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皇帝(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241

  尤其是陶迁,刘枕明用了最华丽的词藻,来歌颂这个昔日与自己暗争明斗的同僚。朝堂之上,一片肃静。
  随后,吏部尚书古宏良,又出列道:“皇上,微臣经过数番考核,发现一批不合格的官员。”
  小多子急忙将其奏折拿到了我身旁。我装模作样的翻阅了一番,随即扬声怒道:“简直是一群败坏朝纲之人。古爱卿,朕命令你立即查处这批官员,同时要把好新任官员的关口。”
  古宏良脸色一正,跪拜在地上道:“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望。”
  我们君臣俩人,这种一唱一和的把戏,这数月来已经不知道玩过多少次了。满朝文武一见到我们又开始玩这个把戏,虽说已经是大冬天的,却额头上仍旧冒着汗珠。
  在砍下大部分无能官员后,我又选拔出一批怀才不遇,或遭受排挤的官员。当然,在他们接到通知之前,首先要经受过东厂的秘密考核。
  兵部尚书段鸿。随即又出列道:“皇上,臣也有话要说。”
  “讲。”我脸色不变,微微一挥手。
  ……
第七十五章
平乱(下)
  兵部尚书段鸿,一脸正色的说道:“鉴于此次出现危机的原因,微臣与兵部已经仔细研究过,发现我朝兵员掌握的习惯并不合理。微臣建议大幅度修改兵员制度,以安朝邦。”
  段鸿此言一出,朝中文武顿时惊诧不已。兵员制度,早在建朝之初就已经定下,如今却听得要改,顿觉其中必有缘由。
  我面色毫无表情,缓缓道:“段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讲来,朕自然会考虑其中。”
  这件事情,早在两个月前,我就已经与段鸿深谈过了。段鸿在兵部时日也待得很长,他虽然担任兵部尚书时间不久,然而却因为排挤和不信任,却在兵部各职位上,以及军队中都担任过职务,经验不可谓不吩咐。
  借着此次叛乱,段鸿与我有过密谈,需要大幅度改革目前的兵员制度。当然,其中的一切事物,俩人都已经暗中定下了章程。这次在朝会上提出,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段鸿听得我开口,微微一顿,似是在整理思绪。半晌后便道:“臣以为,我朝兵员编制不合理。各部各门之间,兵员太过臃肿,甚至出现了一个将军指挥十数万人马的事件。这样对整个战争的指挥,将缺乏有效的细节指挥,不利于将兵员的战斗力,形成最大化。尤其是在如今,我朝先进武器辈出的年代。”
  我冷眼缓缓地看了四周围一下,发现大多数文官一脸愕然,不知所以然。而很多武职官员,却露出了深思,眉头各自尽蹙,似乎对段鸿的话,深有所思。
  “那么。”我重新将眼神望向段鸿,淡然的问道:“段爱卿的意思是?”
  段鸿身形未动,不为周围官员白眼所动,迅即道:“微臣以为。十人为一什,十什为一队,十队为一营,五营为一团。如今我大吴帝国可调动的中央兵马约为五十万左右,可以按此编制组成一百个军团,以军团为大单位,执行训练以及作战任务。并且,每一个军团,将有资格获得一个番号,此番号不仅仅表示此团,更能体现出此团的战斗力,以及荣誉。”
  我眉头微微一皱,疑惑的问道:“段爱卿,朕不明白这么编制后,对作战有什么好处?”我这句故意问的话,足以说出大多数人的心理。
  “回皇上,这样做当然有好处。”段鸿心中早有成竹,立即回答道:“臣先举一个例子,譬如说要攻打大理国。大理国总人口在两百万左右,正规军为一万三千余,战时临时抽掉能出五万余军,如此总军力应当在六万五千余。如此军力,相当于我朝十三个军团实力。如此一来,我朝只要出动二十个军团,就能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加上我朝武器先进,战士悍勇。此战要想取胜,应当不是件难事。然而以我朝之前的打发,那便是派出一名主要将军,以及若干名副将,直接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大理国。然而十万大军要想统一在一人麾下指挥,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远远不如由一名大将,直接指挥二十个军团,根据需要打击目标的大小,分派不同军团,不同数量军团实施打击。这样一来,将军的指挥能力将达到顶点,让他从直接指挥十万人作战,简化到了指挥二十人进行作战。作战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由指挥十万人,简化成指挥二十人?”我沉思了半晌道:“有意思,这个思路不错。”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之前的作战,也能够从十万人中,抽掉出一部分兵力,由副将带领实施分批打击。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段鸿正色的回答道:“这便是临时性和永久性的不同之处。临时性抽掉出来组成的兵团,指挥官不固定不说,便是兵员也极不固定。战士和指挥官之间,相对陌生,毫无归属感。再者,即便是某战士立了功,恐怕也不好计算。但是固定团却并非如此,军团长整日整年与自己的士兵待在一起,一起训练,一起战斗,各自会形成风格和信赖。对于属下战士的功过,也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士兵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十分强烈。这样的团队,比临时抽掉出来的团队更具有战斗力。”
