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0/1806

[20]陈光前:《慈利县志》(1574年),第10卷,第8b页。
[21]《大明律》,第17卷,第1a—2b、8a页。
[22]《大明律》,第17卷,第1a页。
[23]在直接受军事管制的边境,如陕西西北部,运输制度的维持需要高度安全,递运所的官员有总旗的官衔。见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第161页。
[24]星斌夫对漕运制作了全面的研究,见《明代漕运研究》(东京,1963年);马克·埃尔文部分英译:《明代的漕运制》(安阿伯,1969年)。
[25]黄仁宇:《16世纪明代的税收和政府财政》,第50页提到了陕西青阳府的递运所官员。
[26]谢彬:《南京户部志》,第10卷,第1页。
[27]全部开挖工程见蔡泰彬的专著《明代漕河之整治与管理》(台北,1992年),第3章;关于管洪主事对吕梁礁石的详细叙述,见该书第54—56页。
[28]黄仁宇:《税收和国家财政》,第51页。
[29]黄仁宇:《税收和政府财政》,第53—55页。
[30]谢彬:《南京户部志》(1550年),第10卷,第18a页。
[31]黄仁宇:《税收和政府财政》,第56页。
[32]黄仁宇:《税收和政府财政》,第336页注48。
[33]关于隋、唐、宋建设和使用北—南诸主要运河的先例,见崔瑞德:《唐代的财政管理》(剑桥,1963年),第84—93页。
[34]七个关卡设于漷县(在北京以东的粮仓通州外面)、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和上新河(在南京外面),见《南京户部志》(1550年),第12卷,第15a页。
[35]吴元黎:《共产党中国的空间经济》(纽约,1967年),第126页。
[36]黄仁宇:《税收和政府财政》,第57页。
[37]郑若曾:《太湖》。引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662年;1975年京都再版),第4卷,第3a—4a页。
[38]憺漪子:《天下路程图引》,第385页。
[39]芜湖作为交通纽带的重要性在《士商要览》这本路程书中着重提出,该书列出的50条华南路线中的5条始于芜湖,只有从徽州、苏州、杭州出发的路线超过此数;见憺漪子:《天下路程图引》,第407—411页。
[40]迈克尔·马梅:《人间天堂:1127—1550年苏州的兴起》,载《晚期中华帝国的江南城市》,琳达·柯克·约翰逊编(奥尔巴尼,1993年),第31页。
[41]《大明会典》,第208卷。
[42]例如,见林有年编:《安溪县志》(1552年),第1卷,第11a页,其中谈到了李生所挖的元口渡。安溪属福建泉州府。
[43]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第216页。
[44]引于乔纳森·斯彭斯:《利玛窦的回忆》(纽约,1985年),第91—92页。急流名天挂滩,在赣州以北30公里。利玛窦把“挂”的四横误算成三横,使他误写成“柱”,这是常见的错误。
[45]憺漪子:《天下路程图引》,第497页;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第55页。
[46]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第237页。
[47]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第147页。
[48]蒂莫西·布鲁克:《明清史的地理史料》(安阿伯,1988年),第15—16页。
[49]朱运材:《文昌县文物志》(1988年),第61页。
[50]包瑛:《固始县治》(1659年),第3卷,第18a页。
[51]例如,1465年华南遭受大水灾后,在1466年至1470年期间海南岛许多木桥被石桥代替。见《琼州府志》(1619年),第12卷,第3b页。
[52]郑庆云、辛绍佐:《延平府志》(1526年),第3卷,第16b、24a页。
[53]郑庆云、辛绍佐:《延平府志》(1526年),第14卷,第51a—54a页。他们列举了得义官和散官头衔的人的姓名,这在府志中是不多见的,列举散官的情况尤其少见;散官有七品官阶,不过他们不在官僚机构中任职。又见张世域:《龙泉县志》(1878年),第2卷,第16b—17b页。
[54]李照、蔡藩编:《琼山县志》(1917年),第5卷第51a页叙述士绅捐助的情况;关于1447年在府治地内为了建一座堤坝需要开宽道路之事,见第6卷第11a页。
[55]《琼州府志》(1619年),第4卷,第97a页。书中举了一个私人渡口被接管为官办渡口的例子,见第4卷,第488b页。
[56]这些商业路线、服务及价格在黄汴的《一统路程图记》第232—234页中被提到。虽然黄汴的图记到1570年才出版,但他报道说,商业路线早在1570年前相当久已建立起来。
[57]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第233、235等页。
[58]憺漪子:《天下路程图引》,第373页。
[59]黄汴 :《一统路程图记》,第3、146—147、164、169等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0/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