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会适应力(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7

1.通过改变人们的想法、感觉、交流方式以及行为来减少或消除害羞;
2.当害羞真正发生了,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行为来缓解害羞。
在本章中,我将着重探讨如何从社会文化层面预防害羞的产生,即如何通过改变人们所处环境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以及情境压力,从而预防害羞的发生。我坚信,找到一个好方法并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改变使人缺乏社会适应力的社会文化因素
通常来说,想要改变那些并非我们所期望的行为有两个途径:一是改变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二是改变这一行为的结果。前者可用预防性策略,后者可用矫正性策略。打个比方,如果你患了病,那就可以对折磨自己的病症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打预防针的方法使自己远离疾病。这也就是说,个体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治愈疾病,公众可以通过控制疾病产生的条件预防疾病。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消除害羞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还需要改变导致人们害羞的社会政治文化形态。
如果害羞是存在的,也是令人不快乐甚至是大多数人所不期望的,那么就有必要为害羞者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此同时,也有必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减少或消除害羞的产生。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治疗害羞,而且二者结合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然而,把这个理想付诸实施并非易事。
在对害羞的分析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害羞的个体。我们认为,害羞者和导致人们害羞的人都有责任去改变。但是,导致害羞的社会及其文化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害羞的人要通过怎样的自我肯定训练、放松训练以及系统自我提升训练来克服害羞呢?也许有些人还不知道,“从前害羞”的人,他们的下一代通常也会成为害羞者而加入当前害羞的队伍中来,虽然个体情况有所不同,但这种规律始终存在。尽管有些人能被奇迹般地治愈,但传染源依旧存在。
有时候,改变并没有切实有效地发生,因为人们过于渴望通过改变自己达到目标,而不去改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有时候,人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其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甚至有时候人们根本就认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因为找不到问题存在的证据。
我们应该尝试改变环境,或者从社会层面找出解决害羞的途径,这比直接去改变“有问题的人”更加有效。请思考以下例子。
在华盛顿,有一个专门针对违法男孩的教养所,教养所的工作人员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男孩们的暴力行为。通常,他们会对这些男孩表示关心,奖励非暴力行为,对惯犯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惩罚那些无可救药的滋事者。然而,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教养所的工作人员转而思考产生攻击性暴力行为的环境因素。他们发现,大部分攻击性行为都发生在走廊上,尤其是在角落里,比如一个男孩不小心用膝盖顶到另外一个,一个顶,另一个推,这样推来搡去,就引发了打架事件。解决办法很简单,他们推倒了墙的死角,拓宽了楼道和转角处,让青少年可以在走廊行走自如而不会彼此冲撞,因此暴力事件显著减少。
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
在居民区的街道上,通过设立交通标志,进行严厉的罚款以及借助媒体的宣传来让司机限制车速,往往效果都不太理想。如果在路上放置路障,效果就会好很多。通常情况下,一个路障对司机开车速度的影响比两次警告管用得多。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一直令我备受困扰。我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防范作弊,但都收效甚微。作弊者甚至认为他们也是别无选择的。此时,道德规范不再起作用,监控系统也失效了,作弊成为一种风气,于是我们只能严惩少数的作弊者,想要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相信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
在我的课堂上,我怀着中立的心态听学生讲对作弊的看法,我备感震惊,因为这些处罚对于阻止学生作弊毫无裨益。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作弊的是谁,而不是为何作弊。我发现,作弊的首要原因是激烈的竞争,也就是为了获取少得可怜的神圣的A
;其次,每个人都面临评价的焦虑;再次,学生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学到的哪些知识会在考试中出现,而万一失误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最后,因为严肃甚至有些敌意的考试氛围,每个人都想超过别的同学以证明自己的优秀。
我曾采取了这样一种预防策略,即成绩只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如果每个人的表现都高于测试的规定标准,那么每个人都能获得A。比如,考试中80%的题目回答正确就可以得到A。学生们用不着与同学竞争,只要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他们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考试,学生有多次机会而且没有惩罚措施,监考老师会给学生安排房间单独考试。这项研究证实,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到了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获得了A。这种新的学习制度的采用使作弊变得毫无意义,并且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这个范例或许可以代替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改变令人不快的环境减少或消除那些不好的行为。同样,我们可以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消除害羞,这或许是最佳选择。
