到民众的收入,民众收入增长困难,消费自然也难有效提升……”
  “那么到那时,各位的主要客户,恐怕也只有房地产。”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那样的情况,我想各位也一定不愿意看到。”
  大家都清楚,那样极端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但一想到那样极端的情况,就意味着情势可能会被他们的客户主导,也就是,主客异位,他们真就轻松不起来。
  同时,那样的情况,自然不可避免的意味着民众的储蓄大幅减少,因为,在购房之后,大家哪还有钱来储蓄?
  那样的情况,自然也意味着巨大的泡沫,对他们银行来说,那就是巨额的呆坏账的风险……那好像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像在跟风似的总结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但遗憾的是,我们好像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挫,选择性的视而不见。”
  “对美国那么多因为投资房地产,而遭受了巨大损失的民众的遭遇,也视而不见。”
  “那么多美国民众遭受损失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相信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始终会上涨,面对这样的错误观念,我们的很多人不但不警醒,反而依然还把这一条当作铁律……”
  “只是各位,其它人都可以无视这些,我们如果也无视,应该吗?可以吗?”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着,但没人回答他的问题。
第六百五十八章
周老师的奔走
  冯一平和各大行的高管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另一方早就准备好的第二波攻势如期发动,只是这一次的成果,他们自己都知道,应该不会有多大效果。
  他们这次原本期望达到的目标,是把冯一平塑造成一个最大的地产商。
  这次的接近30家媒体,都在反复陈述这样一组数据,嘉盛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在国内已经兴建了16个超大型的仓储式物流中心,累计用地超过2万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