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会适应力(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

为了评估每个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社会隔离感和自尊感,齐勒尔采用了多种测验手段。正如我们所料,迁移次数最多的孩子感受到的社会隔离感最强,尤其是空军家庭的孩子感受得最为强烈。比起其他组的孩子,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化,他们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值得关注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也会滋生出一种隔离感。一般而言,这些孩子倾向于把自己描述为“与众不同的”“不平常的”“陌生的”“孤独的”。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对成年人更加认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独自居住或居住在越来越小的家庭中。美国人普遍结婚较晚,孩子少,离婚率高,因此,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都体验着不同但日渐强烈的孤独感。人们不仅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的国度,同时也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孤独感的陌生人的国度。而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变得害羞,对他们而言,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相当困难。他们很少有机会感受到家庭成员间或邻里朋友间的温暖、给予和分享。同样,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去与人交谈,学习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别人协商解决问题,接受赞扬或给予别人赞赏。
我所目睹过的最令人伤心的一幕是周六购物中心那群孤独的孩子。在母亲进行周末大购物的时候,他们面无表情地坐在中央喷泉旁边吃着比萨或汉堡,周围萦绕着空洞的音乐。之后,他们跟着父母回到在市郊的豪华居所,这些富人区又将他们与别人隔离开。
另外,对城市犯罪的恐惧已经将人们变成了惊弓之鸟。房子变成了“城堡”,四周环绕着铁栅栏,层层上锁的门使城堡变得像个监狱。一些年龄较大的女性,甚至只有等到丈夫下班回家后才敢出门,与丈夫一起去超市。对单身的中老年人而言,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恐惧感还在不断增加。
一些看不见的社会因素也可能导致我们的社会变成容易造成害羞的社会。比如说,随着低效率和薄利的杂货店被大型连锁超市取代,我们也为社会变化付出了代价。与杂货店老板的友好谈话已经成为过去,社会“进步”带来了人际交往质量的降低,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
当我生活在布朗克斯的时候,很少人有私人电话,附近的糖果店就是我们街区的电话中心。例如,当诺曼叔叔想联系她的女朋友西尔维娅时,他就会先打到查理的糖果店,而查理接通电话后会问我们谁愿意到西尔维娅家告诉她有她的电话,并因此获取几便士的小费。如果西尔维娅感到非常高兴,她就会给报信的人2~3便士小费,而报信人又会用这些钱在查理的糖果店买糖果或矿泉水。社会联系就这样建立了。两个人想要取得联系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帮助。
与今天的信息社会相比,这显然是低效的,毕竟现在只要诺曼记得西尔维娅的电话号码,不用麻烦接线员,便可以轻轻松松地联系到她。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一些东西。因为可以直接拨号,我们就不再需要依赖和信任他人了,甚至不用向别人寻求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西尔维娅不需要和孩子们交谈,诺曼也不需要联系糖果店的老板查理了。不管怎样,这些都已成为过往生活的美好记忆,因为糖果店已经不在了,孩子们买东西也都去史密斯镇的购物中心了——至少周六是这样的。
第一综合征
美国过分强调竞争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或许也是造成害羞的一个原因。正如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所说:“我们的文化如此衡量人的价值——美丽是金币,智慧是银币,害羞或许就是负债状态。”一位84岁的老奶奶这样回忆她终生害羞的根源:
导致我缺乏自信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有两个漂亮的姐妹,一个比我大一岁半,她有一双可爱的棕色眼睛;另一个比我小三岁,她有一双可爱的蓝眼睛、金黄色的头发和白里透红的皮肤。而我的眼睛却长得很一般。随着慢慢地长大,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两只天鹅身边的一只丑小鸭,而且我的两个姐妹从来不会害羞。
许多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往往是因为理想不现实,不一定是因为其能力和水平一般。毕竟,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拥有“普通”的长相、智力、身高、体重、收入,这对你来说就足够了吗?超过平均水平固然不错,但如果能成为最好的那就再好不过了。无论是商界、教育界还是体育界,都强调要成为第一名!
