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610

  “不必,马匹是现成的。”
  有人牵马匹过来,徐础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向目瞪口呆的昌言之等人大声道:“好生看家,等我回来。”
  众人应命,谁也没敢上前,那些骑士刀枪齐备,又有周围数百士兵为援,没人能惹得起。
  前方六七骑,后面数十骑,徐础被夹在中间,连夜出谷,上了大路,直奔邺城而去。
  徐础不反抗,也不询问,他料到会有这一刻,比预想得稍早一些,这就比较麻烦,他得捱过眼前的危险才行。
  赶到邺城时,天还没亮,城门却一叫便开。
  徐础第一次进城,没机会看到街道繁华,连路径都没记住,直接被带到一座大宅中。
  一路顺利,骑士对他比较客气,请入一间宽敞的屋子里,关上门,在外面上锁,再无声息。
  屋子分内外两间,都点着蜡烛,徐础一一吹灭,上床睡觉,对他来说,大势已无可更改,如果时运不济,他也只能自认倒霉。
  天亮不久,徐础被唤醒,洗漱之后,跟随几名士兵去往宅院深处,一路上仍无人做出解释。
  在一座小跨院门前,士兵止步,将徐础交给四名宦者。
  院子里人不少,全是宦者与宫女,他被留在廊下,没有立刻得到召见,太阳慢慢高升,徐础又困又饿,终于有人过来,带他去往正房。
  正房里人也不少,显然是为防备意外,徐础目光一扫,看到济北王世子张释虞也在其中,张释虞没看他,神情冷漠。
  “你非要将我们张家彻底毁掉吗?”居中而坐的太皇太后开口,语气并不是特别愤怒。
  徐础不能上前,站在门口拱手道:“皇帝在江东驾崩,太皇太后节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暂缓
  两人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徐础还是楼础,老妇还是皇太后,见面是要看他能否配得上济北王之女。
  在那之后,发生了许多事情。
  听到“驾崩”两字,太皇太后明显一愣,扫视左右人等,问道:“皇帝……去了?”
  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不敢摇头否认,也不敢点头承认,只好移动目光,四处寻找知情者。
  张释虞比太皇太后还要惊讶,上前两步,来到祖母身边,俯身小声耳语。
  “大点声。”老妇冷冷地说。
  张释虞有些尴尬,挺身用正常声音道:“陛下确已遇难,消息刚刚传到,我们担心……”
  “丈夫、儿子都死了,如今轮到孙子,你们以为我会承受不住?”
  “全是我的错,是我力主暂时隐瞒消息。”张释虞跪在祖母膝前。
  见他认错,太皇太后反而原谅了他,轻叹一声,“是谁想要隐瞒消息,我还能不知道?起来吧。皇帝是怎么……”
  “目前得到的说法是病故,但是传言都说与梁、兰两家脱不开干系,为了争权夺势,这两家人无所不用其极。”
  “已经乱成这样,他们……唉,兰家太令人失望。”太皇太后对自家人尤为不满,泪垂不止。
  消息既已明确,两边的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或是屏息宁气以助悲戚,或是软言相慰以减伤痛,张释虞身为亲孙,更要做出样子来,从宫女手中接过绢帕,一边给祖母拭泪,一边贴在耳边小声说话。
  太皇太后终于又冷静下来,抬头看到门口的年轻人,忽然想起今天另有要事,紧接着心生疑虑,向张释虞道:“皇帝驾崩,我不知情,我身边的人看来也都不知情,他为何知情?你告诉他的?”
  “我好几天没见过他……我也奇怪,不知是谁走漏消息,此事我一定会查个明白。”
  徐础已经等了好一会,这时开口道:“世子不必去查,没人走漏消息,我是猜出来的。”
  “猜?”太皇太后心中的惊讶超过了悲伤。
  “还有一点‘算’。我这几天晚上一直夜观天象,见紫微星忽然暗淡,便知帝王将有不利。今日到来,又见世子身穿素服,脸上似有哀意,因此猜到皇帝在江东驾崩。”
  张释虞的确穿着一身素衣,但是与江东皇帝无关,他来这里是要与徐础对质,否认自己的手下曾参与暗害湘东王父女的计划,当然不能穿得太花哨,至于脸上哀意,他只是在祖母面前比较老实而已。
  太皇太后看一眼孙子,却的确看出几分异常,轻叹一声,“强颜欢笑,真是难为你了。”
  “令老太后悲伤,是我之罪。”
  “认错一次就够了。”太皇太后又叹口气,看向徐础,半晌方道:“仰观天象、俯察人文,看来你真有几分本事。可惜,不肯做忠臣,非要当反贼,本事越大,为恶越甚。常人造反,死罪而已,楼十七,你之造反,百死难赎。凭着天下大乱,暂饶你一时,可你不知感恩,不知躬身自省,反而变本加厉,竟然还要离间两王。我们张家究竟怎么得罪你了?就是因为吴国公主吗?到了邺城她还是阴魂不散?”
