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763

  并不是太明确的大数据时代,此时就是那位美女。
  于是这一天,记者们空出来的版面,全部由其它各行各业专家热情洋溢的文章给填满,他们展望了这个新理论会带来的美好前景之后,一致的表示,非常之期待冯一平的这第二部专著,能早日和大家见面。
  ……
  孟买大学因为这事,很是蹭了一番热度,没想到,报道出来之后,另一个单位,居然被动的也蹭上了这一波热度。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凯蒂亚又一次对着电话里的人,说着出版社定下来的一个统一的口径,“关于这个问题,我目前没有得到授权,披露相关的信息。”
  她挂断电话,忍不住揉了揉已经发热的耳朵,在哈商出版社工作这么长时间,这还是她第一次如此忙碌。
  她在来电记录上又增加了相应的一条,刚接的这一个电话,正是关于这个问题,打进来的第601个电话。
  这些电话,有些来自此前哈商出版社有新书出版后,第一时间会推荐的那份名单之外的个人和单位,更多的是那份名单上的老朋友。
  鉴于冯一平之前在蓝海战略上和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合作,有这样的电话打进来,想想其实也不奇怪。
  但在哈上历史上,这样还没有出版,就遭到如此热捧的专著,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也正因为如此,哈商出版社此时也正头疼着呢!
  打进来这样的电话越多,新老用户们越期待,越热情,他们就越是头痛。
  哈商出版社,几乎还是当初的哈商出版社,但现在的冯一平,可绝不是当初的冯一平。
  当初的冯一平,需要借哈商出版社的卓著影响,把自己的蓝海战略,迅速送到那些知名人物手中。
  现在的冯一平,还真不需要这样的渠道,只要他需要,他的朋友圈里,有的是人会帮他宣传。
  更重要的是,相比第一次,冯一平的运作手段更纯熟,虽然只抛出了个大概的概念,就已经引起了这么广泛的关注,此时想和他谈什么条件,自然是难上加难。
  但据说,冯一平目前并没有定下来确定的出版社,并没有卖出哪一个国家的版权,这自然会让哈商出版社心动不已。
  虽然可想而知这一次合作的难度,悲观的说,绝对是主客异位,冯一平占绝对优势,己方全面出于劣势,但无论如何,这样大好的机会,哈商出版社自然不能放过。
  在大家的热烈期盼下,当初负责蓝海战略一书具体事宜的汉密尔顿,又一次踏上了东方的路途。
  ……
  同样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单位的电话,多得让办公室的文员们,痛并快乐着。
第七百四十九章
拒绝
  包卓远穿着英式的小格子西装,笑呵呵在《前沿》杂志社里这里停停,那里聊聊。
  和老友一起喝茶的时候,他也自嘲自己就是个劳碌命,明明退休了,说起来还是第二次退休,现在只当个顾问而已,好多工作却还总是放不下来,总是不由自主的朝办公室跑。
  结果马上遭到了老友们的围攻,“能不要再炫耀了吗?”他们说。
  他们杂志界的这些老人,这些在包卓远第一次退休前后,就陆续退休,颐养天年周游世界的人,谁不羡慕包卓远?谁不羡慕包卓远的好运气?
  当初包卓远在冯一平的游说下重新出山,他们其实非常不看好。
  在香港想做一本严肃的政经刊物,而且还要做到有世界级的影响力,听闻这个消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规劝过包卓远,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我们都老了,梦太多会影响睡眠。
  但也不知道那个内地的年轻人,给包卓远灌了什么迷魂汤,他还真就是吃了称砣铁了心,怎么劝都劝不住。
  出于关心,也算是为了支持,或者还存着其它一些不好言说的心思,他们都成了《前沿》杂志的订户。
  新千年第一个月五号出版的《前沿》创刊号,他们都以最专业的眼光去审视,结果,感受不到包卓远的信心,只看到了一大堆可能的麻烦。
  最前面的那一章新一年的展望,倒是显露出了《前沿》杂志的野心,从那年几次关键的选举,到全球的经济形势,几个主要国家经济的走向,他们都明确的给出了很具体的意见。
  宝岛的蓝绿之争,究竟谁会占上风,美国总统大选,究竟是谁胜出?世界经济形势会如何,具体的增长点数,美国经济的增长点数……居然连这些都有了明确说明。
  在他们看来,这些明确的说明,此时倒是能让一些读者印象深刻,可是,等到那些事一件件的揭晓,那可能就是一次次的打脸。
  所以这些事怎么能说得这么具体?
  当时登在创刊号上的《蓝海战略》的前沿,他们也看过,但他们这些杂志人,什么样的文章没看过,当时并不觉得那个所谓的战略有多了不起。
  他们还记得非常清楚,头几个月,《前沿》杂志上完全没有外来广告,都只是嘉盛旗下的一些产品,亏,那是必然的。
  当然,他们也说,杂志没有广告的主要原因,怪自己要求太高,不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广告不接——骗谁呢?真有人上门送钱,他们会不手?