国家总是强调个人成就。无论是音乐团体、小型社团、“美国小姐”评选、俄亥俄州橄榄球赛,还是曲棍球锦标赛,都存在竞争,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竞争。而社会想要从少数极其优秀的社会精英身上获益,并通过税收政策消灭“失败者”。
孩子们强烈地意识到了证明自身价值、提高物质地位和增强衡量成就砝码的重要性。而为了被爱、被接纳、变得有价值,他们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对个人价值的认同体现在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是什么。当我们抱着完全功利的态度与他人交往时,就会担心自己是否足够优秀,也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没有用而被社会抛弃。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产生害羞、社交焦虑是必然的。
标签与归因
我们一直在讨论害羞,就像是在检查牙痛一样。害羞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源于我们对基因、思想、身体和社会的错误反应。但转变观点来看,害羞的标签或许比害羞本身来得还要早。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一位57岁的女士曾这样写道:
现在我认为自己很害羞,但过去我从不这样认为。七年级时,一个老师说我很安静,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自己的表达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直到现在,我仍然对拒绝感到恐惧。
标签是对复杂经历简明扼要的概括。人们经常给他人贴标签,也给自己和自我感觉贴标签,比如“他是挪威人”“她是个时髦女郎”“他们太讨厌了”“我很诚实”“我是个坏男孩”,等等。在很多情况下,标签经常能够传递客观信息,而且简明扼要地说明其实质的价值所在。然而,在大多数时候,标签往往来自个人偏见,而非客观真实的信息。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戴着有色眼镜的人会把这些信息进行主观整合。
“精神疾病”是精神病学上精心定义的一个标签,但是,什么是精神疾病呢?当一个人被比他有权势或有权威的人说成有精神病时,那他就被贴上了“精神病人”的标签。人们仅通过主观判断所诠释的不一定准确,但又不能通过像血检、X射线或其他客观的方法来做判断,因此,社会生活中标签无处不在(参见图3-1)。
图3-1 标签的力量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的同事大卫·罗森汉(David
Rosenhan)把自己送进了美国各地不同的精神病院,而且课题组的学生也随他一起进行研究。他们每个人都去诊疗室说自己听到了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声音,好像幻听,其他什么也没说。而单凭这点就足以让他们被确诊为精神病患者,然后住院治疗。之后,这些假装是病人的学生再恢复其正常生活。要多长时间别人才能发现他们原本就是正常人呢?答案是“永远不可能”。原先的精神病人标签永远无法被取下来,他们想要恢复正常人的身份,只能求助于妻子、朋友或律师。
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研究也证明了标签的力量。如果告诉人们,这些学生曾经是精神病患者,人们的反应会比被告知这些学生失业了、正在找工作负面得多;如果人们被告知他们身边有一位成员年龄比较大,即使那位成员和他们同龄,他们也会忽视他所说的话,对他说话又慢,声音又大。
人们很可能会采用或接受一种标签,即使没有具体的依据。之后,不管这个标签是否准确,它都将与这个人如影随形。
更糟糕的是,人们也很容易毫无理由地给自己贴标签。比如说,我发现自己在演讲时出汗了,从此就意识到,出汗说明我很紧张。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我甚至会把自己定位为胆小的人。而一旦我给自己贴上“胆小”的标签,接着就会有另一个问题,即我为什么会胆小。然后我就会为其寻找合理的解释,比如因为我注意到一些学生离开了教室或是不注意听我演讲,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己演讲得不好而感到紧张,而这种想法会让我更加紧张。但我怎么知道自己演讲得不好呢?或许是因为我让听众感到乏味无趣,或许是因为我是个无聊的演讲者,并因此感到紧张。接着,我又会产生更多的想法,比如“我想做一个好的演讲者”“我感觉自己不称职”“或许我本该去开个熟食店”。如果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说:“这里太热了,我已经汗流浃背了,简直无法集中精力听你的演讲!”立刻,我就不再紧张或沮丧了。但假设班里所有的学生都很害羞,没有人说那句话,我会怎么样呢?
