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1806


[11][571]《新唐书》,卷221上,第6217页;[148]弗里德兰:《早期党项史》,第217—226页。
[12][771]吴天墀:《西夏史稿》,第4页。
[13][571]《新唐书》,卷221上,第6217页;[569]《唐会要》,卷98,第1757页。
[14][148]弗里德兰:《早期党项史》,第258页。
[15][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71—75页。
[16]关于9、10世纪甘州回鹘和河西的状况,见[172]
J.
R.哈密顿:《中国史料中五代的回鹘》;[381]伊丽莎白·平克斯:《前宋时期的甘州回鹘》;[295]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第355—362页;森安孝夫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评价,见[317]森安孝夫:《畏兀儿与敦煌》。
[17][571]《新唐书》,卷221上,第6219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79—84页。
[18][512]《剑桥中国隋唐史》第700、756、785—786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79—84页;[316]加布里埃尔·莫尔:《从北魏到五代时期的吐谷浑》,第195—206页。
[19][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88页。
[20][568]《旧五代史》,卷132,第1746—1749页;[572]《新五代史》,卷40,第436—437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135—140页。
[21][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141—155页。
[22][570]《五代会要》,卷29,第462—464页;[568]《旧五代史》,卷138,第1845页;[572]《旧五代史》,卷74,第912—913页。
[23][568]《旧五代史》,卷132,第1749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157—159页。
[24][572]《新五代史》,卷74,第913页;[570]《五代会要》,卷29,第354—355页。
[25][568]《旧五代史》,卷132,第1748—1749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161—163页。
[26][646]《金史》,卷128,第2761页;[865]韩荫晟:《麟府州建置与折氏源流》。
[27][644]《宋史》,卷1,第14页。
[28][644]《宋史》,卷485,第13984—13986页;[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7a、14a、16a;卷24,20—21a、22b。[139]傅海波:《宋人传记》,第2卷,第521—522页有李继捧传。
[29][644]《宋史》,卷491和卷492有党项和吐蕃的传记;[804]罗球庆:《宋夏战争中的蕃部与堡寨》。
[30][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191—192页;[545]魏特夫:《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年)》,第7节,“第三种文化”,第20页。
[31][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199页;[645]《辽史》,卷115,第1524—1525页。[771]吴天墀:《西夏史稿》,第92—99页,评述了党项与契丹的关系。
[32][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20b;[878]廖隆盛:《宋夏关系中的青白盐问题》。
[33][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5a;[644]《宋史》,卷485,第13988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205—215页。
[34]有些中国学者将他的名字读作“博罗齐”。
[35]关于凉州,请参见[295]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第383—399页;[588]徐松:(1781—1848年)辑《宋会要辑稿》,卷195,方域21,第14—23页;[222]岩崎力:《西凉府潘罗支政权始末考》和[223]《西凉府政权的灭亡与宗哥族的发展》。
[36]关于李继迁去世时间的不同记载,见[688]戴锡章:《西夏记》,卷3,20b—21a的论述。
[37][223]岩崎力:《西凉府政权的灭亡与宗哥族的发展》;[295]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第505—509、575—577页。有关的吐蕃资料,见[377]
L.毕达克:《吐蕃与宋、蒙古的关系》,第176—177页。
[38]译者注:读作“Ku-ssu-ssu-lo”。但是也有学者读作“Chiao-ssu-lo”。
[39]有关回鹘与凉州、宗哥间的复杂关系,见[644]《宋史》,卷490,特别请参见第14115页和[588]《宋会要辑稿》,卷197,蕃夷4,第3—9页;又见[224]岩崎力:《宗哥城唃厮啰政权的性质与企图》。
[40]但是迟至1024年,在宋朝资料中唃厮啰与李立遵的名字都是一起出现的。1025年之后,李立遵在有关记载中消失,也就是在这一年,李立遵得到了宋朝的月俸(虽然也有些谣传,说李立遵在1016年就已经被曹玮的部队杀害了)。
[41][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1,17a。曹玮见[139]《宋人传记》,第2卷,第1063—1064页;又见[800]昌彼得、王德毅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3卷,第2197—2198页。
[42]关于青唐和唃厮啰,近年有两项研究成果,一是[823]祝启源:《唃厮啰政权形成初探》,一是[746]孙菊园:《青唐录辑稿》。
[43][223]岩崎力:《西凉府政权的灭亡与宗哥族的发展》,第79—80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239—289页。
[44][644]《宋史》,卷490,第14123—14124页;[295]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第560—570页;[317]森安孝夫:《畏兀儿与敦煌》,第331—335页。
[45][645]《辽史》,卷16,第183页;[644]《宋史》,卷485,第13991—13992页。
[46][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6,26b;[688]戴锡章:《西夏纪》,卷5,15b。“中兴”这个名字是在[646]《金史》,卷61、62和党项法典中正式出现的,这就使人对吴广成记述的以中兴为名是在1205年的说法产生怀疑。见[679]《西夏书事》,卷39,11a。关于夏都的蒙古和党项名,见[266]克恰诺夫:《西夏史纲》,第56页;[265]《西夏旧城旧地考》。
[47][644]《宋史》,卷485,第13993页;[575]苏轼:《东坡志林》,卷3,第51页。
[48][295]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第565、628—645页;[356]冈崎精郎:《党项古代史》,第270—279页。党项称于阗为其属国,最初见于李元昊给宋廷写的一封信([644]《宋史》,卷485,第13995—13996页)。后来在李远的《青唐录》中也记载了这件事。《青唐录》是一部宋朝的著作,已佚,残存的内容见陶宗仪:《说郛》,卷35,11a—13a。
[49][877]廖隆盛:《北宋对吐蕃的政策》。王韶被收入[139]《宋人传记》,第2卷,第1137—1141页及[800]《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卷1,第203页。有关他的活动的记载,可见[660]陈邦瞻(1589年去世)编:《宋史纪事本末》,第41页。
[50][646]《金史》,卷78,第1772页;卷91,第2017页;卷26,第653页。但是有关证据还不是很清楚,而且记载也互有出人。又见[679]吴广成:《西夏书事》,卷34,第16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