文化观念如何使人变得害羞
吃饭的时候,你用哪只手拿叉子?你是用左手把食物切成小块,用右手送到嘴里吃吗?如果是这样,那你就是一个美国人,因为欧洲人通常是用左手拿叉。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朋友,你们会互相鞠躬吗?美国人不会这么做,但对于日本人来说,不这么做的话就显得很不礼貌。
你更愿意去帮助一个外国人还是一个本国人?文化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归属感。对希腊人而言,让他们有归属感的人包括家庭、朋友和熟悉的观光客,却不包括其他陌生的希腊人;但对于巴黎人和波士顿人来说就不同了,他们更愿意帮助自己的同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拥有文化的真正内涵,却能通过表达想法、感觉以及行为传递我们的文化理念。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即使面对的是简单的疼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也会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反应。例如,意大利人对疼痛很敏感,喜欢夸大疼痛的程度;犹太人对疼痛的反应也很强烈,但他们比意大利人更关心疼痛对自己健康的影响;盎格鲁–撒克逊的清教徒只有在独处时才会对疼痛表现出强烈的反应;相反,爱尔兰人则喜欢咬紧牙关,默默地承受疼痛,没有抱怨和哭诉,即使是独处的时候也这样。
文化观念和习俗是如何让人们渐渐变得害羞的?针对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提到以下10种导致害羞产生的原因:
1.强烈的个人主义,个性独立,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2.崇尚自我,如自恋、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
3.在激烈竞争的体制内,鼓励个体的成功,视失败为耻辱;
4.确立无止境的成功标准,却没有教人如何面对失败;
5.不鼓励表达情感、分享感受与焦虑;
6.不为两性间建立亲密关系提供机会,在性表达方面有严格的禁忌;
7.在严格的社会标准下,对个体有条件地接纳和爱;
8.常常用荣耀的过去与未来的目标做对比,忽视当下所经历的;
9.生活的环境处于流动、离婚、经济衰退等不确定因素之中;
10.摧毁普世伦理和集体荣誉感。
试着考虑一下,这种产生害羞的社会情况是否已经在你的周围存在了?你感觉到这些价值观念存在于工作、学校和日常生活中了吗?我相信,在害羞非常普遍且不受欢迎的社会里,我们将会发现上述价值观念中的一条或多条;在一个害羞不具普遍性的社会里,我们会发现上述价值观念不被认同。如果看看害羞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我们可能就会发现产生害羞的文化观念是有所不同的。首先,让我们来看导致害羞产生的文化观念。
日本:害羞是一种安全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研究显示,与其他文化相比,在日本的文化中,害羞更为普遍。在日本,害羞者的比例高达57%。75%的日本人把害羞看作一种“问题”,超过90%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曾经或目前正处于害羞中,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事实上,日本人在所有的社会情境中都会害羞。或许是由于文化需求的冲突导致了日本男性的害羞。例如,一个人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在外面却必须屈从于其他权威。在日本,男性害羞者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在美国,害羞没有性别差异;而在伊朗、墨西哥以及印度,女性害羞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在东方文化中,存在一个看似矛盾的有趣现象,那就是害羞不被认可,而谦逊和矜持被视为美德。事实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相比,日本人更多地相信“害羞”会令他们受益,也喜欢害羞。但持这种看法的日本人只占20%。不过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开始反对这些强加给他们的所谓合乎礼仪的教条,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学生认为,害羞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他们也不愿意成为害羞的人。
然而,日本是害羞代代相传的社会的典范。采访进一步证实了我的合作者和其他日本学者的研究结论,即日本儿童生活在一种不可避免会产生害羞的文化观念中。了解文化观念是如何传递给日本儿童的,这是一个艰难且复杂的任务,而且容易引起歧义。但是,大量的数据资料都能得出相似的结论:日本的文化观念影响着人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日本父母的教育方式使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害羞的儿童。一个针对日本和美国3个月到6岁之间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的调查显示,与日本人相比,美国儿童更加主动,更会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情感,更独立,对其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更具掌控力。
训练控制情绪,抑制自我表达,专注于细节、计划、规则和仪式,不仅会使人们的自发性行动受到限制,也使他们无法合理地表达焦虑和愤怒。当日本人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一般会将其归咎于自身,他们会从内心恨自己做得不够好。这些文化观念强化了日本人对他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对权力的尊敬和服从、自我谦让,以及未能达到他人期望的自责。
