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1806


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绝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但是他希望历史会肯定他的执政以及他追求豪华壮观的欲望,这就使他的判断力不能发挥出来。那种骄奢淫逸的作风只能使阿谀奉承之辈得势,而他周围确有这样一批人,这对他是致命的。远征高丽——这种企图的目的我相信是合理的,即使是传统的——随着每次失败,却使他越来越着迷,而着迷对于拥有最高权力的专制君主及其统治的人民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尽管有着这次悲剧性的大灾难以及随之而来的内战,但在经历了最漫长的大分裂时期之后隋终于重新统一了中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
*
*
[1]理查德·马瑟:《关于六朝时期洛阳和南京方言的一点意见》,载周策纵编《中国人文学科研究文集》(麦迪逊,威斯康星,1968年),第247—256页。
[2]宇屋美都雄《南人与北人》,载《东亚论丛》,6(1948年),第36—60页;重载于其《中国古代之家族与国家》,第416—460页。
[3]《乐府诗集》卷49,第7页,四部丛刊本。
[4]《魏书》卷2,第33—34页。
[5]《北齐书》卷24,第347—348页;白乐日:《〈隋书〉中的食货志》(莱登,1953年),第258页。
[6]原文误作601年。——译者注
[7]《隋书》卷36,第1108页;彼得·布德伯格:《北朝史琐谈》,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3(1939年),第260页;芮沃寿:《隋的意识形态》,载费正清编《中国的思想和制度》(芝加哥,1957年),第79页。
[8]《周书》卷21(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列传);《资治通鉴》(古籍出版社本,北京,1956年),第5407—5431页;布德伯格:《北朝史琐谈》,第258—265页。
[9]《资治通鉴》卷175,第5447页。
[10]《资治通鉴》卷175,第5436页。
[11]《资治通鉴》卷178,第5558页。
[12]《资治通鉴》卷177,第5527页。
[13]《资治通鉴》卷178,第5558页。
[14]《隋书》卷25,第711页。着重点为作者所加。
[15]《隋书》卷50,第1324页;汤承业:《隋文帝政治事功之研究》(台北,1967年),第60页。
[16]《隋书》卷45,第1240页;《资治通鉴》卷178,第5558页。
[17]《隋书》卷38,第1143页。
[18]《资治通鉴》卷175,第5446页;《隋书》卷35,第1108页。
[19]《资治通鉴》卷175,第5447页;《隋书》卷36,第1108—1109页。
[20]此事发生在当时尚未竣工的仁寿宫。
[21]《资治通鉴》卷178,第5565页。记载中此事物的日期为599年,我认为似乎晚了。
[22]《隋书》卷36,第1109页。
[23]《隋书》卷41,第1183页;《资治通鉴》卷178,第5568页;《北史》卷7,第2491页。
[24]《隋书》卷36,第1109页;《北史》卷14,第533—534页。
[25]《通典》卷7,(十通本,上海,1936年),第42页。
[26]《贞观政要》卷5,(原田本,东京,1962年),第152页。
[27]《北史》卷82,第2491页;《资治通鉴》卷178,第5567—5568页。
[28]《隋书》卷48,第1288页。
[29]《周书》卷2,第36页;《周书》卷24,第404—407页;昌西·古德里奇(富善):《苏绰传》(伯克利,1953年)。
[30]《周书》卷23,第382页。
[31]《隋书》卷41,第1190页。
[32]《隋书》卷42,第1199—1200页。
[33]《隋书》卷42,第1207页。
[34]《资治通鉴》卷175,第5439—5440页。
[35]《隋书》卷42,第1208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