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明星(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622

  “滚!”
  ……
  虽然最后林翰没看到陈佳璇穿这套内衣的样子,但他直接用行动表示了两人之间的吸引力。
  第二天一早,他就把这个盒子特别珍重的放在陈佳璇的衣柜里,希望有机会能够真正意义上看到。
  虽然昨晚从沙发折腾到地板、床铺、榻榻米,陈佳璇非但没有疲倦反而神采奕奕的起床上班,临走前还给正拖地的林翰送去飞吻。
  林翰不敢想象自己昨天居然在地板上跟陈佳璇做了,自己是怎么忍受地板上面的灰尘,他赶紧阻止自己的胡思乱想,免得被气吐血。
  把沙发套拆下来放在洗衣机里面,然后拖地劳动之后,林翰才总算是休息下来,然后打开了自己的电脑。
  可现在都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干脆就等到下午再写小说,现在到处看看逛逛,刷新一下微博,去虎扑步行街溜达一圈,看一下自己的论坛。
  “恭喜林翰小说《侏罗纪公园》登顶原点中文网热销榜冠军!《三体》拿下季军,《火星救援》进入前十,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盘点那些给林翰飘红的土豪读者以及网络大神”
  “昨天发生了什么,林翰怎么跑去原点中文网了?”
  “word哥,厉害了啊,金子果然在哪里都能发光。”
  由于是买断的电子版权,林翰并没有在意到底能有多少收入,但看到这些帖子之后他不由自主的进入到原点中文网的界面,发现首页最显眼的位置就是自己的。
  首页大封推要等会儿下午两点才下去,单日销售榜上面《侏罗纪公园》的封面格外熟悉,巨大的冠字让林翰忍不住微笑起来。
  林翰点击进入到书页详情里面,赫然发现自己书籍旁边的粉丝排名中前十居然都是盟主,而且看起来还有好几个熟人的感觉。
  由于出版类图书只能投推荐票跟打赏,所以《侏罗纪公园》不到24小时内就有超过5000张推荐票,有400多人打赏,飘红的人也不少。
  他查看了一下后面的详细名单,由于整本书售价是8块钱,换算成粉丝值也就是800,前面参差不齐的粉丝数都是参与了打赏的读者,后面一溜烟的800粉丝值看起来整整齐齐。
  一个盟主价值1000人民币,而他什么都没做,居然就有这么多人来打赏,豪爽得让他有些心疼。
  要是这些人把一千块钱拿去买实体书,得看多少本了!这群飘红的人也基本上都是不差钱的主,根本不在乎这点东西。
  在这些飘红贴里面,林翰还看到了几个被人追捧的土豪,似乎这几个土豪的名字都比某些扑街作者出名。
  “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没看过科幻了,今天偶然登录原点发现这本书很对我的胃口。熬夜看完,一个盟主送上,感谢林翰编织出如此美妙的科学世界!”
  “一直都有购买林翰的实体书,从最初的《乡村教师》到如今的《三体》,飘红催更《黑暗森林》,希望新书赶紧出!”
  “之前我还在说原点没什么科幻好书,结果就发现这本《侏罗纪公园》,明明只有二十多万字,可看得我欲罢不能,侏罗纪公园能出续集吗?”
  “翰林院北美分舵前来报道,本帐号为分舵公共帐号,详细赞助名单请登录翰林院论坛查看”
  “之前朋友送了我一本《火星救援》,然后就喜欢上了林翰的小说,一发不可收拾。”这位打赏飘红的人赫然便是小说网站著名大神马里奥,他爱看书是出了名的,自己更新慢不说,天天跑去看别人的书,总是会被他的读者给逮到。
  除了马里奥以外,辰南居然也飘红了,只不过是掌门而已,“很喜欢这样的科幻小说,写作无聊时候看到的,作者非常厉害。”
  这么多人飘红打赏,另外还有超过1.1万人次购买书籍,所以《侏罗纪公园》拿下热销榜第一当之无愧,光是书籍销售额就是8.8万人民币,再加上这么多打赏,单日就收入了十多万人民币,收回成本看来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第277章
读者还是意林?
