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7/2763

  所以在这个全国上下,各级机关已经纷纷动员发动捐款,很多村的村干部带着会计,挨家挨户的拜访的时候,在五里坳,村干部们在这方面的表现,真说得上是乏善可陈。
  也让苏明峰窝了一肚子的火。
  原本,这同样是一个既能帮助灾区,又能成为他政绩的一次机会。
  但现在,别说是政绩了,他们可能是县里各镇中,唯一一个在这方面统计不出数字的镇。
  “黄镇长,连冯总那样做,网上都有那么多议论,要是有网友知道各路媒体报道过多次的冯总老家,竟然都没有组织集体捐款,不说我们,冯总的脸往哪儿搁?”
  “县长你喝茶,”黄承忠给他泡了一杯茶,“你看要不这样,我去让福利机构和银行,统计出一个数字来。”
  苏明峰拿起来茶杯就喝了一口,结果烫得都想吐掉,“我刚给他们打过电话,他们都说统计不出来。”
  “黄镇长,这可是大事!”他说道。
  “我知道,”黄承忠说,“我也知道,无论是冯家冲,还是镇里的其它的村,虽然我们没有组织集体捐款,没有具体的数字,但他们绝不会比任何人落后。”
  关键是我要的是数据啊,数据!苏明峰想跳脚。
  在这个地方办点事怎么就这么难?
  “县长,有空的时候,你去镇上那些银行的网点看一看,有些情况你心里就会有数。”
  “至于一平,谢谢你的关心,他真不会在乎这样。”
  不在乎?我想说的,其实是我在乎好吗?
  苏明峰依然沉着脸从黄承忠的办公室出来,下楼就让司机开车去几家银行看看。
  他这才发现,哪怕此时已经快到午饭时间,每一家银行网点里,都比农贸市场还要热闹。
  ……
  冯家冲。
  这些天,各家各户敞开的门里,欢笑声也少了,叹气声多了起来。
  小河旁的那些树,现在已经绿树成荫,两边掩映在树荫下的廊道,成了村里人最爱去的地方。
  这些天,廊道下的气氛,也都很低沉,不少老人家一边说话,一边忍不住擦着红红的眼睛,一提起来,就忍不住掉眼泪。
  76年的那次,她们虽然都知道,但那时别说看电视,都没有人能看到报纸上的图片,这一次,电视上全天候播出的画面,让她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这样大灾的残酷。
  “可怜啊!”这是这两天她们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
  她们并不知道,这样直白的表示同情的话,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可能会让有些人反感,但这确实是词汇不多的她们,最朴素的心里话。
  她们想表达的,其实也不仅仅是同情。
  这些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老人中的大多数,还和以前的梅秋萍一样,就算一块钱也是好的,现在还有可能经常会和儿媳妇、孙辈为花钱的事吵架,说他们花钱太大手大脚没有节制。
  但这些天,她们纷纷到村里的信用社,把自己好容易存下来的那些体己钱取出一些来,还特意坐车到镇上的银行,托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填汇款单子。
  还生怕自家捐的少让人笑话,所以大多是按着500一个人的标准,这样加起来,和老伴两个人——不管老伴现在在还是不在,这样的事上都不能少,那就是1000块钱。
  至于小辈们,那是小辈们的事,她们不管。
  至于冯一平家,虽然冯振昌和梅秋萍从首都回来,依然还呆在省城,并没有回村里,他们也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样的事上,他们家一定会比大家还要用心。
  听说过一些事的冯东正,在中午看到网上的一些言论后,忍不住给堂叔冯振昌打了一个电话,“网上那么说一平,你们也不站出来说两句?”
  冯振昌很平静,“这样的事有什么好说。”
  “一平说的对,网上说那些话的年轻人,他们是挂着那边的人啊,心是好的。”
第五百零三章
打气
  旧金山。
  这两天,诺布山上的一些豪宅里的人,在出门或者回家的时候,都有一种错觉,我是不是住在了日本城(旧金山日裔聚居区)?
