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明星(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22

  欧美那边自然不用说,销量一路平稳增长,甚至得益于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同名科幻电影《我,机器人》的刺激下,这本出版了五十年的小说在2004年前后再度登上过纽约时报图书销售榜的前十,创造了一个科幻小说界的神话。
  能稳稳胜过这本书的,也就只剩下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被课本专门列为必读项目的科幻小说。
  要是林翰就这么把简体出版权交出去,原作者说不定会从想要掐死这个败家子。
  之前他跟陈佳璇曾经讨论过版税的问题,因此对这些比例还是有所了解,明知道自己这本书会卖出其几百万册甚至更多,要是不讨价还价一番,还真是暴殄天物。
  于是他开口说道:“赵先生,作为一名普通的新人作者,我觉得能出版就已经是好事了,但我还有一名文学经纪人,她已经帮我联系了《科幻世界》那边,在12月刊里面将会刊登这部小说的引言跟第一章,不知道这样影不影响出版?”
  赵涵脸色不变,他在心里惋惜了一声,一个新人作者搞什么文学经纪人啊,谁不知道那群经纪人就是吸血鬼,恨不得跟出版社身上挖到更多的利益。
  出版社想要顺利出版一本书,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同一般,编辑、美工、排版、校对、印刷、发行、财务,缺一不可。
  作者的版税不是按照利润分的,而是通过销售额进行分成,比如一本定价30块钱的书,卖出去1万本,作者版税为5%,那作者能拿到的钱就是30*10000*5%=15000。
  如果销售数量很少的话,那按照版税来计算作者稿费还不如直接签买断,因此在地球上时,很多出版社经营都成了问题,只有依靠卖书号跟收取赞助为生。
  幸好这个世界的版权保护良好,盗版根本不敢轻易冒头,而且人们的阅读氛围也特别良好,基本上的出版社都能很健康的盈利下去。
  一本书发行价如果是50块钱,那么出版社基本上只能赚5块钱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是成本,包括作者稿酬以及校订费用,租型成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装(制作)费用,出版损失,编录经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
  但各种书店还有网上购书都会有一定的折扣,很少有小说是按照定价卖的,基本上都是七八折,这样一来利润空间自然更低。
  做过出版的人都知道,书并不是印刷了就一定能够全部卖掉,总是有退货的有滞销的还有破损的,大部分出版社的报废率在10%左右,少部分定在20%,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最后还不能忘记交税,目前税率为1.13的税收也会分摊掉利润,所以出版社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赚钱。
  俗话说薄利多销,如果图书销售越多,那么印刷成本其实是越来越低的,因此越是畅销的书,越是赚钱多。
  李文渊在心里给林翰点了个赞,这本书要是只签5%的版税那真是太亏了,只要人大出版社的宣传稍微认真点,就能收获一本销售量相当不错的小说来。
  林翰现在并不是缺少出版社可以联系,他有自己的底气在,《我,机器人》这本书的质量就是他最大的砝码,明眼人肯定不会将这推出去。
  赵涵也看出来这部小说有大卖的趋势,于是他从自己口袋里面掏出一张名片来,笑着说道:“小林,下午有时间的话,可以约你经纪人一起来谈谈这件事情,早一点把小说出版了也好,我们这么多人可都是在眼巴巴的等待着小说的后面部分呢!”
  “没问题,我马上给她发信息,到时候可以坐下来慢慢聊。”林翰耸耸肩膀,刚好这时候服务员开始上菜了,于是他接着说道:“大家先吃饭吧,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中国人谈生意基本上都是在饭桌酒桌上,今天赵涵因为等会儿要跟经纪人谈判,所以克制住了喝酒的念头,万一喝酒了,一不小心就把底线给亮出来,那才是麻烦大了。
  吃过午饭之后,一行人便分开了,李文渊送童永烈离开人大,而另外那两名教授则是回去上班,只剩下林翰跟赵涵还有刘军这两位人大出版社的人在不远处的茶楼里面闲聊。
  人大出版社是全国闻名的一个品牌,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大学出版社,但现在已经属于半脱离的状态,成立了出版社集团,公司化运作,旗下有很多分社,比如经济出版分社、工商管理、法律、考试、教育、学术出版、音像出版社、应用技术分社以及大众图书出版中心等。
  赵涵恰好就是分管大众出版中心这边的副总,这主要是以面向大众的出版物为主,比如小说、自传、各种译文以及一些指导什么的,比上面那些专业类图书更为平民化,大家都能看得懂。
