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1806

[17][645
]《辽史》,卷74,第1231—1232页。
[18]有关捺钵,见[830]姚从吾:《说契丹的捺钵文化》;还可参见傅乐焕从1942年开始的著名研究,修订稿收入他的[871]《辽史丛考》,第36—172页。
[19]有关这一介绍阿保机生动形象的有趣文件的详细研究,见[827]姚从吾:《阿保机与后唐使臣姚坤会见谈话集录》。
[20]见[826]姚从吾:《契丹君位继承问题的分析》对辽朝继承问题进行的全面探讨。
[21]或者根据另外的记载,在石敬瑭即将攻陷洛阳之前,被后唐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杀死。见[645]《辽史》,卷72,第1211页。
[22][645]《辽史》,卷77,第1255—1256页。有关这些事件的有趣材料是由撤离开封时被作为萧翰的随员而带走的一名后晋官员胡峤记载下来的。949年萧翰由于参与一次阴谋而被处死后,胡向东逃跑并最终于953年重返中原。他的记载被引述于[572]欧阳修:《新五代史》,卷73,第904—908页;[589]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5,2704c—2705c。译文见[61]沙晥:《出使契丹和女真的中国旅行者》,第390—411页。
[23][645]《辽史》,卷45—48,第685—831页。
[24][645]《辽史》,卷56,第908页。
[25]有关这一战役,见[871]傅乐焕:《辽史丛考》,第29—35页。
[26]她的传记,见[645]《辽史》,卷71,第1201—1202页。
[27]有关这一制度,见[541]魏特夫和冯家昇:《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年)》,第191—192、206—212页;[185]詹尼弗·霍姆格伦:《辽朝(907—1125年)契丹统治下的婚姻、亲族和继承》,第44—91页。
[28][645]《辽史》,卷8,第90页。他的传记,见《辽史》,卷78,第1267—1268页。
[29]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79,第1271—1272页。
[30]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82,第1289—1291页,他后来的名字为耶律隆运。他以一系列的名字在历史中出现。1001年,皇帝赐他新名德昌。1004年,他被赐予皇姓耶律。1010年,在他临终前,他又被赐予新名隆运。他没有儿子,而他兄弟们的子孙直到辽朝灭亡都地位显赫,仍继续使用韩姓。有关他的家庭,见[769]李锡厚:《试论辽代玉田韩氏家族的历史地位》。
[31]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74,第1233页。
[32][645]《辽史》,卷74,第1230页。
[33][645]《辽史》,卷74,第1234页。
[34]见[802]罗继祖:《辽汉臣世系表》,重版载杨家骆编:《辽史汇编》,卷4,35号,第2—4页。
[35][645]《辽史》,卷74,第1235页。
[36]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82,第1289—1291页。
[37]有关韩德威的家族及其半契丹化身份,见[541]魏特夫与冯家昇:《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年)》,第220页和注420。
[38]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83,第1302页。
[39][645]《辽史》,卷10,第111页。
[40]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83,第1299页。
[41]见[667]万斯同:《辽大臣年表》,重版载杨家骆编:《辽史汇编》,卷4,33号,第8—9页。韩从999年占据着所有这三项职位,直到1002年七月,另一个汉人邢抱朴成为南院枢密使。然而,在1004年初邢死时,这一职位又归还给韩德让。
[42][645]《辽史》,卷53,第979—980页;[541]魏特夫与冯家昇书,第273—274页。据《辽史》,卷116,第1537页,规定每12年重复一次。见[456]岛田正郎:《辽朝史研究》,第339—347页;[694]王民信:《契丹的“柴册仪”和“再生仪”》。
[43][645]《辽史》,卷31,第367页;卷35,第404页。
[44][645]《辽史》,卷71,第1202页。她的姐姐胡辇,嫁给了圣宗的叔祖罨撒葛,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军事统帅。罨撒葛死后,她掌管他的斡鲁朵,并进行了平定远在西北的阻卜部落的战争,在那里,她于鄂尔浑地区建立了要塞可敦城。见《辽史》,卷13,第145、149页。1006年,她由于参与谋反而遭到监禁,但此事的细节并不清楚。她在1007年死于监禁。见《辽史》,卷14,第162—163页;[595]叶隆礼:《契丹国志》,卷13,第142页。
[45][645]《辽史》,卷8,第64页。
[46][645]《辽史》,卷12,第133页。
[47]见[541]《中国社会史:辽》里的表格,第491—492页。
[48][646]脱脱等撰:《金史》,卷51,第1129页。
[49]有关这一问题的极好概括,见[541]《中国社会史:辽》,第454—464页。
[50][645]《辽史》,卷89,第1351页。
[51]他和他的父亲均是精通汉语的作家,而且据说儿子耶律蒲鲁在6岁时就能够读懂契丹大字。他的父亲还是提倡扩大契丹姓氏、不局限于耶律和萧氏的官员之一。
[52][645]《辽史》,卷18,第217页。
[53][645]《辽史》,卷4,第49页。
[54][645]《辽史》,卷77,第1259页。
[55][645]《辽史》,卷13,第141页。
[56][645]《辽史》,卷14,第158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