  从豪华汽车上下来的,从铛铛车上下来的,甚至从人行道上悠然走上来的……都是在这样的天气里,依然穿着西装,说着怪异的英语,或者就干脆是日语的日本人。
  这其实是因为,孙正义的软银,订下了山上奢华酒店费尔蒙的大部分房间,用来召开软银的临时高管会议。
  带着高管到国外开会,这样的事情,在软银很普通,但这样临时把软银的高管紧急召到旧金山,在这样奢华的酒店里召开一次临时会议,以前也没有过。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原本喊价的时候非常外强中干的孙正义,现在腰包鼓了起来。
  他就是要借这样的方式向外界表明,我们,现在不差钱。
  当然,就是不差钱,孙正义也不会这么像暴发户一样的挥霍,召开这个临时的高管会议,还有另外深层次的考虑。
  因为和以前一样,收购雅虎,几乎就是他临时独力做出的决定,高管团队并不是全部都支持;加上不久前Facebook和推特公开对外宣布正在就收购进行洽谈,给软银团队带来的打击;以及最近在和雅虎的会谈中,并购团队几乎又一直是被微软和NEXTDOOR的团队压着打;以及这一次,他虽然筹足了收购雅虎所需的资金,但那也同时意味着,软银因此承担了高额负债……
  可以说,此时整个软银的团队,士气都相当低迷。
  孙正义再自信也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己再厉害,想完美的完成收购雅虎这样的大动作,不容易。
  毕竟,他又不是超级赛亚人。
  提振士气,是他此时必然的选择。
  ……
  总统套房里,孙正义正在对着镜子练习接下来的发言,这是他一直保留下来的一个习惯。
  “我们……我们……”他像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演员一样,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调整自己的手势。
  “扣扣”,门被敲响,有温柔的女声传来,“先生。”
  孙正义再次打量了一下镜中人,整了整领口,一步步沉稳的朝门口走去。
  被助理们簇拥着到宴会厅的路上,他一直紧闭着嘴巴,一言不发,动作也沉稳到有些迟缓,但一进入宴会厅,看着站起来的高管们,动作就一下子迅捷起来。
  他快步登台,脸上带着自信沉稳的笑容,但用一贯的语调,就像是平常和人在办公室谈话一样的语调向全场问道,“大家好!”
  无论如何,此时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掌声热烈,欢呼声四起——这样的气氛不难营造,尤其是在场的人大多数,又都是喜欢从众的日本人的情况下。
  “请坐,请坐。”孙正义招呼道,他轻轻一按手中的遥控器,投影幕上很快显示出了一个图表。
  “27年前,软银的前身,环球世界成立。”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想起,自己27年前从美国回到日本开始创业的时候,冯一平,应该是连路都还不走吧。
  嗯,那会冯一平才刚满周岁,确实不会走路。
  “那时的我们,没有资金、没有人脉、也没有成熟的商业理念,只有我,两位同事,以及一个坚定的信念。”
  台下这一次响起了真正的笑声。
  因为大家都知道,公司成立不久,最开始的那两位雇员就相继离职,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在日本人里个子也算矮的家伙,太不踏实,太狂妄。
  以至于后来的“互联网大帝”,一度差点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成立的那一天我就说,我们要做一家日本第一的公司……公司的营业额5年要达到100亿日元,10年要达到500亿日元……”
  “开始的两年,我们走得是比较慢,一度,我们一年亏损高达3亿日元……”
  “……但最终,因为找对了路,因为在杂志出版上的成功,我们都顺利的提前完成了5年和10年目标,并为现在的软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年前。”
  那个时候,冯一平应该还在中国的一个落后的农村里度小学?
  是的,那正是冯一平将要发生“大转变”的前一年。
  “经过慎重的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决定正式专注于互联网领域,那也是我们一生的事业……”
  冯一平如果在现场,一定会对孙正义的这些发言嗤之以鼻。
  狗屁的“慎重的多方面考虑”。
  实际上是,软银在开始的出版业务上,最终是亏得一塌糊涂。
  大批的杂志堆积在仓库找不到买家,更惨的是,已经卖出去的杂志,最后退货率竟然也高达85%!
  所谓给软银打下坚实基础的出版业,最终加上各种善后事宜,总亏损高达10亿日元以上,剩下的,是几大仓库由新杂志裁成的纸片……
  好汉不提当年怂。
  孙正义现在说的这一套,完全是根据高度加工后的他的自传中的描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