“依赖”和“羞愧”是从日语字母中发展而来的两个词。“依赖”这个词起初是用来形容孩子对母亲的被动依赖,即想被母亲呵护、安慰和溺爱。但它渐渐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控制着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日本文化提倡不管一个人的能力和天赋如何,都应该对上级绝对服从和无条件地忠诚。一个人必须耐心地等待上司赏识,即使这个上司的能力不如自己。一家日本大公司的总裁曾告诉我,要么自己不断前进,使自己脱颖而出,要么就是即使不被认可也要忍耐,这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对领导者而言,用高权威抑制下属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是明智之举。因为这会使那些强烈的个人主义者受制于严格的社会评价,可以使下属更加服从、依赖自己,并使其更加关心来自他人的正面评价。
在日本,实现社会控制的另一种方式是公众的羞愧心理。事实上,因为羞愧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比如自杀,日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预防人们羞愧。对日本人而言,违背他人期望的任何行为都可能是导致其愧疚的潜在因素。日本人生活在许多类型各异的集体中,如家庭、社区、学校、团队、工作团体等。他们对这类集体的忠诚度非常强烈,每个人从感情上都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维护和巩固集体的荣誉。如果一个人的举动给集体带来了哪怕是很小的损失、嘲弄或尴尬,都会导致其产生愧疚心理。同样,一旦一个人做了有愧于集体的事,他就会产生愧疚感,而为了使这种羞愧心理彻底消除,他就可能通过一些新的举动来弥补自己对集体的损害,或者是采取自杀的方式主动脱离集体。但是,在外国人看来,这些事根本就谈不上失败,只不过是一些很琐碎的小事,完全不能构成一个人自杀的理由。比如在日本,一个高中棒球队员可能会因为输掉一场比赛而自杀,大学教授可能会因为学生批评其不够用心备课而去自杀,等等。
日本著名心理学者波多野谊余夫(Giyoo
Hatano)写道:“在日语里,‘害羞’与‘羞愧’是非常相近的两个词。日本人倾向于害羞,因为他们害怕被嘲笑。”因为对羞愧的畏惧,日本人依赖于集体,将害羞视为一种安全的生活方式,也因此,整个日本社会都得到了控制。
使用依赖和羞愧的策略,可以对反社会行为者施加强烈的心理控制,这也有助于理解在亚洲或美国,为什么东方人的犯罪率都很低。虽然从社会层面上来讲,这种害羞是值得称道的,但它给日本人的个人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中国:穿越害羞之墙
就像我们所讨论的其他东方文化一样,中国大陆也以集体生活方式为主。不同的是,这种集体生活以积极地关注自我为基础。与其他的东方社会相比,中国的社区生活与以色列有更多相同之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教室墙上和训练场上很常见的标语。判定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举例来说,一些儿童会在少年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兴趣班,此时,他们有责任学习所有能学会的才能。也就是说,知识、才能和成就不仅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且要“服务于社会”。
我在中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行为观察来进行的,我们相信,在中国,害羞并不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我的助手在很多村庄进行采访,发现那里的小孩们会主动走到他跟前,有礼貌地跟他讲话,问他问题,并积极回答他的提问。尽管他去那里是为了进行研究,然而这令孩子们都很好奇。在以前的采访中也有过类似情况,但那时的采访对象是年龄稍大的一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中国孩子中害羞的比较少,其有力的证据来自另外一名美国学者的报告。他研究了中国儿童早期的发展过程,这个儿童心理学团队访问了中国的学校、医院、健康门诊部和一些家庭。通过观察,他们得出结论:中国的儿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独立能力以及生存能力。
通过给予每个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规定其集体目标,通过完全信任孩子,通过教育的力量改变每一个人,通过对“害羞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由外部条件和恶劣的社会环境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造成的”这一观念的传播,中国文化中的害羞似乎正在被削弱或者被预防。
犹太人:鼓励张扬个性
在所有参与害羞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美籍犹太人表现得最不害羞。根据我们以前对不同人群的研究,通常有超过40%的人是害羞的,但在美籍犹太人这一组的调查中,只有24%的人认为自己正处于害羞中。此外,他们性格内向的少、外向的多,而且他们的害羞多数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害羞。
尽管小规模的抽样调查离形成权威的结论还相距较远,但在犹太人中害羞者如此少还是一个很令人惊奇的发现。对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两组进行比较,我们便发现了一些差异:犹太人在群体中,在普遍的社会环境中,或者在被别人评价的情况下,甚至在成为焦点时,都较少出现焦虑情绪;陌生的异性或者同伴很少会使年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相仿的犹太人害羞。
不论是对犹太学生以及他们的朋友和亲戚的访谈,还是我的个人体验,都显示犹太文化鼓励张扬个性。确实,在英语中没有对“张扬”这个词的直接翻译,也许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心中,这个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张扬”可以被定义为独一无二的骄傲的自信心,尽管它可能会暴露人的一些诸如毫无准备、不够有才或不够聪明等缺点,但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
对以色列人来说,张扬意味着勇气,是一种勇于同“不可能”作斗争的意志力。以色列人这种张扬的力量使他们不会只看外在评价而付出行动。从长远看,他们不必花太多精力去考虑得失,而是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成功的品质。拥有张扬的个性,你可以邀请最漂亮的女孩与你共舞,申请更好的职位,会有更大的升职空间和更快的升职机会,工作也会更加顺手。“不管他们怎么做,但我就是要说‘不’,这从来不会伤害任何人,说‘是’也是一样,这难道不就是我想要的吗?”