人们经常依据站不住脚的表面现象妄下结论。一旦这个结论被第二次证实,就自然而然地给自己贴上标签。但解释自然就会带有偏见,人们相信一切能够证实这个标签的事,却会忽视一切能证明其不成立的因素。
起初,这些所谓的标签可能是错的,就像我提到的演讲的例子,但之后它会使人的注意力从真正的外在因素转移到内在因素。在谈到“害羞”的定义时,也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正如女演员安吉·迪金森(Angie
Dickinson)所描述的那样:
我认为,人们说你“害羞”时往往没有意识到害羞可能代表另一个意思——敏感,他们不懂或根本不尝试了解你的敏感。当我学着去忽略那些不在乎我的人时,我慢慢学会了信任自己。对于很多孩子甚至一些大人来说,敏感都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所以我不允许那些把敏感当成害羞的人把我推向无人知晓的角落。
通过第2章中对害羞者研究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到标签是如何起作用的。在会令人产生害羞感的相同情境中,那些自认为害羞或不害羞的人反应迥然不同。我们就原因和结果进行对比,只有一组人认为他们存在害羞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客观地说,情境和经历并无不同,区别在于人们是否给自己贴上了“害羞”的标签。害羞者责怪自己,不害羞的人则归咎于环境。“谁会喜欢公开演讲或相亲啊?那简直是太令人讨厌了!”那些不害羞的人如此解释在这些环境中产生的不自在感。与之相反,那些害羞的人会说:“因为我很害羞,所以表现很被动,我就是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这样。”不害羞的人侧重于强调外部因素,而这些原因可以对其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这是正常的,不是吗?”然后,他们就可以想办法改变这种环境,比如说在那个温度过高的教室中打开空调,降低室温。
其他观点
哲学、文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人性的其他观点,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害羞。
例如,我们还没提及“个性化”以及以希腊悲剧为基础的“去个性化”之间的冲突。那些希望成为独特的、唯一的、被称为特别的或个性化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只能在生命循环中成为平凡的一部分,或是成为合唱团中一位不知名的歌者,而不是成为一名杰出的悲剧英雄。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些害羞者的心理冲突:他们希望成为杰出的人,却恐惧被关注;或者因为害羞的表现而受到更多关注。
以激进派精神疾病专家莱恩(R.D.Laing)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观点提到了长期困扰害羞者的不安全感。如果人们对自身的认同感都取决于他人的认可,比如他人了解真正的你,或者他人对你一无所知,那么你的真实存在感就会被他人彻底毁灭。
理论就像一个巨大的吸尘器,它能吸纳一切。这里提及的每个理论都像市场上最好的吸尘器一样,具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宣传者。当我们要设计方案解决害羞时,应该灵活使用这些理论。从人格特质理论来说,我们要强调的是怎样改变标签,如何观察及理解害羞;依据行为主义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那些不自信、无效率、涣散的行为达到治疗害羞的目的;而通过了解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我们会具有更敏感的洞察力,认为害羞可能是深层心理冲突的外在表现;虽然气质论有其局限性,但可以提醒我们关注婴幼儿的敏感性差异,为孩子提供更加理想的生活环境。归根结底,我们要挑战主流和优势的传统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剖析导致害羞的社会环境。
现在,让我们对在学校和家里都害羞的孩子进行分析,来研究一下当其他人都在帮孩子克服害羞时,一些家长和老师又是怎样使孩子变得害羞的吧。
本章提要
人们为什么会害羞?