  待到陈佳璇开着玛莎拉蒂抵达时,林翰才算是松了口气,他不善与人打交道,特别是这样的老狐狸,分分钟都在套取自己的底线。
第43章
阶梯状版税
  赵涵一脸诧异的看着林翰,分明不相信这漂亮的美女竟然会是他的经纪人,还以为是一个狡诈的男子,现在看到陈佳璇的外表之后,他就放轻松起来,年轻的经纪人就代表没有经验。
  “赵总您好,我是林翰的文学经纪人,现在全面负责他的文学经纪状况。”陈佳璇微笑着伸手,她已经有了打算,凡是轻看自己的人,可都是吃了不少亏。
  “陈小姐你好,小林可是一个潜力型的作家,有你来帮他挖掘商业上面的价值是再好不过的了。”
  林翰跟刘军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彻底进入看戏模式,看这边老狐狸跟小狐狸的交锋状况如何。
  陈佳璇将手机展示出来,“我之前已经跟《科幻世界》的编辑部讨论完成,他们同意让《我,机器人》这部小说在杂志上进行连载,现在合同已经经过了我们工作室法律部门的审核。价格属于商业机密,这无法告知,但绝对是名家级别的价格。所以我们认为这本书有畅销的潜力,5%的版税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老实说,现在图书市场上面的科幻作品并不是很多,很多书印刷了都产生滞销的行为,我们不敢保证这本书一定能够卖出几十万册,所以在印刷上面比较小心,首印只能给出五万册的水平。”赵涵开始压价,他不希望将自己出版社的利润分薄,除非是名家续集,否则任何书在首印上都比较谨慎。
  “赵总,咱明人不说暗话,其实我也已经私底下接触过一些出版社了,他们也都看过稿子,但我们并没有选择签约。并不是每家出版社都叫人大出版社,他们的铺货渠道跟销售范围跟你们比起来远远不如。这本书想必你们也阅读过,如果只能卖五万册的话,那还不如不签约出版呢,省得麻烦。”
  林翰扭头看着神采飞扬的陈佳璇,她俏丽的侧脸在阳光下微微发光,精致的皮肤似乎看不到一点毛孔,认真模样很吸引眼球。
  赵涵轻轻咳了一声,他也知道自己主管的人大出版社·大众图书出版中心这块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版过科幻小说,所以在尝试方面就会非常的谨慎,不允许出现太大的差错。
  为什么陈佳璇跟林翰两人会放弃跟别的出版社谈判,而选择跟人大出版社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人大出版社代表着主流文学,它在国内出版界的地位还真不是别的出版社那种小打小闹的,很多学生使用的教材甚至都是人大出版社印刷的,要是能够由这种出版社将《我,机器人》出版销售,那就代表着林翰开始正式步入作家行列,受到出版界人士的认可。
  这跟登上《小说选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再把自己局限在小范围之内。
  “我其实还没有召开正式的评估,我们出版社的流程并没有走完,我只是不想错过这样一本好的小说。”赵涵笑了笑,开始改变起态度来,走温情路线。
  然而陈佳璇并不买账,这版税太低了,她根本不能接受,这可是林翰的出版处女作,不说要一鸣惊人,但起码也不能拖后腿吧。
  于是,陈佳璇喝了一口茶水,她笑着说道:“没想到赵总也是科幻小说的爱好者,要是这本书在你们出版社的话,想必您肯定会是最先看完整个故事的人。而且喜欢科幻小说的人才最懂科幻小说,别人歧视科幻小说,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要扭转他们看法的意思吗?这本书质量如何,对科幻迷和非科幻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只有你们最清楚。”
  “啧啧,小陈你可一点也不松口啊,这样吧,6%就是我最大的让步,我不可能给出更高的数字,因为科幻小说的销量的确不如人意,除非能受到什么影响。”
  林翰听到这里,他不由得扬了扬嘴角,之前他在短信里面就跟陈佳璇讨论过这个问题,现在终于来了。
  早有准备的陈佳璇胸有成竹,她笑了笑开口说道:“赵总,既然你不放心销量,而我们这边也不能接受低版税,那为什么不折中一下,选择阶梯状版税呢?”
  “阶梯状版税?”赵涵摸了摸自己的手表,他陷入了思考当中,这似乎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所谓的阶梯状版税就是指按照约定销售数量来调整版税率,比如销售在5万册以内的版税是多少,在10万册时又是多少,在50万册以上再是多少,这些比较灵活,适合对自己有信心的人。
  旁观者清,刘军一直都在旁边默默围观,他不得不佩服陈佳璇的做法,明明一开始就想要阶梯状版税,但偏偏不说,一步一步朝着这边发展,不急不躁。
  赵涵思索一下之后,发现这方式的确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这方法不错,我们来具体谈谈吧。”
  “是这样的,我们跟贵社签订的出版协议仅仅是简体出版权,如果有电子销售的话,我们会另外按照通用比例收取稿费,你看怎样?”