但是,这个完全站在害羞对立面的个性风格从何而来?阿亚拉·派因斯博士(Ayala
Pines)调查了将近900名以色列人,他们的年龄在13~40岁之间,包括小学生、大学生、军人和农民,并收集了关于害羞天性的若干数据。以色列害羞人数的比例(35%)远远低于我们所调查的其他8个国家。另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害羞,而且大多数人很少有害羞的经历,即便有,也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
以色列的犹太人不像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把害羞看成一个难题。在抽样中,仅有46%的犹太人把害羞看作问题行为,与此相比,把害羞看作问题行为的美国学生占75%,其他美国人占73%,日本和莫斯科分别占到64%、印度则高达82%。
最有可能让以色列人的想法发生改变的是当他们感到脆弱的时候,这种可能同样也会发生在美国集体中。然而,几乎其他所有会使美国人害羞的情况都不会使以色列人害羞。同样,拥有能让美国人害羞力量的那类人在以色列也会失去力量。以色列人或许会令他们的美国亲戚感到局促,因为无论是在新环境或通常的社会环境中,面对权威人士或陌生人,面对别人的评价,面对必须做出判断的情境,还是成为或大或小的集体焦点,他们都能泰然自若。
依据派因斯博士及其他人的研究,具有反害羞倾向性特征的以色列人是通过文化来强有力地推动其发展的。犹太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一个世纪以来,他们都把自己看作一个外来者而生存着。但是,当人们抛弃他们时,他们始终用坚定的信念自我安慰,那就是他们是上帝的选民。这种想法造成了他们骄傲的个性,他们不会因为不被接纳或缺乏迷人的外表而感到沮丧。
因为对被迫害的恐惧,犹太人退到自己的生活领域中,而这使他们的家庭团结并以孩子为中心。因此,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便个体是单薄的。不管父母是多么贫穷和不被接纳,他们的孩子都是宝贵的财富。派因斯说道:
孩子是生活的希望,是一个经常在灭亡边缘徘徊的民族未来的希望和保证。因此,以色列是典型的以孩子为中心的民族,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十分积极和宽容的。孩子被看作民族十分重要的宝贵资源,因此在大街上经常见到陌生人靠近小孩,跟他们说话,照顾他们,并告诉他们的母亲该怎样更好地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每个以色列的小孩都必须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特征,还具有重要的个人意义。在以前,很多以色列人都是移民,这些移民从来没有机会去享受作为父母的义务,所以他们把孩子看作自己未来的梦。因此,为了孩子的兴趣,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这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以色列小孩长大后都感觉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
犹太人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这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例如孩子常常会加入大人的谈话中去,向亲戚朋友展示自己的才华。虽然有时孩子的表演并不出色,但这仍然会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孩子希望从爱自己的人中得到支持和帮助,同时,他们也关注家人的消极反应,因为这是一种无声的批评或个人偏见。以色列的每个人都关心小孩,即使他们不认识这个孩子,但这个孩子仍然会被当作客人而非陌生人对待,因此孩子更能体会信任。
以色列的小孩大多是在集体农场长大的,人们通过鼓励自立和展示领导才能来减少和防止害羞的出现。以色列集体农庄的小孩并不在经济上依赖父母,父母的责任就是给予孩子们关心、赞扬、无条件的爱、信任和安全感。
以色列人懂得承诺的力量并对行为负责,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一方面,因为以色列人往往把抚养自己长大的城市留给记忆,移居到世界各地,于是他们要一次又一次地面对陌生。事实证明,成为正直、开放和不受限制的人会得到帮助和受到尊敬。另一方面,在以色列人看来,害羞就意味着柔弱和失败。“在以色列人的词典中,害羞是与弱者、无力迎接挑战、投降以及俘虏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派因斯博士这样认为。
这些以色列思想文化积淀成为一种坚定的文化信念,使以色列的孩子远离社会焦虑和文化不安感,而美国的小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美国锡南浓村:一个没有害羞的社会
我们不需要到以色列的农场去寻找不存在害羞的世外桃源,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孩子们不用经历害羞,他们都喜欢外出、友好且善于交际,能够直接、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里就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马林县的锡南浓村(Synanon)。锡南浓村是一个改变了生活方式的群体社会,创建于1985年。当时,这里是一个类似于戒毒所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城市、农村数千孩子和大人可以永久居住的家园。许多“陌生人”来到社区中并不是为了治疗自己的“人格障碍”,而是为了逃离没有秩序的社会。
我们访问了锡南浓村,它向我们证实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被这里的生活方式吸引。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工作,而且每个人都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宽敞的房子和丰盛的食物。井然有序的群体社会结构和强有力的分配机制,有效地控制了暴力、犯罪和一些能够令人上瘾的行为。在这个高度民主的社区,没有特权,人们没有自卑感。自信是值得赞扬的美德,孩子甚至大人经常因为自信而受到奖励。这里限制流动,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孩子们也因此而拥有长久的友谊。
