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7/2763

  后面的这一点,虽然有些盲目乐观,但鉴于他们的儿子是冯一平,这一点也没什么问题。
  因为冯一平有的是办法和手段,扭转社会上的一些认识。
  她决定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趁这个难得的机会,问问其它的问题,“叔叔阿姨,我们都知道,现在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把自家的孩子和一平作比,那你们作为一平的父母,是怎么把他培养得这么优秀的?”
  “我首先想说一点,一平目前确实是做了点事,但还没到每个家庭都可以把他拿来当榜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有很多孩子,在其它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说,在科研方面,在体育方面,在文……(儿子文学水平本来就不错),在表演方面……很多很多。”
  周宁顿时就觉得这话相当耳熟,一想,当初冯一平不同样就这一点反驳过自己吗。
  真不愧是父子。
  “他呢,不过就是关注的人多了点而已,其实,我们和其它的父母一样,有时也羡慕其它人家的孩子,看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在奥运上拿了冠军,在航天上立了大功,在科研上,做出了那么不错的成绩……”
  “看周宁姑娘,你这么年轻,又这么漂亮,节目还主持得这么好。”最后这一句,是梅秋萍说的。
  “阿姨,您过奖了,”周宁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你们觉得,在孩子的培养上,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叔叔您说得对,但我想无论是谁,都非常清楚,一平他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他未来还将更成功,你们是怎么培养出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的?”
  “这个,我们还真说不清楚,”老两口面有难色,“我们也是和村里其它的父母一样教育他,小的时候教他要老实听话,勤快懂事,上学后教他要用心学,其它的,还真说不出什么来。”
  梅秋萍说,“应该是老师教得好,还有,他自己也很自觉。”
  “从启蒙,就是从上一年级开始,他就很自觉,每天从学校回家,总是自觉的拿一张椅子到门口当桌子,先把作业做完,我们从来没有督促过。”
  周宁觉得,这好像真不算是经验,因为这样自觉的孩子,同样也不少。
  “那在你们的心目中,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周宁看了门外一眼,“你们觉得,他有没有缺点,有哪些缺点?”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准备充分
  在摄像机的镜头面前,问一对父母,他们的孩子有没有缺点。
  而他们的这个孩子,是天下好多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模样,更是天下好多年少的孩子,年轻的男女的榜样,甚至也是很多惜乎不年轻的人羡慕的对象。
  哪怕觉得从节目来说,自己的这个问题,问得很正确,但周宁此时难免也有几分忐忑。
  自己和他们不过才见面不到一个小时,远谈不上熟,这又不是在私底下,相反,未来可能全国的观众都有可能看到。
  屋内安静了一会,能听到旁边的两盏德国ARRI的大灯发出的滋滋声,从敞开的大门那,能听到有母鸡在低声的“咯咯”着走过。
  空气中有些凝重。
  金诚也垂下了眼帘,对节目来说,这个问题肯定是个好问题,但对父母来说,肯定不是。
  有哪个父母,愿意在镜头面前曝光自己孩子的短处?
  但很快,情况就有了变化。
  冯振昌看了老伴一眼,这一眼的时间稍有点长,然后,大家就觉得,好像有什么变化发生了。
  “他当然有缺点。”冯振昌说道。
  周宁敏锐的感觉到了屋内氛围的变化,她甚至觉得,此时冯一平的爸妈,好像是有些雀跃的样子?
  我这是紧张得过头了,所以出现幻觉了吗?
  “年轻的孩子有的缺点,他一样都不少。”梅秋萍也说道。
  周宁这个还没做父母的,现在还体会不到,嗯,考虑到她将来的孩子,很难和冯一平一样优秀,所以将来估计也很难体会得到,像冯振昌和梅秋萍这样,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的父母,有时的那种可以说做是憋屈的情绪。
  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哪个做父母的,在孩子做错事,批评他时,没有那么一丝丝的满足感?
