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乡(校对)第8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4/1095

  把自己裹成鼹鼠一样的曹襄从裘衣里探出脑袋,瞅着霍光道:“这种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消磨掉你师傅的警惕之心,要知道,我对我舅舅就是这么干的,现如今,曹氏获得了多少好处,小子,你也心知肚明。”
  “大雪封路,我们裹足不前,能否如期抵达阳关都成问题,你们还有闲心在这里说笑?”
  东方朔挑开帐篷帘子走了进来,跺跺脚,弄掉脚上的泥水,显得非常忧愁。
  随他一起进来的司马迁却笑呵呵的,扬扬手上的邸报道:“陛下准许皇长子常山王刘据所请,准备立他为太子,丞相府,太常府已经在准备典仪,这一次,算是把刘据住在东宫的现实彻底的给正名了。”
  云琅跟曹襄对视一眼笑道:“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离开,正好便于太子培育自己的力量,这是历朝历代立太子的规矩,没什么大不了的。”
  曹襄冷笑道:“看来你对我舅舅的性格还是一无所知!”
  霍光立刻拍马道:“愿闻其详!”
  曹襄高傲的看了一遍帐篷里的一群人道:“我们这群让陛下伤脑筋的人都走了,他才有多余的精力来评判太子是否合格。
  你们看着,刘据的处境不可能如他想的那么宽松,自在,陛下以前是怎么对付我们的,就一定会如法炮制在刘据身上。
  我想想都为刘据担心,他没有我们这样的心胸跟才智,却要面对我舅舅的特殊对待。
  他以后没有好日子过的。
  现如今啊,我舅舅身体康健,看不到半点的老态,正是一生中建立文治武功的黄金时代,他焉能错过?
  可是呢,只要看到刘据,就等于看到了一个时时提醒他,证明他已经老了这一个现实。
  告诉你们吧,吃苍蝇有多恶心,我舅舅看到已经是太子的刘据就有多恶心。
  刘据?
  可怜啊,且熬着吧,我舅舅只要在位一日,他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
  司马迁把文书拿给了云琅,坐在曹襄身边道:“如此说来,立太子对刘据是祸不是福?”
  云琅三两眼看完了文书,将它合上丢给了曹襄,接着司马迁的话道:“刘据就不该在这个时候当什么太子,我如果是他,就老实的回到封地去,一边好好地治理封地,一边将积极地向陛下尽孝,不给陛下猜忌他的机会,如此,当上的太子才是真正的太子,而不是把自己弄成箭垛。”
  曹襄摇头道:“母亲跟卫皇后不会让刘据这样做的,她们想要早早地确定我们这些族群不会因为皇权的更迭,我们的地位就会发生什么变化。说起来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却没有法子阻止这件事,只能看着刘据慢慢的滑进深渊而束手无策。”
第一二五章
不想弄得太明白
  不论是云琅,还是霍去病亦或是曹襄,他们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靠人人跑,靠山山倒!
  谁强大,都不如自己强大来的靠谱。
  因此,他们并不看重刘据,仅仅是因为长平的关系,这才勉为其难的支持刘据。
  霍去病早就想去除身上的外戚烙印,这一点,不仅仅是长平看出来了,皇帝也看出来了。
  就因为这一点,皇帝才会对霍去病倍加信任,而长平却在疏远霍去病。
  云琅,曹襄两人没有资格做出任何选择。
  既然长平是他们的母亲,那么,他们就是皇族,还是两个没有任何继承权的皇族。
  此生能达到的顶峰就是彻侯这个级别,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死后落一个单字侯爵。
  “非刘姓者封王,天下共击之!”
  这句自私到极点的话,是高祖皇帝传下来的,也是他为什么会大肆分封刘姓王的原因所在。
  他不怕刘姓王起兵造反,只要最终登上皇帝位置的人姓刘,他的供桌上就少不了冷猪肉。
  他希望大汉的天下,永远在刘姓王中间流传,最好可以流传万世。
  这是一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险恶行为。
  自从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刘邦又以亭长,无赖身份获得了天下,天下人对于血脉的看法就很淡了,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自己有朝一日鸿运当头,血脉并非一个阻碍自己成功的因素。
  如今,人们对勋贵的尊重,并非是从血脉上认知的,而是对勋贵的财富,权力,武力上的尊重。
  如果说某一个人是天生的贵人,就连曹襄这种人都会发笑。
  大军抵达居塞(兰州)的时候,云琅站黄河岸边的皋兰山上北望,忍不住长叹一声。
  这片地域原本是他极为熟悉的一片土地,如今,只有大河与高山依旧存在,记忆中的繁华杳无踪影。
  皋兰山出自匈奴古语,寓意为大河边上的高山。
  西北的大部分山川,都是以匈奴的音译来命名的,即便是雄伟的祁连山也不例外。
  跨过大河,就等于跨出了大汉朝固有的领地,而云琅从明日起,就要真正踏进这片刚刚被霍去病征服,还没有完全臣服的荒蛮之地。
  “河西四郡啊……”
  司马迁张开双臂似乎在搂抱西北的风。
  云琅看着东方朔道:“没有作赋的想法?”
