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1806

[7]有关太学的大量人员,见《后汉书》卷六七,第2186页;卷七九上,第2547页。关于太学的位置,见毕汉斯:《东汉的洛阳》,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48(1976),第68页以下。
[8]《汉书》卷六,第15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卷,第28页)。
[9]有关严助,见《汉书》卷六四上,第2775页以下。
[10]《汉书》卷八八,第3593页以下。
[11]本杰明·沃拉克:《汉代的孔子学说和孔子》,载戴维·罗伊、钱存训合编:《古代中国:早期文明研究》(香港,1978),第215—218页。
[12]唐纳德·芒罗:《中国早期的人的概念》(斯坦福,1969),第Ⅷ 和15页。
[13]陈启云:《荀悦和东汉的思想:〈申鉴〉译注,附导言》(普林斯顿,1980),第5—11页。
[14]《汉书》卷七七,第3247页。
[15]哀帝诏书:“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如淳注:“陈,舜后。王莽,陈之后。谬语以明莽当篡立而不知。”《汉书》卷十一,第340页。——译者。
[16]《汉书》卷十一,第34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29页以下);卷七五,第3192页以下。见本书第2章《世纪之末的风气》。
[17]《太玄经》卷六,第6叶以下。
[18]《法言》(《汉魏丛书》本)卷四,第1叶。
[19]《法言》卷七,第2—3叶。
[20]《法言》卷五,第6叶。
[21]《法言》卷五,第2叶。
[22]《法言》卷五,第2叶。
[23]《法言》卷二,第3叶。
[24]《法言》卷二,第6叶。
[25]《法言》卷三,第1叶。
[26]《法言》卷三,第3—4叶。
[27]《法言》卷四,第4叶;卷五,第1叶。
[28]《法言》卷三,第2及以下各叶。(引文据《法言》,与英文有所不同。——译者)
[29]《法言》卷三,第3—4叶。
[30]《法言》卷五,第1叶。
[31]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十五,第8叶。
[32]有关桓谭和他的著作的残存片断,见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十二,第7及以下各叶、第13—15叶;及蒂莫斯特·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安阿伯,1975)。
[33]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25页。
[34]王充:《论衡》十六《讲瑞》,第256页(艾弗雷德·福克译:《论衡》,第1篇,第361页);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19页。
[35]《全后汉文》卷十四,第8叶。
[36]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239页。
[37]《全后汉文》卷十四,第10—11叶。
[38]《全后汉文》卷十三,第3叶;卷十四,第9叶。
[39]《全后汉文》卷十二,第9叶。
[40]《全后汉文》卷十三,第2叶(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5—6页)。
[41]《后汉书》卷三十上,第1043页。
[42]关于班彪,见本书第13章《班彪关于天命的论文》。
[43]《全后汉文》卷二五,第6及以下各叶。也见本书第13章《道德的价值和秦朝的失败》和本章以上《儒家理想的衰退》。
[44]《全后汉文》卷二六,第7叶。关于司马相如,见伊夫·埃尔武厄:《汉代宫廷诗人司马相如》(巴黎,1964),第198页以下;同上作者:《〈史记〉司马相如传译注》(巴黎,1972)。
[45]《全后汉文》卷二三,第10—11叶。
[46]《全后汉文》卷二三,第8—10叶;卷二六,第 1、3、6—8叶。班固:《白虎通义》卷一上,《爵》,第1及以下各叶;卷一上,《号》,第96及以下各叶;卷三上,《圣人》,第81—20叶(张朝孙 [音]译:《白虎通:白虎观中的全面讨论》第2卷,第528页以下);卷四上,《五经》,第7叶以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