  “这没问题,我们不出英文版或者繁体版,至于电子版权我们会通过电子书在豆瓣阅读、亚马逊等地方上架,销售量做不了假,以销售额的30%支付稿费。”
  电子版的成本很低,几乎是附加在简体出版上面的,因此作者可以直接拿到30%,剩下就是出版社跟网站之间去分,这基本上是通用的比例。
  陈佳璇对这个没有什么意见,她拿出一张纸来,在上面画了个阶梯图案,然后在最下面写道:“如果首印5万册,最终销量在10万册以下,那我们拿5%的版税。如果首印10万册,总销售量在20万册以内,我们就要拿8%的版税。当总销售量在50万册以下时,按照10%的版税。要是销量超过50万册,我要求按照12%进行计算,超过100万就按照15%进行。”
  “小陈,你这个太离谱了,我根本不能答应。现在销售超过百万册的很多作家都没有享受到15%的版税,我们出版社只能给13%。”
  这个世界的图书销量都非常高,从《科幻世界》平时卖八九十万册就能知道整体水平,因此陈佳璇订的那个标准就是在漫天要价。
  赵涵要做的事情就是坐地还钱,两人你来我往的交手谈判着,过了好一会儿才最终停了下来。
  “现在我们达成共识了?20万册以下按照5%,20-50万按照8%版税,50-100按照10%,100-200万册是12%,200以上统一是14%。你没有异议了吧?”赵涵抹了抹头上的汗水,跟年轻人说话还真是累。
  陈佳璇嫣然一笑,她笑着说道:“没有异议,能跟赵总合作,能让人大出版社来帮我们出版,这简直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你这小妮子也太厉害了,怪不得小林让你当他的文学经纪人。”赵涵总算是吐了口气,他伸出手跟林翰握了握,“加油写,我想早点看到故事的结尾。”
  林翰站起身来,他笑着说道:“没问题,回去就开工,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明天我会把正式的合约先电邮一份给你,让律师看过之后,我们再签订合约。小林,你可别让我们编辑部的人来催稿啊,他们有着催稿108式的,我打赌你不想尝试。”
  “放心吧赵总,我现在已经构思好了,就等着回去一股脑写出来,在元旦之前绝对能给你,质量不会比前文低。”
  林翰有这个信心将小说保质保量的完成,他只是期待起最后的版税收入来,可这起码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行,毕竟是按照销量进行付钱的,销量没出来前都拿不到钱。
  幸亏《科幻世界》那边异常大方,给了他千字2500的稿费,未来每个月都有几千上万字的小说刊登在上面,这起码保证了林翰的收入。
第44章
五星推荐
  “读书的意义可以是小到脱贫致富,也能大到拯救世界。作为短篇小说,这个跨度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不管你相不相信,这是一群乡村孩子拯救世界的故事,在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收获虽然微薄,但确实存在的希望。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科幻小说家,值得一阅,推荐指数★★★★★!”
  当新的一期《小说选刊》开始发售的时候,翻看到中间的读者就阅读到了这一条编辑推荐语,这些忠实的订购者都几乎忘记自己上一次在这杂志上看到科幻小说是什么时候了。
  于是,在五星级推荐的好奇下,他们纷纷翻开了后文,开始认真阅读起来,结果便一发不可收拾,根本停不下来。
  此时的林翰在将《我,机器人》后面几章写出来并且完成校对之后就交给了人大出版社那边,他们必须要抓紧时间将小说印刷然后出版销售。
  在地球上有句话,出名要趁早,现在林翰已经落后了这么久,他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前段时间几乎是昼夜写小说,现在他只想要好好休息两天,等自己缓过神来再说,哪怕写的是一本自己脑子里面存在过的书,可依然非常消耗脑力。
  现在已经是11月底了,北京城的上空飘满乌云,天气阴沉沉的,交稿之后的林翰现在是无事一身轻,他优哉游哉的坐在沙发上看起综艺节目来,好好放松自己一下。
  现在不管是印刷还是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工作人员们都加紧马力开始干活,但想要尽快销售还得等一段时间。
  跟《科幻世界》比起来,《小说选刊》每一期的销量都稳定在两百多万册,包罗万象的小说选刊拥有非常大的读者群体,有些人或许不是每一期都买,但起码看过它的人很广。
  连续两本主流刊物都选择转载《乡村教师》,林翰从中收取到了一笔不菲的稿酬,这让他可以安安心心的进行创作,不用再担心什么房租问题。
  “伙计你上微博跟论坛了吗?那些科幻迷几乎都要疯了,现在正疯狂的刷屏呢,你赶紧来围观一下。”
  李文渊的短信出现在林翰的手机上,他不知道看中了什么,居然还特意发了信息。
  林翰也来了好奇心,他用手机客户端登录微博,发现@他的人居然有好几十个,点开李文渊@他的那个话题#乡村教师#,这个话题讨论热度竟然来到了微博热门话题榜第37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