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明星(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622

  作为当今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林翰似乎被自己成功的喜悦给冲昏头脑,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举动其实是在毁掉科幻小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
  科幻小说并不荒诞!那些荒诞的科幻小说已经被历史的潮流所抛弃,希望林翰能够正视自己,回归到正途上面来,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毁掉自己。”
  类似的说法被很多作者以及相关人士给提了出来,他们明里暗里都表明了不大看好林翰的新书《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是从来未曾有过的事情。
  此前哪怕是林翰公布自己《火星救援》、《侏罗纪公园》、《三体》系列小说时,都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反弹,原本粉丝们应该更坚信才对,可居然怀疑的人还不少。
  “成名之后的膨胀,看那些天才作家如何毁掉自己,请林翰引以为戒!”
  “科幻可以跟荒诞以及黑色幽默接洽,但在林翰以往的书里面并未有过类似的体现,这是一项冲动的尝试,并不那么理智。”
  “科学与文学的荒诞产物——天生畸形的丑八怪!”
  “迷失在名利之中,林翰不再满足传统科幻,想要缔造一个新的类型,但这明显有问题。”
  网上、报纸上、QQ群里面类似的消息数不胜数,很多对林翰没有恶意的科幻作家甚至其余类型的作家也都在讨论着,这到底是一招妙棋还是一招臭棋,小说没出来前,谁也说不准。
  就连李文渊也悄悄跟林翰发信息询问道:“你新书到底是什么想法呢?我知道这两者结合起来难度很高,你有把握吗?”
  “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只是想试一下,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自己写得一定能受到别人喜欢吧?”
  林翰没有说谎,他确信《侏罗纪公园》跟《三体》会被喜欢,但不确信《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书会大卖,因为他需要对这本书施展一个换内脏跟整容的大手术,不再是以前那么小打小闹。
  这本书迥异于其余科幻小说的一点,就在于它用轻松幽默的必掉去描述这样的荒诞基调,不光是有各种荒诞的剧情,还有一系列同样神经质的角色。
  如果把《银河系漫游指南》视为单纯的科幻小说可能不大确切,它更是一本探讨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诞文学。
  初看上去,这本书幽默风趣,充满了讽刺和笑话。可仔细阅读之后就会发现作者并不是仅仅为了幽默而幽默,在这种调侃的笔调背后,隐藏了作者对现实的特定看法。
  道格拉斯·亚当斯用他特有的玩世不恭写法,向啼笑皆非的读者们辛辣的讽刺挖苦着现实世界的一切权威与秩序,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被调侃的。
  荒诞的银河帝国、奇异的总统、神经质的机器人,以老鼠定制的地球为起点,小说主人公开始着他那匪夷所思的宇宙漫游,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甚至在林翰看来,其实现实世界就跟小说里面一样充满了幽默,某种程度上远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荒诞一些。
  小说没有出来前,很多人都觉得荒诞派文学跟科幻不搭边,事实上,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的担忧,好端端的硬科幻不写,跑去写什么荒诞幽默的软科幻,这不是闲得蛋疼找事情做吗?
  要是去采访一下科幻小说的读者,就会发现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看硬科幻,所谓的软科幻根本不能入他们的眼睛。
  有些人是真的为林翰担忧,有些人则是披着这层皮装粉丝来黑林翰,再结合到这些科幻作家的呼吁,似乎情况真的不妙。
  林翰难道真的在自毁前程?
  这时候就轮到林翰的铁杆粉丝们登场,他们在自家论坛翰林院里面已经开始密切的讨论起来,从林翰直播的只言片语里面分析《银河系漫游指南》到底是怎样一本书。
  “科幻寓言折射现实荒诞,其实国外也有类似题材的小说,而这些小说质量也比较不错,所以我个人很期待林老师的这本书。”
  “在小说还没有出来之前,任何评价都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看到了书才有评价,不然这些东西都是别人虚构出来的想法而已,反正我支持林翰大大!”
  “不知道你们看过了《规划小组》跟《全面回忆》没有,这位作者的书就有许多黑暗的东西,看似出自失控的科幻元素,其实是来自于更为幽深的现实和人心,那里面的荒诞元素也少不了。”
  “现在国内的作家一个个都跳出来说哪里哪里不对,其实他们真正掌握了国外科幻的精髓吗?科幻小说收到存在主义的影响非常非常深,而存在主义有许多关键名词,比如存在、荒诞、生活、生命等,这些都在科幻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他们评判林老师只不过是因为自身局限而已!”
