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5/2763

  一打听,原来这是梅总、金总、周总他们三位自掏腰包请的。
  顿时,他们中的好多人,也起了同样的心思,这老板要是每天都出书该多好?
  ……
  向晓芳拿着几个生煎包和一小碟沙拉,坐在金翎对面,“早啊!”
  “你说,你这么大一老板,还到我们这里来蹭早餐,多跌份?”金翎看起来格外高兴。
  “我这哪里是蹭饭,我这是道贺来了好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向晓芳和金翎的关系,已经非常不错。
  “找什么呢方主任?”她看方颖芝在她身上和周围左看右看的,忍不住问道。
  “不是说道贺吗,我当然是在找贺礼。”方颖芝说。
  “果然不愧是一平公司的员工,你们都跟他一样抠,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所以我早有准备,这是贺礼,”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本书,我先订5000本。”
  “是总后要?”金翎马上问,这么大的数量,肯定不是为半边天的那三位数的员工准备的。
  “是,是总后要的,他们还问,能不能让我们冯老板,降尊纡贵的去给他们讲讲课。”
  虽然冯一平在演讲时没提,但是谁都看得出来,大数据对军事的增益。
  这一点,美国已经走在前头,他们已经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用大数据来抓本拉登。
  “这个我还真做不了主,你自己不是可以直接问他吗?”金翎说。
  “哪有金总你面子大?”向晓芳说,“金总,帮我问问他好不好?”
  其实不止在总后的叔叔这么想,向晓芳老爸,也有同样的意思,希望冯一平能给他们好好讲讲大数据。
  这时,金翎的手机响起来,她一看,马上接起来,“市长你好,好的,好的,我一定征询他的意见,我相信,只要有时间,这肯定不成问题。”
  “市长说什么了?”
  “和你一样,他希望将来一平能给市里的官员上上课。”金翎说。
  向晓芳还没说话,金翎的手机又响起来,她有些惊讶,“爸。”
  “不用说,肯定又是来叫我们冯专家去授课的。”向晓芳笑着说。
  果然如此,金副省长受省里书记和省长的要求,准备走女儿路线,让冯一平有时间,给省里的干部,讲一讲大数据。
  ……
  而在首都的周星宇,刚上班,就接待了一位来自教授,他来自冯一平曾经授课过的国家行政学院,这一次,又是带着学院的聘书来的。
  周星宇收下聘书的时候,真的有些惊讶,什么时候,连这样的单位,都能有这么高的效率?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在冯一平的《大数据时代》还没出版的时候,总理的案头,就已经放着一本翻开的大数据时代。
  那是冯一平让人特意印的,在访问美国的时候,总理就过问过他在学术上的进展,他当时就说有一门新理论还正在完善过程中。
  现在既然都已经写完,而且大数据在政府部门能有那么多应用,当然应该让首长先看看。
  况且从实施上来说,大数据在很多方面,其实都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比如,在保护隐私安全与机密性的前提下,公开政府获取的数据信息。
  同时,大数据也是值得国家有相应的国家行动的一个方向。
  现代历史上的历次技术革命,我们都是学习者,而在这次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新变革中,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最小。
  冯一平认为,甚至在很多领域,我们还有着创新与领先的可能,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勇气拥抱“大数据时代”,就一定会抓住历史赋予我们创新的机会。
  从那本书中夹着的书签,和书页上的批注来看,首长显然也很看重冯一平的这个新理论——这绝对是让好多专家会羡慕死的待遇。
  但惊喜还不止如此,晚上的新闻联播里,冯一平和他的大数据时代,经由新闻主持人之口,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第七百四十八章
热烈期待
  最近国家都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的领导人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此时尚在印度的冯一平,很快收到了首长的留言,或者说评价,或者说勉励,那是首长手书的一封短信,“书不错,理论也不错,期待这个理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改变,也希望你将来在商业理论领域,能有新的成果。”
  虽然短,但是字里行间的肯定,显然是显而易见的。
  他居然都已经看完了?看着金翎郑重的拍下来的那封短信的图片,冯一平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
  看着电脑上的那张图片,他还是忍不住有些小激动。
  这绝对是我们公务员系统,我们的理论系统,我们的商业系统……很多人都期待能得到的评价。
  他更激动的,是另一方面,既然首长都已经看完了,既然首长都这评价,那接下来,想必就会有相关的举措出台,比如,建立国家层级的数据库,加大对云计算领域的投资,支持云计算领域的发展等……
  这无疑都是好事,都是大好事。
  美中不足的是,首长这样的评价,自然不好对外公开,当然,就是条件允许,骄傲而且也有理由骄傲的冯一平,也不会对外公开。
  这样的事,上头如果主动对外说,他不但反对,但他自己,绝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这事可以瞒住,但新闻联播的报道,则是他想瞒都瞒不住的。
  冯一平自然并不是第一次上新闻联播,但这一次的不同之处,是报道的并不是他和商业有关的新闻,报道的是他在学术方面的新成就。
  作为国内最权威,最知名的新闻栏目,新闻联播自然不会有太多溢美之词,只是客观的介绍了冯一平在印度的这场演讲,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影响,非常中立。
  但是,官方的报道该如何解读,大家都有了充足的经验,就连那些对新闻联播这一栏目所代表的意义,没有充足了解的人,也知道这个栏目,习惯性的会把很多话和意思,隐藏在报道背后。
  这则报道背后的话和意思,很明显只有一个,“非常肯定!”