(1)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害羞是一种不可变的人格特质,源于遗传;
(2)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
(3)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害羞是本我、自我、超我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
(4)从社会生态角度看,害羞源于搬家与独居导致的孤独、追求第一的社会价值观,以及给自己贴上“害羞”的标签。
04
父母和老师:让孩子害怕社交的“幕后推手”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孩子获得爱的力量的能量场,是孩子学会学习的殿堂,而不是自我怀疑的滋生地。事实上,正是家长和老师的某些行为,才导致了孩子的害羞。
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和老师或许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们放任害羞伴随着孩子一天又一天地成长;他们不断地给正常的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或者无视害羞的存在;他们亲自营造了会导致害羞的环境,虽然这并非他们所希望的。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会对社交感到焦虑害羞,无法充分适应社会和环境,可能正是由父母和老师无意中的某些行为导致的。
我是一个十分敏感,容易紧张并且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为了保护我,父母一直让我待在家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我没有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直到16岁才在一个非全日制的乡村小学读书。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兄弟姐妹不同,我竭尽全力想忽视这种不同,却毫无用处。当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化了一个很漂亮的妆,我的姑姑站在我后面说:“啊,她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她是多么与众不同啊。”这让我永生难忘。
有时候害羞是由孩子父母的性格造成的。
我的害羞都是因为过于严肃的父亲。他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对什么都不赞成,反感我们为取悦他所做的一切,他说话的声音和语气总是令我们非常害怕。我之所以害羞,就是因为这么多年来遭遇了无数的挫折。
害羞也可能是由孩子所处的整个环境造成的,就像一位年长的女士所说的那样。
在我5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在天主教学校中长大成人。在学校里,那些修女对我很好,我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她们。但她们总是在其他孩子面前责备我,这让我变得很害羞。
在害羞研讨会上,一个看起来非常阳光的大学生的发言令我震惊。他告诉我们,周六看足球比赛的时候,他的母亲说他令人厌烦。“她问我是否知道我令她感到厌烦,我是不是故意的,还问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让她省省心。”谁能想到一个母亲竟然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呢?学校里许多极度害羞的案例,都证实了我们所担心的:人们所处的环境中的所有人,甚至包括母亲,都可能成为害羞者害羞的根源。
为了更好地研究学校和家庭环境对害羞孩子的影响,我们调查了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地区从托儿所到初中的学生,并且对学生的父母进行了采访和分析。
父母的过分期待导致相反的结果
谦逊也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害羞,但有很多人认为害羞源于家庭。可是,并没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家庭环境是导致害羞的重要原因。因为害羞在外在表现、强度、原动力等方面有很多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它的产生根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一个变得害羞的孩子来说,一个特定的事件或家庭经历在他的早期生活中可能是十分重要的,而他的兄弟姐妹很可能未受影响。至于学校和家庭对一个害羞孩子的影响如何,下结论之前我们需要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害羞的四个因素是:害羞孩子的自我评价,孩子的出生顺序,父母与孩子对害羞的敏感程度,害羞的父母与害羞的子女之间的遗传性。下面,我们以一组20世纪90年代出生、年龄在12~13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为例,具体看一下这四个因素。
自我评价过低
害羞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男孩感觉自己太高、太胖、太差、太丑、不够强壮,并且没有其他外向的孩子那么有吸引力。女孩也差不多,她们认为自己太瘦,缺乏吸引力,不如其他人聪明。对青少年来讲,以上这些都是影响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通常,他们认为与其他活泼的孩子相比,自己不太受欢迎。这点让人很吃惊,因为大部分害羞的孩子,尤其是害羞的男孩,他们中有3/4认为自己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但矛盾的是,活泼的孩子觉得他们比害羞的孩子更加孤独。
