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8/1806

[48]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中国农业经济地理总论》[165],第366页。
[49]尼古拉斯·R.拉迪、肯尼思·利伯塔尔编:《陈云的发展中国的策略》[425],ⅩⅩⅤ。
[50]同上书,xli。李锐:《读
〈彭德怀自述〉》,载《光明日报》,1982年3月30日,第5版。
[51]邓力群:《向陈云同志学习做经济工作》[707],第54—55页。
[52]1958年因灾祸和自然灾害而减产三成以上的播种面积是1373万公顷。1956年和1957年遭受同样损失的面积分别是1523万公顷和1498万公顷。《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157],第212页。
[53]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统计资料选编》[158],载薛暮桥编《中国经济年鉴,1982年》[331],viii—38、vii—47、viii—59。
[54]拉迪:《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农业》[422],第131页。
[55]《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156],第195页。
[56]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180页。
[57]邓力群:《向陈云同志学习做经济工作》[707],第8页。
[58]克耶尔德·埃里克·布罗兹加德:《改革例证:中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1953—1982年》[64],载《现代中国》[532],1983年第2期,第255—256页。
[59]陈云:《青浦农村调查,一九六一年八月》[117],载《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1962年)》[112],第130—146页。
[60]拉迪、利伯塔尔编:《陈云的发展中国的策略》[425],ⅹⅹⅰⅹ—ⅹⅹⅹ。
[61]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181—182页。
[62]肯尼思·R.沃克:《中国食用粮食的收购和消费》[759],第155、158页。
[63]应作尺,下同。——译者注
[64]赵兴汉、曹振良:《浅谈农产品收购中的一物多价》[89],《价格理论与实践》,1982年第4期,第28页。王平:《财贸方面调整的情况和经验》,载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148页。
[65]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195页。
[66]拉迪、利伯塔尔编:《陈云的发展中国的策略》[425],ⅹⅹⅹⅰⅰⅰ。昊群敢:《关于大跃进失误和调整的历史经验》[815],载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35页。柳随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及执行情况》[472],《党史研究》[695],1980年第6期,第29页。
[67]弗雷德里克·C.泰韦斯:《中国的政治与清洗》[702],第448—450页。
[68]柳随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及执行情况》[472],第27页。《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157],第126页。
[69]谢渡扬:《回顾六十年代初农业的调整》[320],载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60页。
[70]昊群敢:《关于“大跃进”失误和调整的历史经验》[815],载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48页。
[71]同上书,第46页。
[72]《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157],第453页。
[73]谢渡扬:《回顾六十年代初农业的调整》[320],载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57页。
[74]S.C.陈:《连江县的农村人民公社》[102],第81—122页。
[75]1957年到1961年之间在中国南部大约损失了75%的小型铁制农具、35%—40%的竹木工具、40%的传统中型农具、35%的
农用船只,在中国北部损失了30%的大车。谢渡扬:《回顾六十年代初农业的调整》[320],载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54页。
[76]陈云:《加速发展氮肥工业,一九六一年五月》[116],载《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12],第108—115页。
[77]拉迪:《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农业》[422],第45页。
[78]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207页。
[79]同上书,第200页。
[80]《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157],第162—164、171—172、178、245页。
[81]鲍大可:《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经济》[25],第460页。
[82]项镜泉:《六十年代调整时期稳定物价经验初探》[312],第22页。
[83]《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157],第439页。陈云:《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1962年2月)》[118],载《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12],第169页。
[84]《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157],第23页。
[85]吴群敢:《关于“大跃进”失误和调整的历史经验》[815],第37页。
[86]王平:《“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人民生活》[766],载柳随年《六十年代》[473],第173页。柳随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及执行情况》[472],第24页。
[87]拉迪、利伯塔尔编:《陈云的发展中国的策略》[425],ⅹⅹⅹⅰⅰⅰ—ⅹⅹⅹⅰ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8/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