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智慧(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57

  云峥叹了口气,从腊肉手里接过石头,扔进了炉子里,不一会炉子里就冒出浓烟,被竹筒做的烟囱排出了屋外。
  石炭而已,今天上山就是为了找这东西,自从砍柴的孩子把捡来的石炭当宝贝送给了云峥,他就以为这座山上有煤矿,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山上只有很少的一点点碳层,而且已经被人挖过了,通过刚才的燃烧试验来看,这里的那点煤,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是含硫很重的大烟煤,这样的煤是没有办法用来取暖的,就连打铁都用不上。
  也是,蜀中从来就不是出产煤炭的地方,这里的铜应该很出名,可惜产地也不在这一代,上天并不保佑这片贫瘠的土地。
  这样的心思没办法和憨牛说,只能埋在自己的心里,三天后自己就要离开豆沙寨了,原本想着给寨子再留一点财富,可惜天不从人愿,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
  彭蠡先生已经走了,走的时候没有惊动任何人,就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悄无声息,给云峥的一封信笺里说了好多需要准备的事情,自己这种不需要考试的学生进学,谒拜老师,在士人圈子里留下名声,这很重要,春日里的文会无论如何是要参加的,想要赶在杏花开的时候参加文会,那么就没有办法在寨子里过年了。
  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这样附庸风雅的聚会其实云峥一点都不喜欢,自己作诗做不出来,也没有养成那个习惯,虽然有大量的诗歌可以供自己抄袭,云峥却觉得有失自己的气概,堂堂的后世精英,不靠那些诗词就不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更何况苏轼这家伙就要扬名天下,自己怎么抄袭都不会是人家的对手,假的就是假的,没有相应的修养,却做出出乎自己学问的诗词出来,被世人耻笑不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坏了自己的名声,诗词虽然重要,但是却远远比不上经学,自己的学问都是些经世的东西,如果写出柳永那样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的诗词就显得轻佻了,他一生与士大夫无缘,只能落个奉旨填词的下场,万万不敢学他,不过作为这家伙的粉丝说不定在东京汴梁城能见到他。
  寨子里的气氛很压抑,老族长一天到云家八回的看望,虽说这一路上有苍耳他们护送一定会安然无恙,老头子还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同一遍话要说十几次。
  “行路的时候莫要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处,乘舟的时候不要为了省钱乘坐小船,一定要坐大船,咱家不缺少那两个铜子,路上莫要惹事,但是遇到事情咱们不要怕事,现在的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你横他就软……
  到了成都记得多来信,千万莫要忘了老汉,忘了豆沙寨……”
  说到最后谁都不舒服,老头子拿袖子擦一下干涩的眼睛,咳嗽一声就背着手走了,可是过不了一个时辰又会进来将刚才说的话再重复一遍。
  这样洗脑式的灌输是有效果的,至少云峥已经认为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会经常来豆沙寨看看,这已经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为了抚慰这些珍贵的感情。
  这三天时间,云峥喝了很多回酒,吃了很多人家的饭食,没有出寨子一步,每天晚上都需要憨牛把自己背回来,回来的时候早就不醒人事了。
  刘县令的宴请自己推辞了,梁家的宴请自己推辞了,药铺的宴请自己也推辞了,说实话自己和这些人能有的联系无非就是利益二字,只要自己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至于人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又是一个灰蒙蒙的早晨,一辆牛车,三辆骡车,就带着云家全部的家当离开了豆沙寨。八个最彪悍的猎人在保护着他们,慢慢地走上了山间的小路。
  不知道走了多远,依稀还能听见老族长嘱咐的声音……
  车队过豆沙关,长亭人满为患,刘县令亲自在亭子里送别,同行的还有梁先生,以及俏生生的站在那里的梁琪。
  二话不说,上前拥抱了一下刘县令在他的耳边说:“保重,我走了,记住了,千万千万莫要离开豆沙县。”
  刘县令新做的官服很漂亮,有些不习惯云峥的亲热动作,不过也拥抱了一下云峥说:“老刘祝你真的在东华门唱名!”
  “这是必须的,等我成了大官,会给你一个拍马屁的机会!”