  徐础正要开口,太皇太后却无意听他辩解,挥手道:“带下去吧,我今天……我要休息一下。”
  徐础又被带回原处,终于有人送来食物,他吃过之后上床睡觉,什么都不想。
  房门响动,似乎有人进来,徐础隐约听到,可是太困,不愿睁眼,心一横,福祸随它,自顾大睡。
  来者进入里间,帘子哗的一声,徐础知道这一觉是睡不成了,挣扎着退出梦境,翻身坐起。
  “你怎么困成这样?”张释清问道。
  “昨天连夜被带进城……你怎么来了?”
  张释清稍一耸肩,“老太后允许我来向你道别。”
  “道别?”
  “很快我就要离开邺城去往塞外。”张释清露出微笑,“事到临头,才发现也没有那么难,贺荣部送我几匹好马,将哥哥的马全比下去,他们说,到了塞外,宝马良驹更多,随便我挑选。”
  “恭喜。”徐础原是和衣而睡,穿上鞋子,仍坐在床边。
  “也恭喜你。”
  “我?”
  “嗯,皇帝在江东驾崩,老太后伤痛不已,一时没心情与你计较。”
  “据说皇帝是太皇太后一手带大的。”
  “何止带大,其实是捧大,从小就无法无天……算了,说他做甚?老太后那么宠他,逃亡时还不是互相隐瞒,指望对方留守东都。其实是我哥哥让我来的,我从老太后那里求得许可,她可不太高兴。”
  “世子想知道真相?”
  “对,驾崩的消息刚刚传来,没有几个人知道,连我也被蒙在鼓里。被你挑明之后,如今已传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传得真快,我才睡了一觉而已。”
  “哥哥非常紧张,以为是某人故意泄露消息,所以让我来问个明白。”
  徐础笑道:“世子希望我将罪过引向某人吧?”
  “他怎么想我不管,我只想听真相。”
  “真相其实简单:邺城向淮州派去一支军队,抽调的一些人正好是山谷的守卫,我见他们平安去回,因此猜到皇帝已然驾崩。”
  “这也太简单了吧?”
  徐础当然不能供出“小八”,于是道:“冀、淮两州虽已结盟,彼此之间尚未完全互信,邺城哪怕只派一卒南下,也会惹来猜疑。所以那支军队能够进入淮州,必是得到盛家允许,两州要共同做一件大事。我想来想去,能让两州联手者,无非三件事,一秦州,二东都,三江东,既然是南下,必然是为第三件。”
  江东的大事就是皇帝的生死。
  张释清依然觉得太简单些,但已满足,“也就是你能从这点小事上想出这么多——你不过凑巧蒙中。”
  “只要多猜多试,总能蒙中一两次。”徐础笑道。
  “好吧,我将你的原话转告哥哥,去他一桩心病。”
  “世子很快就能登基,他应当高兴。”
  “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徐础笑了,笑得张释清莫名其妙,“怎么?我说错话了?”
  “没有,听到你问‘好事还是坏事’,十分……有趣。”
  “有趣?你懂什么叫有趣?”张释清轻哼一声,突然也笑了,“再往前一个月,哥哥当皇帝,我只会当成好事,不会想到坏事——嗯,是很有趣,但你不必得意,是我正在长大,不是你教得好。”
  “当然。”
  张释清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你还没回答我呢?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名乞丐平白得到百两纹银,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想说是好事,但是你的话里肯定藏着陷阱,所以我不回答,等你解释。”
  徐础笑道:“乞丐若用这百两纹银做些生意,转贫生富,这是好事,若是买酒买肉、参赌寻欢,将其挥霍一空,这是寻常事,若是四处炫耀,因露财而引来杀身之祸,这是坏事。”
  “是好事还是坏事,全看我哥哥,还有我父亲,如何选择。”张释清想了一会,笑道:“我就要走了,何必关心这些?人各有命,我自己的命尚且不能自己做主,何况他人?我不是欢颜,在这种事情上帮不上多大忙。再见吧。你只是暂时逃过一劫,等老太后回过神来,她会将皇帝的驾崩归罪到你头上。”
  徐础隐居邺城,皇帝在江东驾崩,但是对太皇太后来说,若要立刻找出一人泄愤,必然首选徐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6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