  不管在外面如何,至少在家里,他们依然是孩子的天,是最权威的存在。
  这两样,可以说是为人父母附带的两项福利。
  但是对冯振昌和梅秋萍来说,在儿子冯一平身上,他们真是甚少享受到这样的福利。
  “他小的时候,怎么说呢,就是在外人面前,会有些害羞,见了生人,像个姑娘一样,低着头不敢说话,就是说话,也细声细气的。”
  “见到了不熟的小姑娘,那真是比姑娘还像姑娘,小学的时候,就没怎么跟同班的女同学说过话。”
  “但是在家里,就是另外的一副模样,那张嘴厉害得啊,不要说我和他爸,连他姐姐也说不过他。”
  周宁眨眨眼,冯一平小时候在外人面前,竟然这么内向?在女孩子面前,竟然这么害羞?
  还有,他貌似是个窝里横?
  “他小时候,从他妈这里遗传了结核病,家里的农活,都是让他去做一些轻省的,像是放放牛,看看猪,摘摘菜什么的。”
  “有一次,我让他到菜园里去摘一把汉菜,结果。”
  “汉菜?”周宁有些茫然的看向身后,那是什么菜?
  “就是那种炒出来后,有红色汁的那种菜。”冯振昌解释道。
  “哦,那应该是苋菜。”周宁还有些生活常识。
  “应该是你说的苋菜吧,”冯振昌说,“然后,他把菜园里刚种的辣椒苗当成了汉菜,还专拣那些长得好的掐,要不是中间旁边有人路过,那一年家里就没有辣椒。”
  原来一向做事不出错的冯一平,小时候也出了这样的错。
  不过说起来,周宁觉得,这样的错,现在的孩子还是会犯。
  她不止一次听说过把麦苗当韭菜的。
  关于儿子的糗事,梅秋萍显然也有一大肚子要说的,“小时候有一次,我带着他去山上,路上经过一颗桐树的时候,他看着上面那大大的桐子,小声说,‘妈,旁边没人,我们打几个吃吧,’”
  这显然是个老梗,冯振昌听了,也笑了起来。
  但周宁又是一脸懵,这个,好笑在哪里?摄制组的人,显然是也没get到笑点,均面面相觑。
  这就有些尴尬了。
  梅秋萍连忙解释道,“就是桐树结的果子。”
  周宁“哦”了一声,但显然还不是太明白,桐树结的果叫桐子,这就正如板栗树结的果叫栗子一样嘛。
  “那是用来打桐油的,不能吃。”冯振昌补充了一下。
  “哦。”周宁这下明白了。
  看来这冯一平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他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全面。
  而且,他小时候也挺馋的。
  “还有吧,这孩子小时候最不耐烦的事,就是洗碗,说长大了一定要赚钱,吃过的碗碟往外一丢,下餐再买新的……”
  这个,现在不少人还会有这样的想法。
  “尤其是冬天,就是不想洗澡,要是不督促着他,他能三个月才洗一次……”
  这就有点重口味了。
  “好多时候,嘴里就不能闲下来,不管是花生还是瓜子,总要有点嚼的东西……”
  我现在好像也这样。
  “有时候,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过年难得给他买套新衣服,他偏偏要套在旧衣服里面穿……”
  他们两个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看起来有些乐此不疲的样子。
  随着他们说得越来越多,那个总是被捧得高高的冯一平,在周宁他们心目中,越发清晰具体起来,越发平实起来。
  这头上总是顶着光环的天才,原来同样和我们一样,是有着不少小毛病的普通人。
  “上学的时候还好,不上学的早上,你要把他从床上叫起来,有时候,真得用牛去……”
  冯振昌说到这里,突然住了口,拿起保温杯喝水,梅秋萍也没接着说。
  她听了听外面的动静,站了起来。
  “怎么了?得用去牛拉他才起来吗?”周宁说。
  这时,屋外有人说了一句,“爸,妈,你们又在说我的什么糗事?”
  “哈,一平,我就说这是他走路的声音。”梅秋萍说。
  门口,冯一平笑着走进来,“嗨,各位好,爸,妈,你们是不是又在说我的糗事?”
  “周主持,我得先申明一下啊,小时候我做的有些事,之所以没做好,那是因为我爸妈他们,压根就没教我。”
  “冯总好。”周宁站了起来,她知道,自己的这场难得的采访,怕是不能再进行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