  两个人的声音都很小,说完之后互相拍打着哈哈大笑,新一轮的利益交换又完成了,刘县令需要帮自己照顾豆沙寨的相亲,云峥答应将来发达了不忘记他。
  “此去山水迢迢,少兄当善自珍重,这里有一袭锦袍,留作路上使用,虽然不算名贵,遮遮风寒也好,待老夫也回到成都府之后,我们再叙谈。”
  梁先生不知为什么似乎有点遗憾,瞅了一眼自己的闺女长叹一声,就挥手告别,牵着梁琪的手率先进了马车,自己这个旅人还没走,他们倒是先走了。
  “可惜啊,梁家闺女的人才算得上一等一的好,你竟然看不上眼,梁家在成都府都是大户人家,娶了他们家的闺女,保证你这一辈子顺风顺水。”
  “还是算了,我今年只有十四岁,十八岁之前我不打算涉及男女之事,老刘,我走了,你自己善加珍重。”
  在一片保重声里,云峥离开了豆沙关,骑坐在车辕上,瞅着前面不远处的白云山大吼一声道:“和尚!我走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云峥还打算听听五沟和尚的呐喊,却不防前面不远的地方传来五沟和尚戏觑的笑声:“哈哈,我就在这里,你喊的如此大声,担心贫僧不来送你不成?”
  “我只是没想到你会这么没有品味的在路边等候,原以为你怎么也会站在山头念几遍经文为我祈祷,祝我一路平安。”
  五沟和尚一个个的看过去,还抱了一下云二,在他的鼻头点了一下,然后才笑着说:“豆沙寨的猎户出了名的悍勇,有八位猛士护送,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当年五丁出蜀也不过五个人而已,你有八位,这一路定然安全之极。”
  “少拿那五个倒霉鬼来比喻我们寨子里的汉子,你也不是那个昏聩的蜀王,和尚,我走了,你自己保重,如果有一天我的影响力足够影响禅宗,我会给你重新盖一座寺庙,要多大,有多大,随便你折腾,如果你有本事开宗立派,我为你撰文作记。”
  五沟笑着摇头,脸上的肥肉都笑的起了波浪,拍拍云峥的肩膀说:“你够狠,够狡猾,够世故,懂得趋利避害,皮厚而心黑,贫僧不知道将你这样的一条巨鳄放归大海,到底是福是祸,贫僧只盼着不要因你而遗臭万年就好。
  去吧,这里的山低水浅容不下你这条巨鳄,且去外面看看,那里的世界更加的精彩一些。”
  说完话,就提着云峥的衣领,将他放在车辕上,在骡子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骡车就缓缓地行驶在五尺道上。
  车队拐过那个山脚,就听见五沟在山谷里大声地吟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开始低沉到后来山川似乎都在一起随着和尚诵经,青雾翻腾似乎为经文所感,天空中飘起了极细的雨丝,或许,观世音的杨柳净瓶,这得倾泻甘露。
  云峥拿手接住些许雨丝,想放到嘴边尝尝是否甘甜,可是脑海里顿时就出现了那五个雄赳赳的大字:“五沟出恭地。”刚刚养出来的心情顷刻间就消散在雨水中了。
第五十四章
龙门镇
  行行复行行,山路迢迢,看不尽的是青山绿水,尝不够的人间苦难,茫茫的蜀山里或许真的有御剑飞行的神仙,但是云峥它们却一个都没有看见,只听见凄厉的虎啸猿啼,鸟鸣啾啾。
  车子坐的多了就会让人浑身散架,所以坐一个时辰的车子,云峥就要求大家下来走一阵子,蜀道上的车辙清晰可辨,牛马的蹄印也随处可见,漫步在被冬雨洗刷的一尘不染的石板路上,云峥总是想作一首诗,可惜澎湃的情感就在胸口激荡不休,却不能转化成优美的文字。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古文修养不够,学识不足,气度也没有从现代人转变成古人,所以空对美景只能徒呼荷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云峥瞅着脚下的汹涌澎湃的激流,终于念出来了一首诗,将李白的两首诗生吞活剥之后就成了这副鬼样子,不过依然引来苍耳他们的大声喝彩之声,还有腊肉崇拜的目光。
