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智慧(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657

  老陈琳从刁斗上爬下来之后就忧心忡忡,同样冻得发抖的苏洵也跟着从刁斗上爬下来。
  “我期待这样的安静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有一天我们进城之后一个人都没有。”
  苏洵见云峥说的轻松摇摇头道:“不可能,总会有一些人活下来的,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请允许老夫不进城。”
  这话说出之后即便是陈琳的脸色也有些发白,王安石反倒一副平淡的样子,指指西京城道:“吃人而已,效法曹操旧事,如此甚好!”
  “张勋当年守淮阳,就是这么干的,只是不知道他的小妾被投进滚水中的时候,心中会不会有一丝遗憾。”
  “史册记载,张勋小妾乃是奇女子,自动跳进汤锅里的……”陈琳呐呐的道。
  云峥,王安石,苏洵一起瞪大了眼睛瞅着他道:“你确定?”
  陈琳连连摆手道:“又不是老夫说的,史册上是这么记载的。”
  王安石长叹一口气道:“自从司马迁制《史记》之后,国史就成了一个任人涂抹的美人儿,任何人都能将自己认为的美丽添加在这个美人儿的面颊上,当然,涂脂抹粉的事情也是在所难免。
  不知大将军最近可曾听说穴居人的故事?”
  云峥摇摇头道:“不知!”
  “司马光自认为司马迁的晚辈,准备要修志,担心火炷伤了文本,特意在洛阳的家中挖出来一个巨大的地窖,然后躲在里面修史书,名字叫做《资治通鉴》。
  他准备效法吕不韦旧事准备编撰出一部旷古奇书,任何帝王只要看了这本书,就能匡正得失,其志不小啊!”
  “我们刚才似乎在说萧打虎……”
  “知道是罪过,不知道就不是罪过!”王安石粗暴的打断了苏洵的话,继续把话题往姓司马的人都喜欢写史书这回事上面去。
  自己亲自带来的两万多流民需要一块土地来安身,需要一块土地来耕种庄稼用来养活更多的流民。
  这一路上亲眼看着自己带来的流民一一的死在路上,已经快把王安石刺激的快要疯掉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只要把这些流民安置好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情,其余的他无力顾及。
  云峥也不想说什么吃人的事情,自从萧打虎在第一时间里没有开始突围,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看着身后大队的流民正在修筑第三道冰墙,不论是云峥还是王安石对他们的速度都很满意,反正现在大雪已经覆盖了草原,向东面进发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留在这里过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说君实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大宋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预计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末年太祖灭后周以前,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君实准备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后来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老夫有幸诵读了开篇部分,君实的文采斐然,叙事恣意汪洋,条目清晰可辨,这部书一旦现世,必然是一部煌煌奇书。”
  “我以为这是必然,不过司马君实想要把这本变成太子殿下的登基必读之书,恐怕在时间上有些急促了。”
  “是啊,是啊,陛下……”
  王安石将双手缩在袖子里和云峥边走边说,冬日里的阳光虽然给不了人多少温暖,云峥依旧喜欢没事就在阳光下走两步。
  苏轼见两人谈笑风生越走越远,叹息一口气对陈琳道:“这就是老夫不愿意当官的原因所在,只要背上这个枷锁,就需要抛弃自己的七情六欲处处以自己的职责为先,如今这两人堪称我大宋文华精英,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为了利益就忘记了先师的仁恕之道!”
  见陈琳的眼睛开始变大,又连忙道:“老夫也知道这是妇人之仁,可是人如果连这点妇人之仁都没有的话,非人哉!”
  陈琳见苏洵把话从务虚转到了务实上来,为了表示自己还是人,便道:“萧打虎除了投降一途,恐怕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苏洵苦笑一声指指已经走远的那两个人道:“就算是萧打虎想要投降,也必须要问问那两位肯不肯,对他们来说没有辽人的西京城才是最好的西京城。”
  “王安石命流民修筑第三道冰墙,就是没打算给辽人留下什么活路,这可是冰雪封城啊。”
  “不止这些,萧打虎如果还不开始突围,大帅恐怕就会往西京城内投掷燃烧弹了。
  陈公有所不知,这座西京城其实大帅早在五年前就能攻克下来,之所以留到现在,就是希望用这座城池来拖住辽国的大军,现在,这颗果子已经完全成熟了,只要大帅愿意,咱们的将士就能骑着马从天知道挖掘在那里的地道进入西京!”
