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1806


[162][44]苏珊·布什:《金朝(1122—1234年)的文人文化》。
[163][242]乔治·凯茨的《紫禁城创建时代新说》。
[164][446]关野贞、竹岛卓一:《辽金时代的建筑与佛像》(东京,1934年版)。
[165][81]詹姆斯·I.克伦普:《院本:元杂剧的祖源》。
[166][540]斯蒂芬·H.韦斯特:《杂耍与话本:金代戏剧的形态》(威斯巴登,1977年版)。
[167][95]
M答里吉洛娃—维林杰洛娃、詹姆斯·I.克伦普:《刘知远诸宫调:藏龙卧虎的民谣》(牛津,1971年版)。
[168][534]阿瑟·韦利译《长春真人西游记》(伦敦。1931年版)。
[169][788]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1941年版,1962年再版)。
[170][714]叶潜昭:《金律之研究》(台北,1972年版)。
[171][128]傅海波:《女真习惯法与金代中国的法律》。
[172][363]长田夏树:《女真文字与现存资料》。
[173][215]石田干之助:《女真文》。
[174][161]葛鲁贝:《女真的语言与文字》(莱比锡,1896年版)。
[175][289]路易斯·李盖蒂:《女真小字译注》。
[176][287]路易斯·李盖蒂:《女真文碑文考释》。
[177][251]吉斯布勒·N.基约瑟:《女真语言文字研究:重构与翻译》(京都,1977年版)。
[178][805]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北京1980年版)。这部著作是[806]金启棕的《女真文字典》(北京,1984年版)基础之作。
[179][240]
D.卡拉等:《书写在纸上的女真文字的首次发现》。
[180][237]
D.
A.凯恩:《四夷馆的女真译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975年博士学位论文)。D.凯恩后来出版了修改的增补本《四夷馆的女真译语》(布卢明顿,1989年版)。
[181]牟复礼撰(译者注:原文没有编顺序号。)
[182][653]宋濂等撰:《元史》(北京,1976年版),210卷。
[183]百衲本《二十四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184]见1976年版前附出版说明。
[185][670]见赵翼(1727—1814年):《廿二史札记》所引例证,杜维运编《廿二史札记及补编》(台北,1975年版),卷29,第642—678页。亦见[674]钱大昕(1728—1804年):《十驾斋养新录》(上海,1935年版,1957年再版),卷9,第195—225页。
[186][159]见富路特、房兆楹编:《明人传记辞典》(纽约和伦敦,1976年版),载陈学霖撰《危素传》,第1465页。本书导言注释中所引柯立夫文亦讨论了1368年北京的元代档案的保护问题。(译者注:柯立夫文导言未引用。)
[187]见[75]柯立夫:《现存〈元史〉简论》。
[188][554]见杨联陞:《中国官修史学的组织:从唐朝到明朝正史修撰的原则与方法》。文中特别提到了修撰《元史》的史局的结构。
[189]关于王鹦对早期元廷史学的影响,陈学霖已有精辟的论述,见他的[52]《王鹦(1190—1273年)》,第54—57页。这是罗依果主持编撰元代人物传记中的一个人物传的译文稿。
[190][601]《圣武亲征录校注》,载王国维编《蒙古史料四种》(北京1926年版,台北1962年、1975年再版)。
[191][375]《圣武亲征录》的简译本,先由伯希和翻译,后由他的学生韩百诗继续翻译并出版(莱登,1951年版)。
[192][747]苏振申:《元政书〈经世大典〉之研究》(台北,1984年版),第270页。苏振申在对《经世大典》进行研究后,对《元史》修撰者引用该书的方式颇有非议。
[193]见[820]姜一涵:《元代奎章阁及奎章人物》(台北,1981年版)。
[194][277]兰德彰:《虞集和他的蒙古君主:充当谋士的学者》。
[195][653]《元史》,卷58—63。
[196][662]顾炎武:《日知录》卷26,《元史》。
[197][672]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1791年序(江苏,1874年版)。
[198][673]钱大昕:《元史氏族表》,1791年序(江苏,1874年版)。
[199][815]见郑鹤声:《清儒对元史学之研究》。亦见[749]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台北,1984年版)。
[200]见[76]柯立夫英译本《蒙古秘史》,第1卷(坎布里奇,1982年版),导言,第17—25页。有关《秘史》的研究成果,见[11]托马斯·T.爱尔森:《12—14世纪东亚的蒙古人:基本西文论著目录》,第7—10页;亦见[710]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前附姚从吾的导言(台北,1979年版)。《秘史》最新的英译本由罗依果发表在[394]《远东史论集》第4、5、10、13、16、18、21、23、26、30、31期上(堪培拉,1971—1985年)。
[201]姚从吾研究《秘史》的论文后又作为前揭札奇斯钦的汉译本的导言发表。札奇斯钦的前言(第21—24页)又增加了至1978年前的研究该书的资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