  无视云二幽怨的眼神,大踏步地向前走,年关将近,今晚应该宿在龙门镇才是。
  山穷水尽处,正是彩云生,这话用来形容龙门镇最恰当不过了,这里是山穷水尽的地方,也是通往绵州的一条要道。据说这里曾经有鲤鱼越过山脊,最终化龙升天,所以名叫龙门镇。
  当车队驶进龙门镇,云峥才发现这里似乎人满为患,不大的镇子里到处都是镖师和商队,谁看谁的眼神都不太善良,当云峥从骡车上下来之后,那些人才松了一口气。
  只是瞟了一眼房檐下那些持刀挟棍的汉子,云峥就觉得这里气氛紧张的不像话,刚刚走近一家名叫富安居的客栈,守在门口的壮汉就有意无意的说:“读书的相公,你还是走吧,把命留在这里就不值当了。”
  听口音是关中人,那里的刀客天下闻名,想不到自己在这里遇到一个,于是也换了一嘴的关中腔:“朗朗乾坤之下,难道还有不法事?楞娃,你挡住我的路了。”
  关中汉子似笑非笑的抬起头说:“还是关中的娃子,既然是乡党,叔给你一句话,闪远,走夜路也比住在龙门镇好。”
  云峥点点头道:“多谢,这是实在话,不过我们已是人困马乏,天大地大,睡觉最大,都是在乱流里面的人,谁在乎多活一天少活一天的。”
  就在两人谈话的功夫,一个伙计跑了出来对云峥拱手道:“这位爷,小店已经客满,您要是想住店,还是去别家吧。”
  云峥转头看看这条短短的街市,没发现有第二家客栈,拍拍伙计的肩膀说:“给我找三间房子,找到了,赏你五十文钱。”
  说着话就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铜钱放在伙计的手里。
  “爷,真的没房间了,也不瞒您,整个龙门镇都没有客房了,除非您肯花大价钱去住驿站,那里是官老爷的地方。”
  云峥呵呵一笑道:“原来有驿站,早说啊!”说完就朝刚才警告自己的关中大汉拱拱手,向活计问清楚了驿站在哪,就让苍耳赶着骡车牛车往那里走,自己漫步在街道上四处观瞧。
  龙门镇远比豆沙镇繁华,但是现在出现在大街上的人似乎都不是什么善类,好像满世界的牛鬼蛇神全部聚集到了这里,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过一片竹林,就看到了龙门驿站,这里的人很少,只有几个急脚蹲在门口,就着一个火盆烤自己携带的干粮。见到云峥过来纷纷避让,只有一个衣着破旧的捕快站起身向云峥施礼,因为他看到了云峥腰上勒着一条官带。
  一个驿丞插手恭候,等待云峥取出驿券,这东西有,走的时候刘县令把他的送给了云峥,憨牛取过一个牛皮包,云峥将驿券拿给了驿丞道:“我要最好的房间,三间,不足的部分我用银钱补足。”
  本来死气沉沉的驿丞顿时就高兴起来,这样的贵官最受驿站的欢迎,他们吃用的主要来源就是额外的收入,如果碰到一些穷酸吝啬的官员,自然不会受待见,这里面的窍门刘县令早就对云峥交代的非常清楚。
  腊肉抱着已经困倦不堪的云二进了房间,苍耳他们忙着将牲口从马车上卸下来,驿站里的伙计殷勤的送上最好的饲料,苍耳看了一眼,见里面活着豆料这才觉得满意。
  “不用你们的饭食,我们自己会做,只需要用一下你们的灶间就好。”一锭二两的官银被云峥放在了驿丞的手上,驿丞的眉眼立刻就抽到了一起,今天算是见到富贵人家了。
  “我想问一下龙门镇为何会有那么多的闲人?”