第五十四章
乔巴山的幽灵
  强劲的北风带着砂砾敲打在盾牌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李清漫步在战场之上,盾牌被他背在背上,再加上厚重的铠甲,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堡垒。
  包了铁皮的靴子踩在松软的沙土上,一步一个脚印,不过很快,这些脚印就被风带来的沙土填平了。
  放眼望去,视线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残破的尸体和无主的战马,几面旗子随意的倾倒在地上,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却不见旗手的影子。
  这是一处屠杀场!
  一人高的弩枪随处可见,栲栳大小的石头密密的镶嵌在松软的沙地上,更多的却是镶嵌在死去的人体身上。
  “器械的战力最终将会取代个人的武勇!”
  巡视过战场的李清小声的对自己说。
  说完这句话,李清就找了一处没有血迹的干净沙土做了下来,他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喜欢喝尸体待在一起,而不是和活人一起饮酒作乐,即便是打了胜仗之后也是如此。
  这是一种说不清道明的感觉,往日的噩梦中总是不缺少尸体这种东西,秦州一战之后那些战死的生死兄弟的模样总是会出现在他的梦中,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他甚至学会了在梦中和那些破破烂烂的尸体纵酒高歌,以至于现在只有看到尸体才能让他的心真正安静下来。
  拽过手边的一个破旗子擦擦手,这是河清军的旗子,如今这支军队已经全军覆没了,就在刚才被俘虏的四千余辽军全部被相国活埋在了锦绣山。
  从一具尸体上取下干粮袋子,里面装的是肉干,这是风干肉,一种非常好的行军食品,李清慢慢的吃了一块,非常的硬,不过味道很好,盐的味道很重,不过这是军粮,咸干是必须的。
  吃多了就会口渴,辽军水囊里的水已经变成了冰,李清就用刀子劈开皮囊,砸碎了大块的冰,找了一块晶莹剔透的放进嘴里慢慢地吮吸。
  仰面朝天的躺在沙地上,天空中有两只孤独的飞鹰依旧在空中盘旋,偶尔低飞下来,朝着那些尸体发出一声声的嘹亮的惨叫。
  这是辽军驯养的海东青,这一战之所以能够全歼河清军,最重要的就是国相蒙蔽了这两只海东青,它们简单的大脑还没有法子把人群和羊群分辨出来,它们还分不清披着羊皮的人和真正的羊之间的区别,在它们看来,只要穿着羊皮的都是羊。
  “战争不过是一场骗子的游戏而已!”
  这是李清今天说出的第二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前一句不过是证实了自己组建泼喜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河清军的覆灭更是证明了在器械可以成倍的提升一支军队的战力。
  骑兵冒着密集的箭雨冲锋或许还有生存的机会,但是冒着雨点般密集的石块冲锋,下场非常的凄惨。
  李清甚至想过,如果把石块全部换成宋军的火药弹之后,不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他很快就推断出来了结果,那就是根本就不会出现那样的状况,火药弹的价格实在是太昂贵了,没人能够把火药弹当成石头一样扔的满世界都是,就算是云峥那个败家子也做不到。
  沙子进了眼睛就会非常难受,但是人死了之后就无所谓了,瞅着面前的一具尸体的眼睛,李清看到了眼睛上沾染的灰尘,于是,他就抬手将尸体的眼睛合上,不想看到那双灰蒙蒙的眼睛。
  大队的西夏军队开进了战场,那些军卒开始有条不紊的剥除尸体身上的铠甲,剥掉他们身上相对干净的衣衫,拿走所有还能利用的东西,这些对西夏人来说非常的重要。
  一匹黑色的战马停在李清的身边,马上的骑士俯视着李清,眼睛中的威严就像是已经固化了一般。
  李清讪讪的坐起来,从下朝上看,国相就像是一个威严的帝王,虽然他到现在还是国相,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兴庆府那个从小体弱多病的孩子一死,他立刻就是整个西夏的王。
  一件黑貂皮从马上扔了下来,盖在李清的脑袋上,没藏讹庞幽幽的道:“多穿点衣衫,莫要病倒了。”
  然后就传来阵阵的马蹄声,而且是远去的马蹄声。
  李清从脑袋上取下黑貂皮胡乱的穿在身上,有些发愁的瞅着远去的没藏讹庞,西夏军中现在有一个传说,只要国相对谁好,谁就离死不远了。
  这句话是有出处的,国相和皇太后没藏氏从小相依为命,没藏氏甚至就是国相一手带大的,兄妹情深谁都不怀疑,可是国相勒死太后的时候听说他的手非常的稳。
  李清一直都认为自己这时候应该在西京城下,或者正在从冰冻的黄河上跨过之后,去攻击辽国的土地,就像云峥现在正在干的事情一样,而不是跑到漠北来去抢夺什么嘛嘛的宝藏!
