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610

  外面的卫兵有些惊慌,半天没人吱声。
  徐础回到原处坐下,喃喃道:“必须要活着。”
  外面的冷风吹进来,徐础找出自己的披风,紧紧裹在身上。
  是夜二更过后,甘招亲自来了,拎着他此前赠送的那口刀,刀鞘还在徐础屋中的桌子上。
  徐础没睡,将油灯放置在桌上一角,将刀鞘横在中间,正对着它沉思默想。
  甘招没带卫兵,站在门口等了一会,上前几步,将刀扔在桌上。
  徐础转过头,微笑道:“这是蜀王的刀。”
  “送出去就不再是我的。”
  “送出去就不再是自己的,蜀王对一口刀想得明白,对益州为何犯糊涂?”
  “嘿,我就知道。”甘招坐在对面,“无论如何,我也要向徐先生解释几句。”
  “我明白蜀王的心事。”
  “徐先生不明白,你眼里只有九州,没有我益州,你根本不知道益州形势有多混乱,客民与土著、各路客民之间,矛盾重重,当初徐先生指引我来益州时,只说地利,可没提起人和。”
  “我的确不知。”
  “我这个蜀王做得不稳,娶益都王之女也是个错误,张氏在益州没有多少拥戴者,与之联姻对我帮助甚少。”
  “这不是我的建议。”
  “我知道,我就是抱怨一下,如果徐先生当初随我入益,或许会阻止我犯错,我应该娶一位土著贵女,形势会好许多。”
  “联姻的方式有许多,不一定非得是蜀王亲自出马。”
  “我的儿女少,又都年幼,即便如此,也都定下亲了,但是要再等几年才能成亲。”甘招脸上突然露出几分热切,“我的要求不多,两年,最多三年……不不,两年就够,我就能在益州立足,铲除内患,有余力出兵问鼎中原。”
  “蜀王雄心仍在?”
  “益州虽险,终难独存,这个道理我懂。但也不能太冒险,得有万全之策。”
  “万全之策?”
  “必须是万全之策,我在这边率兵出益州,单于在那边会解开汉中之围。”
  “铁将军还在坚守?”
  甘招脸上闪过一丝怒容,“铁鸢本有机会返回益州,可他抗旨不遵,如今深陷重围之中,他死不打紧,连累我益州将士难回故土,罪不可恕。”
  甘招当初受车全意蛊惑,派客兵出战,就没打算让他们全回来,等到内部纷争不断,他又怀念起这支军队。
  “单于若在襄阳取胜,从此再无敌手,益州能保几时平安?”
  “我只要两年,实在不行,一年也够了。”
  “到时单于已占据中原,蜀王向谁问鼎?”
  “襄阳、东都、石头城、广陵城……总会有人挡一阵吧,只要单于还没尽占九州,益州就还有机会。”
  徐础不由得苦笑,“这的确是万全之策。”
  “徐先生也这么以为?”甘招没注意到徐础的神情。
  “对单于是万全之策,对蜀王是必亡之策。”
  甘招面露不悦,“徐先生一心只想击退贺荣部,全不管他人死活,铁鸢与楼碍听了你的话,结果怎样?襄阳群雄也听了你话,结果又是如何?徐先生‘大势’两字不离口,为何偏偏要逆势而行?”
  “顺势必亡,逆势或生。”
  “嘿,我听说的可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单于之昌,群雄之亡。”
  “没有单于,也有这个王、那个王,有何区别?如果单于真的尽夺天下诸州,我也只能顺应天命,留一个蜀王的名号,足矣。”
  “单于不止是要尽占诸州,还要分裂天下。中原民稠物阜,若能同心协力,贺荣部断不是对手,单于深知此点,所以绝不会做一个太平天子,他会一直驱赶诸州彼此征战……”
  “大家都像晋王与我一样顺应天命,单于就没有征战的借口了。”
  “比如益州土客相争,单于若要插手,蜀王怎么办?是顺应天命,引狼入室,还是拒绝‘帮助’,给单于一个征战的借口?”
