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穿梭门(校对)第7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1176

  王旭这一方,乃至薛牧山这一方,代表的都是士绅阶层,被称为朱党,暗指朱门酒肉臭之意。
  屁股决定脑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与齐家,摆在治国与天天下之前,说明治国与平天下的先天条件,是不能损害我自家的利益。
  这么说可能有些自私,但是又有几个能不这样。
  王旭观史,张居正了不起吧。
  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封侯拜相,主持一条鞭法案,立志要改变明朝后期的积弱局面。
  可是在他死后三个月,新政便被废,张家抄家灭族,连张居正的尸体,都被人挖出来鞭尸了,这不是对一条鞭法案的讽刺吗。
  张居正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严松的下场也好不了多少。
  只等严松失势,寒党遭贬,作为清流与士绅阶层代表的朱党,必定会重返朝堂。
  寒党,朱党,乃是根深蒂固的两大党派,而在两党之外还有第三党,边党。
  边党,不是边缘,而是暗指边镇。
  极北之地有妖族,十万大山有蛮族,一直是人类的心腹大患。
  儒界中,文士当道,文才便是力量,诗词便是神通。
  不是所有人,都对名利感兴趣,于是就出现了不参与党争,一心镇守边关的边党。
  边党游离在寒党与朱党之外,不管当家的是哪个党派,只管要钱,要粮,要人马,镇守边境。
  从名声来说,寒党与朱党声势浩大,以力量来说,边党才是力量最强的。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封侯,乃是文人的至高追求,古往今来,唯有军功可封侯,哪怕内阁首辅严松,身上也是没有爵位的。
  镇守边关的儒士,都是一群战争狂人,朝廷可以没有朱党,也可以没有寒党,却不能没有边党。
  一旦有大战发生,朱党与寒党都得退位让贤,全国上下都要被边党接手。
  “新政艰难,严松要失势,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啊。”
  王旭的屁股,坐在士绅阶层上,当然不会痛哭严松一去,新政反复,天下百姓又将受苦之类的话。
  严松要是失势了,自家老师便能上位。
  薛牧山归隐之前,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言官领袖,因为反对新政而告老还乡。
  寒党失势,朱党论功寻赏,作为朱党急先锋的薛牧山,总不能官复原职就行了吧。
  左都御史,与六部尚书齐平,身为言官,往六部上调的可能性很低,再往上只能是入阁。
  入阁,执掌朝纲!
  想到妙处,王旭都忍不住偷着乐,上面有阁老罩着,未来的路想不通顺都不行。
  “胡志明真是这么对你说的?”
  返回九泉镇,王旭拜见了薛牧山,将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
  听到王旭的话,薛牧山却没显得太高兴,反而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老师,您不高兴吗?”
  “高兴?怎么高兴?”
  薛牧山眉头紧锁,手上拿着本中庸,轻声道:“你可知,新政推行了几年?”
  “五年吧?”王旭对新政不太了解,只知道青苗法是五年前出现的。
  “是啊,五年,还不是时候啊!”
  薛牧山将中庸放在桌子上,自言自语道:“时间太短了,如今新法刚见成效,寒党失利,新法必定被废。要废新法我不反对,可现在不是废除新法的时机,依我之见,新法怎么也要推行十年才是。”
  说到这里,薛牧山转头看向王旭,问道:“你可知为什么?”
  “弟子不知……”王旭微微摇头。
  其实,他知道一点,只是不好说。
  新法让利于民,贫士绅,富国库,这些年来,国库渐丰,连往边镇的拨款都多了不少。
  历史上,张居正变法之后,保证了万历年间的国库充盈,实现了万历中兴,为万历三大征打下了基础。
  严松变法也是如此,变法之前,朝廷基本上入不敷出,而现在却是国库充盈。
  朱党之中,未必没有这种见识,但是他们的身份,位置,不允许他们实行新法。
  如果让严松与寒党,实行新政十年,二十年,再将新政打落尘埃,新政留下的家底,又将保证数百年的稳定。
  数百年之后,再次陷入入不敷出的轮回,到时候,又该是新一轮的变法了。
  寒党,朱党,周而复始,犹如夏冬交替,才保证了王朝稳定。
  现在就打落新政,确实是早了点,朝廷还没有积累出过冬的家底呢。
第880章
灾民的请求
  朝廷的赈灾,并不是从扬州开始的,哪怕很多灾民逃到了扬州,这群人也注定将被遗忘。
  南方灾情的源泉在交州,那里才是动乱的根源,钦差南下的目的地。
  一连一个多月,灾民一天增加个两三万,一个月之后,徘徊在九泉镇外的灾民,人数便突破了八十万大关。
  到了这个时候,就像有人关上了水阀一样,涌来的灾民一下就止住了,每天从外来的灾民,一夜之间从几万人,减少到了七八百人。
  这七八百灾民,也不都是刚从交州过来的,很大一部分,属于徘徊在溧阳县外的灾民,听说这边有人赈灾才赶了过来。
  一问才知道,赈灾大使胡志明,已经在交州主持赈灾。
  那边的灾民虽然还是吃不饱,却也不至于留下就是等死,有活路,谁还愿意背井离乡。
  此时,正值一月份的小寒,人人皆道,小寒过了便是年。
  伴随着小寒,外面下起了小雪,为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装,距离过年,只有一个半月了。
  “少爷,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啊!”
  一日早上起来,王旭正在粮仓清点存粮,刘权便嚷嚷着跑了进来。
  王旭闻声抬头,看着一脸喜色的管家,问道:“什么好消息,是溧阳县开城赈灾了,还是金山府往外派粮了?”
  一听这话,刘权的兴奋变成了苦笑。
  溧阳县令,就是个年过古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老混子。
  或许年轻的时候,程县令有不管不顾,放手赈灾的豪情。
  现在嘛,县城不失,便是他的最大功劳,整天就知道躲在城里混日子,哪会用县里不多的粮食去赈灾。
  至于金山府,其实还不如溧阳县呢,赈灾大使的粮食从哪来,还不是从扬州与冀州调过去的,现在的金山府就是个空壳子。
  金山府内要是有粮,也不用溧阳县一催再催,早就有粮食下拨过来。
  什么也没有,就说明金山府乃至整个扬州都不富裕,毕竟,先北方,后南方,两次闹灾下来,人族九州都伤了元气。
  “都不是,那喜从何来啊?”
  王旭收回目光,想不出还有什么喜事,总不能灾情还没有被扑灭,朝廷就要论功行赏了吧。
  刘权察言观色,看到王旭将信将疑,急忙道:“少爷,我说的喜事虽然不是这两种,却也相差不远。今早,有难民中的宿老对我说,交州也开始赈灾了,大家不用死了,很多人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放心不下,打算回去看看。”
  “灾民要走?”王旭一脸惊喜。
  “对,要走!”
  刘权的回答很肯定,灾民往扬州来,不过是交州无粮,活不下去。
  现在交州有粮,也有人赈灾,还待在扬州做什么。
  要知道很多灾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除了拖家带口,或者在这边混的不错的,谁不想回去看看。
  而对王旭来说,灾民离开却是天大的喜事,从闹灾开始,王家已经撑着灾民,撑了足足两个月,家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八十万灾民,只要走一半,也能大大缓解粮食压力,撑到开春都没有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11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