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806


[79]关于张骞西行的日期是含糊不清的,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09页注774。
[80]《汉书》卷六,第17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卷,第62页),《汉书》卷六一,第2691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13页);《汉书》卷九六上,第3877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75页)。
[81]《史记》卷一二三,第3168页(沃森:《英译〈史记〉》第2卷,第272页)。关于略有不同的说法,见《汉书》卷六一,第2692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17页)。
[82]《汉书》卷六一,第2696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23页以下)。
[83]这个职位的创立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64页。关于它的历史,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110页以下。
[84]这些数字见《汉书》卷九六下,第3901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43页)。这类列入关于西方国家一览表的统计数字(《汉书》卷九六上一下),可能是以都护和他的属官提供的报告为基础的。因此它们很可能属于公元前60年以后某一时候,而不是汉朝宫廷正在制定这些计划的时候。
[85]昆莫,与单于一样,是乌孙首领称号的汉文对音,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43—44页。
[86]《汉书》卷九六下,第3902页以下(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45页以下)。
[87]《汉书》卷九六上,第3877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87—88页)。关于质子,请看杨联陞:《中国历史上的人质》。
[88]《汉书》卷九六上,第3875页;《汉书》卷九六下,第3903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81页以下、第147
页)。
[89]李被授予特殊的官职贰师将军,贰师是费尔干纳一座城市名称的汉语对音。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76页。
[90]《汉书》卷九六上,第3894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 131页)。根据《汉书》的不同版本提供的数字换算离长安的距离或是5070公里,或是5200公里;也就是说,《汉书》为车尔成到汉朝首都的距离提供了两种估计。这些数字是表示用中国“里”(约相当0.
4公里)记述的距离换算成现代的量度的结果。由这样的资料提供的量度可能只是涉及的实际距离的大致数,特别是提到的地区距离中国的行政管理机关愈来愈远时;但是,由于它们表示了都护府大量使用的官方驿路的里程,这些数字不应太轻率地加以放弃。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30—31页。
[91]《汉书》卷九六上,第3873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76页)。
[92]《汉书》卷九六下,第3913、3922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68、184页)。
[93]关于僮仆都尉见《汉书》卷九六上,第3872页;并见张维华:《论汉武帝》(上海,1957),第166页。
[94]《汉书》卷九六上,第3872、3874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73、78页)。
[95]关于汉朝在哈勒噶阿璊和其他三国的指挥部之间的距离,见《汉书》卷九六下,第3917页。
[96]《汉书》卷九六上,第3874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79页)。关于这些官职见劳干:《汉代的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8:1(1956),第485—496页;久保靖彦:《关于戊己校尉设置的目的》,《史渊》,26:2—3(1966),第55—66页;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与冲突》,第228页以下;本书第2章第196页注3。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10页)指出,该职可能由两人担任,他们分别称为“戊校尉”和“己校尉”;可是,原文几乎总是称这两人为“戊己校尉”。然而,当后汉重建此职时,任命了一名称为“戊校尉”的官员;见下文。
[97]《后汉书》卷八八,第2931页(余英时:《汉代中国的贸易和扩张》,第143页)。主要以新近考古发现为基础的有关汉与西域之间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讨论,见汪宁生:《汉晋西域与祖国文明》,载《考古学报》,1977.1,第23—42页。
[98]《后汉书》卷八八,第2915页、第2923页以下。
[99]《后汉书》卷四七,第1582页;《后汉书》卷八八,第2925页以下;《后汉书》卷八九,第2949页。
[100]《后汉书》卷二,第120页;《后汉书》卷二三,第810页;《后汉书》卷八八,第2914页;《后汉书》卷八九,第2949页。
[101]《后汉书》卷三,第135页;《后汉书》卷二三,第813页。
[102]《后汉书》卷六,第257—258页;《后汉书》卷四七,第1571页以下;《后汉书》卷八八,第2928页。
[103]关于中国人发现葡萄以及葡萄园种植中的最初试验,见《汉书》卷九六上,第3985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36页);《汉书》卷九六下,第3928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99页)。
[104]见杜钦提出的意见,《汉书》卷九六上,第388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08页以下)。
[105]《汉书》卷九六上,第3893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27页)。
[106]《后汉书》卷八八,第2928页。
[107]《后汉书》卷八八,第2923页。
[108]关于这些匈奴称号,见《汉书》卷九六下,第3928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97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84页注81、第197页注712。
[109]孟池:《从新疆历史文物看汉代在西域的政治措施和经济建设》,载,《文物》,1975.7,图版8(4),第28页。见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东京,1955),第75—80页。
[110]昆弥是昆莫的一种替代形式,见第391页注5。这时乌孙已被大小昆弥所分,两者都是汉的附庸(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44页)。
[111]《汉书》卷九六下,第3908页以下(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58—161页)。
[112]《后汉书》卷八八,第2931页。
[113]《晋书》卷一二二,第3055页;孟池:《从新疆历史文物看汉代在西域的政治措施和经济建设》,第28页。
[114]《汉书》卷九六上,第3873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76页)。
[115]《史记》卷一二三,第3170页(沃森:《英译〈史记〉》第2卷,第275页)。
[116]《汉书》卷九六下,第3912—3916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66—174页)。
[117]同上书,第3922页以下(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84页以下)。
[118]《汉书》卷九六上,第3878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91页以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