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智慧(校对)第6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657

  “想过去哪里吗?这里没有一处地方是安全的,宋人,辽人,西夏人只要见到我们都不会客气的。”
  希拉木伦低声笑了一下道:“能有现在的处境我非常的满意,我只想回到我的老家去,在老狼山下放牧,找个姑娘给我生崽子,什么宋人,辽人,西夏人统统和我无关。”
  “宋人会去你老家的,即便是现在不去,将来也会去。相信我,宋人对土地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
  希拉木伦摇头道:“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土地都占掉,这天下总有我们牧羊的地方,他们的武器太可怕了,我们打不过的,既然他们要土地,我们就给他,然后向北走,那里的土地多得是。”
  李清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忍不住有些想笑,希拉木伦说的确实没错,现在的宋人是强大的,他们甚至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大,那些恐怖的武器不再是快马,长刀,白羽箭就能抵敌的过的。
  自己换了好几种战法,结果证明,自己的迈开的脚步太小了,最早的骑兵被云峥玉碎再来乱石滩,后来的驼兵连一些宋人的散兵游勇都对付的吃力,而现在,自己好不容易组建的泼喜军,在宋军的突袭之下竟然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或者自己也该和这个少年人一起去放羊?
第七十八章
何谓革命?
  天明的时候,李清和希拉木伦来到了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边,在痛河水之后,希拉木伦冲着看豹子喝水的李清道:“我要回家了,你准备去那里?如果没地方去,就跟我一起回老狼山吧。”
  李清愣了一下,仔细的想想之后,他发现自己真的好像没有地方可去了,回西夏,等待自己的将是最无情的军法,没藏讹庞不会允许自己这样一个败军之将活着的。
  至于宋人那里,只要被抓到,自己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制作成蜡人放在武成殿供宋人展览夸功。
  至于辽人,捉到自己之后,下场不可能比宋人捉到好到哪里去。
  “希拉木伦,你还会为辽国打仗吗?”
  希拉木伦皱眉怒道:“我这次回去之后,就准备躲在老狼山不出来了,至于打仗?我已经打得够多的了,我爷爷还等着我给他生孙子,我回去之后就会搬去阿加的帐篷里住。”
  李清苦笑道:“我是逃兵,你们族里的头人会把我捉去领赏的。”
  希腊木伦吐掉嘴里的青草根道:“谁有空去捉你?我们族里的男丁就剩下不到二十个了,我跑出来当兵族长差点没给气死,现在我带你回去,族里一下子就有了两个战士,族长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把你捉去送给别人?”
  看着希拉木伦开始动身了,李清就把小豹子抄起来抱在怀里,笑着随希拉木伦沿着小河溯流而上。
  他觉得自己应该能适应老狼山的生活,假如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自己会在那里落地生根……
  云峥很久都没有这样清闲过了,大军在关外四处扫荡,自己也只好留在关内无所事事的闲逛。
  自从陈琳一口气杀了上千位游侠或者刺客之后,铜头关里的秩序立刻就变得好了很多,残存的一点汉人如今走在街上都战战兢兢的,视线绝对不敢落在那些宋军的身上,或者像刚开始一样时不时的偷窥一下军营。
  敢这样做的人都被陈琳给杀光了,这样血腥的镇压,云峥都觉得有些过了,王安石和文彦博,以及住在云峥那里的李常似乎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云峥觉得这三个家伙只要不亲眼看见死尸,他们就会当做铜头关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大军扫荡,这是文彦博和王安石,李常三人的一致见解,云峥就是受他们三人所托,这才派出大军横扫整个奉圣州的。
  他们三人都随军出发了,尤其是李常,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云峥这里有女眷,立刻就把小丫头丢给云峥,自己去为李氏家族的兴旺奋斗去了。
  云峥也只好把小不点丢给蓝蓝照顾,谁知道蓝蓝对这个孩子的兴趣大增,整日里抱着小不点柔情蜜意的连云峥这样一个大活人都看不见了。
  所以,在铜头关里闲逛就成了云峥为数不多的消遣。
  大战之后铜头关里还谈不到什么民生,唯一恢复的买卖就是柴火买卖,粮店这种买卖直到今日依旧大门紧闭。
  按照云峥的看法,战时,粮食应该受到大军掌控才好,被王安石严词拒绝,他不认为现在就把这里最后的一点商业潜力也给消耗干净是一种好事。
  圣天子座下迟早是要大治的,如果汉人最后的一点希望都掐掉,就谈不到日后在这里布置治所了。
  想当年商鞅辕门立木才算是重新树立了官府的威信,铜头关里的这点商户,就是王安石的立木。
  衙门外面每日都有新的政令颁布,其中最打动人心的就是均田地这一条,围在那张榜文底下的汉人人头攒动,他们不敢大声的吆喝,却能躲在背后窃窃私语,这一条政令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人心了。
  云峥摇着扇子看完了榜文,叹口气就摇晃着扇子走开了。
  李常终于对富裕的汉人下手了……
  那张榜文很说明问题,什么叫做均田地?以前这口号一般都是造反的人士喊出来蛊惑人心用的,现在官府挥着拳头呼喊着要求所有人一律平等,那么官府一定是处在弱势的一方。
  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有了压迫才会有反抗,当官府感受到压迫之后,他们一般会做的更加无耻一些而已。
  当官府重新站立在所有的人头上之后,谁敢要求平等,谁就死!