  我双眸一睁,大声道:“说的好。”我的支持,立刻打断了还想反对的部分大臣们:“如此一来,我军的战斗效率将有一个极大的提升。”其实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我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某位将领,要想造反就困难了。每一个团的直接调动权,我都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到时候就算派出一个大将军,我抽掉出二十个团的战力给他,对敌可以,然而想要回过枪头来对付我,恐怕就难度大了。
  本想反对的大臣,一见到我眸子中闪过的神色,细细一想后,便迅即明白了这是我分化兵力危险的一个招数。想明白之后,不由得背后出了一身冷汗。幸好没有力争下去,否则定会被我误会成有不轨之心。
  “段鸿。”我沉吟了一番后,便道:“兵制改革的方案,就由你来做了。千万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段鸿神色一正,上前一步,重重地跪拜在地上道:“臣谨遵圣旨,定不负皇上重望。”
  一些重要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我旋即站起身来。小多子见状,急忙凑上前去,挥着手中拂尘道:“皇上退朝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齐齐跪拜在大殿之上。
  出得金銮殿后,小多子凑在我身旁低声问道:“皇上,距离午膳还有些时间,您是去看望太后娘娘呢,还是去探望长公主和大皇子?”
  小多子极为了解我的心思,情知我今天处理的朝事不少,便提议我去看看两个孩子。一提到这两个孩子,我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脸上下意识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长公主乃是兰儿所育,如今已经出世将近三个月了。由于当时出生之时,恰逢大乱过后,局部镇压一些小型骚动时候。是以,文武百官在同喜之时,便联名上奏让我册封长公主为长平公主,寓意乃是国家长久太平之势。虽然我觉得这个封号实在难听,然而确不愿拗百官的一份心意。
  不过,说起来也是奇怪。自从册封大女儿为长平公主后,全国各处的骚乱真的飞速平定下来,暗中铲除李太师和陶迁的党羽,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如此一来,倒是让那些朝臣们,对长平公主格外溺爱,家中只要有些好玩的东西,莫不想法设法送进宫来。
  大半月余前,我的另一个孩儿,也已经降生。此子一出,更是让文武百官喜上加喜,宫中各女眷也是喜洋洋的到处奔告。盖因这男孩乃是正宫娘娘所出,又是行大,身份自然崇高无比。只要将来不出意外,这个皇子就将是大吴帝国另外一任皇帝。
  很自然,文武百官又是联名上奏,恳请我早日立下太子一位,为大吴江山留下一个更深厚的根基。
  以大皇子的身世,册封太子乃是理所当然之事。我也乐得促成此事,便决定在大皇子满月之时,册封其为大吴帝国太子,并且发皇榜昭告天下,以安天下百姓之心。这次大乱,幸亏平息很快,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人心浮动定然会有一些。大吴帝国确立了继承人,在全国来说,也是一桩热闹的喜事了。如此一来,可以冲淡不少上次动乱留下的影响。
  一路思索间。从金銮殿到坤宁宫,并没有花多少时间。服侍皇后的丫头,冬儿正好一头撞在了我怀里,刚想面红耳赤的逃离,却被我笑吟吟的一把拉住:“冬儿,怎么一见了朕,就想逃跑?”
  冬儿小脸通红,手臂被我牢牢抓住,却又不敢挣扎,只好把头埋下去,蚊音细语道:“皇,皇上。”
  我嘿嘿一笑:“这么匆匆忙忙,去干么啊?”
  “回,回皇上的话。”冬儿不敢抬头望我:“淑妃娘娘抱着长平公主来探望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让奴婢去御膳房嘱咐一声,让其准备淑妃娘娘的午膳。”
  “兰儿也在?”我哦了一声,如此一来倒是省得我多跑一趟储秀宫了,随即便道:“这样吧,朕今日也在坤宁宫用膳了。你吩咐御膳房,多准备一些。还有,皇后娘娘产后未满一月,身子还虚弱的很,你嘱咐御膳房多弄一些滋阴补阳的药膳。”
  “奴婢知道了。”冬儿缓缓施了一礼:“若是皇上没有什么其他吩咐,奴婢先告退了。”
  我放开了她的手,挥手让她办事去。随即径直来到了坤宁宫的东暖阁内。
  兰儿正自己抱着长公主,坐在皇后的床边,两人正在絮叨着什么。一见到我进来,脸色一喜,迅即应将上来:“皇上。”
  “别动,别动。”我急忙何止她,迅即出手将长公主抱在了手里,笑吟吟道:“小家伙,让父皇看看,两三日未见,长个头没?”