  东方朔大笑道:“在此地作赋,必须以剑为笔,以血为墨,以山川大河为纸张,以日月星辰为思潮,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诗赋来。在某家看来,霍骠骑已经写下了一篇,有高贤在上,某家献丑不如藏拙。”
  云琅闻言笑了,一大群倒霉蛋在脱离了刘彻的阴影之后就固态萌发,整个人都变得鲜活起来。
  三月的居塞,主色调依旧是枯黄色,偶尔有柳树萌发了一点新芽,也只能润润眼帘,就是这样的场景,才能真正的表述春天的含义。
  大山看多了容易让人变得豁达,雄厚,这是云琅不喜欢的,为人太豁达,太雄厚容易变成庸人。
  虽然仁者乐山,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却不符合混朝堂的人,那里处处刀枪剑影的,仁者会被害得很惨。
  毕竟,真正的仁者当不了官员。
  官员与仁这个字眼,天生就是相悖的。
  即便是出现了那么几个仁者,那也不是仁,而是怜悯。
  政治很多时候是智慧者的游戏,一个纯粹的大的智慧游戏,一个以满足个人欲望为前提的游戏。
  失败者九鼎烹,胜利者九鼎食!
  大河就不一样了,它九曲连环,环环相扣,遇弱愈强,遇强则柔,在高山峻岭间奔腾咆哮,在平原沃野中却寂静无声,只是一旦冲垮了堤坝,就会糜烂千里。
  傻子才会在这种天气里在河边沐足。
  可是,真的有人这样做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隋越坐在大河边上的呀呀的唱着歌。
  曹襄笑道:“这个阉货在发什么疯?大河刚刚解冻,就把脚塞进河水里,就不怕冻掉?”
  云琅明显的看到霍光在翻白眼,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对曹襄道:“人家在抱怨我们呢,意思是说,遇到逆境的时候他有办法生活,遇到顺境的时候他也能活的很好。看来这个阉货现在回味过来了,觉得我们是在累他这个傻小子呢。拐着弯的告诉我们,他是军中长史,我们但凡有群体活动,万万不能少了他。不过,他是自己一个人跑来的,没带上赵培,看来啊,他跟赵培还不是一伙的。”
  曹襄冷笑道:“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伙的,宦官永远都不会跟非宦官的人成为一伙,这也是我舅舅的要求。出现一个喜欢勾三搭四的,就会被我舅舅砍死一个,出一群就弄死一群,在这件事上我舅舅从来都不含糊。尤其是宦官跟宿卫们勾结,更是天大的忌讳。只有他们两方势成水火,我舅舅才能安居,才能居中调停,掌握好平衡。”
  话说完就看了霍光一眼道:“小子,别以为你翻白眼我没有看到,当官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基本功,隋越干的事情,我不是不知道,而是懒得看穿。害得你师傅还要帮我解释,最后你还得罪了我,以后这种自作聪明的事情万万不能做。我是没办法了,跟你哥哥,师傅是一家人,没法子收拾你,要是换一个人,你看看我是怎么收拾他的。”
  霍光躬身道:“别拿话挤兑我,要我去给隋越当副手就直说,还发没来由的脾气?我师傅,我哥哥,加上您,看不惯我的行为了,你们哪一个不是上手就揍?以前翻您的白眼不下数百次,也没见您发怒过。”
  曹襄摸摸鼻子嘿嘿一笑,云琅也只能报以苦笑。
  曹襄探手摸摸霍光的脑袋道:“以前脑袋圆圆的摸起来舒服,现在长大了一点都不好玩了。”
  云琅一群人过来了,隋越就快速的把脚从冰水里抽回来,云琅看着隋越那双被冻得发青的双脚道:“有话就好好说,不要虐待自己,咱们军中历来讲究畅所欲言。”
  隋越用干布擦干了双脚,颤巍巍的穿好鞋子朝云琅拱手道:“某家就是一个专门告人黑状的人,这一点可以摆明了说。站在我的立场上想想,陛下到底想从我嘴里知道些什么呢?自然是你们犯的错,被我发现,然后上报的谍报。现在已经出来一个月了,我一封奏报都没有写,你们觉得合理吗?一个个都是当了很多年官的人,你们要是一点错误都没有的话,那么,错的只能是陛下。而陛下是不会犯错的,所以啊,错的一定是你们!”
  霍光苦着脸道:“我师傅是主帅,一旦犯错兹事体大,这时候副将应该被推出来当替罪羊,可是,副将也不肯担责任,所以,只好拿我这个黄口孺子来当突破口。以后,小子就是您的副手,这样的安排,您还满意吗?”
  隋越哈哈笑了起来,拉着霍光的手道:“还别说,你这颗脑袋不大不小正合适用来顶缸。现在,大军渡河准备不足,迁延了三日路程的罪名就由你来承担吧!”
  霍光无力地道:“我们已经过河了……是你们觉得大军一路上翻山越岭的辛苦了,需要修整……”
  云琅摆摆手,这件事就已经定了调子。
  隋越站起身,背对着大河道:“皇长子已经变成太子了,这消息你们应该知道了吧?”
  云琅摇摇头道:“此事乃是陛下家事,只要陛下愿意,我们自然就愿意。现在,我只想带着这些物资粮秣,以及大军可以早日赶到阳关,去病的大军十五天前,已经离开了阳关,带走了那里几乎所有的物资跟粮秣,正式踏入了瀚海。隋长史,以后这些消息我们不用知道,也不想知道,万事以军务第一。”
  隋越苦笑道:“我也不想知道!没法子啊。”
第一二六章
匈奴人的战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4/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