  “官人有所不知,自从豆沙县清剿了元山之后,盗匪就再也不敢进豆沙县,前些日子,成都府的官差押送着华马蜂和彭六子这些悍匪的人头从龙门镇经过,特意在镇上悬首三天,不知是谁暗地里出了五百贯钱索要这两个贼子的人头,然后这里就围满了来伺机夺走人头的江湖闲汉,结果他们来晚了,官差悬首三天后已经走了,这些迟迟得到消息的闲汉就被困在了龙门镇,那里都去不了了,这些天将龙门镇搅扰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云峥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就让憨牛帮着腊肉去做晚饭,嘱咐他千万不能用驿站里的粮食和水,调料也全部用自己家的。
  驿站的上房很不错,虽然算不上豪华,但是很干净,其实云峥要求的就是干净,坐下来之后才开始想龙门镇的这些人,古代的揭竿起义有时候发生的非常偶然,原因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甚至有的时候一个案子判不好都会引起民变,在云峥看来,龙门镇已经岌岌可危了,不知道那些镇子上的人怎么想,或许他们的心思和当出豆沙关的人一样吧。
  管不了,也不愿意管,自己还有一大家子人呢,他们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云峥一个路人,为何要冒险?
  想到这里就苦笑着摇头,明天天一亮自己就走,快点赶到码头上乘船才是真的。
  透过窗户看到腊肉再给那些急脚一些吃的,一碗白米饭,再给他们浇上一勺子肉汤,急脚们谢声不断,狼吞虎咽的样子看得腊肉非常的有满足感。
  那个年轻的捕快看样子一定很饿,但是却很有规矩,插手谢过腊肉,将自己的那把破刀挂在腰肋上,折了两根竹枝当筷子,这才端起那碗饭食一点点的吃着自己碗里的饭。
  一碗饭他吃了很长时间,腊肉看的不忍心,又给他一勺子肉汤,他连忙站起来感谢,一张脸孔羞臊得通红。
  憨牛端着自己的大碗,蹲在门槛上,吃一口饭就看看那些急脚们羡慕的眼神,故意将自己的饭碗端的老高,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饭量。
  苍耳过来一巴掌就拍在憨牛的后脑勺上,这样的显摆就不怕贼人惦记。
  看到这一幕,云峥打算五更天就走,因为有两个急脚看腊肉的眼神已经不对头来,刚才如果不给那个捕快多加一勺子肉汤,他们或许还不会不满,现在既然出现了明显的不公平,心中自然不平,歹意就是这么产生的。
  将苍耳喊过来小声地说了两句,苍耳阴着脸就带着两个猎户出门去了。
  云二已经很累了,吃着饭都在打瞌睡,虽然在骡车上他总是睡觉,这时候依然感到非常的困倦,腊肉帮着云二收拾干净,就和他一起躺倒在对面的床上睡觉,只有云峥一个人在屋子里捣鼓华马蜂留下的袖箭和花背弩。
  他对这些原始的武器做了一点小小的改良,比如将袖箭的机簧由弹射式的牛筋改制成弹簧,袖箭每次只能发射一支箭。箭简长8寸,周径8分,筒顶有盖,连于筒身,盖的中央留一孔,出此装箭。筒盖旁一寸处有一一活动的蝴蝶片,专司开闭。镀底装设弹簧,簧上有一一块圆铁板,装箭后,弹簧医下,用蝴蝶板将箭关在筒中,发射时,拨开蝴蝶片,弹簧弹起,筒中的箭就能弹肘出去,云峥试验过,十步以内这东西的杀伤力很可观。
  至于花背弩的发射这需要很高明的技巧,云峥学不来,就把这具小小的弓弩改制成了唐时的燕翅弩,竹片压制的弩臂也被换成了软钢,三十步内,弩箭可入木半寸。
  腊肉非常害怕看见大少爷那双眼睛,在昏暗的屋子绿油油的,就像是小时候见过的豹子的眼睛,上一回看见大少爷眼睛变绿的时候,那个囚犯就被他活活的折腾死了,想不到今天又看见了,不知道这一回死的是谁。
  不一会,有人轻轻地敲门,云峥打开房门,苍耳走了进来小声说:“除掉了,亲耳听见他们说要去找人联手打劫我们这只肥羊。”
  云峥点点头道:“贼人已经注意到我们了,所以我们三更的时候离开,这里马上就要有大麻烦了,早走为上策。”
  苍耳听着外面哔哩哩的竹哨声点点头,出去做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