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乡(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1095

  “如果是吃的肉牛,买十头没问题,如果是耕地拉车的熟牛,最多两头。”
  阿娇惋惜的瞅着地上的钱道:“太少了。”
  大长秋可不敢打消阿娇的积极性,连忙道:“上户人家一年都赚不到这些钱,咱们只是过一遍手,就能有这么多的入息,已经很好了,再说,这可是一大笔活钱,每隔十天就有一堆。”
  “明年,明年我们要赚多多的钱,最好把整个长门宫都给我装满!”
  大长秋狠狠地点点头道:“一定要装满!”
  阿娇笑了起来,整个人似乎都有了异样的神采。
  大长秋看着阿娇的肚子,暗自道:“如果你腹中有了陛下的骨肉,装满钱的长门宫算什么。”
  初秋过后,就是中秋,大汉人没有过中秋节的习惯,秋收节已经过去了,天气就逐渐变得一天冷似一天。
  长空中开始有了一声声的雁叫,云家饲养的鸭子,也在水面上努力的扇动翅膀想要追随那些大雁去遥远的南方过冬。
  只可惜,它们的翅膀上的大羽毛全部被孟大,孟二给铰了,不论它们怎么呼扇光秃秃的翅膀,也没能从池塘上飞起来,倒是滑动的轨迹把池水搅得满是涟漪。
  孟大,孟二兄弟两饲养的两只鸭子却振翅飞走了,两兄弟明明知道是这个结果,却追着飞走的鸭子足足跑了五里地,最后实在是跑不动了,才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鸭子是早上飞走的,傍晚的时候,孟大,孟二才回来,两人身上脏的不成样子,见到小虫在发晚饭,就想凑过来吃饭,小虫的大眼睛一翻,两兄弟就哆嗦一下,赶紧去水渠里洗澡。
  洗完澡回来之后,小虫已经准备了两份饭,装的高高的白米饭上还多了一根油汪汪的鸡腿。
  孟大一边吃饭,一边对小虫道:“小虫,你做我婆娘吧,我保证对你好。”
  正在磕着炒熟的麻籽的小虫大眼睛翻一下道:“你有婆娘,少打我的主意,我才不要嫁给傻子呢。”
  孟大连忙放下勺子道:“我不傻,少爷说了我不傻,我会养鸡,养鸭子,养鹅,正在学怎么养猪,养牛,以后能养活你,我不要家里的婆娘,我要你当我婆娘!”
  这样的话孟大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小虫吐掉嘴里的麻籽皮笑道:“好啊,等你没婆娘了再说。”
  孟大第一次说的时候,小虫只是羞怒,这话被执着的孟大说了一百遍之后,她就懒得跟孟大纠缠了,只是随口敷衍。
  孟大听小虫同意了,就嘿嘿的笑着,低头用力的往嘴里塞米饭。
  “没书看啊!”
  云琅丢下手里的竹简,遗憾的对守在一边做刺绣的红袖嘟囔一句。
  红袖抬起头看着少爷道:“您把长门宫里的书看完了?”
  “两千多斤重的竹简能看多长时间?知道不,你家少爷我无聊的连历法都看了两遍。”
  “可是,霍家小郎,李家小郎,曹家小郎家的书您也看完了,现在,长门宫里的书您又看完了,咱们想找书就不容易了。”
  云琅懊恼的道:“百十万字放在以前,是你家少爷一星期的阅读量,如果痴迷一些,两天都用不了……现在,你家少爷看书,不再是以字数来论了,而是以一天看了几担书……惨啊!”
  “您比那个东方朔博学多了。”
  “废话,我看书看得胳膊都粗了,能不比他博学吗?”
  云琅絮絮叨叨的抱怨着,懒懒的从躺椅上站起身子,觉得自己身体都快要生锈了。
  同时,生锈的可不光是身体,脑子好像也变得非常的不灵光,在这么下去,云琅认为自己可能就要废了。
  “您应该自己写本书。”红袖放下绣花针欢喜的道。
  云琅摇摇头道:“算了,我脑子里装的东西跟你们装的不一样,安卓系统跟苹果不兼容,就算是写出来了,别人也不会赞同,只会认为我在妖言惑众。这年头写书太可怕了,动辄有掉脑袋的危险,露巧不如藏拙,我们还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算了。”
  红袖点点头,她可听不懂什么安卓,苹果的比喻,却对云琅藏拙的说法深以为然,听母亲说,来家就是处处争先才被皇帝抄家灭族的,她可不希望云家也遭受这样的厄运。
  去年的时候,云家的田野上浓烟滚滚,今年,云家跟长门宫的田野上一起浓烟滚滚。
  昔日碧绿的原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被平整好的土地。
  云琅带着老虎,在荒原上散步,一只梅花鹿呦呦的叫唤着从远处跑来。
  老虎嘴里发出一声闷哼,这头该死的母鹿来了,它今天刚刚洗过的澡应该是白洗了。
  云家的鹿场,就是靠这头母鹿到处诱骗过日子呢,云琅还不允许老虎把她给吃掉。
  母鹿跑过来,也不理睬云琅,就欢喜的在老虎身上蹭来蹭去的,老虎一脸的忧伤,任由母鹿把身上的虫子,杂草,尘土蹭到它闪闪发亮的皮毛上。
  母鹿无礼的嗅他的屁股的时候,老虎才一巴掌把这头无聊的母鹿拍开,然后,这样的游戏就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
  田野里已经枯黄一片,一小块甜菜叶子正在慢慢变红,这是云家未来的大进项,云琅扒拉开肥厚的甜菜叶子,瞅着底下肥厚的根茎,非常的满意,种子已经收了两茬,每一包种子都有记录,接下来就是找含糖量最高的根茎,培育出含糖量更高的甜菜。
  在云家的另一边,十几个人正拉着绳子丈量土地,为首的老汉云琅认识,是曹家的揭者曹胜,远远的看见云琅在田野里瞎逛,就扭动着肥胖的身子滚过来行礼。
  “怎么,曹襄真的把地换过来了?”