  首日销售成绩出来之后,那些叫嚣着林翰科幻小说会水土不服的人立马销声匿迹,顺便将自己发的帖子跟言论删除掉,仿佛根本没有出现过一般。
  他的这些小说不光是适应了网络文学这块土壤,甚至还在上面生根发芽,吸引到许多人回归到科幻小说里面来。
  对于一些成年人来讲,科幻小说是他们学生时代的一抹回忆,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之后,看的书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喜欢历史军事或者仙侠之类的小说。
  当《侏罗纪公园》与《三体》等书联袂闯入他们的视线之时,这种被遗忘在青春里面的记忆重新浮现出来。
  还是同样的味道,还是同样的配方,这一看便是入迷了。
  许多人甚至在别的书籍读者群里面开始推荐起来,看小说的人大多长期书荒,如今这些书倒是能解解饥渴,足质足量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可以悠然的慢慢阅读下去。
  这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他们通过这几部科幻小说找到了来自青春时代的自己,甚至还有些人在看过了林翰的这几部电子书之后萌生出收藏实体版的想法,并且付出了行动。
  林翰的科幻作品在一天时间里面销售额达到了20万人民币,就连那些短篇小说都有不少簇拥者,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
  在这些小说的书评区内,关于剧情的讨论非常多,一些打广告的帖子就被管理们及时删除,卧虎藏龙的读者多了去了,原本在豆瓣读书上面的那些书评分析贴就足够完善,可知识面广博的读者依然有非常多新鲜的见解。
  同时翰林院论坛也在尽量招新纳贤,作为一个读者自发运营的论坛,这里已经成了林翰读者的根据地,每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来还没有哪个作家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读者不求回报的支持着林翰,这些骨干支撑起了整个论坛,让慕名而来的吃瓜群众们感觉像是回到了家一样。
  林翰的小说销售势头都还非常不错,尽管新书还没有出来,但他小说的长线销售能力着实恐怖,年初的《我,机器人》至今还能在实体书月销售榜前五十晃荡,承受住一波又一波的新书冲击。
  一本本同期的小说都已经跌出排行榜外面,可他之前发售的小说就像大海里面的扁舟,随波荡漾,但就是不会下沉到海底。
  沉迷码字,日渐消瘦。
  伴随着音响里面舒缓的音乐,林翰的精神高度集中,他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新书上面,双手如同穿花蝴蝶一般在键盘上面飞舞着。
  来自班得瑞的音乐让林翰如同置身在阿尔卑斯山林之中,采集自然的声音,每一声虫鸣鸟叫,每一缕流水淙淙都让人放松紧绷的神经。
  虽然关于班得瑞有些争议,可林翰并不想理会那些东西,音乐这种东西自己喜欢就好。
  正当他写得正开心的时候,手机的微信提醒却悄然响了起来。
  林翰随手按了一下保存文档,然后自己用指纹解开手机,查看起具体的消息来。
  “刚刚我们整理工作邮件,发现《读者》杂志还有《意林》都给你发来过邮件,他们想让你的作品发布在杂志上面,我把邮件转发到你的个人邮件里面,自己查看一下吧。”
  将近十秒的语音消息让林翰听得很舒服,他按住屏幕回答说道:“我看看邮件,等会儿给你回复吧。你现在忙什么呢?”