  “就是,那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他们知道林老师要写什么东西一样。一个个的瞎逼逼,有本事等小说出来了再说啊!”
  “不管怎么样,我就很期待这部小说,又是漫游指南又是搭便车指南的,我能不能放飞一下思维,难道是主角搭便车上了一颗彗星,然后在银河系甚至其余星系漫游?”
  “我也有类似的想法,林老师以前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这一次也不会。安安心心等小说具体信息公布吧。”
  这群可爱的读者也懒得去别的地方跟人争辩,他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默默支持拥护着林翰,看着外面的跳梁小丑使劲儿蹦跶。
第314章
大刀阔斧
  外面的风风雨雨并没有影响到林翰的决心,既然已经将新书的名字公布出去,那他就没有想过要更换书籍。
  林翰最初看到《银河系漫游指南》是在《科幻世界》杂志上面连载的,那时候大概是2004年,喜欢科幻小说的他立即被小说里面超乎想象的故事情节以及字里行间闪烁的英式幽默给深深吸引。
  而在一两年之后,这部小说的同名电影也正式上映,可以用眼睛看着书中描绘的奇异宇宙探险在电脑上面呈现出来,这种激动是很多人不曾有过的体会!
  只是这部电影好坏参半,喜欢的人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特别讨厌,它算是电影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反类型片之一,跟我们平常看到的电影都不大相同。
  著名电影杂志《帝国》把这部电影评价为一场最严重、最荒诞的全球灾难,整部电影几乎乱成了一锅粥,可口碑以及票房却着实不低。
  那些正经的、严肃的、接手过先进性教育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部电影。电影的导演是个疯子,拍出了这种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没有故事情节、没有演技,没有效果的片子,如果用一部华语电影来类比的话,大概就是疯疯癫癫的《东成西就》或者周星驰的喜剧片。
  同样的荒诞,同样的有趣。
  不过电影跟小说比较起来显然更加直观一些,在两个小时里面就能感受到相当一部分的内容,这部电影过了十年在网上依旧很火爆,大概算是经典吧。
  每部经过小说改编的电影都会被原著粉刁难,无非是说这部电影遗失了原著的精髓、丢掉了太多的东西或者角色上面发生了改变。
  但一部十多二十万字的小说想要在两个小时里展现出来,适当的删减就非常有必要,林翰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如果全部元素都保留下来,那电影绝对是一个臃肿的怪物!
  言归正传,林翰在脑子里面已经开始准备好给这部小说来一次大刀阔斧的修改,不光是人物背景甚至语言风格以及幽默趣事,以及相应的里面涉及到的科学幻想部分。
  哪怕这只是一部软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也有这些内容,那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小说里面的某些奇思妙想已经被实现,也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需要被替换。
  这些是最简单的东西,语言风格就非常困难了,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那风趣独特的英式幽默,故事性很弱,但趣味跟嘲讽指数达到了最高。
  它的有趣在于语言文字、叙事结构,甚至幽默的方式都极具想象力,有人说天马行空的冷笑话是这本书的最大卖点,而作者道格拉斯跟其余科幻作者不同,他直接告诉你一个道理,不去讲为什么,大大咧咧的写出科幻故事来!
  《银河系漫游指南》这个书名来源于小说故事中的一本同名著作,它是为银河系的旅行者们准备的一本指导性著作,是星际书局有史以来最出色和最成功的书。
  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解释在星际旅行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并提出建议和帮助,书的封面上还印有一句非常有重量的标语:“不要惊慌!”
  在原著小说中,《银河系漫游指南》闪光点非常多,作者用幽默的词汇表述以及浅显生动的比喻让它成为读者们最想拥有的宝贝。
  林翰在脑子里面回顾了一下小说的内容之后,就开始投身到写作里面来,英式幽默改成中式幽默,中国本土的笑料并不差,而且更贴近人们生活一些,不管是生活用语还是网络段子,都很适合这本小说。
  “在银河系西螺旋臂的末端那片未曾表明的寂静虚空中,悬挂着一颗不被人注意的小小的黄色太阳。距离它大约9800万英里的轨道上,运行着一颗完全无足轻重的蓝绿色小行星。这颗行星上由猿猴演化而来的生命形式原始得令人吃惊,他们居然还认为光脑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设想。”
  开头这个段子就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林翰小小修改了一下其中的一个词汇,因为原文说电子表是了不起的设想,那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猜测,如今已经需要更新换代了。
  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很有味道,林翰并不打算纠正这一点,甚至他此前还自己仿写了几个类似的段子来给自己找感觉,这样方便自己更好的掌握行文脉络。
  比如他曾经将“成都人吃羊肉的冬至和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重合在一起”这句话改写成《银河系漫游指南》小说风格的文字。
  具体如下:文化差异在银河系非常普遍。比如第三旋臂末端某颗恒星的第三行星上,西半球某个古老民族根据他们的历法认为,12月21日将是这个星球的末日;而对于东半球大陆东端的民族在西南盆地生活的某个分支来说,这一天——依照分支在这个民族古老历法总的习俗,更像是这个星球上某种头上长有两个角的四足行走哺乳动物的末日!
