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3/1806

[17]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第1卷,第214—215页。
[18]关于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排他主义立场,见爱德华·J.布朗:《革命后的俄国文学》,第112—113页。
[19]各种论战文章收编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卷,第359—412页。
[20]侯建:《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第162页。
[21]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1865—1933年),美国评论家、教师、“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的领袖。——译者
[22]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优秀诗人、评论家。——译者
[23]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年),英国诗人、评论家、散文家和辞典编写者。——译者
[24]F.利维斯(F.Leavis,1895—1978年),英国文学和社会评论家。——译者
[25]埃德蒙德·威尔逊(Edmund
Wilson,1895—1972年),美国文艺评论家和散文作家,生前被公认为当时美国第一流文学家。——译者
[26]侯建:《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第167—168页。
[27]《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卷,第394页。
[28]泰纳(H.A.Taine,1828—1893年),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一个有名的思想家、文艺评论家及历史学家。——译者
[29]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513—515页。又见李牧:《三十年代文艺论》,第61页。
[30]沃隆斯基:(Aleksandr
Konstantinovich
Voronsky,1884—1943年),俄罗斯文学评论家、作家。——译者
[31]苏汶编:《文艺自由论辩集》,第20页。关于胡秋原重申本人论辩要点,见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539—564页。
[32]苏汶编:《文艺自由论辩集》,第189—191页。
[33]苏汶编:《文艺自由论辩集》,第85页。
[34]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550页。
[35]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第333—334页。
[36]苏汶编:《文艺自由论辩集》,第287页。
[37]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549页。
[38]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研究,见保罗·皮茨科维奇:《瞿秋白与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大众文学艺术观》,《中国季刊》第70期(1977年6月),第296—314页。又见同作者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瞿秋白的影响》,第9章。
[39]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第360—361页。
[40]同上书,第362—363页。
[41]塔戈雷:《现代中国的文学论战,1918—1937年》,第160页。
[42]关于这事全部情节的卓越分析,见夏济安:《鲁迅与左联的解散》,载其《黑暗之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第101—145页。
[43]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463页。
[44]塔戈雷:《现代中国的文学论战,1918—1937年》,第114页。
[45]周扬:《关于国防文学》,林淙编:《现阶段的文学论战》,第36—37、81页。
[46]林淙编:《现阶段的文学论战》,第311—312页。
[47]夏济安:《黑暗之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第129页。
[48]同上。
[49]林淙编:《现阶段的文学论战》,第74页。
[50]同上书,第334—349页。
[51]林淙编:《现阶段的文学论战》,第315、342页。
[52]《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卷,第567—575页。
[53]《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卷,第561—564页。夏济安:《黑暗之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第125页。
[54]这部小说出版后五个月内印刷六次。见塔戈雷:《现代中国的文学论战,1918—1937年》,第71—72页。关于蒋光慈生平和著作的分析,见夏济安:《蒋光慈现象》,载其《黑暗之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第55—100页。
[55]冯雪峰:《回忆鲁迅》,第23页。
[56]关于鲁迅杂文艺术的详细分析,见戴维·E.波拉德:《鲁迅的杂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3/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