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8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3/1806


[1164]Yang
Ch’i-ch’ao
杨启樵:《明清史抉奥》,香港,1984年。
杨启樵:《明代诸帝之崇尚方书及其影响》。收于陶希圣、包遵彭编集:《明史论丛》,10卷,台北,1968年,第10卷,第203—297页。
[1165]Yang,C.K.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
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伯克利,1967年。
[1166]Yang
Hsüeh-feng
杨雪峰:《明代的审判制度》,台北,1928年。
[1167]Yang
I-fan
杨一凡:《洪武法律典籍考证》,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
杨一凡:《洪武三十年 〈大明律〉考》,载《学习与思考》,5(1981年),第50—54页。
杨一凡:《明大诰初探》,载《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81:1),第54—62页。
杨一凡:《明大诰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1168]Yang,Lien-sheng.Money
and
ceredit
in
China:A
short
histor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2;rpt.1971.
杨联陞:《中国的货币和信用简史》,坎布里奇,1952年;1971年重印。
[1169]Yang
Mao-ch’un
杨懋春:《近代中国农村社会之演变》,台北,1980年。
[1170]Yang
Ming
杨铭:《正统临戎录》,15世纪中叶;收于沈节甫:《纪录汇编》,台北,1969年。
[1171]Yang
Shen
杨慎:《升庵经说》,1582年;收于《丛书集成》,上海,1936年。
[1172]Yang
Shu-fan
杨树藩:《中国文官制度史》,台北,1976年。
[1173]Yang
T’ing-yün
杨廷筠:《鸮鸾不并鸣说》,约1617年;摹写本藏于梵蒂冈图书馆;收于《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台北,1966年,第1卷。
杨廷筠:《代疑篇》,1612年;收于《天主教东传文献》,台北,1965年,第471—631页。
[1174]Yang
To
杨铎:《张江陵年谱》,上海,1938年。
[1175]Yang
Yang
杨晹等:《明代奴儿干土司及其卫所研究》,郑州,1982年。
[1176]Yao
Ming-ta
姚名达:《刘宗周年谱》,上海,1934年。
[1177]Yasuno
Shōzō.“Jinushi
no
jittai
to
jinushi
sei
kenkyū
no
aida.”Tōyōshi
kenkyū,33/3(Dec.1974),pp.183—91.
安野省三:《地主的实态和地主制研究》,载《东洋史研究》,33:3(1974年12月),第183—191页。
[1178]Yasuno
Shōzō.“Minmatsu
Shinsho
Yōsukō
chūryū
iki
no
daitochi
shoyū
ni
kansuru
ichi
kōsatsu-Kohoku
Kansenken
Shōgyōsai
no
baai
o
chūshin
to
shite.”Tōyōgakuhō,44,No.3(Der.1961),pp.61—88.
安野省三:《明末清初长江中游的大地主所有制考察——专论从湖北汉川县萧尧采集的材料》,载《东洋学报》,44:3(1961年12月),第61—88页。
[1179]Yates,Frances
A.Giordano
Bruno
and
the
Hermetic
Tradi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
弗朗西丝·耶茨:《布鲁诺与异端传统》,芝加哥,1964年。
[1180]Yeh
Hsien-en
叶显恩:《略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商业化》,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2,第16—29页。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合肥,1983年。
[1181]Yen-Chung-pi’ng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3/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