  云峥这时候一定笑破了肚子,李清就是这么认为的。
  问题是李清这样认为没有用处,大夏其它的有识之士这样认为也没有半点的用处,国相想去耶律信的地盘抢宝藏,大家伙就只好不远万里的去找什么狗屁宝藏了。
  全歼了河清军李清一点都不开心,自己现在杀死的辽军越多,云峥那里就越是轻松。自己去找什么宝藏,云峥却正在开疆拓土,已经拿到了真正的宝藏。
  国相魔怔了!
  这是李清唯一能解释清楚国相现在作为的理由,如果没有魔怔,国相这时候就不该带着大军远赴漠北,应该在大宋和大辽之间的战争中寻找属于西夏人的荣光和利益。
  两个大国交战,第三个大国应该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利益点,但是,国相似乎全部放弃了,他偏偏要了最弱小的一个利益,那就是嘛嘛的宝藏,就算宝藏里全是黄金,那有如何呢?
  卑鄙的宋人刚刚通过了一项法令,他们不再允许黄金和白银在市面上流通,小额的交易用铜钱,大额的交易用交子,他们的大宋钱庄正在囤积黄金和白银,有多少黄金白银就发行多少价值的交子,天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做的,在李清看来贪婪成性的宋人偷偷的多印几张交子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那些卑鄙的宋人今后只需要用那些漂亮的纸片就能从西夏购买走牛羊,毛皮,青盐,药材等好东西。
  李清非常的担心一旦宋人把交子这东西弄得满世界都是的时候,大夏国的人抱着一堆纸片不知道是不是还能换回来那些自己急需的好东西,即便是还能用,他们只需要稍微操纵一下兑换的比例,大夏国的人很可能就会在商业上颗粒无收。
  一锭向五郎十分金重十两,在大夏能够购买二十个奴仆,三十匹战马,足足两仓粮食。
  可是在宋国,需要先把十两金子换成八十两银子,然后一两金子或者八两银子才能换取一千五百枚铜钱。
  然后用一千五百枚铜钱去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
  现在没人能弄明白铜钱为什么会那么值钱,十两金子换一万五千枚铜钱,也就是十五贯铜钱。
  三年前的时候,一两金子换十两银子换十贯铜钱,大夏和大宋的物价仿佛,金子同样值钱,现在,不一样了……
  人家连一万五千枚铜钱也不给你,因为大宋律法规定,一贯以上的交易必须使用交子,于是,黄金变成了一张写着数字的纸。
  李清不相信日理万机的国相看不到这些变化,看不到宋人的险恶用心,看不出宋人虽然在进攻辽国,实际上真正想要弄垮的是大夏?
  他脱下黑貂皮之后就扔掉了,不过他发现没藏讹庞又回来之后,就赶紧把黑貂皮捡回来掸掉灰尘,重新穿好,这时候的没藏讹庞没有人愿意去得罪,也不敢去得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