  “现在坐在《Vogue》的摄影棚里面,跟别人沟通明天拍摄时穿什么服装,无聊得紧。”
  陈佳璇以前也算是一个工作狂,不过自从谈恋爱以来她就有意识的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开始放权给其余人,但这些大事还是得自己负责。
  跟女朋友聊了会儿之后,林翰就打开邮箱,查看起这两封邮件来。
  《读者》跟《意林》这两个杂志都是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拥有非常广阔的知名度跟读者群体。
  其中《读者》发行量位居国内期刊的第一方阵,特别是《读者》杂志月发行量是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综合期刊第四,早在两千年的时候就突破了600万册大关,在2003年更是达到800万册的纪录,每年都在不停增长之中,如今它的销售数字几乎停滞,因为有电子版杂志的销售。同时还有盲文版、少数民族文字版以及繁体中文版等。
  至于《意林》就是一匹黑马,创办于2003年,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异军突起成为青少年读者中有影响力的杂志。它与老牌文摘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并驾齐驱,成为著名的三驾马车之一。
  林翰自己当然也看过这两本杂志,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群体都曾经阅读过这类型的书,它们的发行量并不是吹气球膨胀出来的,以前初中以上大学毕业前人手一册是常态。
  哪怕是煲鸡汤的杂志,能达到这个水准也说明这绝非普通的心灵鸡汤。
  这两种杂志都给学生们阅读历史、哲学、情感乃至科技方面知识的机会,让成长期的青少年们拥有跟众多人文大咖作品接触的机会,提供教科书所不能提供的只是,更为广阔的视野跟更为广博的涉猎,丰富着青少年们的精神世界。
  在信息资讯来源有限、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情况下,不少读者都是通过这些内容博杂的读物来获取知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人生价值观。
  回想起当初的岁月,林翰忍不住摇摇头笑了起来,以前初中时候还有一个语文作业就是写读后感,而他就是拿着《读者》在写。
  初看《读者》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被惊艳到了,这是任何作文书都没有的效果,每篇文章都写得那么美,那么富有哲理,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那时候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反正林翰是被震撼了,被感动了。
  直到他年纪越大,思考越多的时候,才逐渐从这种煽动性强、容易产生共鸣的行文风格里面挣脱而出。
  这些杂志在人们年少、对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为他们打下了一个基础的框架,使得人们在日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尽管这个框架非常简单,但依然有用。
  林翰的思维如同野马脱缰一般,顷刻间就跑得十万八千里,等他将念头重新收拢时,才认真看了看这边的邮件内容。
  自己是科幻作家,跟《读者》、《意林》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据他所知这两本杂志都很少刊登科幻小说,就算是小说内容都很少有超过4000字的。
  认真看了看这些邮件内容之后,林翰才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居然是邀请林翰将自己的诗歌发布在杂志上面。
  作为发行量巨大的杂志,这两家杂志并不缺少稿件来源,所以在稿酬价格上反而有些低,对于原创、首次翻译作品都只给出千字千元的价格,小故事小品文则是千字八百。
  其余稿件,比如幽默笑话每则只有50元,幽默、测试、智力题、花边、诗歌都是30元一则。原创诗歌价格高一些,50元一行。
  这都是给普通作者的稿费数字,成名作家、散文家、诗人的价格大有不同。
  这两家杂志社的编辑大概都看到过林翰发在网上的诗歌,一方面他们想转载已经发布的,同时也想要林翰那些没发布过的诗句。
  这年头,质量上乘的诗歌并不多,大多数都是炒冷饭或者翻译外国诗人的作品,从《见与不见》到《当你老了》,林翰这位跨界诗人写得挺吸引人。
  只是他们不知道林翰还有《你是人间四月的天》跟《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这样的作品没有发布给别人看。
  “一首诗3000元还挺公道的,难不成出一部诗集?”
  林翰自言自语的说着,两家的条件都大同小异,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商量好了还是凑巧而已。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林翰周围并没有任何一个诗人朋友,他也不知道写诗到底是发在哪里比较好,于是干脆给李文渊打了个电话过去。
  “蚊子,你帮我分析琢磨一下呗,我今天收到《读者》跟《意林》杂志的约稿邮件,他们想让我把诗歌发在上面。你觉得我选哪一家比较好?”
  李文渊吃了一惊,“你这问题就像是在问我长大之后读清华还是北大一样,属于想太多系列。如果是自己写来玩玩还行,正式发布出去就要接受别人的刁难苛责,你确信自己准备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