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1806


[67]《唐会要》卷7,第101—104页。
[68]《资治通鉴》卷203,第6415页。
[69]《唐大诏令集》卷11,第67页。
[70]《唐大诏令集》卷11,第67页。
[71]《唐会要》卷39,第701—702页;《文苑英华》卷464,第5—7页;《唐大诏令集》卷82,第470—471页。
[72]《唐会要》卷39,第702页;《旧唐书》卷50,第2141页。
[73]《旧唐书》卷50,第2142页;《唐会要》卷39,第702页。
[74]《唐大诏令集》卷82,第471页;《文苑英华》卷464,第7—8页;《唐六典》卷6,第18页;《旧唐书》卷50,第2142页;《唐会要》卷39,第702页。
[75]《旧唐书》卷50,第2143页;《唐会要》卷39,第702页;《文苑英华》卷464,第8页。
[76]崔瑞德:《敦煌出土的唐代〈水部式〉残卷》,载《大亚细亚》(新版),6.1(1956年),第25页。
[77]《文献通考》卷29,第276页。
[78]《旧唐书》卷81,第2751页;《文献通考》卷29,第276页。
[79]《唐摭言》(丛书集成版)卷1,第8页。
[80]《文献通考》卷29,第276页。
[81]戴何都:《〈新唐书〉百官志、兵志译注》(莱顿,1947年),第454页注8。
[82]《唐会要》卷74,第1347页。
[83]详见《剑桥中国史》第4卷。
[84]《唐会要》卷76,第1386页。
[85]《册府元龟》卷486,第11页。
[86]《唐会要》卷85,第1557页;《册府元龟》卷486,第12页。
[87]《唐会要》卷87,第1595页;《新唐书》卷53,第1365页。
[88]《通典》卷10,第56页;《册府元龟》卷497,第8页。
[89]《旧唐书》卷48,第2095页;《唐会要》卷89,第1623页。
[90]同上。
[91]《唐大诏令集》卷112,第582页。
[92]《册府元龟》卷504,第5页。
[93]《通典》卷7,第40页;《资治通鉴》卷203,第6410页。
[94]《旧唐书》卷48,第2095—2096页;《唐六典》卷22,第29页;又见崔瑞德《唐代的财政管理》,第290页注8。
[95]《唐六典》卷20,第19—22页;《旧唐书》卷44,第1890页;《唐会要》卷88,第1612页;《册府元龟》卷502,第22页。
[96]《唐会要》卷88,第1612页。
[97]《资治通鉴》卷201,第6363页。
[98]《资治通鉴》卷202,第6397页。
[99]同上书,第6385页;关于朝鲜战争和随后朝鲜统一于新罗的论述,见约翰·C.贾米森《〈三国史记〉和统一战争》,加利福尼亚大学未发表论文,1969年。
[100]《唐会要》卷95,第1711页。
[101]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东京,1955年),第245页。
[102]《资治通鉴》卷202,第6396页;关于吐谷浑衰落的最好的论述,见加布里埃拉·莫莱《从北魏到五代时期的吐谷浑》(罗马,1970年)。关于西藏内部的历史,见佐藤长《古代西藏史研究》(东京,1958—1959年);J.巴科:《西藏历史介绍》(巴黎,1962年);石泰安:《西藏文明》(伦敦,1972年),第56—64页。
[103]《资治通鉴》卷202,第6388页。
第六章 武后、中宗和睿宗的统治,684—712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