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2/1806


[401]校注:1928年2月13日,公布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下设法制院、审计院、大学院、考试院、最高法院、工商部、农矿部、司法部、交通部、财政部、外交部、内政部及侨务、蒙藏、军事、建设四个委员会;当时并未设行政院,各部委均直隶国民政府,监察院与考试院实际亦未设立。同年10月8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始规定设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
[402]校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为9人,暂推蒋介石、谭延闿、戴季陶、丁惟汾、于右任5人为常委,留4人待胡汉民归国后补齐。
[403]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85—286页;英国外交部档案405/257,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2,第36号附件1号和2号(后者列出政府委员会成员名单)。关于全会在2月8日发表的公告,见《革命文献》,16,第2887—2896页;关于其他文件,见《革命文献》,17,前面的图版和3153—3155页。
[404]校注:1928年4月,民政部改称内政部。
[405]校注:1928年3月13日,任李济深为参谋总长,由何应钦代;同日,改任何应钦为参谋总长。
[406]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78—279、286—287页;《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8年》,2,第123—125页。
[407]根据《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历史》,1928年3月22日至26日期间,一个委员会对这一军团作了一次详细的视察。第10—14页的图表表明,第一军的第一、第二和第二十二3个师的师部有2681名军官和30269名士兵,配备16236支步枪、502挺机枪和93门大炮。也由军部和3个师组成的第九军有2810名军官和24310名士兵,配备12436支步枪、221挺机枪和77门大炮。但是贵州的第十军只有两个师,有1437名军官和8263名士兵,配备2953支步枪、19挺机枪和29门大炮。全部战斗人员有70770人,但只有31625支步枪,再加上军官使用的1457支手枪。此外,第一军和第九军有5117名搬运工和673匹驮马。3个军的22名指挥官的平均年龄为33岁(从24岁到43岁),如果指的是虚岁,则要减一年。
[408]《北伐战史》,4,第1170页一侧的地图显示了朝北京主攻的四个阶段;战斗序列在第1180页后面。这一卷的全部以及以下几部分论述这最后的战役:《革命文献》,18,第3169—3271页;19,第3479—3503页;20,第3671—3773页;21,第3925—3970页。以下几种著作有简要的报道:乔丹:《北伐》,第151—168页;谢里登:《中国的军阀:冯玉祥的一生》,第236—239页;唐纳德·G.吉林:《军阀:1911—1949年在山西省的阎锡山》,第108—109页。
[409]《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8年》,2,第323—369页有漫长的谈判和照会的详细情况。博格:《美国政策和中国革命》,第380—384页作了概述。蓝普森的困难在威尔逊的《英国和国民党》第644—649页中有说明。蓝普森和马克谟致外交部长黄郛的措辞非常亲切的感谢信,转载于黄的遗孀沈亦云:《亦云回忆》,第356—359页。
[410]以下主要根据入江昭的学术性论述,《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1921—1931》,第193—205页,此书广泛利用双方的文献资料。中方的报道和其他文件,载《革命文献》,19,第3504—3657页;22,第4443—4537页;23,第4783—4815页。《中华年鉴,1929—1930年》,第878—893页有各方的一些文件。最初的美国报告载《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8年》,2,第136—139页。英国驻济南代理总领事发的目击者报告,载英国外交部405/257,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2,1928年4—6月,第238、239号,附件。
[411]校注:济南无日租界。1906年,清政府自辟济南西关外为商埠,居住日本侨民甚多,遂谎称此为日租界。
[412]英国代理领事阿弗莱克先生报告说,其在5月5日被领到日本医院,给看了12具日本人尸体,大部分是已被阉割的男性。英国外交部405/257,前引第238号,1928年5月7日的《济南事件的报道》,在5月21日的一份报告中,阿弗莱克声称,他认为5月3日事件的引起,应归咎于抢劫日本店铺的中国士兵。英国外交部504/258,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3,7—9月,第37号,附件,美国副领事欧内斯特·普赖斯因这一事件的发生,谴责中国士兵纪律涣散。
[413]入江昭教授公正地责备日本人重启战端,见《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第201页。
[414]入江昭教授公正地责备日本人重启战端,见《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第201页。
[415]白将军在1962年告诉作者,蒋总司令敦促其援助压力沉重的冯玉祥和阎锡山,其下面的三名指挥官是李品仙、廖磊和叶琪。白将军回忆称:“当奉军看到如此大的一支增援军到来时,就匆忙撤出关外。”
[416]校注:至1903年,天津共有英、法、德、奥匈、意、日、俄、比利时八国租界。1917年8月,中国收回天津德租界与奥匈租界;1923年,中国收回天津俄租界。至1928年,天津尚有英、法、意、日、比五国租界。
[417]校注:1860年12月,英国在直隶省天津府城紫竹林地区划定英租界,美国在英国租界南划定美租界。1902年10月,美租界合并于英租界。
[418]英国外交部504/258,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3,《济南事件》,小节第3段脚注所引,第2号,附件。这是美国大使馆尤金·科曼在会见时所作的记录,又见《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8年》,2,第224—225、229页。