  在商业上,已经得到了高层包括公开肯定在内的各种肯定,现在在学术上的成就,同样得到了这样的肯定,这一天的冯一平,真的遭到了太多人的嫉妒。
  而与此同时,第一天的报道,此时正在各地发酵。
  ……
  头一天,都是各国各路媒体对冯一平和大数据的报道,但是翌日,出现的并不是评论。
  毕竟,昨天的报道,除了让大家知道大数据竟然还可以这样用的事例,说起来,顶多就披露了大数据一书的引言而已,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大数据理论的核心。
  就像再牛的影评人,也不可能根据一部影片的开头,来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一样,真正的专家和权威人物,也不会根据目前披露出来的这些资料,就对大数据进行评价。
  虽然评论还不能做,但是,大家同样有其它的事可以做,从美欧,到中印,到其它国家,各路媒体上,除了少数还在炒昨天的冷饭,比如,从冯一平的经历,到冯一平之前的蓝海战略,从而对大数据时代这本新书进行类比之外,其余的大多数媒体的表现,都很一致,说白了只有两个字:期待!
  或者说是四个字:非常期待!
  这一天,前一天忙活得够呛的那些记者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舞台全部交给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们。
  昨天的报道,侧重点各不相同,冯一平在演讲中本来就提得不多的纯理论部分,又经过记者们的一番删减,在报道中披露出来的就更少。
  但有些类似大数据的手段,我们是一直就会用的。
  有很多人综合了多家不同媒体的报道,从中把冯一平演讲中提到的那些理论要点,全部都整合起来。
  大数据,变革公共卫生、变革商业、变革思维、开启新时代;大数据的核心:预测;大数据,大时代。
  刚好六点,正是冯一平要在引言中所展开讲的六点。
  其它的不说,最吸引各路人等,就是其中的一点,也就是大数据的核心,预测。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冯一平那样超前的眼光,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冯一平一样,一眼就能准确的看到十年之后。
  对冯一平而言,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这些问题,统统不是问题。
  但对其它的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些问题,统统都是问题,别说最关键的方向,就是确定了方向,这个方向也正确,接下来靠左走,靠右走,还是当中走这些问题,都会让人瞻前顾后,难以决断。
  因为这些决断,都是攸关未来是壮大还是萎缩,是大赚特赚还是勉力维持,等等这样攸关身家性命的大问题。
  现在大数据竟然能够预测,你让大家如何不激动?
  就是对这些专家而言,他们其实也需要这样的预测,来确定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会不会是主流。
  最重要的是,不论是专家,还是企业主,还是政府工作人员,他们都明白一点,用数据为依据来做出的预测,甚至比冯一平这样公认的眼光超好的人做出的预测,都要让他们觉得安心,觉得可以信赖的一点就是,数据就是数据,尤其是大数据,既做不了假,又不会受感情等主观因素影响,更不会误导。
  依据大数据做出的预测,会让他们觉得,这比任何人做出的预测都要可信。
  居然会有可信的预测!居然能光明正大的开挂?
  这实在让太多的人,有了太多的期待。
  很多人虽然也知道,要想得到这样的预测,先不说实现的手段可能有多困难,就说要想得到这样的结果,可能要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在类似的事情面前,我们往往只看得到美好的结果,只会盯着那个美好的结果,会下意识的不去考虑要得到这个结果,从现在开始,会是怎么样一段艰辛的历程。
  这就像我们看到美女的第一瞬间,想的肯定只是跟她在一起,会有多么美妙,而绝不是和她在一起,现不现实一样,或者说,和她的性格,是不是合拍等更具体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