  曹胜肥胖的脸上满是油汗,堆满了笑容道:“换过来了,换过来了,七千亩上田换了这里三千亩荒地,别人都说我家侯爷是败家子,他们知道个屁,只有我们这些常来云家庄子的人才知道这笔买卖有多划算。您看看,长门宫里的贵人不也开始开荒了吗?”
第一六二章
歇斯底里
  云琅只是笑笑,并不作答。
  示意曹胜继续去丈量土地,他带着老虎母鹿继续在田野上漫步。
  秋高气爽之下,又站在宽广的原野上,云琅就难免会生出几分思古的幽情来。
  刘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矜持,外人有好的地方,立刻就拿来以为己用。
  大一统的国家就要有大一统的气势,刘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者,他才不管那些东西是大秦的,那些东西是赵国的,那些东西是楚国的。
  只要有用,刘邦连父亲的肉都能吃。
  就是在这种性子的驱使下,大汉国迅速地凝结了所有人的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重新演化出一种新的文明,这个文明就叫做大汉文明。
  在大汉文明之前,中华家的图腾,理念已经完成了,只是经过春秋战国五百五十年的战乱割据,又衍生出来了很多偏僻的文明。
  当人们以为战国的状态将无休止的延续下去的时候,大秦国横空出世,最后一统天下。
  此时的大秦所占据的土地,已经远超上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周。
  只是始皇帝还没有来得及转换自己的战国思维,大秦就轰然倒塌了。
  文景两位皇帝最大的功勋不是施行了轻徭薄赋的国策,而是利用有限的几十年,彻底的消化了战国以来遗存的纷争。
  如果说大秦国,还有人打着恢复什么赵国,楚国,燕国,齐国一类的口号揭竿而起。
  到了大汉,这种情况就很少出现了,即便有也是什么奔豕大王一类的笑话。
  也就是说,在文景之治下,已经没有人再去怀念那些已经消失在烽烟中的战国诸雄了。
  自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帝国逐渐就成形了。
  脑子骨碌碌的转了很久,云琅就觉得心旷神怡,很久不动脑子,人会变得痴呆。
  现在既然已经活动了一下脑子,看什么东西都顺眼。
  就算是衣衫褴褛的野人,这时候看起来也觉得很亲切。
  野人们对云家的老虎已经没有半点的敬畏之心了,这一年多以来,老虎干的最凶悍的一件事情,就是一爪子拍掉了某一个家伙的半个屁股,这还是某个家伙想要偷偷进云家的结果。
  不知什么时候,在距离云家不远的官道上,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
  这个集市里面主要的货物就是煤石,骊山的北坡上有一片很大的煤石层,野人们就是靠挖掘这些煤石拿来卖,获得了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
  现在挖煤石的野人越来越多了,云家跟长门宫用不了那么多的煤石,于是,这个小小的集市也就成形了。
  大汉的炉子都是土炉子,要嘛就是火盆,再讲究一些的人家就用铜炉,这三种炉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能用来烧柴火跟木炭。
  大汉人用铁炉子烧煤炭的习惯,是卓氏铁器作坊弄出铁炉子,贴烟囱之后才开始的。
  煤石比木柴耐烧的太多了,也便宜的太多了,于是,这种小范围使用的炉子,在煤石开始多起来之后,也就盛行于长安,阳陵邑了。
  云琅带着老虎母鹿笑眯眯的瞅着热闹的煤石交易市场,这个市场上,云琅不但看到了有贩卖一些吃食的小贩,更看到了军酒税司的税吏。
  那些背着煤石过来交易的野人,似乎并不害怕这个穿着官服腰胯宝剑的税吏,每交易过一背篓煤石之后,就会往税吏面前的一个箩筐里丢两个铜钱。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证明官府对野人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不再拿他们当野兽对待了。
  自从去年那场大饥荒开始之后,刘彻放开了上林苑不许外人轻易进入的禁制,准许百姓进入山林湖泽自己寻找果腹的食物之后,就再也没有重新设置什么禁制,直到现在百姓依旧可以进入上林苑而不用担心会被羽林军驱赶出去。
  这对野人也是一桩好事,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跟外面的人交易的机会。
  手里有了钱的野人,就会趁机在这个小小的集市上购买一些平日里吃不到的食物,或者用煤石换取一卷麻布,然后就重新走进了荒野。
  那些专门收购煤石的商贾们,已经在路边搭建了很多的棚子。
  经济的力量是强大的,云琅相信,一旦这些试探着收购煤石的商贾有了赚头之后,这些简陋的木头棚子很快就会变成一幢幢的房子,这里最终也会变成一个热闹的露天集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