  ……
第七十六章
机关(上)
  长平这小妮子,长得那是一副粉雕玉琢的好胚子。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水汪汪地望着我,眨巴眨巴的。极是惹人怜爱。宫廷之中,营养充足。一般皇室女子都不愿意亲自哺乳,然而兰儿心性贤惠,加之本身就是贫苦出身,自不愿意自己的心头肉找奶娘哺乳。如此一来,长平这小丫头发育的极好,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抱在手上就沉甸甸的。
  我伸手在她下颚处撩拨一番,逗得这小妮子咯咯直笑,这可是我的亲骨肉啊。要是能带回去给老母亲瞧瞧,她该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
  蓦然,小妮子嘴巴一瘪,竟哇哇大哭起来。我心一骇,急忙喊道:“太医,太医。”
  “微臣在。”公孙羽突然从门外走了进来,跪拜在我面前。晕,我只是下意识的喊着太医,想不到这老小子竟然真的出现在我面前。
  “快给长平公主看看。”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急色道。
  “微臣遵旨。”公孙羽装模作样地查看了一番后,呵呵一笑道:“长平公主健康的很,看来是饿了。”
  我不由得拍了一下脑袋,恍然大悟。自己乃是太关心自己的女儿了,一见她哭,便是魂儿也没有了。
  兰儿嘲笑了我一番,随即将长平抱了过去,走至隔壁屋子亲自哺乳去了。
  我这才想起了公孙羽,问道:“公孙爱卿啊,你这个时候过来,该不会是蹭饭吃吧?”
  公孙羽汗然,愕道:“皇上。”
  “皇上,公孙太医是臣妾宣来的。”皇后娘娘卧在榻上,掩嘴直笑:“臣妾是想让太医帮臣妾开副药方子。”
  我凑到她身旁,依在她床侧坐下,关心道:“幼红,怎么身体不舒服了?”
  皇后收起笑容,有些不安道:“臣妾到现在,乳汁还不充足。现在鳞儿都是靠着奶娘在哺乳。”
  我不由得道:“这没什么,就让奶娘哺乳好了。”
  “不行,兰儿妹妹也是自己哺乳。”皇后嘟着嘴道:“臣妾也要自己哺乳,据说,这样母子之间会心灵相通的。”
  如此,我回头对公孙羽喝道:“那还愣着干么?快过来给皇后娘娘把脉。”
  公孙羽急忙凑了过来,仔细把过脉后,这才道:“皇后娘娘是身弱体虚,如此才会少乳。微臣虽然能开方子促乳,但是这样对皇后娘娘的身体没有好处。”
  我眉头一皱,急忙劝慰皇后道:“幼红,我看你还是不要吃药了。你现在还在月子里,不能瞎折腾。”
  “可是。”皇后神色一黯然。
  “这样吧,你若是怕奶娘的奶水营养不好。”我思索了半晌道:“听说虎乳对孩儿体质很好,朕让人去弄只母虎来。”
  仔细问过公孙羽后,公孙羽也说虎乳对孩儿的身体极好。皇后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我又怜惜的抱起了我那儿子,儿子还小,如今还包裹在襁褓之中,睡得正甜。小家伙跟姐姐那纤细模样不同,倒是一副虎头虎脑的模样,皮肤也远较长平粗糙。不过,男子汉大丈夫,长得太过娘娘腔了也不好。
  公孙羽曾仔细帮麟儿检查过身体,发现其体质远超常人。应该是皇后在其怀孕的时候,服用过至宝灵药后的结果。
  忽而,我又想起了一事,随即道:“公孙羽,还记得朕曾经让你研究过什么没?”
  公孙羽一愣,迅即反应了过来,干笑不已道:“皇上,微臣倒是已经研究出来了两种。不过,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后,才能确定真正的药效。”
  “两种?”我一喜道:“说来与朕听听,这两种药效分别是什么?”
  公孙羽干咳几声,一个堂堂太医院院判,竟然去研究春药,确实让他十分难堪。不过圣旨下来,也不得不办,只好解释道:“第一种是药性猛烈的药物,往往一剂药下去,效果会十分的显著。不过,这种药也十分的伤身体。长久服用,会把身体拖垮。第二种药,药性虽然不猛,却能养肾,通过对身体奇经八脉的调理,长期服用后,能让人从本质上提高能力。同时,此药还兼有促孕作用。”
  皇后别着脑袋听了半晌,听到最后终于明白了我们在说些什么。惊声啊了一下,把头蒙到了被子中去。顺便在我腰间扭了一把。
  我嘿嘿一笑:“等你确定药效后,再来找朕。”心中却打定主意,第一种药国内不准卖,全部用来出口,第二种药则可以在国内大面积销售。现在大吴帝国属于人少地广的局面,如此大的土地上,才五六千万的人口,需要加强一下出生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2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