这个社区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公共生活和特有的游戏。从幼年开始,孩子们就离开父母,生活在特别设计的简陋居所里。按照年龄划分,社区会组织孩子们和同龄人一起在社区餐厅用餐。这样有利于大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也使大人能够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成长上,并把尊重、诚信和爱展示给他们。孩子们实际上等于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这里有很多父亲母亲,因此他们既不会被忽视,也不会有谁是最受偏爱的。孩子们被快乐围绕,他们受到积极、有趣和感情成熟的年轻人照料,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得到同样的关怀。对这些儿童进行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在智力发展、社会能力和适应环境等方面都呈现出优势。
锡南浓村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社区中6岁以上的所有人都要有规律地参加游戏,这些游戏会持续1~48个小时。在这里每天都有活动,包括正式安排的和随时随地非正式安排的活动。这里不允许任何的身体暴力行为,即便是口头上的偏激语言也不被允许。
在活动中,成员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挫折以及对其他人行为的不满,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假设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产生的消极后果时,他就必须做出改变,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自我批评。通过进行自我批评和听取他人无恶意、无伤害的批评,他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并得到大家的强烈支持。这些游戏把团体精神作为有效的社会控制方式,直接教给社会成员正确的行为。
锡南浓村十分强调团队精神,这就使害羞没有多少存在的空间。孩子们清楚地知道,在教室、简陋居室中或者成年人身边,他们都用不着害羞。当成年人把害羞情绪带到锡南浓村中的时候,他们也会被告知用不着害羞。来到这个文化中,他们就将会摒弃以前害羞给他们带来的所有影响。
害羞是文化价值的外在表现
从这些不同文化对待害羞的观点中,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当害羞出现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优秀得到大人的爱和接纳。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这是一个认可成功并给予奖赏,将失败放大为羞耻的世界,这是一个让孩子产生害羞的世界。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们不被鼓励公开表达想法,缺少与成人接触的机会,不能与同伴自由地玩耍,于是他们过早地学到了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当中,并且缺乏行动力。
相反,在那些害羞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如以色列和锡南浓村,他们的文化重心都放在共同的目标上,这就超越了只关注自我的个人利己主义。在这些文化中,孩子是应该被特别对待并奖励的一代,是未来的象征。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人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但不会被打上永久的烙印。这就为人们彼此交流提供了机会,大家可以共同实践社会技能,共享文化。这种文化看重集体的行动力,并不会把任何一个人放在人际的孤岛上,或许这也是纠正害羞的另一种方法。
通常,当我论述如何在自己的文化中消除害羞时,我总会听到一个声音说:“我宁愿自己的孩子害羞,也不愿意让他像机器人一样没有个性,只会服从。”但是,究竟是什么人像机器一样呢?毕竟,害羞者才是宁愿服从权威和他人的想法,宁愿远离人际交往的快乐而选择孤独地活着。
我不赞成在社会中泯灭个性而寻找解决害羞之道,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害羞是现存文化价值的一种外在表现,克服害羞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可以尽可能改善引起害羞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人们既可以保持个性,又能接纳多样性。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优越感,从借鉴别的文化入手,改良自己的文化,防止害羞再出现在我们下一代的身上。
我强烈支持用各种方式表达人类潜能。我愿意随着佐巴歌曲起舞,我更热爱生活,我愿意自由地爱与跳舞。因为我属于社会,我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员,社会交流体现了我活着的意义。在克服害羞的过程中,我们赞美生活,发现自己以前不敢承认的爱的能力和力量。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同伴以及朋友,都值得我们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深刻了解他们!就从此时此地开始吧,让我们成为克服害羞的领头人!
本章提要
1.预防害羞,需要从社会文化环境入手。
2.害羞是现存文化价值的外在表现。
3.那些重心在共同的目标,而非关注自我的个人利己主义的社会,害羞的状况比较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