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学(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


也许这就是我愿意推荐大家阅读本书的出发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属于自己害羞的部分。克服不了害羞的问题,它便会在人际关系上形成困扰。津巴多指出:“害羞者有强烈的社交障碍,时刻都要逾越害羞的障碍。”而这个障碍,最终会影响到我们在亲密关系上想要追求的品质。因为,“所有的亲密感都是从自我表露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害羞,说起来是羞于表露情感,换个角度看,就是压抑了自己自发、自然、自由的情感。我想这才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真正的根源。那拘谨的男人尚未打破自身的羁绊,却又如何能越过女人的矜持,将她内里喷薄的情爱之火诱导出来?他们彼此都貌似无动于衷,实则咀嚼着内心中渴望与羞涩形成的纠结与冲撞,何其痛苦。而那厚脸皮、无视规矩的“坏”男人,却像是上帝的宠儿,总是轻松地就突破了女人筑起的防线,带领着她自在地在亲密关系的花园里释放她的激情。所以,近几年也有“女人不‘坏’,男人不爱”之说盛行,也是一个道理。人人都有害羞的问题。人人都想有最好的亲密关系。谁是那个邀请者,谁就是那个主动者,他是个克服了害羞问题的人。
所以,津巴多在书的第二部分提供的大量练习,特别值得一做。你越是有机会探查到自己的渴望和压抑的原因,就越有能力去打破羞涩的牢笼。
而本书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对那些异常害羞者的观察。事实上,由于“害羞者是害怕人的人。不论什么情境,不论他们多么渴望与人交往,他们总会表现成为情境中的陌生人,主动将自己从人群中孤立出来,并忍受这份内心的煎熬。”他们很在意并敏感于自己是否被接纳,渴望交往却害怕受伤,安全的做法就是封闭自己……这样细致的觉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上一些突然爆发的暴力事件。比如,前些日子,在北科大校园银行内抢了十万元的小个子贫困生翟某,尽管他平日沉默寡言、害羞内向,却也在某次与同宿舍男生的摩擦中被喻为有马加爵的特质。津巴多特别提到害羞者强烈的攻击性。他辟了一个专门的章节剖析无声、良善、弱小的害羞者为何会突变为我们生活中潜在的刺客的原因,“人们对于被忽略、不受重视的真实体验要比想象的偶然碰壁痛苦得多。”对于不善于处理、表达自己情绪和感受的害羞者来说,长期的压抑和被忽视的愤怒,必然会导致极端的攻击性,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感到自己的存在!
让我特别感慨的是,津巴多说,如果我们能了解他们内心正在经受的感受,只要伸出我们的双手去帮他,就可能催出一朵极美丽的生命之花。
我想,无论是伸一下手,带着善意(而非误解、冷漠、怜悯、鄙夷)催出他人美丽的生命之花,还是充满觉察,了解自己内在被羞涩困扰的情结,阅读此书,都是一次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机会。
中文版序
我很欣喜地听到《害羞心理学》中文版即将面世的消息。这样,中国的学者和读者可以读到我撰写的《害羞心理学》一书。自1972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害羞产生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以及害羞到底与什么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也深深地被人类害羞的现象所迷恋,也加深了我对害羞的研究兴趣。我一直有这样的愿望:能够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成果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克服害羞,我的愿望不仅是帮助美国害羞的人,也包括全世界所有害羞的人。
我的研究小组发现,在人类所有族群中,害羞在亚裔美国人中最为普遍,这一现象也从跨文化调查中得到证实:我们研究了很多国家的人,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最害羞的。我们也曾探究原因,在亚洲文化中,害羞往往被当做一种美德,如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谦逊和低调的举止,人们更愿意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而不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但是,大多数的受访者也表示,希望自己不要害羞,或者没那么害羞。害羞会限制一个人的言论自由和个人发展,很多人把它描述为“自我施加的心理监狱”。因此,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特别介绍了很多纠正害羞行为的练习,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完成。我在斯坦福大学建立的害羞诊所现在也是帕洛阿尔托大学(Palo
Alto
University)计划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些观点已经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在本书面市之后,我们在害羞的治疗上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下面我会对此做一简要说明。此外,欢迎中国的读者朋友访问我们的网站:www.shyness.com,也希望很快能够有中国的学者将它翻译成中文。
害羞治疗的新进展
1977年我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建立了第一个害羞诊所,旨在探索和试验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确证了三个最主要的治疗策略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明显减轻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害羞症状之后,我们把诊所开进了社区,让更多想要克服害羞的人能够得到帮助。现在害羞诊所是帕洛阿尔托大学医疗保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从事害羞治疗工作,并且作为研究中心对害羞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的基本方法是在最初的个人面谈问诊之后,进行团体治疗。每个小组由包括男女在内的4~8个人组成,并且配有男性和女性治疗师,每个疗程持续8~12次。我们的三个治疗策略是:
1.减少焦虑:运用冥想练习、放松练习和机能反馈疗法;
2.认知重建:纠正害羞的人给自己的消极信息,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并愿意获得支持;
3.培养社交技能:通过示范、在小组中公开表演、建设性反馈等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
在每两次治疗之间,小组成员还要完成我们安排的“家庭作业”,就是在家、学校和工作单位做相关练习,并将这些经历和组员们分享。
我们运用的认知重建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核心,也是治疗包括害羞在内的焦虑障碍的主要策略。从专业角度来讲,害羞属于社交焦虑症(SAD)的范畴。在这方面的最新进展是,我们正在研究正念减压法(MBSR)的有效性。害羞是产生和思考更多消极的自我参照的过程,这也是导致整体社会评价趋于负面。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自我参照过程(SRP)可以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心理学练习来改变。慢慢地,害羞者会在平时有意识地留心自己注重自我缺点、忽视优点的无意识心理过程。对比没有接受正念训练的害羞者,使用正念减压法的人增加了积极的自我认知,减少了消极的自我认知,并且减轻了焦虑症状,增强了自尊。因此,正念减压法可以减少社交焦虑症中不适应的自我认知。
害羞的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能够减少害羞的生理症状,但对害羞者的内心感受是没有作用的。如果非常害羞的人决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请务必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医生,请他介绍每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并且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
最近的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相结合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加入药物后治愈的有效率提高不足3%。并且,那些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确实不如没有用药的人,所以研究者需要重新考虑抗抑郁药物是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疗效,这里医生的指导用药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可以充满希望地认为,无需连续使用的低剂量药物,可能比常年服用高剂量药物更加有效。
总的来说,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害羞是一种习得性心理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提高社交技能、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运用冥想练习而非药物减少社交焦虑,来缓解和克服害羞。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的读者可以通过《害羞心理学》一书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比如:害羞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你决定改变,该如何挑战你的害羞等。
最后,我还要鼓励中国的学者对害羞进行系统研究,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对害羞总体情况的概述。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性,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导言
第一部分
害羞是什么第1章
理解害羞
第2章
走进害羞者的个人世界
第3章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
第4章
父母、老师与害羞的孩子
第5章
害羞者和朋友、爱人
第6章
从悲伤到痛苦,再到轻微的癫狂
第二部分
如何克服害羞第7章
重新认识你自己
第8章
坦然面对你的害羞
第9章
呵护你的自尊心
第10章
发展你的社交技能
第11章
帮助他人战胜害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