  林翰连续写了好几个类似的文字之后才算是找到了感觉,马不停蹄的开始投身到写作里面去。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本书的,书名叫做《银河系漫游指南》,这不是一本地球上的书,它从来没有在地球上出版过,并且一直到那场可怕的灾难发生前,没有任何地球人见过或者听说过它。
  然而,这绝对是一本非凡的书。
  事实上,它可能是小熊星座那些伟大的出版公司所出版过的最非凡的书了。在银河系东部外缘的许多更加开放的文明里,《银河系漫游指南》已经取代伟大的《银河系百科全书》成为所有知识和智慧的标准。
  尽管包含有许多虚假或者至少是不够准确的信息,但它却在两个机器重要的方面超越了那部更加陈旧和呆板的著作。
  第一,它稍微便宜一点;第二,在它的封面上用大而友善的字体写着‘不要恐慌’这句话。
  这个故事的开始与一所房子有关。”
  将小说的引子写出来后,林翰松了口气,万事开头难,现在慢慢起步,在别人潇洒过春节的时候,他就埋首写作,这样效率似乎更快一些。
  一到冬天,北京城里的空气质量就不好,雾霾严重得很,林翰甚至都不能打开窗户透气,透过玻璃窗看出去,像是有了一道天然的窗帘,灰蒙蒙的。
  按照林翰的想法,原本叫做阿瑟·邓特的主角将会从他的英国背景转变成为中国背景,虽然第一章就会毁灭掉地球,但这种背景还是要修改一番,所以直接就让主角叫邓特了,谁让百家姓里面有邓这个姓呢。
  故事开始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城,邓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男人,有人为了修高速公路而来拆他的房子,并且告诉邓特这个工程的计划已经在办公室里面放了一年多时间。
  邓特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想要当一个最强钉子户,他躺在推土机前面想要阻止这些人。
  与此同时,银河系多维空间计划委员会为了修一条星际多维空间高速公路,派出沃贡星人的建筑舰队来拆除“挡道”的地球。
  邓特的好友福林其实是一个外星人,他在地球被拆毁的瞬间将邓特带进了宇宙空间,搭上了沃贡星人的航船,成为了一名宇宙旅行的搭车人。
  随后他们两人被沃贡星人发现并扔出飞船,却又凑巧搭乘进了银河系总统私自头来的一艘名为“金之心”的全宇宙最先进的飞船里,结实了另外一名幸存的地球人,特瑞莎以及机器人马文,结成一个小团体。
  在随后的太空旅行途中,邓特发现毛巾是宇宙间最有用的东西,并且体验到了生命的全新意义,更发现所有他需要知道的一切居然都写在一本名叫《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电子图书里面。
  他们几人历经匆匆艰险,最后意外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专门为出资人制造行星的工厂,而出钱订制地球的,赫然便是老鼠!
  小说的荒诞在情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边地球因为要修星际高速路被拆掉,而那边银河帝国的总统则宣布非概率飞船研究成功,地球的毁灭一下子就变得毫无意义。
  42是终极问题的简单答案,当深思这个电脑回答出问题时,它说自己只能设计一台所有时间和空间里最强大的电脑,通过1000万年时间的运行,这台电脑将能给出答案,深思甚至已经给这台电脑取好了名字,叫做地球。
  然而讽刺的是地球在还差5分钟就能结束运算的时候,因为修星际高速的原因被沃贡星人给毁灭了!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多,只有8万多字,合起来35章,这简短的几万字浓缩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充其量算是中篇小说。
  这比林翰此前写过的很多书都要少,如果出书的话可能只有《三体》的一半那么厚,拿在手上估计不大重。但花费在这上面的心思一点也不少,仔细雕琢这8万字,林翰觉得自己一个月可能都完工不了。
  事实上,八万字对于网络小说而言只是一个开头而已,甚至都有可能还没进入到正题部分,手速逆天的作者在一两天时间内就能写完这么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