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2763

  这一点,他比谁的认识都要深刻。
  “这是因为,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部分,在技术上可能很难有较大突破,不过,”他话锋一转,“对内燃机汽车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现在的传动汽车发动机,正因为发展得太成熟,不是同样难有较大的突破?”
  拉丹塔塔一愣,“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如此。”
  “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从目前来看,虽然主要是电池,但是电池的种类,已经有多种选择,就是从概率的角度来考虑,我认为,在这个新的领域,发生变革,或者说创造奇迹的机会,相对会多一些。”
  冯一平的语速很快,“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石油这样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能源,始终存在消耗殆尽的焦虑,就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尝试,即便不成功,我认为,它也是成功的,至少可以当成一次试错。”
  “在一次次试错之后,剩下的那些没有走过的路里,可能就有正确的一条。”
  冯一平的这番拔高的话,却得到了拉丹塔塔由衷的赞同,“你说得对,当我们具备一些条件之后,总要做一些着眼于长远的有益的尝试。”
  “当然,我们必须得承认,这样的尝试里,何尝不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冯一平笑着说。
  拉丹塔塔也笑着点点头,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年轻人。
  任何一个合格的商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些鼓吹自己是为了其它人,或者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考虑的商人,是不可信的,最好碰都不要碰。
  商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为自己赢得利润,任何背离这一基本功能的项目,绝对都是忽悠。
  贝佐斯和马斯克先后进军航天领域,说的都是为了整个人类未来考虑,其实,他们主要看重的,自然还是这个行业里蕴含的巨大潜能。
  欧美那么多大公司和富豪,都斥巨资进入生命科学领域,除了自身的需求,同样也是因为这里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辉瑞公司,就靠一颗蓝色的小药丸,就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家公司,攻克了艾滋病,或者是癌症这样的难题,那将意味着多大体量的财富?
  冯一平清楚的知道,从现在算起,自己的前瞻性,不过只剩不到10年的时间,诚然,相信在这10年间,自己创办的这家集团,一定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要想让基业长青,仅仅这样,肯定是不够的。
  一定要在热门领域加大投资,所以他才涉足新能源汽车,所以他现在就布局智能设备。
  但是,要想让基业长青,哪怕是成功的把握住每一个热点,也还是不够的,而这,就是他接下来想跟拉丹探讨的问题。
  而这个时候,旁边的会议室里,迈克和肖恩两方,正在为那冯一平提出的那三个项目,在商量大致的合作方案。
  即便这是大致的合作方案,双方也都很紧张,冯一平和拉丹他们可以不管这些小事,但他们这些执行人员,可是一点一处都不敢放松,对这样规模的两家公司来说,合作中的任何一个条款背后,可能都蕴含着巨大的利益。
  “不,我觉得这样的条款不对等,”肖恩不再是再冯一平面前的那副始终微笑着的模样,“你们所提的方案,极大的低估了塔塔在这几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助力和影响力。”
  迈克同样一改在冯一平面前,很好说话的性子,“不,我想是你们低估了嘉盛和冯在这几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所能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以他们俩为代表,两个公司的高管团队,处处锱铢必较。
  会议室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那是他们在和后方,在和其他职能部门联系。
  他们也在期望,两位老板能发话,在一些问题上做让人信服的裁决,他们此时肯定没想到,他们的老板此时谈的问题,跟他们目前寸步不让的这些问题,毫无关联。
  ……
  “拉丹先生,”冯一平一改之前的轻松状态,坐姿非常端正的问他,“我们都知道,发展到现在,塔塔集团已经走过近一个半世纪,而且依然充满活力,这预示着塔塔完全有可能健康的延续又一个半世纪,再一个半世纪。”
  拉丹塔塔看出了冯一平的郑重,并没有急着对他的称赞表示谢意。
  “那么,作为这样一家长寿企业的负责人,你认为,一家企业如果要能稳固的延续下去,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
  是的,冯一平现在自然也在考虑公司的延续和寿命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也思考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满意的答案,而塔塔,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咨询对象。
  “首先谢谢你的称赞。”拉丹也调整了自己的坐姿,他看着对面这个沐浴在阳光中的年轻人,又一次调高了对他的看法。
  他现在才二十多岁,居然就在思考这样严肃而长远的问题,这就非常直观的说明了他的企图心,或者说是野心:他也想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家长寿企业。
  “你知道,作为一个继承者而言,对这个问题,我的了解,同样不太深刻,或许这样,我可以给你分享一些塔塔的事例。”
  “19世纪70年代,我们的创始人,詹姆谢特吉先生,那时为了自己的棉花贸易,在英国工作了4年时间。”