害羞的孩子真的缺乏吸引力吗?还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而产生了这种错觉?是缺乏吸引力导致他们缺乏自尊、对社交感到焦虑,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又或者,像刚刚那章讲到的一样,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太高,才感觉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许,他们只是对自己的评价太苛刻了。这个结论得到了另一项研究数据的支持,这项针对小学生的研究显示,害羞的孩子不容易被接纳,而且不够自信。
“如果别的孩子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认为他们会不喜欢你吗?”对于这个问题,害羞孩子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个答案也显示了害羞孩子自我印象的重要一面。害羞的女孩对自己智力的评价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在我们研究的初中女生和大学女生中,害羞的女生认为,与其他女生和所有男生相比,她们不够聪明。但实际上,有许多调查显示,害羞的学生并不比其他学生笨,学习成绩也不比他们差。
然而,即使成绩像其他学生一样优秀,他们还是走不出自我贬低的怪圈,只是换了另外一种说辞,“我不像其他的学生那么健谈,我还是没有她们聪明”。她们认为不善言辞是因为笨。事实上,她们只是渴望在班级中表现自己,而又认为自己的沉默是缺乏能力的表现。
出生顺序
研究显示,孩子在家庭的出生顺序将对其产生一系列心理、社会甚至职业上的影响。比如说,美国第一批的23名宇航员中,有20名是长子长女或独生子女;长子长女进入大学的比例更高。除此之外,长子长女更容易感到焦虑,不如他们的弟弟妹妹独立。
相较于后出生的孩子,父母更加关注长子长女的健康和未来,而且直到子女成家立业时他们的关心才会稍减。他们为长子长女设定的目标更高,也对其有更多的要求。如果长子长女有能力,比如竞争力、技能、智力等,父母就会以更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在社会和职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可能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功。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却承受了同样的压力,无能感和自尊心的匮乏感就会随之而来。临床心理学家路希尔·福勒博士(Lucille
Forer)得出结论:长子长女比后出生的子女或独生子女有更多被认同的需求。因此,长子长女的自尊心更弱一些。然而,大量长子长女都感觉无法达到父母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害羞到底与出生顺序有什么联系呢?第一,如果长子长女普遍自我感觉能力不足的话,他们或许会更容易感到害羞。这一观点的依据来自我们的观测,先出生且未到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比较害羞,而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比较活泼。不过,到大学阶段,这个现象就不明显了。这或许是因为害羞的长子长女一般不愿意把自己害羞的一面带入大学。另外,尽管害羞的长子长女与其他人一样聪明,但是因为他们自尊心不强,自我评价较差,又优柔寡断,因此成绩并不理想。
另一个判断出生顺序和孩子受欢迎程度之间关系的方法是看后出生者在权力上的劣势。后出生的孩子会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例如协商、说服、妥协等,因为他们不能拥有哥哥姐姐所拥有的特权。如果是这样的话,后出生的孩子就更容易受欢迎,更容易得到同龄人的喜欢。关于这一点,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些研究者已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由1
750个在校学生组成的样本中,后出生的孩子在友谊和玩伴的选择上比先出生的孩子更胜一筹。老师的评价进一步证明,先出生的孩子在社交技巧运用和交往状况上往往不如后出生的孩子。
这个发现引出了另一个导致长子长女容易害羞的原因,也就是第二个原因,长子长女容易害羞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后出生的孩子所具备的那种社交技巧。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后出生的孩子不得不学会与比他们更强壮、更厉害、更难对付的人打交道。他们学会依靠社交技巧而不是依靠权力的优势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在对社会环境的控制上,他们更像聪明的轻量级拳手,而不是力量强大的重量级拳手。在这样的过程中,相比之下不那么受欢迎的长子长女就会给自己贴上害羞的标签。也就是说,是因为不受欢迎,他们才变得害羞,而不是因为害羞才不受欢迎。