  云峥对官府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什么意见,这片大陆上发生的事情马上就要和自己无关了,即便是和自己有关,云峥也不想管,在百姓还没有造反念头之前,管的越多,下场就越惨。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纯粹是为了官家的府库着想,然后他就按照丰盈府库的目标去做了,结果得罪了很多不该得罪的人,现在堪称敌人满天下,只有躲在燕云这片土地上苟延残喘。
  自己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这些年大宋的战事都是自己平定的,在保卫家园这一条路上,没人比自己走得更远。
  但是,没人记得云峥曾经出生入死过,只记得他杀了很多的人,抢回来了很多的财富,就连茶馆里的说书人都只讲述云峥是如何获得美人芳心,如何夺取了倾国资财,如何把青塘杀的几乎没人了……
  这个世界不值得自己付出过多……
  云峥现在之所以喜欢逛街,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想爱看看这里的每一个人,看清楚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如何谋生的,是如何在这个蝇营狗苟的世界里是如何挣扎着生活的。
  猴子悄声在云峥耳边说了一句话。
  云峥愣了一下道:“种谔的儿子战死了?”
  猴子点点头。
  云峥收回了正在摇晃的折扇,转身回军营,这个时候的种谔一定悲怆无比,唯一的亲生儿子死了,需要写一篇祭文过去哀悼一下。
  这篇文章不好写,写不好就成一篇讽刺种谔的文章了,所以在措辞上一定要谨慎。
  云峥在了解了所有经过之后,提起笔来不知道该如何安慰种谔,李清杀了种建淮,种谔捉住了李清,原来只需要砍一刀子就什么事都烟消云散了。
  结果他非要派人把李清押运去东京!
  押送一头老虎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是要押送,也应该打断老虎的四肢,敲掉他所有的牙齿,为了这头老虎的皮毛好看些,最终导致了放虎归山,这是极度愚蠢的事情。
  文彦博走进云峥的帅帐,见云峥迟迟不下笔,就叹了口气道:“我也是听到这个噩耗特意从外面赶回来的。
  祭文不好写吧?愚蠢到了这个地步,我们都没有办法帮他来掩饰一下,献功不成反而成了全天下人的笑话。种谔这是在干什么?”
  云峥把毛笔放在笔架上,活动一下脖子疲惫的道:“算了,我这人本来就不适合去安慰别人,怎么写都像是在嘲讽他,起不到好作用的,还不如不写。”
  文彦博点点头道:“那就不要写,你只要去信,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在幸灾乐祸,这事还是我来办吧,至少要安慰种谔,不能再让他把大军留在野狐岭了。”
  云峥摇摇头道:“不可能,如果他儿子不死,活捉了李清,他还有可能退兵,现在他儿子死了,李清跑了,他如果不能在没藏讹庞身上洗刷掉耻辱,是不会退兵的。”
  文彦博咬着牙道:“他后续大军不到,我们如何进军燕州,如今的燕州我们遍地都是敌人,二十万大军还要固守夺下来的城池,再这么分兵下去,等我们到了燕州,还能剩下几个人?”
  云峥大笑道:“你们还可以在这里掀起一场革命嘛。”
  “何谓革命?”
  “我乱说的……”
第七十九章
民乱
  “种子已经撒下去了,现在就等着她开花结果。”文彦博的心中也有些戚戚焉,声音不由得低下去了。
  “慢慢来,文公莫要着急,现在战局对我们很有利,有我们这个威胁,耶律洪基的心应该已经乱了,耶律乙辛如今留在奉圣州的边缘,既不作战,也不退后,目的就在等耶律洪基的军令。
  他们在铜头关的战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耶律乙辛自认为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现在,他就在等候皇帝下令撤军!”
  文彦博坐在椅子上把全身都靠在椅子上懒懒的道:“这一点老夫看出来了,大将军之所以屯兵铜头关,就是在等候不战而胜。”
  云峥摇头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不战而胜这回事,即便是有也是杜撰出来的,人们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深层的东西,没有在白日里看到鲜血迸流,就会下意识的认为没有战事,殊不知在夜色的掩护下,这世上多了多少无辜的冤魂。
  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一样,文公啊,你敢说死的人会比军阵上死的人少吗?只不过死的不是我云峥的部下而已,所以我就装作看不见,能节省一份力气,就节省一分。”
  文彦博坐起来狠狠地在脸上揉了两下看着云峥道:“我和王公一致认为,我们的动作应该随着大军的步伐,慢慢向燕州推进,云侯的大军扫荡燕州所有外在的敌人,那些内在的敌人就由我和王公,李常来处理。
  只希望这一场大变革之后,燕云地能够永为我大宋藩篱。”
  云峥笑道:“如你所愿!”
  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距离铜头关不远处的怀安县,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怀安县的豪族陈东平下达了一道封山令。
  这道封山令其实没有什么太过分的地方,只是每年的惯例罢了,每年的七月间,正是怀安县的旱季,在这段时间中非常容易出现山火,不许任何人上山砍柴打猎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陈东平毫不在意的发布了这条约定成俗的法令,结果,有人没有遵守这个乡规民约,在旱季里面上山砍柴了。
  被捉到的砍柴人是要被鞭笞惩罚的,这个刑罚已经很多年都没有用过了,陈东平认为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必须加强自己在怀安县的存在感,于是,十四个上山砍柴的人,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少年人,都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了二十鞭子。
  鞭子抽的很重,每个人背后都被抽的血肉模糊……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陈东平没良心,该死!
  然后,那些被惩罚的人的家眷就怒不可遏的冲上去厮打陈东平,这样的事情其实也寻常,燕云地的百姓民风彪悍,陈东平也不在意,只要自己豢养的那些打手把这群人驱散之后,事情就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