  甘招没接话。
  “中原人杰地灵,总有不愿‘顺应天命’之人,今日群雄尽去,亦有新雄崛起。”
  甘招起身,将刀收入鞘中,拿在手中,“徐先生既然不要,我就收回。今晚前来拜访,本想听听徐先生的高见,可徐先生一味只想劝我涉险——从前我没有立足之地,麾下将士不过千人,觉得徐先生的话句句都有道理,现在不行,只要我能将益州内乱解决,至少能保十年安稳,冒险的事情我不做。仔细想来,徐先生似乎只在危机四伏时有些用处,能绝处逢生,不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所谓险士,做不了治臣。”
  徐础起身拦行,甘招握刀,冷冷地道:“我的话已经说完。”
  “蜀军何时出峡?”
  甘招寻思一会,“寇先生后日带你上路,蜀军亦在当日登船出发。”
  “几日可至荆州?”
  “顺流而下,顶多两日,冬季水浅而险,要多用一日。”
  “蜀王与晋王已经刻定日期?”
  “单于定下的日期,我与晋王同日发起进攻。”
  “蜀王多等一天。”
  “嗯?”
  “只需一天,单于事后问起,就说‘冬季水浅而险’。”
  “没这个必要,既然……”
  “我是为蜀王着想,因为我知道晋王当日肯定会按兵不动,留蜀军独战群雄,贺荣大军一时半会无法赶来支援,蜀军必败,蜀王亦成为九州共敌。”
  “晋王没这个胆量,单于对他看得很紧。”
  “如果我说错了,晋王按期动手,将群雄牵制在襄阳,蜀王多等一天,也有好处。”
  甘招沉吟不语,“一天……蜀军出峡之后将会直攻夷陵城,夷陵与襄阳相距至少三日路程,快马加鞭也要一天一夜,我晚一天,晋王不会知道,晋王按兵不动,我也不能立刻知晓。这一天究竟有何意义?”
  “至少对蜀王无伤,算是我最后一次向蜀王进言吧。”
  甘招想了一会,推开徐础,走出房间,没给任何回答。
第四百九十章
大败
  次日下午,徐础获准与郭时风辞行——寇道孤只带他去见单于,对另一名谋士毫无兴趣。
  两人来不及说太多话,徐础道:“我劝蜀王推迟一天入荆,如果郭兄能够再争取一两天,形势或许还有转机。”
  郭时风苦笑道:“每多一天,都是难上加难。”
  “没办法,我先见到蜀王,所以简单些,郭兄只好勉为其难。”
  “嗯,第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见到蜀王,他若是将我留在夔门关,我便有通天本事也用不上。”
  “尽人事、听天命吧。”
  徐础被带走。
  次日一早,徐础被押送到寇道孤那里,车马已经备好,随行者有十几名贺荣人以及上百名中原士兵。
  冠道孤已经向蜀王告辞,看到徐础,轻轻摇下头,露出一丝鄙夷。
  徐础虽是囚犯,乘坐的却是正常车辆,而不是囚车,一路行进得极快,几乎不得休息,入夜之后住在驿站里,郡县官吏前来拜见,寇道孤一概拒绝。
  益州有一条栈道直通汉州,赶到关口时,已是数日之后,寇道孤特意过来探望徐础,感慨道:“襄阳之战此时或许已经结束。”
  徐础这些天一直没接到任何消息,心中七上八下,脸上却不动声色,“以天成之强盛,一日而亡,单于兵马虽众,强不过天成,能猖獗到几时?”
  寇道孤摇头,“徐公子这几句话大失水准,想是心中已乱。”
  徐础笑了笑,无从辩驳。
  栈道难行,好在前无阻碍,后无追兵,走得非常顺利,一入汉州,离贺荣大军已然不远,消息突然间铺天盖地而来。
  一支被单于征调来的冀州军守卫关卡,一见到使者队伍,就有人大声嚷道:“襄阳大败!襄阳大败!”
  在十几名贺荣人的带领下,将士们欢呼,冀州兵卒又嚷道:“是咱们大败,单于已经带兵去往襄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6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