关于出生顺序和害羞的关系,最具说服力的调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这个研究选取了252个孩子,收集了他们从出生(最早1928年)到长大成人,每个年龄段(7~14岁)有关害羞的信息。通过观察,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女孩比男孩害羞,并且长女要比后出生的女孩害羞得多。直到7岁,长子还比后出生的男孩害羞,但7岁以后,出生顺序对男孩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而到了14岁,这个差异在男孩之间就彻底消失了!这种差异的减少从10岁时开始显现,包括他们的胆怯、过分敏感以及对一些特殊事物的恐惧。这个信息来自母亲的评价,而不是孩子的自我评价。不过,孩子的母亲可能会隐瞒孩子的缺点,因为这与她们期望的、变成理想男人的儿子形象不一致。在母亲眼里,约翰·韦恩(John
Wayne)就是理想男人形象的代表。或许是因为母亲对儿子成为理想男人的期望值有所下降,现在的母亲会依据事实说话,而不再按照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说了。
对害羞的敏感程度
孩子对自己父母的害羞一般是不敏感的,很少有孩子说自己的父母是害羞的。在接受调查的父母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是害羞的,然而只有10%的孩子这样认为。当然,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父母在家里是掌权者,他们很少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害羞的一面。而且,因为孩子通常认为“害羞”是个令人不悦的形容词,所以他们一般不会这样形容父母。在这个年龄,父母在他们眼中还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不是哑的、丑的或者差的。但是,当我们问哪个老师比较害羞时,这些孩子都能清楚地说出来。所以,并非他们没有能力分辨哪个大人是害羞的,而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父母是这样的。
那么,父母是否能分辨自己的孩子是否害羞呢?乍一看,各种信息都显示母亲对孩子害羞的举动是比较敏感的,而父亲则不然。实际上,如果父亲不害羞,他们确实不能准确地感觉到自己孩子是否害羞;如果父亲是害羞的,那就有2/3的人可以准确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害羞。不过,最能准确地判断孩子是否害羞的还是母亲。当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害羞的时,她们的准确率高达80%,而当判断自己的孩子不是害羞的时,她们的准确率高达75%。这么高的准确率在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研究中是很少见的。
父母的害羞遗传
害羞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是怎样的呢?如果父亲是害羞的,那么75%的孩子也是害羞的,不害羞的父亲与不害羞的孩子之间这个比例也是如此。相比于认为自己害羞的母亲,不害羞的母亲更容易生出不害羞的孩子。而害羞的母亲,32个孩子当中大约有20个是害羞的,即约有62%的孩子是害羞的。因此,一般来讲,70%的父母和孩子拥有相似的情况,如果父母是害羞的,那么孩子也是害羞的。
尽管父母和孩子在这方面的高相似度容易使人认同人格特质理论,即害羞会在家族中遗传,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父母都是不害羞的,那么他们的孩子一般不会害羞;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害羞的,就加大了他们生出害羞孩子的可能性;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害羞的,孩子害羞的可能性与只有父母一方害羞的情况是一样的。
我们的研究显示,父母的害羞与孩子的害羞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孩子的兄弟姐妹并不一定是一样的。针对这一点,有一种解释是,一对害羞的父母可能生出至少一个害羞的孩子,并且很有可能是他们的长子或长女。后来出生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害羞的,因为父母为他们设定的标准较低。
父母一般会下意识地为孩子设定特定的角色,例如琼是一个演讲者,而哈罗德是一个消极的听众。因此,一个孩子的自我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对自己期望的影响。琼在餐桌上的滔滔不绝弥补了害羞的哈罗德的沉默,而这样的角色定位并不是有意的。这样的群体期望会抑制其中一人的异常反应,例如大家会忽略突然说了很多话的哈罗德,因为通常哈罗德是沉默的。
一旦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甚至敌人,对我们的人格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定位,他们便会不自觉地忽视我们的改变,而不管这种改变是向好的还是向坏的方向。他们会给我们的不足找借口,阻止我们尝试改变的行为,并保证我们在原有的轨迹上表现得符合我们的性格。这是因为在他们所导演的剧本中,早已规定了你的角色;在他们画的航海图中,也早已圈定了你的范围。
下面这封写给“亲爱的阿贝”的信,很好地描述了关于应该怎样看待他人期望的问题。
亲爱的阿贝:
我的丈夫近乎完美,我们已经结婚三年了并且相处得很好。但我们之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显得很沉默。我得不停地替他找各种借口,比如“诺顿今天太累了”“他今天不太舒服”,等等。
当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他表现很好。但在公司里,他的表现又总不能让人满意,大家总是问我他是不是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