[419]入江昭:《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第210—211页,根据日本人的记录。
[420]英国外交部504/258,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3,第6号,附件,蓝普森致奥斯汀·张伯伦,北京,1928年5月23日,《与吴晋先生的谈话记录》。吴晋为当时外交部次长。
[421]《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8年》,3,第226页。入江昭:《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第321页。
[422]谢里登:《中国的军阀》,第238页;英国外交部,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3,第40号,蓝普森致奥斯汀·张伯伦,北京,1928年6月8日,快信。
[423]入江昭:《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第213—214页,第324页脚注52、53。
[424]《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8年》,2,第235—242页。英国外交部504/258,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3,第50和89号,蓝普森的报告。
[425]校注:即北京西山碧云寺。
[426]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300页,1928年7月2日。(胜利的国民革命军在1928年7月的人数约160万)《革命文献》,21,第4067—4071页,有关于蒋介石的初步遣散计划。《革命文献》,第4067—4085页,有1928年算作组成国民革命军的师和军(包括许多未参加北伐的部队)及指挥将领的名单。英国外交部405/259,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6,1928年10—12月,第46号,附件7,《蒋介石备忘录摘要》,国民通讯社发,北平,1928年7月15日。
[427]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300页,1928年7月6日。英国外交部405/259,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6,第9号,蓝普森致奥斯汀·张伯伦,北京,1928年8月1日。
[428]关于第五次全会的一些文件,见《革命文献》,21,第4092—4100页。关于通过的决议,见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305—307页。高荫祖称参加会议的有24名委员,1名候补委员,8名中监委,1名候补中监委,以及冯玉祥和杨树庄。
[429]校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1925年7月11日,在广州成立,以后名称多次改动;1926年5月,中央政治委员会改称中央政治会议;1927年3月,复称中央政治委员会;1928年2月,又改称中央政治会议;1928年8月,中央政治会议设广州、武汉、开封、太原、北平5处政治分会。
[430]除了未参加全会的胡汉民和汪精卫外,原来被排除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全会的汪精卫的两名追随者陈公博和顾孟馀被列入名单,孙逸仙夫人和陈友仁也被列入。重要的军人,原来不是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而被列入参加中央政治会议名单中的有阎锡山、冯玉祥、杨树庄、白崇禧和陈铭枢。英国外交部405/259,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6,第46号,附件3,有根据国民通讯社的一份名单。
[431]关于不断向上海商人勒索资金和宋子文要建立一个更有秩序的财政制度的情况,见科布尔:《国民政府和上海资本家,1927—1929年》,第14—19页。英国外交部405/209,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6,第46号,附件6,有宋子文的建议;第7号,上海代理总领事加斯廷致蓝普森。1928年9月4日,《革命文献》,22,第4336—4339页有预算委员会的章程和任命的人:蒋介石、阎锡山、杨树庄、王伯群、谭延闿、何应钦、冯玉祥、李宗仁、宋子文、于右任、李济深、蔡元培和蒋作宾;不能参加会议的委员,可以派代表参加。
[432]英国外交部,前引第46号,附件4,蒋介石提交的备忘录摘要,根据国民通讯社,1928年8月9日。
[433]校注: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7月颁布新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最高的军事机关,负全国陆海空军编制、统率、教育、经理及充实国防之责,设委员若干人,常务委员5—7人,主席1人,下设总务、参谋、军务、军事教育4厅及海军、航空、经理、政治训练4处;1928年11月,军事委员会撤销。
[434]英国外交部,前引第46号,附件3,蒋介石提交的备忘录摘要,根据国民通讯社,1928年8月9日。
[435]英国外交部,前引第46号,附件4,蒋介石提交的备忘录摘要,根据国民通讯社,1928年8月9日。
[436]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300—304页;博格:《美国政策和中国革命》,第400—402页。
[437]英国外交部405/259,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6,第46号,附件5。
[438]董霖:《中国和外国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冲击和反应》第249—257页有1931年9月“沈阳事变”前条约修改的系统叙述。
[439]关于指导原则和组织法,见《革命文献》,22,第4356—4363页;米尔顿·谢:《国民党:历史文献选编》第137—138页有指导原则的英文译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2/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