  谁知道他们竟然很快就有了起色,那个冯一平自己亲自写的《蓝海战略》,竟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同。
  跟着,他们在年初创刊号上写到的那些事情,逐一发生,而他们当初那样容易让人抓住把柄的论断,居然都惊人的准确……
  很快,他们的订户越来越多,有了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广告用户,更多的国际性的广告用户……
  他们用的最主要的手段,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是在杂志上发表广受欢迎的《蓝海战略》章节,就和当初为了《明报》的销量,查先生开始每天写武侠一样。
  只是,这样简单但有效的手段,并不好复制,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有部非常吸引人的作品。
  总之,现在的《前沿》杂志,不但是香港的所有刊物中,成立时间最短,但在全球最知名的一本刊物,也是香港效益最好的一本刊物,也是香港的年轻人,最愿意工作的刊物。
  大家轻松了四年,你包卓远却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便创办出这么一家杂志来,怎么能让大家不羡慕?
  你的叫苦叫屈,又怎么不是炫耀?
  包卓远也觉得自己那些举动,在特别敏感的人看来,还真有几分炫耀的意思,但是,能怎么办呢,我确实离不开现在的工作啊。
  当然,都到了他这个份上,那自然是明白人,作为一个顾问,他当然不会跟继任者高屹铭争权,只做自己份内该做的事。
  “包总,你看看,这样的说法可以吗?”一个年轻的职员端着自己的电脑,指着上面的一句话说。
  “我认为这样,这样……调整一下,会表达得更好,你说呢?”
  作为一名从业几十年的老编辑,一件事情要怎么写最好,他不一定能做到,但是,一件事怎么写是不合适的,他非常清楚。
  他随口拈来的,都是非常不错的示范,关键说起话来还特别谦逊,这个已经退休的老头子,目前比他担任杂志社一把手的时候,还要受大家欢迎。
  此时负责市场的销售部门,是杂志社里无暇跟他打招呼的部门,他们这会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中的一部分,这会在会议室开会,留下来的那些,这会正在忙着接电话。
  而这,也是包卓远今天溜达得最多的地区,从这里的气氛看,老包觉得,好像又要重复前一阵《蓝海战略》的成功一样。
  他背着手站在那一块,听那些姑娘接电话。
  一般都是在寒暄一两句以后,就进入正题,“对不起先生,我们杂志上的广告,已经售罄。”
  有时候,好几个姑娘同时在说这句话,好像在空气中国引起了共振一样。
  这个时候,是最让包卓远感到自豪的时候,他略略看了下电话登记,发现来的都是各行业最顶尖的品牌。
  能让他们求着杂志社,让他们多做广告,然后还被毫不留情的拒绝,这样的事,呵呵,开心!自豪!
  前方传来一阵脚步声,包卓远回头一看,杂志社的新任负责人高屹铭,陪着一群人正从会议室离开,他们说说笑笑的,经过包卓远身边,“包总你好。”高屹铭始终是以原来的职务来称呼包卓远。
  虽然一再强调不用这样,但他这样的行为,还是让包卓远觉得有些暖心。
  “包总好,”高屹铭身后的人,此时也笑呵呵的和他打招呼,“包总好。”
  “原来是你们?你们好!”包卓远一看,这是最开始在《前沿》杂志上登广告的宝马汽车团队。
  “包总,说实话,不太好,我们是最早和杂志社合作的一家,但是关于在接下来的几期增加广告的事,高总却一直不给我们机会。”
  果然是因为这个!包卓远想。
  就是因为报纸上报道了冯一平新理论的事,他马上断定,按冯一平的性子,肯定得让自家的《前沿》搭搭顺路车,那接下来事可想而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订这几期的杂志,这自然是最好的广告机会。
  相信不少公司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也都相信冯一平这次提出的大数据一书,同样会和蓝海战略一样成功。
  所以才有宝马来洽谈增加广告的事。
  “陈总,这事你真得体谅高总,广告位就那么多,而且一个个的早就有了主,他确实没有办法。”
  高屹铭尊重他,所以始终称他包总,他自然也要尊重高屹铭。
  “再说,作为老客户,你也应该清楚,我们前沿的广告,在每年底的广告招商会上,就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好吧。”这样的事,宝马也不是想不到,今天打电话来的那些要增加广告的公司,也不是想不到,只是,问问又没什么,对吗?万一有多的呢?
  万一他们为了这事,办一份增刊呢?
  送走了宝马的人,新老两位负责人站在杂志社门口,一样的自豪。
  广告,始终是一家刊物赖以生存下去的关键,他们竟然能拒绝那么多顶级品牌增加广告的要求,那么多送上门来的钱都不要,这在业内的其它人看来,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高屹铭忽然说,“包总,你说,冯总明年还会出一部专著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