  “当时的英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曼彻斯特高高入云的烟囱,铁路,一车车的财富铸造着我们难以企及的辉煌,但这并不是他看到的全部。”
  “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这是大英帝国最荣耀的成就,也是大英帝国绚烂外表下的黑暗角落,人们在寒冷的北方日以继夜地工作,孩子们以一天一便士的报酬,在纺织机底钻进钻出,捡取掉落的棉花絮,穷人似乎除了被拼命地榨取,绝无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到的这一切,深刻的影响了他,于是在1877年,他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架设起了通风管道和排气扇,实施徒工培训计划,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和养老金,妇女还享有产假及特设的育婴房……”
  “在被认为最先进的《英国工厂法》颁布前25年,他创办的这家身处英国殖民地的工厂,就已经制定了更为宽厚的雇用条件,比如员工培训计划,退休金和退休制度。”
  冯一平相信,拉丹讲述的这些事,肯定经过了美化,但是,在1877年,就能做出这样的事,确实值得尊敬。
  但他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肯定不是没有同样的企业。
  甚至还有可能做得更人性化,更科学,毕竟我们都知道,晋商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身股制度。
  那个时候,国内应该也不乏关心雇员生活方方面面的东家。
  “塔塔集团真正发展起来,是在第二任负责人,RD·塔塔先生任内,他完成了詹姆谢特吉先生不曾完成的梦想,建起了我们的钢铁公司。”
  “如今,当年的钢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拥有百万居民的钢铁城,可是你知道吗,这座钢铁城市里,并没有令人窒息的污染,相反,她应该是我们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你在班加罗尔遇到的问题,在那里就完全不是问题,和美国一样,那里水龙头的水,可以直接喝。”
  “有一件事应该是很好的佐证,这座以詹姆谢特吉先生命名的城市,由塔塔钢铁管理的城市,是全印度唯一由私人企业负责公共管理的城市,我们的政府,曾两次希望接管城市行政,但均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对。”拉丹塔塔有些骄傲的笑着说。
  “如果有时间,我希望你能造访那座城市,那座花园式的钢铁城市,是我们塔塔的骄傲,也是我们一些理念的直接体现。”
  冯一平此时眼前一亮,这和自己的想法,不是有些不谋而合吗?
  曾经贫困的五里坳,现在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是也已经发生了非常令人瞩目的变化?
  他是真的对那座城市有了兴趣。
  “同时,我们一直在大力资助国家的教育事业,早在1892年,我们就创办了印度第一家慈善信托基金:詹姆谢特吉·塔塔教育捐赠基金。”
  “在英国殖民时期,每5个到英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印度学生中,就有一位受到过我们基金会的资助。”
  好吧,这事自己目前也在做。
  “RD·塔塔先生,还做出了另一个重要举措,他成立了两家带有慈善性质的信托基金,把家族的资产全部注入其中,同时通过重新设置的企业架构,保证了这两家基金会,对集团下属公司的控股权。”
  “这就完全稀释了如你这样的家族传人手中的股份。”冯一平想了想,马上说道。
  大家族发展到后来,总会面临财产分割的问题,如果子辈是两个,孙辈就可能会有四个……经过一代代的分割,再加上避免不了的内耗,也许当初还显赫一时的企业,后来就消失无踪。
  “对,我们认为,正是他的这个举措,让塔塔,从一家家族企业,变成了企业家族。”塔塔笑着说。
  这好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冯一平了解得不多。
  “我可不可以这样总结,不考虑从大环境的变化,一个企业如果要长寿,就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冯一平说。
  这一点,他认为自己是不缺的。
  他或者可以夸口,这个世界上比他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也许有,但绝对很有限。
  说实话,从那个暑假在塆后的山上醒过来后,他就知道,自己不用为钱发愁,自己应该追求其它更高的目标。
  “我想,至少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一家只考虑利润,只考虑赚钱的公司,不排除它在一段时期内,会有很好的发展,但这肯定不足以保证它长寿。”
  “这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品格吧。”冯一平说。
  “嗯,确实可以这么比喻。”拉丹点点头。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接班人?”冯一平接着问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的因素,尤其是负责人,自然也会极大的影响到一家公司的命运。
  拉丹看着冯一平眼里的疑问,马上知道,对这个问题,他肯定也已经有很多的思考。
  他既考虑企业长寿的问题,又考虑接班人选择的问题,这自然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对自己创办公司的自信,而且还不是短期的自信。
  他又一次感叹,这还真是个妖孽的年轻人。
第七百三十九章
传承
  企业寿命这个问题,对那些有想法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才几十年,加上中间还是有一些波折,我们国家的统计数据,可能不一定有说服力。
  但美国的统计数据,应该很能说明问题。
  在商业体系发展成熟的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
  这样的数据,任谁看了都不会觉得乐观,正因为不乐观,所以才要思考。
  按塔塔的经验,无论是社会责任感,还是给员工的回报,冯一平觉得自己都可以做到和塔塔一样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